秋天將至,英國經濟的肅瑟秋意已提早到臨,第二大城伯明翰因入不敷支,宣布破產,而在眾多英國城市中,它並非第一個「爆煲」,也絕不是最後一個,往後還陸續有來,估計排緊隊的城市達26個之多,都幾得人驚!居英朋友同我講,市政府紛紛現財政危機,港移民稅務負擔勢必加重,居住環境亦將變差,feel bad在所難免,早前有調查指逾三成港移民對去留「十五十六」,目前情況好可能影響其抉擇。
伯明翰市政府宣布破產,多個城市也正陷財困,排住隊「爆煲」,留下的惡果,要市民承受,而居住當地的港人也身受其苦,感到心焦。
伯明翰破產表面上的最大「死因」,是多年前法庭裁決市政府要給同工不同酬的僱員巨額賠償,花了勁大一筆,且要借錢補足數,利息開支龐大,以至入不敷支;除此之外,近年經濟每況愈下,令市政府收入大跌,而通脹急升,又要加公務人員薪水,庫房出多入少,自然好快乾塘。
其實不少地方政府早已患了此「水乾症」,過去大半年,先後有6個城市宣布破產,包括沃金市、瑟羅克市等,只因伯明翰是英國第二大城市,所以爆煲特別惹人關注。
城市宣布破產不會到此為止,據英媒報道,一項對47個市議會所作的調查顯示,有5個市政府正考慮宣布破產,而有9個很可能到明年就行此一步。英國地方政協會更估計,在未來兩年,料會有26個市政府面臨破產。
地方政府有難,中央政府立即關上後門,表明不會泵水給它們解困,皆因辛偉誠面對國家個經濟難攤子,正左支右絀,自身難保,無力相助,惟有叫地方政府自己死頂撐住先,拒絕施加援手。
地方政府要渡過這危局,只有幾招可出,一是削減非必要的公共服務開支,二是加市政稅,三是出售市政府資產。這三招都明顯會對居民有壞影響,而近年移居當地的港人,也必然身受其苦。
居英朋友同我講,地方政府的市政稅,原本定為5%,但之前有城市破產,英政府批淮它加至10%,相信伯明翰也很可能加到此數,若如此,居於該市的港人的稅務負擔又要加重。此外,當地港人已預見市政服務會減少,例如垃圾將遲遲不清理,令他們的居住質素下降。
在津貼方面,本來市民公共交通開支若高於一個數,政府會給予補貼,但這「福利」預料也難以維持,乘客將要付更多車費。
朋友話,這情況對港移民是去是留,會有一定影響。他傳給我看一項有關在英香港移民的調查報告,這調查於大半年前由利物浦大學進行,訪問了1300人,都算客觀中立,有一定代表性,其中一條問題問:他們有冇想過返回香港?結果61.3%說在可見將來不想,23.9%未決定,12.1%不知道,0.5%決定回流。據此回答,有36%受訪者正「十五十六」,未揸定主意,如環境變差,他們可能有不同意向。
據早前一項有關居英港移民的調查,有三成多人對去或留「十五十六」,最近的城市破產潮,可能影響他們的抉擇。
近期英國城市連環陷財因,經濟前景越來越暗淡,上述調查中的36%受訪者傾向「返」的人可能會增加,是合理推論,但要再做一次調查,才可以確定。
時人物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梵蒂岡今日開始舉行秘密會議,選舉新教宗,可能要進行數天,目前大熱門是教廷國務卿帕羅林,次熱是菲律賓樞機塔格萊,前者對中梵建交態度正面,若順利勝出,雙方關係可望突破。不過教廷內外都有人大唱反調,設法破壞這好事,英國「亂港政客」羅傑斯,今日就在英媒撰文,敦促新教宗當選後,須立即會見樞機陳日君,聽他的忠告修正對華關係。
陳日君在出席教宗方濟各喪禮期間,仍爭取在內部發言,圖影響教廷對華决策。「亂港政客」羅傑斯今日撰文,促新教宗當選後即會見陳日君,顯然想藉此向新教宗施壓。
大家都知,陳日君一直強烈反對中梵任命主教的協議,甚至斥之為「對天主教的背叛」,羅傑斯顯然想借助陳樞機的地位,影響教廷決策。朋友指,羅傑斯幾年前已與黎智英、陳日君組成反對中梵友好的「鐵三角」,在台前幕後埋堆搞破壞,雖然黎已入獄,兩人仍不會罷休,欲趁新教宗選舉興波作浪。
羅傑斯是亂港組織「香港監察」的創辦人,曾任保守黨人權委員會副主席,早就極度敵視中國,並公然支持藏獨、疆獨和香港「抗爭」,所以自2017年起,一直被香港當局拒入境。他的名字多次於黎智案審訊中出現,案情顯示,他長期在黎和英國「鷹派」政客之間搭綫,也安排他們與陳日君、李柱銘等接觸,結合成一個反中亂港網絡。
他曾以「香港監察」名義出過幾份有關香港宗教狀況的「調查報告」,指宗教人士受到壓迫,因與陳日君同聲同氣,彼此一直保持密切關係。正因為這淵源,他在新教宗進行選舉之際,高調發文抬陳日君到台前,明顯想藉此向新教宗施加壓力。
他在英刊物《Spectator》撰文說,獲選的新教宗有3件事須急做:1是會見勇敢的陳日君樞機,聽他的忠告,修正與中國的關係;2是祈求釋放屬天主教徒的「政治犯」黎智英;3是會見黎的兒子黎崇恩,以向世界發出有力的訊息。
這「鷹派」政客這時候放此訊息,明顯不單是他個人意見,背後還有一批「同道中人」,除了部分國會議員,還有末代港督彭定康。他與現時身處梵蒂岡的陳日君,也必然有默契,他在外面搖旗吶喊,幫陳樞機造勢,向新教宗施壓。
陳日君反對中梵友好,非自今日始,他早在多年前已是「強硬反對派」,對今次新教宗大熱人選、教廷國務卿帕羅林,一直充滿敵意。
朋友翻查資料,陳日君於7年前接受路透社訪問時,發言已十分火辣,直斥教廷與北京的任何協議,都是「對天主教的背叛」,乃「徹底投降」,並指帕羅林缺乏信仰,應該辭職,更不點名說「有人將羊送到狼的嘴裏」。其後他在另一次對談中,說「地下主教」才是「正權主教」,對中梵達成主教任命協議感到痛心。
陳日君於2020年5月上黎智英的直播節目,透露自己曾遠赴羅馬,爭取與教宗商討繼任人安排,希望對方不要受政治因素影響,並將一封親筆信交給教宗秘書,但等了4天仍沒回音,惟有無奈返港。當時黎智英對他所為大表欽佩。
由此可見,陳日君一直都想運用其地位,影響教廷決策,到最近教宗方濟各去世,他雖年過90,親赴教廷爭取發言,並繼續留在梵蒂岡。不過教廷已對他邊緣化,若他的「對頭人」帕羅林當選新教宗,更會當他冇到,單獨見他的機會極微。
話說回頭,陳日君與黎智英不單止對中梵建交同聲同氣,且獲對方長期「泵水」。據密件披露,黎智英給他的捐款達2千萬,教區對這秘密賬一無所知。到此事曝光後,他才承認這筆錢是用來資助內地「地下教會」。
這段秘聞顯示,陳日君與黎智英早就暗中串連,並大灑金錢支持內地「地下教會」,同時阻撓中梵就內地主教任命達成協議。而在他們背後,一直有西方政治勢力撐腰,代表人物之一正是羅傑斯,他們構成了一個「鐵三角」,在台前幕後破壞中梵建交。
由羅傑斯促新教宗會見陳日君,可見這「鐵三角」仍在運作。不過主張中梵友好的羅帕林,當選贏面較大,而已故教宗對此亦態度正面,陳日君即使不肯罷休,繼續裏應外合興搞嘢,也影響不了大局。
新教宗大熱人選帕羅林,主張對華友好,是陳日君的「對頭人」。陳樞機曾屢次尖鋭抨擊他,更叫他應辭職。如他當選,會見陳日君的機會甚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