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文化藝術盛事基金」資助的「Chubby Hearts Hong Kong」巨型飄浮紅心活動,在2月14至24日舉行,橫跨西方情人節至東方元宵節,在本港多區快閃展出。
今次Chubby Hearts首度登陸亞洲城市,直徑12米更是歷來最大,比倫敦展出的版本大4倍,長駐於中環皇后像廣場花園。
歷來最巨型Chubby Hearts,情人節亮相香港。
其他直徑3米的紅心會「快閃」香港各區,項目首日 4個展出地方包括中環皇后像廣場、旺角花墟、大埔林村許願廣場及卑路乍灣海濱長廊,參觀總人次為65524,其中遊客人數比例佔20.7%,大幅超出主辦方預期。
還有逾100個屏幕和公共交通工具,都會展出相關動態和平面設計作品,透過公共藝術在社區呈現「Love is in the air」。
另外,根據大數據分析公司Brandwatch的報告指出,這次活動受到廣泛關注,單在活動舉行的首兩天,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就獲得了超過18萬次的關注度(engagement),活動接觸超過3千萬人次(Reach),其中包括在小紅書、Facebook,IG等,分析亦指,超過97%的網民對活動表示出中性至正面的感受,而且在活動的首日,更一度登上Google趨勢的熱搜榜首位。
政壇高人指出,行內看到這個互動(關注度)量和接觸人次,都不能否認在香港社交平台上來看,屬相當吸睛的活動,作為一項會延續十日的活動,有個不錯的開始。
不過,高互動自然引發討論,例如營辦文化深度遊的陳智遠在港台節目《千禧年代》表示,今次活動對旅客來說,是個城市亮點,作為盛事,值得歡迎。但面對其他地方都會有競爭辦盛事,香港應思考能否有更好配套,豐富旅客體驗。
經濟學者徐家健就認為,傳統盛事可能是購票入場,不是所有人都可參與,但今次飄浮紅心可以容許全民參與,又有本地與國際交流的元素,是很有趣的項目。
也許活動是近期少有的在社交平台上引起高注度(要留意第一波並非因為活動出事而受關注),已退隱江湖多年的股壇長毛David Webb也發文加把嘴,指項目設計師的品牌,是身兼文化藝術盛事委員會主席鄭志剛旗下商場租戶,質疑涉及利益衝突,政府稱審批時已做利益申報,但股壇長毛話,「關心活動耗費納稅人多少錢,尤其是相關活動早在英國舉行過,指作為主席的鄭志剛應該知道涉及銀碼。」
股壇長毛出山,引發不少媒體轉載,並向政府查詢,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回應,指文化藝術盛事委員會是政府的諮詢組織,委員會一直秉持公平、公開及公正為原則,所有委員(包括正副主席)均需並已嚴格按照既定機制在審批過去所有項目時作出利益申報。
至於活動涉及780萬元公帑資助,涵蓋策展、展品製作及展示、本地設計師及藝術家創作、工作人員及保安、市場調研及推廣等費用。申請人須遵照資助協議的規定,並於活動完結後提交報告,經接納後,方可取得相應撥款。
其實這次活動由英國著名設計師Anya Hindmarch構思,她在設計界大有來頭,大家不知還記得否2007年,「I'm Not A Plastic Bag」帆布袋紅遍全球,就是出自她手,當時她設計以回收棉料製成的「I'm Not A Plastic Bag」,引起搶購潮,亦提高公眾減塑意識。至於說她是新世界旗下的租客,據悉,間店只係POP UP臨時店,只有一百多呎,好細間,只是短期做幾個月。
高人認為,相信政府的相關諮詢架構有行之有效的申報機制,贊助費用亦有審核制度,都是嚴謹運作。初步看來,活動是跟足既定程序辦事。
至於為何引發廣泛討論,尤其是來自反對派攻擊,高人分析,這次活動確實在社交平有高互動,不少人展示打卡效果,比之前有些活動政府有贊助,但活動討論不多,有明顯不同;高關注度,也自然引發各種不同意見的表達,一方面有助監察政府贊助要用得其所,另一方面,也要留意,有些人真是不見得香港好,你搞盛事,就唱衰你,你辦得成功,就要唱反調啦。
更值得關注的是,是否有人有計劃地狙擊盛事活的搞手、參與者,打擊商界、專業界,更有甚者是令外國專業人士都怕怕,不敢再來參與香港的盛事活動。這就不是一般的政治狙擊了。
Ariel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黎智英涉串謀勾結外國勢力案,在過去一周的審訊中,黎作供期間多次承認曾在Twitter發帖或轉載關於外國制裁中港官員、或歐美結盟抵制中國的言論。
黎讚特朗普一系列針對中國制裁非常聰明
如在12月12日的聆訊中, 辯方展示多則在2020年7月22至23日,黎與徒弟李兆富 (Simon Lee)的WhatsApp對話及黎在Twitter的帖文,多次提及「制裁」議題。其中,李兆富於Whatsapp告知黎,美國要求關閉中國駐休斯頓總領事館,黎當時回應稱「特朗普用一系列制裁針對中國,非常聰明,拜登只是空口說白話,但特朗普就會行動」,又指「行動勝於說話」。
黎的Twitter帳戶隨即於翌日轉載關閉中國領事館的《蘋果》報導連結,並在帖文中稱讚特朗普。黎於庭上指,同意關閉別國領事館是一種敵對行為,惟辯稱於網上發帖文,並非為鼓動外國制裁或採取敵對行為。
辯方又展示7月23日黎Twitter帖文,內容指「最有效防止侵犯人權的方法就是要問責作出相關惡行的人」,並轉載《蘋果》關於「美國制裁香港」的英文版報道,黎辯稱當時沒閱讀該報道,指是由李兆富自行揀選並發布,遭法官質疑,根據黎與李的對話紀錄顯示,是由黎向李發送的,黎遂即改口稱他當時僅閱讀報道的「中文版」而非「英文版」。
Twitter發布蓬佩奧演說 同意對方鼓吹對中國敵對行為
同日,辯方庭上播放時任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的演說,提及「呼籲所有國家效法美國的做法⋯⋯必須劃下共同一致的界線,不因中國討價還價和花言巧語而退讓」。黎指示李兆富把蓬佩奧的演說於Twitter發布,並指「冷戰揭開序幕」,惟黎辯稱沒鼓吹「冷戰」,僅講出事實,但同意蓬佩奧鼓吹對中國的敵對行為。
贊成凍結陳智思銀行戶口 對特朗普制裁決定感雀躍
12月13日庭上提到黎與李兆富對話,當中附有《蘋果》英文版新聞連結,有關行政會議成員陳智思被滙豐銀行凍結銀行戶口的報導,黎在對話中形容此為「制裁」,並贊成制裁陳,並推測這只是冰山一角,針對自由壓迫者的制裁將會蔓延到各階層。黎亦同時對特朗普的決定感雀躍,指示李於Twitter發佈「Bravo! President Trump!」。
另「香港監察」創辦人羅傑斯提議將時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及中國官員加入制裁名單,黎讓李兆富將相關內容在Retweet,黎承認Retweet就等於同意,惟其後又稱當時不知道Tweet的內容。
Twitter轉載羅傑斯帖文籲藍韜文制裁中港官員 黎承認「覺得好」
黎的Twitter於2020年7月30日又轉載「香港監察」創辦人羅傑斯(Benedict Rogers)的帖文,批評及抹黑香港政府取消數名反對派人士的立法會選舉參選資格,並呼籲英國前副首相兼外交大臣藍韜文「是時候將林鄭月娥及中港官員列入馬格尼茨基人權法案制裁名單。」黎於庭上指,帖文是由李兆富轉載,惟黎承認轉載就代表他認同該帖文內容,更指「覺得好」才會轉載。
轉帖《蘋果》報道美制裁中港官員 黎認為應包括選舉主任
12月16日辯方庭上展示2020年8月7日李兆富向黎發訊息指:「美國財政部對11名破壞香港自治、限制香港市民言論或集會自由的人士實施制裁」、「美國財政部正在制裁林鄭月娥、鄧炳強、盧偉聰、李家超、鄭若驊、曾國衞、夏寶龍、張曉明、駱惠寧、鄭雁雄和陳國基。」,當時黎回覆「That’s great! Thanks!」。黎指他同意李的訊息內容。同日Twitter帖文就是相關訊息。
翌日黎Twitter轉發《蘋果》帖文,報導提到香港官員被美國制裁。但黎否認請求制裁,並指制裁已發生,他轉發只是呈現事實。同日黎向李兆富傳送《蘋果》題為「美國對香港林鄭月娥、高級警察和其他9人投下制裁炸彈」連結,並說「但那些選舉主任呢?出於政治原因,他們是否應該對DQ候選人負責任?」同日黎的Twitter帖文亦顯示相同內容,黎承認曾發訊問李兆富,並對制裁不包括選舉主任感驚訝,惟否認要求美制裁加入選舉主任。
黎訪談中指歐美應結盟抗衡中國 否則構成危險
12月19日辯方庭上提到2020年9月17日《Live Chat with Jimmy Lai》的訪談節目片段,節目中黎認為歐洲應與美國結盟,指歐洲國家太細,無法單獨應對中國,歐美要結盟成為一股力量,令中國改變。法官問及黎為何用「珍珠港事件」來比喻新冠疫情,黎稱象徵對危機的覺醒,指中國對國內資訊的掌握,令世界意識到中國的潛在威脅,正如珍珠港事件喚醒美國對日本的軍事威脅,又指中國對外態度戰狼,只有領導者下台,中國才能改變並與西方同化,中國若不改變,將對其他國家構成嚴重危險。
轉帖《蘋果》報道葉劉撤美資產 黎認為有人要承受制裁後果
辯方又展示黎2020年9月17日Twitter帖文,轉載《蘋果》就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撤走美國資產的報道,提及「當美國和其他自由世界國家結盟並實施制裁時…他們迫害香港人的惡行必將產生後果」。辯方問帖文所指的「後果」是甚麼?黎稱是「被國際社會邊緣化或『處理』」,如不能在外國開銀行戶口。法官追問這是否一種制裁?黎承認,禁止葉劉淑儀等人在外國開戶口,也算是一種制裁。李官質疑,黎所指「中共的幫兇」會就其惡行承受「後果」是否正是指他們會受到制裁,黎同意「制裁」是其中一個可能的「後果」,但還有其他選項。李官又指,帖文的讀者好大可能認為「後果」正是指「制裁」,因為帖文沒提到其他選項?黎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