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超哥與林鄭之別從一事看到 「打大仗」記者會誰主持有差異

博客文章

超哥與林鄭之別從一事看到 「打大仗」記者會誰主持有差異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超哥與林鄭之別從一事看到 「打大仗」記者會誰主持有差異

2023年09月11日 20:33 最後更新:21:55

政府近日連打兩場天災大仗,打法是速戰速決,卻不失隊型,達到「唯快不破」,令城市盡早復常,在這方面,可說交了功課。心水清朋友發現,幾次政府高層記者會,都是由政務司司長陳國基主持,而非特首超哥,這與疫情期間林鄭每天主持新聞發布,明顯有別。政圈朋友的解讀是,這反映兩人對「領導角色」的想法不同。

在颱風蘇拉和世紀暴雨襲港前後,陳國基數度召開跨部門的督導委員會會議,然後與各官員舉行記者會,眾人一字排開,穿着同一款背心,顯出「作戰」意味。特首超哥在內部召集一眾官員開過幾次會,並親赴災區巡視,現場回答了記者提問,但一直沒有親身主持跨部門記者會。

林鄭當年每天親自主持疫情記者會,在具體執行工作上管得很細,對「領導角色」的想法似與超哥不同。

林鄭當年每天親自主持疫情記者會,在具體執行工作上管得很細,對「領導角色」的想法似與超哥不同。

反觀前任特首林鄭,她在2022年3月疫情第5波勁爆時,每天主持疫情新聞發布會,講明會一直繼續至疫情結束為止。她對自己日日在記者會出現,有一套解釋,就是自己作為「抗疫主帥」,可向公眾提供「權威說法」,澄清誤會。結果她持續每天早上出鏡,直至4月初才突然停止。

政圈朋友分析兩人這方面的差別,認為超哥不像林鄭那樣親自主持記者會,可能有3個想法:首先,他跟從已定下的行事機制,就是凡出現重大天災事故,都由政務司司長(CS)領導的跨部門督導委員會統籌「打仗」,今次也不例外,既然CS扮演指揮角色,最掌握具體執行細節,會後召開的記者會,亦理應由CS主持。

超哥沒有主持重大天災事故記者會,但在政府內部召開幾次會議,指示方向及聽取匯報,扮演「方向領導」的角色。

超哥沒有主持重大天災事故記者會,但在政府內部召開幾次會議,指示方向及聽取匯報,扮演「方向領導」的角色。

此外,超哥雖然沒有主持記者會,其實他在政府救災行動中,於內部一直扮演着「主帥」角色,當晚在黑雨訊號發出後,他即直接向各有關部門發出指示,下令通宵全力應對。他也一直聽取負責官員匯報,掌握救災工作情況,例如在黑雨次日下午,他就召開會議,由政務司司長和各官員向他報告市面復修情況,以及各種善後工作的進度。

政圈朋友分析第三個可能原因,是超哥把向公眾交待救災具體執行情況的責任,交給了陳國基,而他就抽身落區視察災情,和探望災民,表達感性關懷,過程讓記者採訪,藉此向公眾發放政府正努力救災的訊息。這個做法,客觀效果不錯。

一位政治學者與我談起這事,說也留意到超哥與林鄭的分別,認為兩人對「領導角色」的想法有不同,林鄭自覺「好打得」、「對部門運作乜都識」,所以對下屬工作介入得很細,往往過度積極地扮演「具體執行領導」的角色。她當年每天親身主持疫情記者會,原因就在此。

他認為超哥不同林鄭之處,是自覺扮演「方向領導」的角色,在冷靜判斷情況後,向屬下官員指出工作大方向,要求他們「獨當一面」自主做嘢,這樣才可令官員有責任把事情辦做,以後也更懂得「打仗」。

聽完他的分析,我比較buy「方向領導」的一套,特首的確應在更高層次看清大局,冷靜判斷形勢,思考策略,最重要是達到「最佳結果」。如果像林鄭那樣,費盡心力於執行細處,反而看不到盲點,因此撻Q,就不是最好的領導方法了。




時人物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學者調查揭美國黑幕 藉「反腐」毀外國競爭對手 情報部門任意竊取商業機密

2024年12月18日 21:35 最後更新:21:44

我昨日寫前民政事務局局長何志平在紐約陷獄的秘聞,反映美國的「深層政府」何其黑暗,除此之外,這宗奇案也暴露了美國的「醜惡長臂」,就是藉《反海外腐敗法》,以毒辣手段打擊與美國競爭的外國商業對手,不僅苛索巨額罰款,還任意拉人封鋪,令人憤慨。政圈朋友同我講,法國學者拉伊迪用了兩年時間調查這惡霸行徑,寫成《隱密戰爭》一書,對此作了深入揭露,讓人看清楚「正義面具」背後的真面目,可見何志平奇案背後,藏有美國掠奪經濟利益的陰謀。

法國學者拉伊迪調查兩年,寫成《隱秘戰爭》一書,揭露美國以《反海外腐敗法》為名,伸出「醜惡長臂」,摧毀外國商業競爭對手。

法國學者拉伊迪調查兩年,寫成《隱秘戰爭》一書,揭露美國以《反海外腐敗法》為名,伸出「醜惡長臂」,摧毀外國商業競爭對手。

何志平2017年在紐約被FBI拘捕,隨即控告他賄賂非洲國家乍得和烏干達政要,以取得石油開採權,根據的法律就是《海外腐敗法》。為什麼這套法律可以如此「法力無邊」,甚至跨境執法,橫行無忌?

法國學者拉伊迪在《隱密戰爭》中說,此法自出台之初,已帶有「域外」屬性,不論案件在那裏發生,只要涉及的企業,或旗下任何分公司,與美國有某種聯繫,例如用美元交易等,美國司法部就可以對它展開調查或實施制裁。

他指,美國當局因有這「法律武器」在手,只要懷疑外國企業在財務上有腐敗問題,根據一個模棱兩可的「罪名」,就可以名正言順查看母公司所有加密賬目,以掌握其子公司的經營狀況,包括商業秘密。

此外,其執法範圍可涵蓋外國公職人員、企業行政高層、公司股東等等,「長臂」可伸展至與涉案公司有關的任何人等。

《隱密戰爭》一書引述法國前總檢察長梅朗說,不能天真地相信美國的反腐敗言論,其真正目的,是令外國競爭對手信譽掃地,從而為美國利益開闢新市場,給自己保留最好的商機。

何志平被指賄賂非洲政要,身陷牢獄,就與美國這隻「長臂」有關,背後有美國爭取商業利益的陰謀。

何志平被指賄賂非洲政要,身陷牢獄,就與美國這隻「長臂」有關,背後有美國爭取商業利益的陰謀。

政圈朋友指,法國阿爾斯通集團主管皮耶魯齊,於2013年在紐約機場被捕入獄,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當時阿爾斯通是發電鍋爐主要生產商,其競爭對手正是美國通用電力公司,美國政府為了擊潰阿爾斯通,射人先射馬,以《反海外腐敗法》把皮耶魯齊拘捕,指他進行商業賄賂,最後判他罪成,身陷黑獄,直至2018年才放監。經此打擊後,阿爾斯通集團的電力業務終被通用電氣公司收購,隨之遭肢解,讓美國得以雄霸一方。

《隱密戰爭》一書還揭露,根據歐洲議會一份報告,美國國家安全局一直以反腐敗為名,使用各種技術手段監視歐洲企業。此外,該局有一個特別部門,專負責監控全球金融交易,行動代號是「碟火」,搜集了70多間銀行客戶的訊息,並以打擊洗錢、反恐、反武器販賣等理由,獲取 Swift系統內的交易資料。

從該書披露的美國「隱密行動」可見,只要它給外國企業或組織扣上「腐敗」、「洗錢」或「違反制裁」等罪名,就可以任意調查,最後拉人封鋪,把當事人投入牢房。究竟誰是橫行無忌的惡霸,不是已一目了然嗎?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