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力工程處在社交平台表示,嶼南道的山泥傾瀉事故已於下午4時半完成清理,受影響路段可以恢復全線行車。
Geo Channel 土力場 FB
渠務署表示,截至下午4時半,共確認 4宗水浸個案,分別位於大嶼山翔東路、嶼南道、塘福及北大嶼山公路,已即時指派緊急應變隊伍跟進個案,經署方及相關部門努力後,所有4個確認水浸個案都已於1至2小時內完成處理及清除水浸。
Geo Channel 土力場 FB
渠務署完成清除大嶼山翔東路水浸。下水水 Drainy FB
自20晚開始,渠務署已派出超過30隊人手加強巡查,包括全港約220個容易受水浸影響地點,與及曾經受較嚴重水浸的地點,例如黃大仙、東區、西貢及將軍澳,並已迅速完成清理淤塞渠道等工作,以減低水浸風險。因應天文台於下午一度發出紅色暴雨警告,渠務署緊急事故控制中心亦啟動,增派至超過90隊緊急應變隊伍,駐守及巡查容易出現水浸的地點。
Geo Channel 土力場 FB
政府將於五個水浸風險較高的低窪行車路段推行涉水綫系統試驗計劃,實時監察水浸情況。中國香港汽車會永遠榮譽會長李耀培表示,歡迎當局用系統監測路面情況,認為可以讓駕駛者知道前面路況,一旦出現水浸就不要再前行。
李耀培。中國香港汽車會FB
李耀培說,本港有不少地點都有較為低窪的路段,發生大雨時容易出現水浸。過往當有路段水浸,不少司機由於無法得知積水有多深,部分司機會勉強前行,導致汽車可能死火,因而引致路面大擠塞。他相信,有了這套系統可以更有效監測到路面的情況,讓各部門更快動員到場處理。
涉水綫系統試驗計劃應對低窪行車路段水浸。政府新聞處圖片
在這套系統下,當積水觸及或淹沒涉水綫時,表示前方道路最低點的積水深度已達0.3米或以上。李耀培說,0.3米是合適水平,對於一般私家車,如水浸達到0.3米,已經去到車轆約一半,不適宜再前行。他又說,當局如果發現有路段已經水浸,可以透過電台或手機應用程式,盡快通知駕駛者,以免他們駕駛到附近才知道已經水浸。
李耀培說,本港各區都有較低窪的路段,建議如果在試行後效果良好,可以推行至各區都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