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對華老面孔、「中國問題專家」坎貝爾 正式成為美國外交「二把手」

博客文章

對華老面孔、「中國問題專家」坎貝爾 正式成為美國外交「二把手」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對華老面孔、「中國問題專家」坎貝爾 正式成為美國外交「二把手」

2024年02月07日 11:58 最後更新:12:11

「中國問題專家」庫爾特•坎貝爾(Kurt Campbell)獲批出任美國副國務卿。

坎貝爾。AP資料圖片

坎貝爾。AP資料圖片

據美聯社和路透社報道,當地時間2月6日,美國國會參議院以壓倒性多數(92票對5票)通過了兩黨投票,確認坎貝爾接替已於去年7月辭職的舍曼,擔任常務副國務卿。該職位為美國國務院二號人物,被認為是美國外交「二把手」。

坎貝爾現年66歲,目前擔任白宮亞洲事務高級助理、國家安全委員會「印太事務協調員」。

去年11月,美國總統拜登宣布提名坎貝爾出任常務副國務卿。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稱,「坎貝爾對我們的聯盟和夥伴關係的熱情和承諾加强了美國在世界上的戰略地位,提高了我們應對共同挑戰的能力」。

去年12月7日,坎貝爾參加參議院外交委員會會議,當時他指出12月7日為「珍珠港事件」紀念日,强調了所謂「民主的救贖力量」和亞洲盟國對於美國的重要性。

坎貝爾被認為是「中國問題專家」,曾在奧巴馬任內擔任美國負責亞洲事務的最高外交官,被稱作「重返亞洲」戰略的設計者。他幾乎參與了拜登政府在亞洲政策方面的一切事務。美國與英國、澳大利亞的核潜艇協議「AUKUS」正是他的想法。

坎貝爾曾在2016年出版的書中概述自己對亞洲的態度,主張加强現有聯盟,並與印度、印尼等國建立更密切關係,以應對中國崛起。

去年7月,美媒刊登了前《華爾街日報》記者對坎貝爾的專訪。身為美國一系列對華競爭、打壓與遏制政策的制定者之一,坎貝爾的觀點明顯從美國主觀視角出發、旨在服務美國利益,帶有大量對中國外交、發展模式與雙邊關係本質的曲解及傲慢。在他眼裡,中美關係現狀,是因為中國崛起挑戰了由美國主導的國際和地區秩序。坎貝爾還聲稱,無論是過去還是將來,美中關係的本質是「競爭關係」。

去年10月,坎貝爾在接受美國「ChinaTalk」網站採訪時又聲稱,中美可以在氣候問題等雙方都感興趣的領域合作,「我們希望在競爭依然主導美中關係的環境中,雙方可以繼續進行高層接觸和務實的溝通。」

路透社認為,拜登提名坎貝爾擔任副國務卿,突顯了拜登為將美國主要外交政策重點轉向中國而做出的努力。美聯社也稱,這反映了中美關係的重要性,中國對美國構成了一個「令人生畏的外交挑戰」,美國希望在不引發衝突的情况下對抗中國日益增長的力量。

美國智庫史汀生中心中國項目主任孫韵此前曾對《南華早報》表示,坎貝爾被提名為美國國務院的二號人物,證明了「印太地區」和中國在拜登外交政策中的重要性,「提名意味著他的政策得到了認可,服務於拜登政府的總體目標。這還表明,拜登政府當前的政策將延續下去。」

不過,對於坎貝爾的職位調動,一些亞洲國家有不同看法。

另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多名知情人士稱,在坎貝爾出任常務副國務卿後,白宮不會尋求替任者填補專注於亞洲事務的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印太事務協調員」一職。

《金融時報》稱,「印太事務協調員」設立於2021年,旨在聯合盟國應對所謂「中國威脅」。該職位即將空缺的消息,引發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等美國在亞洲盟國的緊張,他們認為白宮對於亞洲的注意力被俄烏衝突、巴以衝突和2024年美國大選削弱了。

談及「印太事務協調員」職位將空缺一事,前白宮亞洲事務高級顧問梅代羅斯(Evan Medeiros)稱:「白宮在亞洲問題上的領導力是不可或缺的,但這一點現在已經消失,而且沒有替代方案。這讓亞洲和歐洲的盟友産生了巨大的焦慮。我們把歐洲哄騙到了亞洲,現在我們要把他們單獨留在祭壇上。」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拜登

往下看更多文章

「天龍三號」試車變試飛意外墜毀 專家:不能因噎廢食,但學費要交得值

2024年07月04日 16:52 最後更新:17:01

「天龍三號」事故後,值得對中國商業航天之路進行復盤與反思。

6月30日,河南省鞏義市綜合試驗中心上空上演了一場意想不到的「試飛」。北京天兵科技有限公司的「天龍三號」火箭在進行動力系統熱試車時,由於「試驗台連接結構失效」,意外升空後墜毀於山區,事故未造成人員傷亡。

事故畫面。網上圖片

事故畫面。網上圖片

這款國產火箭對標SpaceX獵鷹9號,試車部分為該火箭的一級,一級推力高達820噸,原本承載著中國商業航天的重大期望。

天兵科技在事故後迅速發布情况說明,承認試驗台連接結構失效導致事故。

天兵科技在事故後迅速發布情况說明,承認試驗台連接結構失效導致事故。

面對突發狀况,天兵科技展現了高度透明的態度,立即發布事故說明,這種即時的信息披露,令媒體和公眾的反應總體較為理性。

公司不僅承認了錯誤,還於7月2日公開道歉,對受影響的民眾表達了歉意,顯示出企業的責任感。

公眾普遍接受了這樣一個看法:航天是一項高風險的活動,失敗和挫折是正常現象。

儘管仍有許多質疑聲音,但大多數人都希望中國商業航天的發展不會因此受挫。

不過,這次事故確實不同尋常。試車變試飛,在航天史上可以說是聞所未聞。如果運氣差一點,後果將不堪設想。而天兵公布的原因,竟是一個匪夷所思的低級錯誤。這究竟是怎麽發生的呢?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天龍三號」火箭本身及其背後團隊的特點。

「天龍三號」是一款對標SpaceX獵鷹9號的大型可回收液體火箭,直徑3.8米,起飛質量590噸,近地軌道運力17噸,太陽同步軌道運力14噸。

SpaceX獵鷹9號火箭

SpaceX獵鷹9號火箭

這是天兵科技為中國巨型互聯網星座建設量身定做的主力火箭,在國內可回收火箭中研製進度最快。大家對它寄予厚望。如果這次試驗順利,那麽9月份就要進行軌道首飛。

天兵科技張家港廠房中的「天龍三號」實物。

天兵科技張家港廠房中的「天龍三號」實物。

關注SpaceX的人都知道,獵鷹九號和星艦經常進行一級全系統靜態試車。這是最接近發射狀態的試驗,能同時驗證所有子系統的工作,因而可以高效地發現問題,尤其適合可重複使用的可回收火箭。這種方法非常符合商業思維的追求,因此得到了SpaceX和中國商業火箭公司的青睞。

中國航天傳統上更依賴子系統試驗。但在新形勢下,國家隊也在不斷進步,努力用商業思維提高效率。

早前於6月14日進行的長征十號三機並聯試驗是中國航天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動力系統地面試車,總推力達382噸。

6月14日,長征十號完成一子級火箭動力系統試車。圖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6月14日,長征十號完成一子級火箭動力系統試車。圖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馬斯克的商業思維從第一性原理出發,已經顛覆了航天界多年形成的很多慣例,比如發動機多機並聯、火箭垂直回收、甲烷推進劑和不銹鋼箭身等。採用得到SpaceX和中國國家隊認可的多機並聯動力試車路綫,天兵科技的决策是沒有問題的。

天兵的步伐的確很大。首次靜態試車就一下子上了全部9台發動機,而且不節流。820噸的總推力超過長十兩倍以上。不過,推力大也不是問題。星艦去年2月和8月進行過三次靜態點火,在發動機節流一半且少量發動機未能點火情况下,推力達到了約3600噸。

問題在於,天兵是否做好了應對這個推力量級的準備?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陳藍就指出,天兵顯然沒有做好準備。

連接結構並非高深複雜,是可以用牛頓力學解决的簡單機械。目前網上在傳一個據稱是天兵的連接結構專利,其外形和鞏義試車台完全一致,而寫明的承載力是600噸。有人猜測,實際試車台承載力就是600噸。可能是决定試車推力的人對試車台承載力不甚了解,或者推力計劃節流到600噸,但因操作失誤或發動機控制系統失效意外上到了820噸。

其實,不管什麽情况,600噸設計承載力的試車台也應該能拉住820推力的一級火箭,因為工程設計中有個極為重要的係數,叫安全係數。安全係數指的是極限破壞應力和許用應力之比。機械或土木工程中安全係數最小也不會低於1.5。換句話,600噸承載力的試車台無論如何都能拉住推力900噸以下的火箭。820噸,應該很輕鬆。

因此,天兵官方公布的事故原因應該是可信的,就是試車台連接結構因設計、製造或安裝問題導致失效。也可以基本確定,這是一個低級錯誤。

陳藍指出,這類低級問題的根源往往是管理和制度上的疏漏。管理問題往往與企業文化相關。進一步深究,管理者的個人風格和思維方式也相關。

據《上游新聞》,在此次試車事故發生前,天兵科技則已經名聲在外。

去年4月,天兵科技「天龍二號」成功發射,創造了全球民營液體火箭首飛即成功等8項商業航天紀錄。

據悉,北京天兵科技有限公司背後由江蘇天兵航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資控股,兩家公司法定代表人均為康永來。公開資料顯示,天兵科技創始人、董事長康永來科班出身,本科、碩士、博士都是飛行器設計專業。畢業以後,他正式進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主持過「長征十一號」和「捷龍一號」運載火箭的總體設計工作。在體制內幹了20年以後,康永來離開「國家隊」加入商業航天公司,後又在2019年成立了天兵科技。

據天兵科技官網介紹,公司其核心技術團隊成員均是中國航天資深專家,平均年齡38歲,該公司擁有北京火箭研發中心、西安動力研發中心、鄭州動力試驗中心和蘇州智能製造基地。

該公司於最近一輪融資中獲得數億元人民幣後,估值已超過150億元。今年4月9日,胡潤研究院發布了《2024全球獨角獸榜》,其中天兵科技首次上榜,排名全球第495位,並榮登中國商業航天榜首。

「天龍二號」發射畫面。央視新聞

「天龍二號」發射畫面。央視新聞

今年6月上旬,天兵科技宣布完成超15億元C+輪新增融資,本輪融資由梁溪科創産業母基金(博華資本管理)、無錫産發等多家機構共同完成。

據了解,天兵科技自成立五年來,已完成了15輪融資,累計獲得資金支持超40億元。

從2014年國務院首次出臺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商業航天的指導意見,到2024年商業航天作為「新增長引擎」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10年間,從國家部委到各地政府,相繼發布政策文件,鼓勵商業航天發展。

政策推動下,中國商業航天産業發展逐漸提速。企查查數據顯示,中國現存航天、衛星相關企業共21.47萬家;2023年新增5.14萬家,同比增長42.84%。中國商業航天發展提速很快,市場需求十分旺盛。

位於江蘇張家港的天兵科技智能製造基地展示的火箭模型。新華社圖片

位於江蘇張家港的天兵科技智能製造基地展示的火箭模型。新華社圖片

陳藍說,這幾年中國商業航天呈現了突飛猛進的態勢。從另一個角度講,就是「卷」了起來。大家都明白,未來留下的頭部公司不會太多。於是對標SpaceX就成了最簡單、最有效,也是屢試不爽的策略。獵鷹九級別的可回收火箭目前是競爭焦點。未來三年,不算國家隊,就會有7款可回收火箭首飛,其中三款運力達到或超過獵鷹九號。「天龍三號」是走在最前面的。

很多公司尋求突破、急於求成,在焦慮和浮躁的心理驅動下,出現違背科學精神、不尊重客觀規律的事情恐怕難以避免。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企業也有很多苦衷。激進的創新恐怕也是一種無奈的選擇。出了事情,讓天兵科技獨自承擔所有的責任是不是過於苛刻?因為這樣一次事故,遏制了中國商業航天大好的發展勢頭,也不是大眾願意看到的。

陳藍表示,為了中國商業航天的更好的明天,需要客觀的、基於科學精神的、建設性的反思。

天龍三號。新華社圖片

天龍三號。新華社圖片

據《上游新聞》,目前,在商業航天這個産業鏈上,技術風險和市場風險並存。有業內人士表示,一方面,民營航天公司與國企形成了多種所有制共存合作的局面,調動了地方政府和社會資本的積極性。另一方面,航天研發和運行環節眾多,資金重周期長,需要依賴外部投資,建議民營商業航天公司要做好較長遠的統籌規劃,避免項目的低水平重複,重視原始的技術創新,特別是顛覆式創新技術。此外,還要關注企業自身的抗風險能力、融資成本、經營能力以及一些具體操作層面的問題。

體制機制的改革,市場力量的引入,確實縮短了應用新技術的决策鏈條,激發了活力,提升了效率。但另一方面,中國航天事業近70年發展積累下來的一系列精神和傳統也應當繼承和發揚。「我們不能因噎廢食,但學費必須交得值。」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