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中國空軍首次一站直飛沙特 7架殲-10C跨越萬里

博客文章

中國空軍首次一站直飛沙特 7架殲-10C跨越萬里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中國空軍首次一站直飛沙特 7架殲-10C跨越萬里

2024年02月01日 07:00

中國空軍首次「一站直飛」,7架殲-10C戰機跨出國門,萬里直飛中東沙特。

據環球網報道,中國空軍赴海外執行任務轉場過程中,首次使用了運油-20進行空中加油伴隨保障。並且戰機編隊在國內起飛,跨越數個國家的領空和海域,中途不降落直飛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

在1月29日,中國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的7架殲-10C戰機從西北某機場起飛,赴中東的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參加於2月4日至8日舉行的第二届沙特國際防務展並進行飛行表演。這是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的第十次飛出國門。

殲-10C携帶大型副油箱,在沒有空中加油機補充燃油的情况下,殲-10C最大轉場航程只有3200公里。此次空軍八一表演隊的殲-10C戰機從我國直飛沙特首都利雅得,先是從天津某機場轉場到西北,再從西北某機場起飛(很可能是喀什),國外飛行距離近4000公里以上,中間還要飛越巴基斯坦和伊朗領空,需要在中途進行空中加油至少一次。全程飛行可能需要5小時左右。

通過空中加油的方式,進行遠程轉場執行任務。從國內直飛4000公里到沙特首都利雅得,是對我們空軍實戰化訓練水平的一次檢驗。

此前在2023年11月,中國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的7架殲-10C奔赴中東的阿聯酋,受邀參加迪拜航展,這是殲-10C戰機首次亮相中東。這次出訪算上國內飛行的總航程約7000公里,殲-10C在航行過程中,在至少一個國內機場和兩個國外機場進行了轉場和休息。這其中的聯絡協調保障工作十分繁瑣。

而本次殲-10C赴沙特首都利雅得的轉場,由運油-20加油機進行一次空中加油保障,就可以不降落直飛沙特,非常便捷地完成了數千公里的飛躍,不需要飛機降落機場,减少了對地面機場的依賴。一場跨越數千公里的遠程飛行,殲-10C戰機需要進行保養、維護、檢測,同時飛行員也需要進行休整,因此需要有空中加油機和大型運輸機進行伴隨保障,這對於空軍的遠程作戰能力是一次考驗。

以前中國空軍戰鬥機的一次起降航時都不太長,殲-7戰機時代只有1小時左右。而目前的先進戰鬥機都能以空中加油為支持進行超長航時的飛行,戰鬥機的續航時間已經有了大幅度的進步。

隨著重型戰機和空中加油機的增加,中國空軍的長航時飛行越來越多。遠程任務飛行對戰鬥機飛行員也是一種考驗,戰鬥機的座艙空間狹小,飛行員需要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並且需要精神注意力高度集中,這對精力和體力都是一種巨大消耗。

要想完成8~10小時的超長航時飛行,對戰鬥機本身的技術水平、空中加油技術、作戰保障、以及飛行員都是很大考驗。這就要求戰機特別可靠,保障十分有力,飛行員的遠程飛行技能特別嫻熟。

空軍戰鬥機進行長航時飛行,如何解决吃飯飲水和上厠所問題?一般來說,空軍飛行員執行長航時飛行任務會携帶專用的遠航食品,可在飛行過程中食用,以保證有充沛的體力。不同機型機種的飛行員會携帶不同的遠航食品。

中國空軍的戰鬥機飛行員往往會携帶03型戰鬥機遠航食品,由於戰鬥機座艙空間非常有限,也沒有飲食加熱設備。一般都是食用一些高熱量的能量補充食品,比如巧克力、能量棒等等。空中臨時飲食的特點是數量少、能量高、殘渣少。所以03型戰鬥機遠航食品比較簡單,裏面主料是空勤巧克力,這些巧克力會製成一小塊一小塊的,方便戰鬥機飛行員在狹小的空間內快速進食。此外還有袋裝的飲水,可以直接飲用。

至於飛行員的個人方便問題,也好辦,遠程飛行時會配備紙尿褲和附加尿袋,很方便,體驗感也很好。由於戰鬥機座艙狹窄,大號就不可能了,通常會由航空醫生决定飛行任務前一天備航時的伙食,會有專門的體檢,並在上機前儘量將體內排空。這樣能控制在幾小時或十幾小時內不排便,避免飛行任務時産生難堪。

美國空軍「野鼬鼠」中隊的丹•漢普頓中校寫過一本回憶錄《F-16蝰蛇飛行員》,描述自己在伊拉克戰爭中的長航時反輻射作戰任務的經歷,他駕駛一架F-16C戰鬥機,在執行超過8小時的對地壓制任務時,全程都不吃不喝。

不過,萬一出現鬧肚子竄稀的情况怎麽辦,那只好拉褲兜了,這並不丟人,各國空軍都有此類的事件發生。飛行員這個工作也不是那麽容易的。

目前很多國家的戰鬥機能够進行超長航時飛行,例如在2020年印度接收第二批3架「陣風」戰鬥機時,就是由印度飛行員駕駛3架剛剛接收的「陣風」戰鬥機,從法國起飛,通過幾次空中加油,不間斷飛行7000多公里,耗時9個小時飛抵印度。

前幾年,中國空軍的蘇-30MKK重型殲擊機也完成了一次連續飛行10小時的超長航時挑戰,創下我軍殲擊機單次飛行航時最長的新紀錄。有專家認為,戰鬥機單次10小時續航飛行,放在世界戰鬥機遠程長航歷史來看,都應該是最頂尖水平的。而現在,相信中國空軍的戰鬥機遠程長航時飛行的水平又有了更大的進步。

先進空軍進行的戰鬥機遠程部署,離不開性能先進的遠程運輸機和加油機。例如中國空軍要想向非洲或中東等地快速部署殲-10C或殲-16戰鬥機,那麽就需要大量的運-20運輸機和運油-20加油機的支持。

例如德國空軍前不久派出6架EF-2000「颱風」戰鬥機赴亞太參加「漆黑-2023」軍演,德國就同時派出了4架A400M運輸機和3架A330空中加油機,總計13架軍用飛機赴亞太參演。

戰鬥機的遠程快速部署,必須使用大型運輸機來運送保障車輛和物資,使用大型空中加油機來進行油料保障。隨著運-20運輸機的大量服役,中國空軍遠程戰鬥力也得到了根本性提升,標志著中國空軍正轉變成為一支真正意義上的戰略空中力量。此次殲-10C戰機編隊遠程轉場,由國産運油-20加油機伴隨保障,體現了中國空軍戰略轉型的建設成就。

公眾號「空天力量」說,想像一下,中國空軍的一支殲-10C殲擊機旅可以在兩天內迅速部署到非洲安哥拉作戰(安哥拉有一半石油出口輸送到中國,每年超過4000萬噸,是中國最穩固的石油供應國之一),那會是怎麼樣呢?




止戈堂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印巴衝突只用了一天時間從升級到結束,這場軍事對抗不單是二戰之後最大規模的空戰,還是中西方空空軍力量首次正面交鋒。因此,誰贏誰輸,極具研究價值。

從整體消息來看,印度在這場對抗中處於下風。巴方持續放出擊落印軍戰鬥機和無人機的消息,不僅引發了對印度空軍實力的熱議,更凸顯出中西方航空裝備體系的首次實戰對抗特徵。有專家分析認為,印巴空軍對比,印度不止輸了一點。

從歷史交鋒來看,巴基斯坦空軍為何能保持優勢?

印度空軍被擊落的法國「陣風」戰機。

印度空軍被擊落的法國「陣風」戰機。

據內地媒體《直新聞》,時事評論員秦蓁表示,本次印巴雙方的衝突主要集中在空中,包括導彈、無人機的攻防。巴方呈現了一邊倒的優勢。

歷史上,印巴空軍可謂老對手,雙方的大規模空戰主要集中在上世紀60至70年的第二次和第三次印巴戰爭中,但那個時代的空戰還沒有體系一說,沒有預警機進行指揮,主要是地面的通信指揮,而且雙方的戰鬥機型號都較為複雜。

但這次就完全不一樣,雙方之所以形成這麼懸殊的戰績,區別就在於空戰體系是否完善。尤其是巴基斯坦方面,首先是性能非常突出的戰鬥機和導彈兩者的完美結合,再結合空中預警體系和地面雷達引導,甚至還可能存在有效的電磁壓制等手段,從而達到我們目前所看到的結果。

《直新聞》特約評論員石宏認為,很明顯巴基斯坦空軍的表現堪稱亮眼,而印度空軍的表現則可以用「翻車」形容。實際上,5月7日凌晨的第一次空戰,巴基斯坦空軍就把印度空軍打蒙圈了。印度空軍不但損失了多架先進的戰鬥機,而且鬥志也被巴基斯坦空軍打沒了,不敢再和巴基斯坦空軍進行空戰。」

2020年2月27日,巴基斯坦空軍在卡拉奇舉辦飛行表演。新華社圖片

2020年2月27日,巴基斯坦空軍在卡拉奇舉辦飛行表演。新華社圖片

按照「全球火力」網站的排名,印度空軍居全球第四,超過英法等西方軍事強國。數據顯示,印度空軍現役和預備役人員超23萬,擁有約2000架各型飛機。而巴基斯坦空軍擁有1434架軍用飛機和大約7萬名現役軍人,比印度空軍規模要小。

在「紙面數據」不佔優的情況下,巴方這次為何能夠壓印度一頭呢?石宏表示,從巴軍方介紹的空戰細節來看,巴空軍出動的戰機數量為42架,只有印度空軍出動戰機數量的差不多一半。這說明現代空戰中,戰機的數量優勢不是空戰勝負的決定因素,完善而先進的空戰體系才是關鍵,這當中既包括先進的戰機和導彈等武器,也包括探測、預警、指揮等裝備。

石宏認為,印度空軍的飛機有俄製、法製、美製的以及自製的,所帶來的影響包括以下三點。

一,不同來源的戰機彼此之間的技術標準、設計要求等相差極大,迫使印軍不得不建立起多套維護保養系統,花錢多不說,由於無法通用還會影響戰機的妥善率。所謂妥善率,就是在某一款戰機中,隨時能用的佔到裝備總數的百分比。印度空軍裝備數量最多的主力戰機蘇-30MKI戰鬥機妥善率常年只有55%,也就是隨時能出動的僅佔裝備總數的一半出頭。

二,機載武器無法通用,比如印度空軍法製戰機的空空導彈就無法由俄製戰機使用,反過來俄製戰機的空空導彈也無法由法製戰機使用,這就顯著降低了作戰靈活性。

三,由於戰機型號來源多,導致印度空軍難以建立起體系化的作戰力量。印度空軍雖然有預警機,但是數量只有6架,而且其中3架是以色列製造的EMB-145I「天空之眼」預警機,缺乏全向探測能力,最大探測距離也才200多公里,機艙內戰術顯控台數量很少,所以無法靠前部署;另外3架俄製的A-50EI預警機,雖然機艙內有較多的戰術顯控台,卻沒有通用的數字化加密數據鏈,在空中無法有效指揮法製「陣風」、幻影2000戰鬥機作戰,只能靠落後且容易暴露的語音方式實施指揮,這就導致印度空軍戰機在空中基本是一盤散沙。

石宏表示,巴基斯坦空軍預警機和戰鬥機以及地面的遠程防空導彈系統都是同樣的技術來源,能夠通過數字化加密數據鏈快速傳輸空情信息。這種渾然一體、空中態勢感知能力強大的現代化空戰體系,是巴基斯坦空軍獲勝的關鍵。

此外,巴基斯坦空軍的其他優勢還包括戰鬥機掛載的中遠程空空導彈性能出色,飛行員素質高、作風強悍。印度空軍目前沒有裝備射程超過150公里的中遠程空空導彈,之前一些媒體報道的「流星」中程空空導彈並未見印度空軍的「陣風」戰鬥機裝備。在實際的空戰中,「陣風」戰鬥機掛載的還是最大射程60公里的「米卡」,俄製蘇-30MKI、米格-29戰鬥機掛載的R-77空空導彈最大射程也才達到110公里。而巴基斯坦空軍戰機所使用的中遠程空空導彈最大射程明顯超過了印度空軍的米卡和R-77,按照巴基斯坦軍方介紹的空戰情況,最大交戰距離超過了160公里。可想而知,巴基斯坦空軍戰鬥機憑借中遠程空空導彈卓越的射程擁有極大的空戰優勢。

還有,巴基斯坦空軍的訓練體系是按照北約標準建立的,其飛行員每年飛行時長可達240小時,比印度空軍飛行員高出100小時,且訓練標準嚴苛,經常設置實彈模擬、複雜氣象等高難科目,訓練強度遠超印度空軍飛行員。此外,北約的空戰訓練重視飛行員的主觀能動性,因此巴基斯坦飛行員不光個人素質強,在空中的求戰心也很強。

石宏認為,在未來相當長時期內,巴基斯坦空軍都將對印度空軍保持技術優勢、人員優勢。空軍的建設需要久久為功,印度就算現在下單採購先進戰鬥機,後續的接收、形成戰鬥力也需要數年甚至十年以上時間。至於空戰體系、訓練體系的轉變,更是需要漫長的時間。這就決定了在數年之內,印度空軍與巴基斯坦空軍進行空中對抗,很難討到便宜。如果巴基斯坦空軍未來裝備更先進的戰鬥機,那麼對印度空軍的技術優勢還將進一步擴大。

石宏認為,經過這次空戰,印度空軍在未來相當長時期內可能都會盡量避免和巴基斯坦空軍進行空中對抗。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