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近日連打兩場天災大仗,打法是速戰速決,卻不失隊型,達到「唯快不破」,令城市盡早復常,在這方面,可說交了功課。心水清朋友發現,幾次政府高層記者會,都是由政務司司長陳國基主持,而非特首超哥,這與疫情期間林鄭每天主持新聞發布,明顯有別。政圈朋友的解讀是,這反映兩人對「領導角色」的想法不同。
在颱風蘇拉和世紀暴雨襲港前後,陳國基數度召開跨部門的督導委員會會議,然後與各官員舉行記者會,眾人一字排開,穿着同一款背心,顯出「作戰」意味。特首超哥在內部召集一眾官員開過幾次會,並親赴災區巡視,現場回答了記者提問,但一直沒有親身主持跨部門記者會。
林鄭當年每天親自主持疫情記者會,在具體執行工作上管得很細,對「領導角色」的想法似與超哥不同。
反觀前任特首林鄭,她在2022年3月疫情第5波勁爆時,每天主持疫情新聞發布會,講明會一直繼續至疫情結束為止。她對自己日日在記者會出現,有一套解釋,就是自己作為「抗疫主帥」,可向公眾提供「權威說法」,澄清誤會。結果她持續每天早上出鏡,直至4月初才突然停止。
政圈朋友分析兩人這方面的差別,認為超哥不像林鄭那樣親自主持記者會,可能有3個想法:首先,他跟從已定下的行事機制,就是凡出現重大天災事故,都由政務司司長(CS)領導的跨部門督導委員會統籌「打仗」,今次也不例外,既然CS扮演指揮角色,最掌握具體執行細節,會後召開的記者會,亦理應由CS主持。
超哥沒有主持重大天災事故記者會,但在政府內部召開幾次會議,指示方向及聽取匯報,扮演「方向領導」的角色。
此外,超哥雖然沒有主持記者會,其實他在政府救災行動中,於內部一直扮演着「主帥」角色,當晚在黑雨訊號發出後,他即直接向各有關部門發出指示,下令通宵全力應對。他也一直聽取負責官員匯報,掌握救災工作情況,例如在黑雨次日下午,他就召開會議,由政務司司長和各官員向他報告市面復修情況,以及各種善後工作的進度。
政圈朋友分析第三個可能原因,是超哥把向公眾交待救災具體執行情況的責任,交給了陳國基,而他就抽身落區視察災情,和探望災民,表達感性關懷,過程讓記者採訪,藉此向公眾發放政府正努力救災的訊息。這個做法,客觀效果不錯。
一位政治學者與我談起這事,說也留意到超哥與林鄭的分別,認為兩人對「領導角色」的想法有不同,林鄭自覺「好打得」、「對部門運作乜都識」,所以對下屬工作介入得很細,往往過度積極地扮演「具體執行領導」的角色。她當年每天親身主持疫情記者會,原因就在此。
他認為超哥不同林鄭之處,是自覺扮演「方向領導」的角色,在冷靜判斷情況後,向屬下官員指出工作大方向,要求他們「獨當一面」自主做嘢,這樣才可令官員有責任把事情辦做,以後也更懂得「打仗」。
聽完他的分析,我比較buy「方向領導」的一套,特首的確應在更高層次看清大局,冷靜判斷形勢,思考策略,最重要是達到「最佳結果」。如果像林鄭那樣,費盡心力於執行細處,反而看不到盲點,因此撻Q,就不是最好的領導方法了。
時人物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梵蒂岡今日開始舉行秘密會議,選舉新教宗,可能要進行數天,目前大熱門是教廷國務卿帕羅林,次熱是菲律賓樞機塔格萊,前者對中梵建交態度正面,若順利勝出,雙方關係可望突破。不過教廷內外都有人大唱反調,設法破壞這好事,英國「亂港政客」羅傑斯,今日就在英媒撰文,敦促新教宗當選後,須立即會見樞機陳日君,聽他的忠告修正對華關係。
陳日君在出席教宗方濟各喪禮期間,仍爭取在內部發言,圖影響教廷對華决策。「亂港政客」羅傑斯今日撰文,促新教宗當選後即會見陳日君,顯然想藉此向新教宗施壓。
大家都知,陳日君一直強烈反對中梵任命主教的協議,甚至斥之為「對天主教的背叛」,羅傑斯顯然想借助陳樞機的地位,影響教廷決策。朋友指,羅傑斯幾年前已與黎智英、陳日君組成反對中梵友好的「鐵三角」,在台前幕後埋堆搞破壞,雖然黎已入獄,兩人仍不會罷休,欲趁新教宗選舉興波作浪。
羅傑斯是亂港組織「香港監察」的創辦人,曾任保守黨人權委員會副主席,早就極度敵視中國,並公然支持藏獨、疆獨和香港「抗爭」,所以自2017年起,一直被香港當局拒入境。他的名字多次於黎智案審訊中出現,案情顯示,他長期在黎和英國「鷹派」政客之間搭綫,也安排他們與陳日君、李柱銘等接觸,結合成一個反中亂港網絡。
他曾以「香港監察」名義出過幾份有關香港宗教狀況的「調查報告」,指宗教人士受到壓迫,因與陳日君同聲同氣,彼此一直保持密切關係。正因為這淵源,他在新教宗進行選舉之際,高調發文抬陳日君到台前,明顯想藉此向新教宗施加壓力。
他在英刊物《Spectator》撰文說,獲選的新教宗有3件事須急做:1是會見勇敢的陳日君樞機,聽他的忠告,修正與中國的關係;2是祈求釋放屬天主教徒的「政治犯」黎智英;3是會見黎的兒子黎崇恩,以向世界發出有力的訊息。
這「鷹派」政客這時候放此訊息,明顯不單是他個人意見,背後還有一批「同道中人」,除了部分國會議員,還有末代港督彭定康。他與現時身處梵蒂岡的陳日君,也必然有默契,他在外面搖旗吶喊,幫陳樞機造勢,向新教宗施壓。
陳日君反對中梵友好,非自今日始,他早在多年前已是「強硬反對派」,對今次新教宗大熱人選、教廷國務卿帕羅林,一直充滿敵意。
朋友翻查資料,陳日君於7年前接受路透社訪問時,發言已十分火辣,直斥教廷與北京的任何協議,都是「對天主教的背叛」,乃「徹底投降」,並指帕羅林缺乏信仰,應該辭職,更不點名說「有人將羊送到狼的嘴裏」。其後他在另一次對談中,說「地下主教」才是「正權主教」,對中梵達成主教任命協議感到痛心。
陳日君於2020年5月上黎智英的直播節目,透露自己曾遠赴羅馬,爭取與教宗商討繼任人安排,希望對方不要受政治因素影響,並將一封親筆信交給教宗秘書,但等了4天仍沒回音,惟有無奈返港。當時黎智英對他所為大表欽佩。
由此可見,陳日君一直都想運用其地位,影響教廷決策,到最近教宗方濟各去世,他雖年過90,親赴教廷爭取發言,並繼續留在梵蒂岡。不過教廷已對他邊緣化,若他的「對頭人」帕羅林當選新教宗,更會當他冇到,單獨見他的機會極微。
話說回頭,陳日君與黎智英不單止對中梵建交同聲同氣,且獲對方長期「泵水」。據密件披露,黎智英給他的捐款達2千萬,教區對這秘密賬一無所知。到此事曝光後,他才承認這筆錢是用來資助內地「地下教會」。
這段秘聞顯示,陳日君與黎智英早就暗中串連,並大灑金錢支持內地「地下教會」,同時阻撓中梵就內地主教任命達成協議。而在他們背後,一直有西方政治勢力撐腰,代表人物之一正是羅傑斯,他們構成了一個「鐵三角」,在台前幕後破壞中梵建交。
由羅傑斯促新教宗會見陳日君,可見這「鐵三角」仍在運作。不過主張中梵友好的羅帕林,當選贏面較大,而已故教宗對此亦態度正面,陳日君即使不肯罷休,繼續裏應外合興搞嘢,也影響不了大局。
新教宗大熱人選帕羅林,主張對華友好,是陳日君的「對頭人」。陳樞機曾屢次尖鋭抨擊他,更叫他應辭職。如他當選,會見陳日君的機會甚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