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建議在南大嶼發展「生態康樂走廊」,今日(28日)起推行兩個月的公眾參與活動。發展局副局長林智文表示,當局會以大嶼北邊發展、南邊保育的策略,認為保育應該是要利用好天然資源,讓市民可以更好享用。
南大嶼生態康樂走廊
在立法會一個委員會會議,當局介紹相關計劃,涵蓋長沙、水口、石壁和貝澳,四個地點有不同特色,包括利用好長沙兩公里長的沙灘,打造成康樂樞紐;石壁水塘邊提供文物徑;貝澳灣西邊提供行人步道等。
林智文
新民黨葉劉淑儀表示,支持相關建議,認為應該有更多地方讓港人休閒,但關注交通問題,包括會否擴闊道路等。林智文回應說會增加泊車位,包括長沙增加90個車位,但大嶼南的氛圍較舒適休閒,希望市民盡量用船經水路前往。
南大嶼生態康樂走廊。立法會文件截圖
議員林素蔚亦支持建議,詢問當局如何平衡經濟發展及環境保護,以及會否考慮讓當區村民更多參與其中。林智文說項目中有部分是政府去做,例如提供泊車位、教育及訪客中心、沙灘設施等,亦有些會交由市場去做,例如提供優質度假住宿等。他表示,可持續大嶼辦事處一直有與居民溝通,希望發展生態康樂旅遊時,可以令居民亦有裨益。
發展局就前南丫島石礦場用地、南大嶼生態康樂走廊,以及尖鼻咀及白泥三個生態旅遊發展項目,邀請發展商在三個月內提交意向書。
南大嶼
離島區議員劉展鵬在電台節目說,現時南大嶼陸路只有一條道路出入,政府曾經在區議會上交代,預計項目可每日帶來6000至8000人流,擔心交通難以負荷,建議將改善陸路交通及增設停車位放入發展計劃。
南大嶼發展「生態康樂走廊」。立法會文件截圖
劉展鵬說,居民一方面擔心發展對環境有影響,另一方面希望有更多發展空間,推動本地經濟和增加就業機會,建議適度增設具特色文化的市集,讓居民參與,但同時不希望日後該區變得太商業化。
南大嶼生態康樂走廊。立法會文件截圖
測量師學會前會長林家輝說,前南丫島石礦場用地相對接近市區,可用作發展低密度住宅,經渡輪進出港島一帶,吸引力較大,但欠缺陸路交通,需要再處理。他表示,片區發展可帶來較大經濟效益,吸引發展商夥拍旅遊公司共同規劃發展,但政府需要在道路、電力、污水和供水方面加大投入。
南大嶼生態康樂走廊
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副主席林筱魯指出,項目涉及景點打造,經營上回報期較長,較適合從事旅遊建設的企業參與發展,又認為需要設立良好管理機制,強化政府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