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賽馬會推「安寧頌」計劃助改善晚期護理服務質素 調查發現逾6成受訪者支持家人設「預設醫療指示」

社會事

賽馬會推「安寧頌」計劃助改善晚期護理服務質素 調查發現逾6成受訪者支持家人設「預設醫療指示」
社會事

社會事

賽馬會推「安寧頌」計劃助改善晚期護理服務質素 調查發現逾6成受訪者支持家人設「預設醫療指示」

2024年01月16日 18:49 最後更新:19:08

「賽馬會安寧頌」計劃合作夥伴之一港大社會科學學院調查社區對安寧照顧、「預設照顧計劃」、「預設醫療指示」等的認識、態度及取向,發現超過6成人支持家人設「預設醫療指示」。

隨著香港人口老化,晚期病患長者人數不斷攀升,公眾對社區晚期病人護理服務的需求亦日漸增加。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撥款近5.2億港元,於2016年開展推行為期十年的「賽馬會安寧頌」計劃,協助改善社區晚期護理服務的質素,以及為相關服務的專業人員提供培訓,並舉辦公眾教育活動。

更多相片
「香港安寧照顧服務社區調查2023」新聞發佈會。香港大學圖片

「賽馬會安寧頌」計劃合作夥伴之一港大社會科學學院調查社區對安寧照顧、「預設照顧計劃」、「預設醫療指示」等的認識、態度及取向,發現超過6成人支持家人設「預設醫療指示」。

調查顯示,約七成受訪者表示從未聽過「安寧照顧」。 資料圖片(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計劃合作夥伴之一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於2023年7月至10月期間委託社會政策研究公司進行了一個香港安寧照顧服務社區調查,了解香港社區對安寧照顧、「預設照顧計劃」、「預設醫療指示」等的認識、態度及取向。

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系主任周燕雯教授。 香港大學圖片

是次調查通過全港的隨機抽樣電話,成功訪問了1,506位18歲或以上的香港市民,回應率為八成(80.9%)。超過75%受訪者在參與過程中談論到生死話題時感到自在或沒有特別不適的感覺。然而,約七成受訪者表示從未聽過何謂「安寧照顧」。更有大部份受訪者分別表示從未聽過「預設照顧計劃」及「預設醫療指示」。

資料圖片

調查又發現受訪者較能確定自己的「預設照顧計劃」和「預設醫療指示」需要,但對於家人的意願,較多持中立意見。另外,近七成受訪者表示生活質素比生命長短更重要,而目前只有四分之一受訪者,有與家人溝通自己晚期照顧的意願。受訪者又表示與病患溝通後,對方不單沒有不良反應,反而更加深互相理解(36.4%),感到如釋重負(26.6%),減少擔憂(22.9%), 甚至關係改善(14.6%)。

「賽馬會安寧頌」計劃的醫院合作夥伴及計劃的服務使用者和個案經理分享訂立「預設醫療指示」之經驗及體會。香港大學圖片

對於沒有與家人商討自己晚期照顧意願的受訪者,27.4%覺得很難打開話題,24%擔心家人的反應、16.8%的人認為這樣的討論會讓他們不開心, 14.2%的人則表示知識不足。而 49.7%不傾向訂立「預設照顧計劃」的受訪者,則認為手續繁複,沒有即時需要(38.3%)或者認知不足(25%)。但當了解過相關資訊後,大多數人願意接受安寧照顧和預設照顧計劃。

「香港安寧照顧服務社區調查2023」新聞發佈會。香港大學圖片

「香港安寧照顧服務社區調查2023」新聞發佈會。香港大學圖片

計劃合作夥伴之一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於2023年7月至10月期間委託社會政策研究公司進行了一個香港安寧照顧服務社區調查,了解香港社區對安寧照顧、「預設照顧計劃」、「預設醫療指示」等的認識、態度及取向。

調查顯示,約七成受訪者表示從未聽過「安寧照顧」。 資料圖片(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調查顯示,約七成受訪者表示從未聽過「安寧照顧」。 資料圖片(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是次調查通過全港的隨機抽樣電話,成功訪問了1,506位18歲或以上的香港市民,回應率為八成(80.9%)。超過75%受訪者在參與過程中談論到生死話題時感到自在或沒有特別不適的感覺。然而,約七成受訪者表示從未聽過何謂「安寧照顧」。更有大部份受訪者分別表示從未聽過「預設照顧計劃」及「預設醫療指示」。

「賽馬會安寧頌」計劃項目總監及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系主任周燕雯教授授表示,令人意料之外是,對這些詞彙感到陌生的受訪者獲調查人員解釋後,三分之二人表示會在晚期病患時接受安寧照顧。超過6成人支持家人設立「預設醫療指示」。

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系主任周燕雯教授。 香港大學圖片

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系主任周燕雯教授。 香港大學圖片

調查又發現受訪者較能確定自己的「預設照顧計劃」和「預設醫療指示」需要,但對於家人的意願,較多持中立意見。另外,近七成受訪者表示生活質素比生命長短更重要,而目前只有四分之一受訪者,有與家人溝通自己晚期照顧的意願。受訪者又表示與病患溝通後,對方不單沒有不良反應,反而更加深互相理解(36.4%),感到如釋重負(26.6%),減少擔憂(22.9%), 甚至關係改善(14.6%)。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對於沒有與家人商討自己晚期照顧意願的受訪者,27.4%覺得很難打開話題,24%擔心家人的反應、16.8%的人認為這樣的討論會讓他們不開心, 14.2%的人則表示知識不足。而 49.7%不傾向訂立「預設照顧計劃」的受訪者,則認為手續繁複,沒有即時需要(38.3%)或者認知不足(25%)。但當了解過相關資訊後,大多數人願意接受安寧照顧和預設照顧計劃。 

調查指,針對不同群組加強公眾教育,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平台,推廣安寧服務資訊,提升大眾意識,可更有效讓公眾人士意識安寧照顧的選擇。

「賽馬會安寧頌」計劃的醫院合作夥伴及計劃的服務使用者和個案經理分享訂立「預設醫療指示」之經驗及體會。香港大學圖片

「賽馬會安寧頌」計劃的醫院合作夥伴及計劃的服務使用者和個案經理分享訂立「預設醫療指示」之經驗及體會。香港大學圖片

「賽馬會安寧頌」計劃團隊亦就政府現正草擬《維持生命治療的預作決定條例草案》議題,於2024年1月至4月期間,舉辦社區教育講座,提升認知層面及為日後作好準備。

賽馬會慈善事務部主管(健康社區)陳載英表示,協助建構健康社區是馬會重點慈善策略範疇之一,馬會亦會繼續積極探索更多不同的項目,例如為更多不同群組提供紓緩治療、安寧服務等,有助大眾獲得更完善的醫療服務。

「賽馬會安寧頌」結合跨界別力量,聯繫社區及醫療系統,強化現有臨終護理服務。計劃會在社區及安老院舍推行安寧服務,為晚期病患長者提供全面的支援,讓長者可以在充份知情下作出合適的臨終護理選擇,提升其生活質素。

香港賽馬會和公益慈善研究院10日共同宣佈,與故宮博物院在北京簽署合作框架協議,當中包括在北京建立故宮香港文化交流基地。

根據協議,公益慈善研究院將捐助約4億4千萬港元(人民幣3億7千萬元)在香港、內地和全球層面傳揚中華文化,並支持培育藝術科技人才。公益慈善研究院由馬會和其慈善信託基金共同成立。

馬會主席利子厚(右)與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成員、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博士代表雙方簽署合作框架協議。

馬會主席利子厚(右)與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成員、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博士代表雙方簽署合作框架協議。

馬會主席利子厚與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成員、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代表簽署《萬方傳播中華文明及文化科技人才培養計劃》合作框架協議。特區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中共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二級巡視員許麗以及文化和旅遊部國際交流與合作局(港澳台辦公室)副局長孔倫出席簽署儀式。

馬會主席利子厚表示,這個為期五年的計劃,運用故宮的珍貴資源,融入藝術科技,開展多個文化交流展覽、人才培育和教育項目。讓內地與香港的民眾,特別是年輕一代,深入了解中國歷史文化。

馬會主席利子厚在簽署儀式上致辭。

馬會主席利子厚在簽署儀式上致辭。

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成員、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博士表示,故宮博物院肩負著真實完整地保護並負責任地傳承弘揚故宮承載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使命。此次與香港賽馬會合作,是雙方共同推動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關於「支持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重要內容落地的一次有益嘗試,也彰顯了故宮博物院秉承開放辦院理念,開放文化資源,與社會各界內外聯動,開展文化交流所形成的全面開放新格局。

馬會行政總裁、公益慈善研究院董事應家柏表示,公益慈善研究院矢志成為集「智、善、行」
(智慧、善款、行動)的全球智庫,為國家以至全亞洲作出貢獻,並促進東方與西方在公益慈善事業的交流。而公益慈善研究院的成立,更在去年第十屆中國慈善年會中獲選為中國慈善十大熱點事件之一。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左六);中共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二級巡視員許麗(左五);文化和旅遊部國際交流與合作局(港澳台辦公室)副局長孔倫(右六);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成員、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左七);馬會主席利子厚(右七);馬會副主席廖長江(右五)與公益慈善研究院五位董事及其他嘉賓一同在故宮博物院承乾宮「故宮香港文化交流基地」牌匾旁合照。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左六);中共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二級巡視員許麗(左五);文化和旅遊部國際交流與合作局(港澳台辦公室)副局長孔倫(右六);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成員、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左七);馬會主席利子厚(右七);馬會副主席廖長江(右五)與公益慈善研究院五位董事及其他嘉賓一同在故宮博物院承乾宮「故宮香港文化交流基地」牌匾旁合照。

該五年合作項目包括︰

• 在故宮博物院的承乾宮設立故宮香港文化交流基地,項目包括保護和修繕饒富歷史價值的承乾宮、舉辦馬文化或宮廷相關主題展覽,並展示香港和內地年輕藝術科技人才文化交流的成果。

• 在北京和香港舉辦交流互鑒展覽項目及相關的教育活動,促進內地和香港的文化交流。

• 透過舉辦數字展覽和快閃體驗等,深化內地和香港年輕一代對中國歷史和文化的理解和賞識,更專設大篷車駛入香港和內地的學校,透過藝術科技推廣中華文化和價值。• 加強內地和香港文化科技人才培養,包括培育藝術科技專才。

• 知識傳播教育項目,透過舉辦論壇、專題考古研究、製作紀錄片等推廣中華文化。是次與故宮博物院的合作,彰顯馬會致力弘揚中華文化,以協助實現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支持香港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願景。而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這個由馬會透過其慈善信託基金捐助35億港元成立,為馬會歷年最大單一捐款項目,將在馬會支持下繼續舉辦一連串的展覽和教育項目。

上述的合作反映馬會矢志創造一個包容、具創意和文化活力的香港,透過藝術提升市民的生活質素,讓大眾輕鬆享受文化活動帶來的裨益。一如其他慈善捐助項目,馬會對上述項目的支持,有賴其獨特的綜合營運模式,透過賽馬和博彩業務所得收益,帶來稅收及慈善捐款,同時為社會創造就業機會。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