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馬克龍把法國政治遊戲玩砸了

博客文章

馬克龍把法國政治遊戲玩砸了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馬克龍把法國政治遊戲玩砸了

2024年07月02日 16:45 最後更新:16:47

作者:李達詩,自由撰稿人 

馬克龍賭輸了,而且是大輸特輸。

截至2024年7月1日,法國國民議會選舉第一輪投票已經結束,初步計票結果顯示,極右翼政黨國民聯盟獲得33%選票,得票率領先;左翼聯盟“新人民陣線”獲得28.5%選票,排名第二;執政黨復興黨及中間派聯盟“在一起”獲得22%選票,位居第三。

法國民調機構艾拉貝按照初步計票結果估算,預計極右翼國民聯盟將在國民議會議員中佔據260至310個席位,佔據絕對多數;左翼聯盟“新人民陣線”預計將佔據115至145個席位;而執政黨復興党及馬克龍的中間派聯盟“在一起”將佔據90至120個議員席位。

法國議會選舉的結果,反映了法國社會內部的分歧和民眾的不同訴求。

當地時間6月30日晚,巴黎共和廣場爆發抗議國民議會第一輪投票結果的示威活動

當地時間6月30日晚,巴黎共和廣場爆發抗議國民議會第一輪投票結果的示威活動

接下來的第二輪投票以及各黨派之間的協商將決定最終的議會組成和權力分配,也揭示了法國將不可避免出現變化。

其一,極右翼政黨的崛起。

極右翼政黨“國民聯盟”在首輪投票中獲得了較高的支持率。該黨近年來試圖改變形象,而一些法國民眾對生活成本上升、移民問題等的不滿,也助長了對其的支持。

不過,首輪投票中該黨獲得34.2%的選票,低於此前民調預期的36.5%。

其二,政治格局的變化。

首輪投票結果顯示,傳統的政治格局發生了變化,馬克龍領導的中間派聯盟“在一起”得票率位居第三。

這意味著法國政治光譜可能出現右移,未來政府的組成和政策走向存在不確定性。

其三,懸浮議會的可能性。

初步計票結果表明,首輪投票後沒有任何一個政黨贏得至少289個席位的絕對多數,這增加了出現懸浮議會的可能性,可能導致政治和經濟的不確定性。

選舉後各黨派之間的協商和聯盟組建將至關重要。

根據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憲法,法國總統雖然是國家元首,但不兼任政府首腦,總統權力很大程度上受到國民議會的制約。

法國國民議會選舉首輪投票結果顯示瑪麗娜·勒龐領導的極右翼國民聯盟領先

法國國民議會選舉首輪投票結果顯示瑪麗娜·勒龐領導的極右翼國民聯盟領先

選舉結果雖不會直接影響馬克龍的總統地位(其總統任期將持續至2027年),但如果右翼的“國民聯盟”最終贏得議會多數席位,馬克龍將面臨和理念不同的陣營共同執政的局面,導致他的權力將被進一步削弱,政府的決策和執行能力也將受到影響,他的執政變得更加困難。

特別是自馬克龍6月9日宣佈提前議會選舉以來,法國金融市場一直處於動盪狀態。

選舉結果也可能對歐元匯率、債券市場和股市等產生影響。首輪投票初步結果出爐後,歐元在亞盤初進一步上漲。

此外,法國作為歐盟的重要成員國之一,其政治局勢的變化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歐盟的政策和發展。

而選舉結果的不確定性可能導致政治局勢的不穩定。

如果沒有一個政黨獲得明顯多數席位,可能會出現政治僵局和權力鬥爭,這將對法國的政治穩定和治理產生負面影響,更可能失去在歐盟的領導地位。

針對這一不利局面,有外界分析,馬克龍和其他同道者正在制定策略,力圖讓極右翼政黨遠離政權,第二輪投票前各方的談判和策略制定將備受關注。

馬克龍提前議會選舉是一時意氣之爭,也是一場政治豪賭,他認為歐洲正處於俄烏衝突的前沿,法國人向來有危機意識,會與極右翼分道揚鑣。

但千算萬算算到自己頭,他幫助極右翼提前上臺,把法國的政治局面徹底搞亂了!




簡思智庫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法國

往下看更多文章

2025來了,有不確定性更有期待

2024年12月30日 16:37 最後更新:16:46

 

作者:周春玲,全國政協委員,香港高昇基金執行主席

2025來了。

人們常說審時度勢,順勢而為。

怎麼看2025年的前景,我認為不妨從當下的內外環境作一些分析,才能對新一年心有乾坤,胸有丘壑。

香港作為外向型經濟體,必須先觀察週邊環境,有幾個客觀現實不可回避。

第一,中美關係必定跌宕起伏。

特朗普將在1月底將重回白宮,是禍是福尚是未知之數,而處處打擊中國的態度他從不掩飾,這將是他及其白宮幕僚的政治常態,中美關係打打鬧鬧的長期性不可低估。

尤其是特朗普不按規矩出牌,人還沒進白宮已經強力而快速地推出多項重要政策,甚至出口稅要提高對中國的關稅、產業脫鏈、科技封鎖等,出手極辣。

他還有一個奇招,經常在國際政治舞臺上滿嘴誑語,除了打擊對手,也讓他成世界的聚焦點,以牽制並將對手推到不利的被動位置。

中美的民間往來,特別是在金融、科技、氣候、資源等方面的合作會麻煩不斷,迂回空間不大。

第二,俄烏戰爭有升級的可能性。

特朗普誇口在他上任24小時內停止俄烏戰爭,西方輿論也開始猜測澤連斯基應該考慮選擇哪個國家“庇護”,顯然烏克蘭的前景有點不妙。但以2025年劃線停火,恐怕過於樂觀。

原因有三,一是北約主要國家以“政治正確”為面子,堅持繼續支持烏克蘭,並未準備展開談判結束戰爭。

二是拜登政府時日無多,仍再增加烏克蘭的軍事援助,逼下任總統軍援就範。

三是俄羅斯在戰事處於有力地位時,普京不會輕易放棄原有的堅持,更不會容忍任何形式的北約影子在烏克蘭駐守。

我認為,明年談判或可重啟,但要達成雙方可以接受的協議方案,為時尚遠,最終可能還是以戰爭結束戰爭。

第三,中東戰爭將是長期的強弱對抗。

加沙戰爭仍在膠著,外界傳說停火協議以色列與哈馬斯已90%同意,只剩下一些撤軍細節,那麼短期內可能達成停火。但這個地區不會就此安寧,立國之事一天不解決,一天就有反抗。

此外,隨著敘利亞政權更替,叛軍成了執政政府,伊朗與哈馬斯、真主党和巴沙爾政權的陣線被擊潰,特朗普上臺後,借以色列的在該地區的強權,對伊朗必定施加更大壓力,伊朗會否絕地一擊,將導致整個中東局勢出現巨大變化。

受這一局勢的牽連,我國曾成功撮合伊朗和沙特重建邦交,本應是重要外交成就,但在當前環境下,尤其是特朗普上臺,沙特有可能重新疏離伊朗而靠向美國,香港政府之前努力進軍中東,會出現新的困難和障礙。

第四,內地經濟調整需時才見成效。

內地經濟是挑戰與機遇並存,困難與希望共生。

大部分專家都估計。明年內地仍處於轉型期和困難期,增長將繼續放緩,或跌到4%至4.5%之間,當然,對比大部分國家已非常不錯,但要留意通縮和人民幣貶值問題,若這問題處理不堅決、不到位,難以扭轉經濟放緩、地方政府債務、出生率下跌以及企業家和投資者的信心等嚴重問題。

中央近期連續推出多項措施,採取積極貨幣政策和財政措施刺激消費,但難以在短時間內立見成效,不少民企和外資仍處於觀望之中。

以上是一些比較大的地緣政治和經濟困境,但2025年仍然有若干因素,是值得我們樂觀前行。

先看內地經濟的中、短期部署,明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謀劃“十五五”規劃之時,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了若干政策和方針,為實現良好開局打牢基礎。

一是中央在經濟領域動作頻頻。

最近密集釋放經濟資訊,顯示中央對提振經濟的決心與急迫性。

預計明年中央將著重在提振內需、優化營商環境、加大對新興產業的支持等方面有力釋放經濟政策和貨幣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為應對養老、醫療和住房現代社會普遍存在的三大挑戰,財政部提出要提高民眾養老金和城鄉居民醫保,住建部提出大力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等等。

若這些“支援擴大需求”的系列政策能夠落地,將極大提高民眾消費意願,刺激市場再度活躍發揮重要杠杆作用。

二是內地的科技發展正蓄勢待發。

今年初澳洲ASPI組織的Critical Technology Tracker發表報告,顯示在64個重要科技範疇中,中國在57方面領先全球,包括量子感應器、超級計算機、能源和環保等,成績非常驕人!

儘管美國欲全面打壓、封鎖中國的科技研發,但中國依靠“自力更生”的信條,走出了自己的創科之路。

特別是在AI領域的競爭中,內地正與世界先進國家同步,可以預測2025年始,將可能迎來智慧生活普及、綠色轉型加速、共用經濟升級、健康產業惠民的黃金期,深刻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經濟結構。

三是密集釋放加速促進民營經濟、優化營商環境的信號。

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了民營經濟促進法草案和反不正當競爭法修訂草案;本周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嚴格規範涉企行政檢查的意見》等等,對民營企業的“遠洋捕撈”、“釣魚執法”等亂象正在嚴厲督辦,顯示了中央決心在減少行政干預,保護企業合法權益,促進公平競爭方面採取較大動作。

目的是增強市場主體的信心和活力,讓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真正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

再看與我國經濟關聯度較高的國家和地區:

一是週邊經濟特別是美國、日本也在恢復中。

美國股市市值高占全球總市值70%,預期盈利增長有不俗的15%,投資專家Ruchir Sharma稱美國股市尚未出現大的泡沫,若如實是一個好消息。

客觀而言,美股強的最主要原因,是美國科技仍走在全球的前列,其科技與商業的緊密結合,是美國不會崩盤的重要基礎。

隨著中日關係緩和,日本作為我們的重要鄰國,對其經濟必須予以關注。

日本2025年預計增長1.0%,2024年個人消費連續兩個季度增長,第三季度占日本經濟比重一半以上的個人消費環比增長0.9%;國際貿易特別是大宗商品的進出口有顯著增長;日元是重要國際儲備貨幣,日本擁有高額外匯儲備,2024年9月達1.255萬億美元。

二是全球南方國家正在形成新興市場。

與我們最接近的亞太地區,持續保持政治和經貿合作的穩定態勢,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測算,今年亞太經濟增長有望達到4.2%。

雖然東西方陣營在政治、經濟、軍事以及文明等方面的衝突不會停止,尤其是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遭受少數國家的單邊脫鏈,的確給全球南方國家帶來發展的風險。但支援“開放與合作”、支援自由貿易投資、反對“小院高牆”和國際霸權,正逐漸成為這些國家共識和集體行動。

三是戰爭雖未有結局,但“和平”的聲音越來越大。

無論是俄烏戰事、中東炮火,以及一些國家突發性的政變,都會給世界帶來不確定的風險。但美國特朗普的厭戰、歐盟打不動的現實、以及全球南方國家的“勸和止戰”方案,正得到越來越多的國家支持,相信2025會看到硝煙散去的曙光。

綜上所述,香港只要駕馭好週邊的不利因素,用好中央的支持和四面八方的有利條件,相信在2025年是可以開出新篇,我們很期待。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