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香港法庭揭出一大真相

博客文章

香港法庭揭出一大真相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香港法庭揭出一大真相

2024年01月22日 13:54 最後更新:15:56

作者:周春玲,全國政協委員,香港高昇基金執行主席

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及《蘋果日報》被控串謀勾結外國勢力案,上週繼續審訊。

有英國政客近期頻頻干預本港司法獨立,居然妄言釋放黎智英。

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國際社會公民,對一個庭審中的案件妄加評論前,不妨先看看法庭上的證物及證詞。

特別是前《蘋果日報》社長張劍虹上週作為證人出庭,張劍虹是黎智英的身邊人,其供詞不容忽視。

黎勾結外國政治勢力的例證

控方副刑事檢控專員在庭審中,呈上黎智英與張劍虹的WhatsApp信息。

當中在2019年7月11日,黎轉發由美國國務院前資深顧問Christian Whiton傳送給前副國防部長Paul Wolfowitz的電郵,夾附彭博社文章,文章中報道了黎與美國時任副總統彭斯和國務卿蓬佩奧會面,並描述Whiton是「壹傳媒的代表」。

黎智英亦曾在接受某節目訪問時,談到自己的美國之行,指其口中的「反修例運動」愈來愈需要國際支持。

張劍虹庭審中憶述,黎曾跟自己說過上述訪談內容,並着他跟進報道,要「做得大啲」,故他通知手下以更詳盡的篇幅報道、推送通知等。

張亦補充說,此乃黎首次公開呼籲美國制裁中國及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官員。

張劍虹亦提到黎在2019年7月與美國時任副總統彭斯等人會面後「都幾雀躍」,開始頻密談論制裁。

事件更是令張有感而發:「嘩!黎生真係可以上白宮,真係可以將香港情况講番美國官員聽」、「我覺得場運動好似有希望」。

聯結各方企圖顛覆的行為非常清晰

張劍虹廳上憶述,黎智英為了炒作氣氛,誘導更多市民參與2019年4月28日遊行,指示正於台灣公幹的他訪問當時已竄逃台灣的銅鑼灣書店前店長。

《蘋果日報》翌日以頭版刊出訪問,惟黎仍覺得遊行氣氛不夠熾熱,繼而透過「香港監察」創辦人羅傑斯聯絡前港督彭定康,訪問他評論修例,內容在網頁和實體報章刊出。

這些實例十分清晰地顯示出,黎智英等人試圖通過聯結各方,企圖顛覆政權的動機和行為。

煽動仇恨國家的手段令人不齒

伴隨黑暴事件的進行,《蘋果日報》的編採方針也變得「偏激」。

張在庭審中表示,《蘋果日報》的編採「後來愈嚟愈激烈、偏激,可以話係」,黎會在「飯盒會」等不同場合發表「示威抗爭、和勇唔好分化、唔好被人分化」、「抗爭係長期性」等言論。

令《蘋果》對反修例中的暴力場面或激進情况「比較似會報道同情」,並歸咎于是被中央和香港特區政府「逼成咁」。

黎還曾建議邀請所謂「抗爭者」分享參與黑暴運動的緣由、經歷、苦况,直播放上動新聞平台。但很多人不願意「上鏡」做直播節目,其後改用訪問形式錄製節目。

黑暴背後有黑金

庭審中,控方提到2019年6月15日,張劍虹向黎智英傳信息建議「就今次出來抗爭的人日後療傷和訴訟,我們可以在三元手續費撥一元成立基金協助」,其後黎回覆:「非常好idea!」。

7月5日張向黎發信息稱「今日凌晨2am,港蘋付費總人數已過30萬」、「老闆,每三十萬人付費我們會推播告訴讀者,並告知會開票捐三十萬給反送中訴訟基金」。

張解釋,黎當時批准以《蘋果》名義,從每賺取的3元手續費中捐出1元。

顏色革命的陰謀真相大白

勾結外國政治勢力、煽動仇恨國家、聯結各方企圖顛覆等,這些都是顏色革命的典型標志,也是黎智英及《蘋果日報》反中亂港、挑戰法律底線的清晰路徑。

事情越審越清楚。

有人賣票搭台、有人收水唱戲、有人送花籃助威。一出擾民大戲,演員過足了癮,卻擾了香港民生。

在不得民心的情況下,以黎智英為代表的陰謀家非但不可能通過暴力獲得任何好處,而且受到了更多人民的強烈反對。

同樣,在法庭揭露的一例例真相面前,那些帶有意識形態偏見的雜音非但得不到任何回應,而且顯得尤其蒼白無力。

西方個別政治人物對香港司法的無理干預,正說明政客就是政客,他們不過是為私利、小集團而存在,沒有公義、正義可言。




簡思智庫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張劍虹

往下看更多文章

冠名“香港”的月餅爆紅之後

2024年09月23日 16:05 最後更新:16:10

作者:李達詩,資深政經評論人。

香港“美心月餅”、“榮華月餅”等老字型大小品牌,每逢中秋都是粵港甚至內地主要城市的熱賣貨。小吃一塊留齒餘香,贈送好友價廉物美。因為這是“香港貨”,是不倒的招牌。

今年中秋佳節期間,在內地直播帶貨銷售平臺上,一款掛名香港的“美誠月餅”,以5000萬元人民幣銷售額成了當季爆紅月餅。

有網民發現,此月餅與“美心月餅”一字之差,懷疑是否真正的香港產品,並要求退貨而被平臺拒絕,事件越鬧越大,從而揭發該月餅僅在香港註冊公司,而食品生產、檢測、銷售均在內地。

在香港註冊可算是香港品牌?事件延伸了三方面的問題,值得大家討論。

一是香港品牌確是金漆招牌

因為香港是法治社會,從商標註冊、生產流程、品質檢控、銷售價格等,都受法規管控,尤其是食品、藥品,政府及商家都十分小心和重視,不會冒違法之虞對產品造假、濫制,因而贏得消費者的信譽。

前幾年不少內地遊客,到香港大量採購保健藥品、護膚用品、海味食貨等,連醬油拌料都到香港採購,就是認為香港的物品安全、貨真價實,不會假冒偽劣充當名牌。

這就是“香港信譽”,也是香港品牌的價值。

二是香港品牌的商標及智慧財產權應依法保護。

有官員指事件涉及灰色地帶,要阻止內地商家用香港品牌,操作上有難度,這是“美誠月餅”鑽出的空子。

根據廣州市花都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日前的通報,指產品是一家“港企”授權在內地生產,經檢驗產品合格。

至於有關產品沒有在香港生產及銷售是否可以稱“香港月餅”,該通報則沒有作出評論。

拿一個商標,委託異地企業生產,由異地企業在當地進行檢測,而不是按香港標準檢測,這樣做是否可以直接稱之為“香港品牌”而不是冒充?這是爭論的一個核心問題。

美誠客服人員回應質疑時說,“我想沒有哪一條法律規定香港品牌不能在內地生產的。”

這話說對了一半,香港的檢測標準與內地不同之處,往往是採用歐盟標準,而僅以香港為註冊地,卻以內地檢測標準為標準,這樣是否可以直接套用為“香港產品”,客服的解釋有點過於簡單粗暴,也是對香港同類產品的不尊重。

香港品牌在內地仍然非常有價值,尤其是食品行業,特區政府應與大灣區內的政府商討,就地區商標及智慧財產權保護商定指引,以保護“香港品牌”的價值,不會被魚目混珠,損害內地消費者對“香港品牌”的信心。

正如官媒人民網的評論,“美誠月餅”是香港月餅,但該品牌“在香港卻根本買不到”,“有其名而無其實……專門瞄準內地不知情的消費者”。央廣網亦發表評論文章,指在直播間曾以“在香港都要排隊買的香港美誠黑松露流心奶黃月餅”、“米其林大師(即米芝蓮)調製”等話術或宣傳物料推銷月餅,明顯誤導消費者。

三是香港品牌有條件創建智慧財產權交易中心。

“月餅”事件既顯示“香港品牌”在內地有叫座力,也反映“香港品牌”在有廣闊的商機,與其被一些人冒充或濫用,不如逆向思維,考慮一下如何加快步伐,將香港建成保護智慧財產權交易中心。

所謂智慧財產權,包括專利、商標、著作權等,將這類智慧財產權通過交易實現其經濟價值,是現代商業社會的一種運作。

例如,一家科技企業可能擁有多項技術專利,出於資金回籠、戰略調整或專注核心業務等原因,決定將部分專利進行轉讓。出讓方需要對所出讓的智慧財產權具有合法的所有權或處分權,確保交易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一個冠以“香港品牌”的月餅,在三周時間內就營收5000萬,正正是商標的價值所在,可以為企業帶來巨大的贏利。

當然,商標的價值主要取決於其品牌影響力、市場認可度、使用範圍以及法律保護力度等因素。

一些著名的國際品牌商標在交易市場上往往價格不菲,他們早在市場上完成這些過程,對自身品牌的保護可謂做到足。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以及對智慧財產權重視程度的不斷提高,全球智慧財產權市場規模持續增長。

2022 年全球智慧財產權市場規模已達到數萬億美元,並且未來幾年預計將繼續保持良好的增長態勢。

如北美、歐洲和亞洲的部分國家,智慧財產權交易活動頻繁,交易金額不斷攀升。

以內地為例,截至 2023 年,中國有效專利數量已超過 300 萬件,商標註冊量超過 1000 萬件,2022 年智慧財產權交易(含技術合同登記)專案 18692 宗,成交金額 1073.45 億元。

從政策層面看,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等國際組織致力於推動智慧財產權的保護和合作,為智慧財產權交易提供了國際平臺和合作機制。

內地也出臺不少相關政策措施,如《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關於強化智慧財產權保護的意見》等,鼓勵智慧財產權交易,為智慧財產權保護提供了有力保障。

鑒於這一發展趨勢,香港以其與國際接軌的法律體系為基礎,有條件加快創建一個“背靠國家,聯通世界”的一個國際智慧財產權交易中心,為內地打開國際市場提供方便之門。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