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李光耀當衆落肥彭面極精釆 揭英國散水前搞「民主」留禍根

博客文章

李光耀當衆落肥彭面極精釆 揭英國散水前搞「民主」留禍根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李光耀當衆落肥彭面極精釆 揭英國散水前搞「民主」留禍根

2023年10月06日 19:45 最後更新:19:59

李嘉誠先生近幾年極少在傳媒亮相,最近破例接受新加坡《聯合早報》訪問,皆因這是為紀念李光耀百歲冥壽而做,可見兩人交情極深,彼此識英雄重英雄。李光耀訪港不多,最令人懷念的一次,是1992年在香港大學演講,這位政治智者憑自己多年的經歷,直指「民主」不會帶來進步,又揭穿英國臨撤離殖民地前,才匆匆推行選舉,留下禍根。這番話引起全場哄動,更令在場主持的末代港督彭定康冇晒面,今日翻看此經典場面,仍不禁拍案叫絕。

李光耀31年前在港大演講,指英國撤出殖民地前匆匆搞「民主改革」,造成混亂分裂,卻帶來經濟退步,可說預見了香港後來發生的情況。這段尖銳評論,令在台上主持的末代港督彭定康囗黑面黑。

李光耀31年前在港大演講,指英國撤出殖民地前匆匆搞「民主改革」,造成混亂分裂,卻帶來經濟退步,可說預見了香港後來發生的情況。這段尖銳評論,令在台上主持的末代港督彭定康囗黑面黑。

當時肥彭首先問李光耀,英國撤出亞洲殖民地時,他身處其中,得到什麼啟示?肥彭可能以為李光耀會讚頌一番,想不到他說得直白:這個過程令人失望!

李光耀憶述當年在英國讀法律時,教憲法學的名教授曾是首相邱吉爾的閣員,那人以斯里蘭卡為例,說明理想的民主演進過程是怎樣的。在獨立前的1932年,斯里蘭卡開始一人一票選首都市長和市議員,當時該國相當繁榮,但其後經濟就變差,而印度剛獨立就陷入混亂與分裂。

他說,自己從不相信民主會帶來進步,而認為民主只會帶來退步,因他年復一年看到這情況出現,這種退步本來可以不用發生的。當說到這裏,台下就即時起哄,為他敢於大膽斷言,感到驚訝。

他接着說,英國管治這些殖民地時,並沒有實行一人一票選舉,有的只是英國委派的總督一人,和英國殖民地政府的一票。總督的話就是法律,其下面地方官員的話,就是地方法律。對坐在旁邊的肥彭而言,當然感到十分刺耳,所以即時面黑,貌甚不悅。

李光耀同時拆破美國宣揚的「民主普世價值」,說美國把這套價價套用在其他不同國情的國家,藉此令蘇聯崩潰。然而,以這種方式產出的短期執政者,只會趁機會為自己謀取私利,這情況在許多國家都發生。

他說,西方的政治學者從沒有在那些社會居住過,他們並不明白它們需要的,是經濟的發展和進步。這段話明顯是針對脫離現實的民主鼓吹者,用理想化的選舉制度,令民眾產生錯誤認知,結果帶來混亂與分裂,令經濟變得一團糟。

談到英國為何沒法令中國在香港問題上讓步,李光耀說,英國沒有足夠的軍事和經濟手段壓倒中國,彭定康這小子只能打打嘴砲,表示一下憤慨而己。他這番嘲諷明落肥彭的面,隨即引來哄堂大笑,令對方冇癮到極。

李光耀這次演講,已是31年前的事,在此之後,肥彭強行把立法會選舉方式偷天換日,成為變相直選,進行「民主」快速移植手術,並製造過高的政治改革期望,這都給回歸後的香港留下動亂禍根。

李嘉誠對李光耀的政治智慧與遠見十分敬佩,彼此成為知交。當日的演講會,誠哥也有出席聆聽。

李嘉誠對李光耀的政治智慧與遠見十分敬佩,彼此成為知交。當日的演講會,誠哥也有出席聆聽。

今日再看李光耀之言,更覺其預見力驚人地準確,如果大家當年能參透其智慧,早作防備,香港或能避過災劫。難怪智慧同樣高的誠哥,對他如此敬佩。




時人物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李嘉誠

特朗普惡鬥哈佛,戰情又再升級,其打手、教育部長麥馬洪今日向哈佛校長加伯發信,指哈佛違反聯邦法律,並「嘲弄」美國高等教育,因此凍結其數十億美元資助,直至它接受政府連串要求。這一辣招完全是特朗普的「暴君式」高壓策略,且還有更辣後着,誓要迫哈佛埋牆角「跪低」。美媒指,他還同時向其他不聽話的大學施壓,正發動一場大規模戰爭。然而美國大學界也不是好欺負的,近日逾150間大學已組成「聯合陣綫」,聯手「抗侵」,戰況發展煞是好看。

特朗普的打手、教育部長麥馬洪向哈佛加壓,發「攞命信」给校長加伯,說會停止所有新資助,迫對方「跪低」,令惡戰進一步升級。

特朗普的打手、教育部長麥馬洪向哈佛加壓,發「攞命信」给校長加伯,說會停止所有新資助,迫對方「跪低」,令惡戰進一步升級。

此外,法國總統馬克龍昨天趁美大學人心思走,搶閘宣布推出新計劃,積極招攬美科研學者,香港也應快手爭奪,切勿執輸。

特朗普一直對精英大學切齒痛恨,早就想伸出長臂嚴管,去年哈佛等名校爆發反以色列示威,被他扣上「反猶太主義」罪名,上台後即以此為由,向它們提出一大埋要求,欲直接介入校政管理、收生,並控制校內政治思想,如果校方被迫答應,學校的自主性將蕩然無存。

面對「暴政」,哈佛企硬誓不低頭,堅稱會反抗到底,特朗普隨即出重手,設跨部門小組審查給哈佛的90億美元資助,决定先凍結其中22億美元。哈佛並非省油的燈,立刻展開反擊,向法院提出訴訟,指控政府的做法違憲。

以特朗普的一貫策略,你越反抗,他就打得越狠,直至你頂不住求饒,教育部長麥馬洪昨日給哈佛校長發出「攞命信」,加辣停發任何新資助,正是其極限施壓的招數。若哈佛仍不肯認輸,他還有更辣一招可出,就是剝奪它的免税地位,即所有私人捐贈都要交税,哈佛的學生資助和科研經費將因而大減,校長加伯也不得不承認,「後果會極之嚴重」。

特朗普劍指的,並非只哈佛一間,他早前簽署一份行政命令,要求當局加強監管高等學府,包括認證大學的標準,以及收生程序等,校方亦須提供過去10年收取外國資金的紀錄,供有關部門審查。侵侵「魔掌」已在大學的上空盤旋,直接威脅學校的自主。

正如美聯社一篇評論所講,特朗普口口聲聲針對大學「反猶」,只是藉口,其真正意圖是向精英大學發動一場「大規模戰爭」,藉此鞏固其「反精英」民意支持。

大戰當前,大學界知道如不團結抵抗,只會任由特朗普魚肉,所以150間大學的校長日前奮起聯署,組成「聯合陣綫」,合力反對政府「無理入侵」校園。這次行動,開了大學齊心「抗侵」的先河,意義甚大。

特普朗同時向大專界開戰。大敵當前,逾150間大學的校長近日組成「聯合陣綫」抵抗,以它們的實力,特普朗不一定赢梗。

特普朗同時向大專界開戰。大敵當前,逾150間大學的校長近日組成「聯合陣綫」抵抗,以它們的實力,特普朗不一定赢梗。

這場仗並非一面倒,誰勝誰負還說不定,不過在這惡劣氛圍下,許多科研學者陷於恐慌,感到前景茫茫。法國總統馬克龍和歐盟主席馮德萊恩看準機會,昨天在「選擇歐洲科研」大會上,分別宣布「搶人」計劃。馬克龍說,法政府將額外提供1億歐元,用於聘請美國學者;馮德萊恩則表示,會推出5億歐元的計劃,設立「科學避風港」,吸納美國科研專家。

我問一位在美大學工作多年的朋友,歐盟此舉能否搶走美國的科學家?他說並不容易,因歐美薪酬相差太大,那5億歐元計劃,相比美國的龐大科研經費,小兒科之極,中國這方面的資金每年達4、5千億,也比歐盟強得多。

他說香港「搶人」的條件比歐洲好些,但亦比不去美國,而中國方面,對想爭取的學者,可以給予很好條件,例如哈佛的知名化學家Charles Lieber 最初本想來港,近日就被清華大學深圳校園截了胡。

我同意內地和香港搶科研學者的條件,仍與美國有差距,不過在目前「侵侵低氣壓」下,許多學者都萌生「外逃」心理,若內地和香港再加一把刀,仍有機會「執到寶」,但一定要快手咪執輸。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