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馬會安寧頌」計劃合作夥伴之一港大社會科學學院調查社區對安寧照顧、「預設照顧計劃」、「預設醫療指示」等的認識、態度及取向,發現超過6成人支持家人設「預設醫療指示」。
隨著香港人口老化,晚期病患長者人數不斷攀升,公眾對社區晚期病人護理服務的需求亦日漸增加。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撥款近5.2億港元,於2016年開展推行為期十年的「賽馬會安寧頌」計劃,協助改善社區晚期護理服務的質素,以及為相關服務的專業人員提供培訓,並舉辦公眾教育活動。
點擊看圖輯
「香港安寧照顧服務社區調查2023」新聞發佈會。香港大學圖片
調查顯示,約七成受訪者表示從未聽過「安寧照顧」。 資料圖片(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系主任周燕雯教授。 香港大學圖片
「賽馬會安寧頌」計劃的醫院合作夥伴及計劃的服務使用者和個案經理分享訂立「預設醫療指示」之經驗及體會。香港大學圖片
「香港安寧照顧服務社區調查2023」新聞發佈會。香港大學圖片
計劃合作夥伴之一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於2023年7月至10月期間委託社會政策研究公司進行了一個香港安寧照顧服務社區調查,了解香港社區對安寧照顧、「預設照顧計劃」、「預設醫療指示」等的認識、態度及取向。
調查顯示,約七成受訪者表示從未聽過「安寧照顧」。 資料圖片(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是次調查通過全港的隨機抽樣電話,成功訪問了1,506位18歲或以上的香港市民,回應率為八成(80.9%)。超過75%受訪者在參與過程中談論到生死話題時感到自在或沒有特別不適的感覺。然而,約七成受訪者表示從未聽過何謂「安寧照顧」。更有大部份受訪者分別表示從未聽過「預設照顧計劃」及「預設醫療指示」。
「賽馬會安寧頌」計劃項目總監及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系主任周燕雯教授授表示,令人意料之外是,對這些詞彙感到陌生的受訪者獲調查人員解釋後,三分之二人表示會在晚期病患時接受安寧照顧。超過6成人支持家人設立「預設醫療指示」。
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系主任周燕雯教授。 香港大學圖片
調查又發現受訪者較能確定自己的「預設照顧計劃」和「預設醫療指示」需要,但對於家人的意願,較多持中立意見。另外,近七成受訪者表示生活質素比生命長短更重要,而目前只有四分之一受訪者,有與家人溝通自己晚期照顧的意願。受訪者又表示與病患溝通後,對方不單沒有不良反應,反而更加深互相理解(36.4%),感到如釋重負(26.6%),減少擔憂(22.9%), 甚至關係改善(14.6%)。
資料圖片
對於沒有與家人商討自己晚期照顧意願的受訪者,27.4%覺得很難打開話題,24%擔心家人的反應、16.8%的人認為這樣的討論會讓他們不開心, 14.2%的人則表示知識不足。而 49.7%不傾向訂立「預設照顧計劃」的受訪者,則認為手續繁複,沒有即時需要(38.3%)或者認知不足(25%)。但當了解過相關資訊後,大多數人願意接受安寧照顧和預設照顧計劃。
調查指,針對不同群組加強公眾教育,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平台,推廣安寧服務資訊,提升大眾意識,可更有效讓公眾人士意識安寧照顧的選擇。
「賽馬會安寧頌」計劃的醫院合作夥伴及計劃的服務使用者和個案經理分享訂立「預設醫療指示」之經驗及體會。香港大學圖片
「賽馬會安寧頌」計劃團隊亦就政府現正草擬《維持生命治療的預作決定條例草案》議題,於2024年1月至4月期間,舉辦社區教育講座,提升認知層面及為日後作好準備。
賽馬會慈善事務部主管(健康社區)陳載英表示,協助建構健康社區是馬會重點慈善策略範疇之一,馬會亦會繼續積極探索更多不同的項目,例如為更多不同群組提供紓緩治療、安寧服務等,有助大眾獲得更完善的醫療服務。
「賽馬會安寧頌」結合跨界別力量,聯繫社區及醫療系統,強化現有臨終護理服務。計劃會在社區及安老院舍推行安寧服務,為晚期病患長者提供全面的支援,讓長者可以在充份知情下作出合適的臨終護理選擇,提升其生活質素。
香港賽馬會祝賀中國香港欖球總會順利舉辦的「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賽事於今日(3月30日)晚上圓滿結束。馬會主席利子厚獲邀頒發女子銀碗級別的獎座給國家隊,並與其他嘉賓,陪同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李家超頒發男子盃獎座予冠軍阿根廷隊。
李家超(第二排,左六)、香港賽馬會主席利子厚(第二排,左二)和一眾嘉賓出席「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頒獎禮。
馬會主席利子厚(後排右六)頒發女子銀碗級別的獎座給國家隊。香港賽馬會圖片
今年「七欖」熱潮載譽歸來,馬會很高興連續第四次支持「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並成為官方社區合作夥伴。透過「賽馬會社區七人欖球計劃」一系列的社區活動,讓超過一萬名來自不同年齡層、能力和背景的人士體驗欖球以及多元運動的樂趣,多年來逾三萬人受惠,全城投入體育盛事。
馬會主席利子厚(左)獲「賽馬會社區七人欖球計劃」受惠者致謝。香港賽馬會圖片
馬會主席利子厚(右)與輪椅人士參觀場內的馬會展區。香港賽馬會圖片
馬會主席利子厚(後排右八)、馬會董事韋安祖(後排左七)及羅啟華(後排
左六)與輪椅人士於馬會展區合照。香港賽馬會圖片
早前的「賽馬會多元運動體驗日」於 3 月上旬為社區計劃揭開序幕,讓學生獲得嶄新的運動體驗,感受運動帶來的正能量。此外,於 3 月中舉行的「賽馬會精英運動員分享會暨嘉年華」邀請到九位來自欖球、賽馬、足球、籃球、板球、競技體操、障礙競技和霹靂舞界別的傑出運動員,向現場和網上觀眾分享自身經歷,探討運動共融的意義和重要性,並鼓勵大眾勇於追求夢想。
馬會義工隊 CARE@hkjc 成員陪同輪椅人士一起感受「七欖」賽事。香港賽馬會圖片
馬會義工隊 CARE@hkjc 成員陪同輪椅人士一起感受「七欖」賽事。香港賽馬會圖片
馬會義工隊 CARE@hkjc 成員為馬會主席利子厚(右)畫彩繪。香港賽馬會圖片
同場的嘉年華設置七個運動主題的攤位,讓中小學生及公眾人士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下,享受各項運動的樂趣。
「賽馬會眾心行善平台」義工帶領「賽馬會七人欖球賽學校導賞團」參觀啟德體育園,增加對欖球運動的認識。香港賽馬會圖片
一連三日的「七欖」賽事於啟德體育園舉行,除了上演多場精彩刺激的比賽,「賽馬會社區七人欖球計劃」更為賽事添上色彩。「賽馬會小型欖球表演賽」讓本地欖球小將在啟德體育園主場館對壘,親身參與體壇盛事,大顯身手。
馬會董事馮婉眉(後排中)與行政總裁應家柏(左)參觀馬會展區。香港賽馬會圖片
同時,「賽馬會七人欖球賽學校導賞團」和「賽馬會社區七人欖球賽體驗日」讓學生和基層市民,包括長者和殘疾人士等,入場感受世界級「七欖」賽事。
「賽馬會眾心行善平台」義工帶領「賽馬會七人欖球賽學校導賞團」參觀啟德體育園,增加對欖球運動的認識。香港賽馬會圖片
馬會義工隊 CARE@hkjc成員亦陪同輪椅人士一起現場體驗賽事,為入場人士提供面部彩繪服務。由馬會義工隊組成的「CARE 樂隊」更在「七欖」球迷村舞台上演出,增添現場氣氛。
馬會義工隊組成的「CARE 樂隊」在「七欖」球迷村帶來精彩演出。香港賽馬會圖片
馬會植根香港 140 年,是非牟利的體育組織及慈善捐助機構,與社會一起茁壯成長,有賴其獨特的綜合營運模式,把賽馬及博彩收入,轉化成稅款、慈善捐款及就業機會,貢獻香港。
「賽馬會社區七人欖球計劃」早前舉辦「賽馬會精英運動員分享會暨嘉年華」,凝聚社會各界投入體育盛事。香港賽馬會圖片
「賽馬會社區七人欖球計劃」早前舉辦「賽馬會精英運動員分享會暨嘉年華」,凝聚社會各界投入體育盛事。香港賽馬會圖片
「香港賽馬會青少年體育記者培訓計劃」的學員在「七欖」賽事現場採訪馬會騎師田泰安(左二)。香港賽馬會圖片
馬會以「與你並肩.昨天.今天. 每一天」為主題,推出連串慶祝活動,標誌著馬會的重要里程碑,同時感謝香港市民與馬會一起致力建設更美好社會。
馬會主席利子厚與國家隊合照。香港賽馬會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