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總監葉兆輝表示,學生盡早獲幫助重要,但憂慮老師工作繁忙,將責任交予學校可能有困難。
星島資料圖片(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政府由星期五(12月1日)起至明年1月,會在全港中學推出以學校為本的三層應急機制,首先協助學校及早識別有較高自殺風險的學生,再由政府聯同跨界別組織「校外支援網絡」跟進,如屬緊急情況,醫管局精神科會優先處理。
港大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總監葉兆輝在一個電台節目表示,近期有七成個案未被識別,如能盡早得到幫助是重要,但他憂慮老師工作繁忙,將責任交予學校可能有困難。他又指措施只是短暫性,對防止學生自殺的作用有限。
葉兆輝表示,學童壓力來源之一是學業,包括追趕課程、交功課及操練,情況有如廚房地面有水,大家只顧抹地,但原來忘記關水喉,沒有針對源頭,因此只是處理表徵問題不會有效。他提到近期有幾宗個案屬於「衝動式輕生」,這類型個案未必能夠以量表的方式可以識別出來。
星島資料圖片(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港大醫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臨床副教授葉柏強在同一節目說,家庭是學童面對風浪的安穩支援,父母除了給予安慰能有效紓緩子女壓力外,亦應該多抽時間與子女傾談,同時爭取機會在戶外活動,有助精神及體能健康。他又認為,學校有需要增加體育課的節數,有助學生建立良好的朋輩關係。
樂施會早前公布香港貧窮狀況報告,指今年第一季有超過139萬人處於貧窮狀態,貧窮率為兩成,貧富差距在疫情後再擴大。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講座教授葉兆輝在一個電台節目表示,本港貧窮問題是由於人口增加、人口老化及有更多離婚家庭,面對經濟轉型,以往只有部分地區較窮,但今年的調查反映,貧窮情況「遍地開花」,低技術工人面臨失業,部分人只能做兼職,當局有需要支援低技術工人及搞活經濟。
葉兆輝
對於樂施會建議政府重新考慮訂立「貧窮線」精準扶貧,葉兆輝說,特區政府在扶貧方面做了很多事情,毋須擔心被人批評,即使貧窮人口增加,只要開誠布公,提高透明度,亦可解說得到原因,他認為,處理貧窮問題需要大家一同參與,並非單是政府責任。
社區組織協會副主任施麗珊在同一節目說,疫情後初期的就業情況較好,很多基層都找到全職工作,但今年以來,部分行業情況轉差,包括建造、飲食及零售業,部分基層人士的工作選擇及收入減少,加上年紀增加及工作電子化,長者找工比以前困難。
被問到政府的工作是否越扶越貧,施麗珊認為,情況並非這樣,慢慢都有人脫貧,期望政府考慮提升最低工資水平及增加在職津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