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AI「俄羅斯美女」圍獵中文互聯網 正在狂賺中老年大叔的錢

博客文章

AI「俄羅斯美女」圍獵中文互聯網 正在狂賺中老年大叔的錢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AI「俄羅斯美女」圍獵中文互聯網 正在狂賺中老年大叔的錢

2024年03月21日 17:09 最後更新:17:10

這一群聲稱要嫁給中國人的「異國美女」,背後可能只是一堆虛假的數據,瞄準的往往是你的錢包。

據內地媒體「南風窗」,烏克蘭女孩Olga Loiek是一名YouTube網紅,金髮碧眼,面容精緻,她的視頻,多以芭比娃娃氣質的造型做封面,內容形式相對單調——對著鏡頭,分享自己的生命感悟。

作為一個名不見經傳的YouTube小網紅,Olga的粉絲量少得可憐,僅一萬多。不過,她在中文互聯網有一個分身,在中國生活了8年,說著一口流利的中文,粉絲比本體多,有20多萬。

在這裏,她不叫Olga Loiek,而是叫「娜塔莎」,是俄羅斯人,熱愛中國美食和文化,想嫁個中國男人,順帶賣點俄羅斯産品。

今年1月底,Olga Loiek才了解到平行宇宙中的娜塔莎,她對另一個「自己」很吃驚,很難描述正在發生的事情。

「有人克隆了我」,她憤怒地表示。

事實上,中文互聯網上,還有一大群「俄羅斯美女」,用著Olga Loiek的臉和聲音,她們都自稱在中國生活多年,希望嫁給中國男人,接著便會向網友介紹各種俄羅斯特色産品。

Olga Loiek不是唯一的受害者,來自瑞典的網紅拉納布萊克利,也在中國擁有分身。事實上,只要一點素材,通過唾手可得的 AI合成軟件,各式各樣充滿異國風情的美女,便會批量産生。

正所謂,開局一張臉,人設全靠編。這股AI熱潮裏,錢賺得最起勁的,只有詐騙的和賣課的。隨著AI技術下沉與AI生成信息的泛濫,它似乎越來越多地影響到了人們的日常衝浪。除了無關痛癢的AI垃圾信息,你可能也會越來越頻繁地刷到一些聲稱要嫁給中國人的「異國美女」,其背後可能只是一堆虛假的數據,而她們所瞄準的,往往是你的錢包。

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國內各大平台上冒出了一群特別愛中國的「洋網紅」。他們說著不太流利的中文,表達著對中國的喜愛,讚揚中國美食、産業和文化。

這也讓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窺見了這套財富密碼。

名為「娜塔莎進口食品」的賬號,塑造了一個不存在的俄羅斯女子「娜塔莎」,在中國生活了8年,熱愛中國文化,揚言要嫁中國男人,其粉絲量有21萬。相比之下,「娜塔莎」的本體,也就是文章開頭那位Olga Loiek,本人的粉絲量僅1萬多。

@娜塔莎進口食品 的賬號吸引衆多粉絲,目前已搜不到該用戶。

@娜塔莎進口食品 的賬號吸引衆多粉絲,目前已搜不到該用戶。

AI博主的門檻其實並不高,只要找到一點點素材,比如Olga Loiek的視頻和照片,再借助網上唾手可得的軟件,人人都可上手的教程,進行簡單的訓練,即可快速生成。

儘管發出來的視頻看起來比較模糊,人物濾鏡很重,但很多對AI技術不了解的網友依然會信以為真。在評論區,粉絲們積極回應,對娜塔莎發出了讚美,在評論區留下「你很漂亮」「我很想見到你」「請回復我消息」等留言。

這樣的娜塔莎,還不止一個。有的叫格蕾絲,有的叫安娜,無一例外,她們的橱窗,都賣著各種俄羅斯商品。

在Olga曝光後,這些賬號消失了不少,但「俄羅斯AI美女」這門生意,依然火爆。南風窗記者在某些電商平台上檢索發現,不少商家和個人,都打著「AI俄羅斯美女」的旗號,以低至5、6元的價格,推出數字人定制業務,包含形象生成、聲音克隆和訓練等。

事實上,俄羅斯AI美女,早在兩年前就爆火過。

其中名氣最大,莫過於「俄羅斯娜娜」,娜娜一頭金髮,一副高鼻梁深眼窩的面孔,操著一口蹩脚的「俄式中文」,每個視頻都在誇讚中國,一度在某短視頻平台上擁有近200萬粉絲,而橱窗裏的牛筋腸、巧克力、威化餅等,銷量非常可觀。

@俄羅斯娜娜

@俄羅斯娜娜

當年的AI技術還沒那麽進步,娜娜的五官輪廓,有著明顯的接合痕迹,因此遭到了人們的質疑,最終這個假冒僞劣的「洋網紅」被揭穿,很快遭到了平台的封禁。

不到一年,娜娜搖身一變,成為湖北歌手那藝娜,以一首神曲《愛如火》走紅網絡。當然這都是後話。

不僅俄羅斯美女是門流量好生意,俄羅斯大兵也不例外。去年6月,一位河南男子靠AI把自己包裝成了俄羅斯大兵「保爾•柯察鐵」。他起的這個名字就很魔幻,與《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主角保爾•柯察金的名字僅一字之差,人家是「金」,他就是「鐵」。

借助粗劣的AI特效,他頂著一個鋥光瓦亮的腦袋,加上濃密的絡腮胡,看上去還挺像那麽回事。而他走紅的整個過程就更離譜了,「柯察鐵」假裝在前綫戰鬥,用帶著一股子河南口音的「俄羅斯普通話」,不斷在短視頻平台向網友匯報戰况。

雖然他的言論極其荒謬甚至前後矛盾,但依然成功吸引了幾十萬粉絲的關注。粉絲們對他深信不疑,在評論區慷慨激昂,並真金白銀地支持他,光是橱窗裏的奶粉就賣出了38萬元。

隨著柯察鐵粉絲越來越多,質疑的聲音終於越來越大,比如他的IP一直顯示在河南,某個視頻中所謂的戰場,被人發現其實是河南洛陽的發電廠冷却塔。最終,他的賬號被封禁。

還有一類AI賬號同樣風靡,難辨真假的「數字洋人」,在鏡頭前分享一些心靈鶏湯和老年生活方式。等到粉絲數量足够多以後,它們就會開始帶貨,比如販賣健康焦慮的AI洋人,就會開始銷售一些保健品。

如今,一大批類似的AI賬號掩蓋在汹涌流量之下。這不禁讓人想到此前網絡上頻繁出現的「假靳東」,當時騙到了不少中老年女性,既欺騙愛情,又欺騙財富。

現在的AI博主,收割對象依然是中老年人,盜臉Olga的不少AI賬號,甚至不屑於隱藏AI平台HeyGen的logo,因為這些俄羅斯美女的幕後之人知道,目標群體對這些新技術沒有足够的判斷力,甚至,年輕人一眼就分辨出的特效,在他們眼裏與真人無異。

看到這裏,許多年輕人自認為不會被騙。

但現實很殘酷,面向年輕人的AI顔值博主、種草博主,也已經開始批量出現了,這也是一門極其可觀的生意。

自媒體發展的現實就是「僧多粥少」。許多人還在苦苦思索自己的個人優勢,網紅孵化機構還在編造劇本,AI人已經按著大衆喜歡的樣子去盜圖換「臉」以及「創造人設」了。

AI女博主人設可以是寶媽,是名媛,也可以是女學生,男博主則是精英、運動員、男學生。他們僞裝成正常賬號,每日模仿真人更新,讓人很難一眼看出真假。

比如博主澤茜,分享個人自拍為主,用一張照片配上音樂,如此單調的視頻風格,却因高顔值收穫了40多萬粉絲,最受歡迎的一條視頻斬獲180萬多個likes。

一條高「贊」評論是:好不容易心動了,你却告訴我他是AI。

目前,該帳號並未將自己標注為AI,但平台給出了提示,疑似AI合成,注意甄別。

短視頻平台上的AI男博主@澤茜

短視頻平台上的AI男博主@澤茜

一些平台上已經出現了專門辨別AI賬號的科普內容,但即便是官方提示了「該內容可能由AI生成」,底下評論還是會有許多人詢問相關的商品,比如穿搭、首飾。

這類賬號最終的指向依然是種草帶貨,不僅賣衣服,還能賣化妝品、保健品。不用真人出鏡,投入成本低,再多複製一些類似的賬號,可以說是賺得盆滿鉢滿。

還有一些在技術上製作更加粗糙的AI種草博主也在悶聲賺大錢。比如新榜披露的AI博主「春香」的粉絲數不到10萬,但已經累計售賣超11萬件商品。百萬粉 「小姨妹」在今年二月近30天預估帶貨5萬-7.5萬元左右。

「在AI換臉之前,其實也有人用P圖軟件和剪輯軟件來換臉,盜臉是個老問題,只是當前AI技術讓盜臉門檻更低,效果更好。」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對南風窗記者表示,這是技術進步後必須面對的問題。

其影響當然很大,比如侵犯肖像權,誤導人臉識別侵害個人財産,或是詆毀造謠。盤和林認為,我們不能完全解决換臉造假的問題,但可以從技術層面加以改善。

比如可以要求相關軟件在生成AI的時候進行標識,結合實名制,知道這個視頻是誰生成、發布的,並給觀衆以警示。

今年2月,小紅書發布了針對AI創作內容的平台主張,禁止任何以他人照片或視頻進行換臉的行為。如果是AI技術創作的內容,應當主動聲明,並且禁止虛構使用體驗或效果進行商業變現的行為。

小紅書發布的針對AI創作內容的平台主張。

小紅書發布的針對AI創作內容的平台主張。

簡單來說,不能侵犯他人肖像權,也不能讓用戶混淆虛擬與現實,更不能靠「編造謊言」來變現。

抖音也曾表示AI主播在形象和內容上均不能侵犯他人知識産權及其他合法權益,虛擬人主播需要進行實名注册,同時需要標明「虛擬人直播」,以真實身份接受受衆的審視。

一個好的人設,無疑具有更大的商業價值,而AI技術,顯然降低了這一環節造假的門檻。

盜臉,既然是門生意,必然有上游。

馬雲也說過,AI電商時代剛剛開始,對誰都是機會,也是挑戰。在這樣的氛圍下,人人都想蹭上這趟車,哪怕是用一些不體面的方式。

「虛擬偶像」早已經不是稀奇事,技術成本一度高昂,商業化的壓力也很大。但現在AI技術已經逐步走進大家的日常生活,「造網紅」的「流水綫工廠」也在知識付費領域層出不窮。

虛擬偶像A-SOUL。

虛擬偶像A-SOUL。

生意可謂一門接著一門。「普通人能靠AI月入過萬嗎?」「百萬博主都在偷偷用AI」,賣課的「AI導師」也批量出現。

他們將自己包裝成技術大牛,先是肯定這項技術劃時代的意義,跟不上的人類,必然被淘汰,借助這種邏輯,為普通人製造焦慮,然後再指出一條路——來買我的課吧。

當記者諮詢一位賣AI課程的「導師」,AI號究竟如何變現時,對方直接發過來一句「50元」,就是如此直接。

當然了,很多「AI導師」的課程質量並不高。前段時間,自稱清華博士的網紅「李一舟」被推至風口浪尖,他通過售賣AI課收入高達5000萬的信息刷屏,被不少人質疑類似的課程其實是在「割韭菜」。

多位買過他課程的網友都表示課程內容其實很「水」,網上都能找到很多免費的教程。並且買了他的課以後,很多環節還有誘導繼續付費的暗示,套路很多。「憑本事賺錢」的李一舟,AI課程已經全網下架了。

李一舟的部份課程簡介。

李一舟的部份課程簡介。

這些AI培訓和課程,就是利用了人們對未來未知的恐慌,以及不切實際和急功近利的心態。

現如今,研究和拆解AI俄羅斯美女帶貨的人也很多。還有公司會專門盜用真人搜集素材做出模型,定制口播視頻,讓普通人「造假」一鍵生成。然後,他們會告訴你,如何在文案上為消費者提供「情緒價值」,以及如何選品。

可怕的是,如果每個人都能用上這些AI模版和技術,生産出相似的「網紅」和內容,那又是多麽枯燥無味的一個世界。真正的問題不是出在AI上,而是以技術之名行無耻商業行為的人身上。

正如盤和林所說,解决AI「造假」問題的根本,在於管住人,而不是限制技術發展。

在AI共創的時代,工具能幫人降低效率,但好的內容依然應當是有價值的,讓人有探索欲的,無論它是不是AI。

想當初,網紅之所以能够吸引大家的注意,恰恰是因為野蠻生長的他們足够真實、足够生動。

當年因自然和真實「出圈」的丁真。

當年因自然和真實「出圈」的丁真。

網紅産業一躍成為了互聯網顯學,隨著更多新技術的加持,讓那些想入局的人不必販賣自己的形象和生活,就可以隨意創造,或者說從頭到尾地「瞎編」。最終,只是為了賺到別人口袋裏的錢。

可悲的是,在網絡上衝浪的我們,不只是消費者。

一些真人搞笑視頻博主下面經常有網友留言,「這麽多年不帶貨,不打廣告,純折磨」。看似責備實則寵溺的語氣,也道出了部分人的心聲——人與人之間,即便是在網絡世界裏,也需要一些超越消費關係的聯結。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俄羅斯

特朗普政府挑起全球貿易戰已逾月,事態演變大大超出美方預料。不僅中國政府率先亮出「奉陪到底」的鮮明態度,國際社會的反霸凌聲浪也愈加高漲。

《北京日報》旗下微信公眾號「長安街知事」注意到,著眼於美方亂拳橫出、中國見招拆招的戰局,中國國內輿論場的風向也在變化。曾經頗有市場的「中國必敗論」「光速投降論」等偃旗息鼓,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中國「心中有數、手中有牌」。

當此之時,亦有新的錯誤觀點出現。

一種是「見好就收」,認為中國「硬剛」下去終難持久,如今特朗普政府似有鬆動,應當點到為止、少輸當贏,盡快讓步妥協達成協議,避免進入艱苦的戰略相持階段。

另一種是「勝利在望」,看到美國出手混亂「口風」軟化就認為「美國怕了」,樂觀預測貿易戰勝負已分,中國馬上就能取得徹底勝利。

那麼,這些論調錯在何處,又該如何理性看待中美此輪鬥爭呢?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著的《毛澤東傳》寫道:「《論持久戰》這部著作,處處充滿了辯證法,充滿了唯物主義,在觀察事物的方法論意義上有著普遍的價值。」

1938年5月,隨著淞滬會戰失敗,徐州失守,武漢危急,中國社會一片混亂、眾聲喧嘩。在這一關鍵時刻,毛主席冷靜分析國內外形勢,用7天7夜撰寫了《論持久戰》演講稿。在這篇文章中,毛主席沒有引用多少晦澀難懂的概念加以推理,通篇文章就是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去分析抗日戰爭,有力批駁了種種錯誤論調,為中國人民奪取抗日戰爭勝利廓清了認知迷霧。

「欲知大道,必先為史」。盡管今天的中美鬥爭性質上不能等同於抗戰,但兩者的結果都關乎國家走向和民族尊嚴。亂雲飛渡中,不妨重讀《論持久戰》,體悟「危與機同生並存」的辯證思想,以及中國「為什麼會有最後勝利」的戰略眼光。

1938年春,毛澤東在延安窯洞撰寫《論持久戰》。

1938年春,毛澤東在延安窯洞撰寫《論持久戰》。

特朗普政府狂風驟雨般打出關稅組合拳,意圖就是速戰速決,用巨大威壓脅迫對手服軟,在短期內達成不平等交易,實現利益收割最大化。

面對刀俎,不少國家曾幻想「以身飼狼」求得片刻苟安。但對中國而言,指望單方面妥協「求放過」是根本行不通的。

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今日中國的體量就擺在那裡,再伏低做小,於冷戰思維的鐵腦瓜看來,也必要除之而後快。特朗普政府揮舞關稅大棒,試圖敲詐勒索封喉奪命,手段之霸道與凌厲前所未有,這是對中國國家主權和尊嚴的極限挑釁,中國沒有半點讓步的空間,更沒有半點屈從的理由。

此輪美國加徵關稅的對象涵蓋全球180多個國家和地區,是對世界貿易體系的嚴重破壞。中國作為負責任的大國,堅決反制美方關稅霸凌行徑,不僅是捍衛自身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更是捍衛多邊主義、維護世界貿易體系的正義之舉。

更何況,如今的特朗普政府,可謂翻臉如翻書、視國家信譽如無物,每天都在否定前一天的自己,甚至連日放出「中國已上門求談」之類假消息混淆視聽。面對霸權主義「交易的藝術」,中國忍一時,換不來風平浪靜,退一步,得不到海闊天空,對方只會得寸進尺、予取予求。眼下,在美方分明還在繼續玩弄手段之時,中國豈能一廂情願指望口頭表態或一紙承諾有什麼保質期呢?

「鬥爭是團結的手段,團結是鬥爭的目的。」無論從哪個角度分析,中國都不得不奮起反擊、背水一戰,不能犯遇到問題和矛盾繞道走不願鬥爭的「軟骨症」、畏首畏尾不敢鬥爭的「恐懼症」和希望天下太平迴避鬥爭的「妄想症」。

面對全世界的反對聲浪以及美國資本市場動盪、物價全面上漲,近幾日特朗普政府的態度確實出現了一些緩和,定向「關稅豁免」等政策與最初的狂妄姿態形成鮮明對比。那麼,這是不是意味著,中國很快會贏得勝利?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美方的第一輪攻勢無疑踢到了鐵板,但中國必須看清中美博弈的長期性和殘酷性。其一,盡管美國正無可挽回地走向衰落,但今天的美國在經濟總量、科技水平、企業創新、人才數量等各個方面仍具優勢。在力量對比尚未發生根本性逆轉的階段,美國「下狠手」,必然會對中國造成一定衝擊。

其二,總體來看,遏制中國發展是美國的一項長期戰略。二戰結束以來,對於世界第二,美國從來都是竭盡一切手段進行打壓,因此即便兩黨輪流坐莊各唱各調,美國對華封鎖遏制也不會真的翻篇。

其三,中國發展勢頭強勁,擁有完整的工業體系、規模巨大的市場容量和充足的高素質的人力資源,以及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這賦予中國發展的韌性和迴旋空間,但客觀地說,中國在擴大內需、產業結構、科技創新等方面還存在短板,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認真解決。

鑒於上述種種,中美最有可能的,是處於長期反覆博弈的狀態。正如《論持久戰》中所言,「沒有一定條件,速勝只存在於頭腦之中,客觀上是不存在的,只是幻想和假道理。」只有堅持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中國才能確保贏得最後的勝利。

《論持久戰》

《論持久戰》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美國著名經濟學家施蒂格利茨曾諷刺:「美國議員依賴1%的錢連任,為1%的人服務,甚至離任時再靠1%的人賞賜。」

今天美國社會內部所積累的各種矛盾,歸根結底是資本主義體制惡化造成的。而美國政府作為資本利益的代言人,絕無可能「自我革命」,真正去解決矛盾根源,必然是通過壓制、敲詐、盤剝等手段,向外轉移矛盾。這就決定了,無論是貿易戰、關稅戰,還是其他什麼戰,美國的所作所為都是自身矛盾不可調和之後,帶有掙扎性質、賭徒心態和甩鍋目標的冒險行為,注定是逆人類歷史潮流而動的。相比之下,今天的中國作為「賦能型大國」,始終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發展理念,堅定地站在維護全球化和正常貿易秩序一邊,主張互利共贏,反對單邊主義。

同時,中國的發展從來不是別人恩賜的結果,而是億萬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爭取來的結果。新中國成立七十多年,中國始終於封鎖中突圍,在打壓中超越,積累了豐富的鬥爭經驗。這決定了,中國的「奉陪到底」,不是口頭說說,而是符合歷史規律的,是正義的、進步的、得道多助的,「時與勢在中國一邊,勝利最終屬於中國」。

人民群眾是歷史真正的創造者。在《論持久戰》中,毛主席將之總結為「兵民是勝利之本」。放在當代背景下,這一思想可以延伸為「全民一心,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即在中美博弈的持久戰中,更關鍵的是要實現中國自身的發展、完善、進步和成長。

從國家戰略層面看,從提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到提出發展新質生產力,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再到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對於中美博弈的長期性,黨中央已有預判,面向未來大國競爭進行了主動布局,這是中國應對遏制打壓的底氣所在。

從產業發展層面看,無論特朗普還是拜登政府,均沉迷於技術卡位,不僅讓自己畫地為牢,且催生了中國的「危機紅利」定律。近年來中國集中優勢資源突破「卡脖子」技術,加快關鍵環節國產化進程,人工智能、大數據、集成電路、新能源等產業迅速壯大,顯示出強大的戰略動員與集中攻堅能力。

從社會層面看,中國人民幾經風雨,越來越認識到「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絕非虛言,只有敢於鬥爭、善於鬥爭,才能化危為機、轉危為安。在特朗普政府發動本輪貿易戰之後,湧現了電商平台幫助外貿企業轉內銷、消費者大力支持國貨、股民跟隨「國家隊」為國護盤、學子高呼「科研報國」等大量愛國故事,主流輿論高度團結,呈現出了強大的歷史主動性。這種自我覺醒、自我調節、自我加壓、自我優化的國家能力,正是持久戰最終勝利的核心支撐。

毛主席曾強調:「中國人民有志氣,有能力,一定要在不遠的將來,趕上和超過世界先進水平。」今天的中國,正一步一個腳印將之變成現實。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抗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上甘嶺」,這是美國挑起新一輪貿易戰後,中國互聯網上的熱評。歷史從不重覆,但總是壓著同樣的韻腳。今天,重溫《論持久戰》,不僅因為它為中國在戰略認知上提供了清晰框架,更因為它所蘊含的方法論智慧、辯證唯物主義、群眾路線思想,對於新時代的國際博弈依然具有巨大啟發意義。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