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解放軍空軍版殲-31 隱形戰鬥機公開現身 美媒:美軍數量優勢在快速消失

博客文章

解放軍空軍版殲-31 隱形戰鬥機公開現身 美媒:美軍數量優勢在快速消失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解放軍空軍版殲-31 隱形戰鬥機公開現身 美媒:美軍數量優勢在快速消失

2024年06月03日 15:45 最後更新:06月04日 10:26

近年來,外界對中國空軍的隱形戰鬥機陣容持續關注。繼殲-20之後,殲-31的出現引起了熱議。

去年巴基斯坦空軍參謀長突然宣布將採購中國研製的殲-31隱形戰鬥機之後,外界就對中國是否在研製殲-20、殲-35之外的第三種隱形戰鬥機充滿興趣。

在今年年初的第二届沙特世界防務展上,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開展出了代號「殲-31」的隱形戰鬥機模型——雖然它顯然是殲-35的衍生型號,但無疑是官方證明了這個型號的真實存在。

據內地軍事專欄「空天力量」,越來越多的試飛照片顯示,殲-31真的來了。

美國「動力」網站5月31日稱,互聯網上流傳的殲-31戰鬥機原型機的照片越來越清晰,從中可以發現與殲-35艦載戰鬥機明顯不同的關鍵特徵。這可能印證了巴基斯坦計劃採購該型戰鬥機的計劃,同時也引發了外界對中國空軍裝備殲-31的猜測。

報道稱,早在2012亮相的兩架FC-31隱形戰鬥機的原型機就是陸基戰鬥機,但由於中國空軍對其缺乏興趣,它在經過重新設計之後改作航母艦載戰鬥機,關於陸基型的研發工作似乎被縮减了。但從現在來看,似乎陸基型殲-35——也就是殲-31正在與艦載型同步研發。

美媒稱,從最近互聯網上流傳的一張殲-31原型機照片上可以看出它與海軍版殲-35的明顯不同——殲-31的機翼面積明顯小於殲-35,而且殲-35水平尾翼幾乎接觸到機翼,但殲-31的兩者之間顯然有一段距離。這種設計與美國F-35隱形戰鬥機家族的情况類似,F-35C艦載型的機翼面積就比F-35A空軍型的機翼面積更大。因為艦載型戰鬥機較大的機翼面積可以在低速著艦時獲得更好的操控性,這對於航母艦載機來說非常重要。

同時殲-31的起落架只有一個前輪,而非殲-35的雙前輪設計。殲-31的起落架上也沒有殲-35上的彈射牽引杆。這是因為殲-35的起落架是專門為艦載機在航母上彈射起飛和降落而特意加固的,會付出額外的重量代價,而從陸地機場起飛的殲-31顯然就沒有這方面的需求了。

關於殲-31項目為何會得到全力推進,美媒猜測了多個原因。

首先是出口的需要。報道稱,海外市場對陸基隱形戰鬥機很感興趣。除了巴基斯坦空軍參謀長已經公開宣布將採購「未公開數量」的殲-31戰鬥機之外,未來還可能出口到其他國家。

目前,具有隱形設計的中型戰鬥機在國際軍貿市場上很活躍,許多空軍可能正在尋求擁有先進高性能航電設備的隱形戰鬥機,用於取代現役的第四代戰鬥機。韓國KF-21「獵鷹」和土耳其TF「可汗」就是例子。但這兩種半吊子「隱形戰鬥機」不但在性能上無法與殲-31相比,而且它們還採用了大量西方的核心裝備,通常會附帶有嚴格的出口限制,因此出口型殲-31將成為很多國家的理想選擇。就連美媒也承認,「如果中國能以比其他競爭對手低得多的價格,提供改進後的殲-31/FC-31,它很可能會找到除巴基斯坦空軍之外的其他客戶」。

中國海軍的殲-35隱形戰鬥機

中國海軍的殲-35隱形戰鬥機

其次,就是中國空軍可能也會選擇殲-31衆所周知,此前這種出口型隱形戰鬥機的代號為FC-31,而解放軍自用戰鬥機才會使用「殲」系列的命名方式,因此如今殲-31這個名稱的確定,就很能說明問題。殲-35艦載戰鬥機主要裝備快速增長的海軍航母,包括配備了電磁彈射器的福建艦以及採用滑躍甲板的遼寧艦和山東艦。「雖然中國空軍一直專注於裝備殲-20隱形戰鬥機,但如果成本低得多、性能稍弱的殲-31研製成功,中國空軍也會有一些令人信服的理由裝備這種新型戰鬥機。」

報道認為,中國正在生産殲-20和殲-16戰鬥機,這些重型戰鬥機的昂貴採購成本可能限制了它們的裝備數量。同時中國空軍早期型殲-10和殲-11戰鬥機已經開始老化,預計在未來10年左右需要更換。因此美媒認為,隨著中國空軍繼續現代化進程,以較低的成本獲得第二款隱形戰鬥機的機會可能會産生吸引力。預計未來中國空軍的組成將與美國空軍類似,即數量較少的先進制空戰鬥機(美國是F-22,中國是殲-20)和數量更多、性能較次的多用途戰鬥機(美國F-35和中國的殲-31)構成隱形戰鬥機主力,其他的則是經過現代化升級的第四代戰鬥機和無人機。

因此美媒承認,隨著中國航空工業的快速發展,未來美國空軍的僅有隱形戰鬥機數量優勢也在快速消失。至於被視為未來空軍發展前景的無人機以及有人機的配合作戰,以雙座型殲-20為代表的中國空軍,更是走在了美國前面。




止戈堂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印巴衝突進一步升級,巴基斯坦5月8日表示,巴方軍隊在克什米爾展開空襲印度軍事設施行動,有40至50名印度士兵死亡,印方目前未證實消息。但據路透社引述美國官員消息稱,在5月7日的印巴短暫空戰中,一架由中國製的巴基斯坦殲-10戰鬥機成功擊落了至少2架印度戰機,而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製造的F-16戰鬥機,未被巴基斯坦在是次行動中使用。今次印巴戰場,意外成為了中國與西方先進軍備較量的舞台,引起國際關注。

路透社引述2名美國官員稱,巴基斯坦使用的中國製殲-10戰鬥機至少擊落了印方2架戰機,而行動中未有用美製F-16。

路透社引述2名美國官員稱,巴基斯坦使用的中國製殲-10戰鬥機至少擊落了印方2架戰機,而行動中未有用美製F-16。

據報道,一名匿名美國官員表示,美方高度確信,巴基斯坦使用的中國製殲-10戰鬥機向印度戰機發射了空對空導彈,至少擊落了印方2架戰機,其中至少有一架是法製「陣風」戰鬥機。

而兩名官員均表示,巴基斯坦由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製造的F-16戰機,沒有用於今次的擊落行動。惟印度政府尚未承認損失任何飛機,僅聲稱成功襲擊了巴基斯坦境內所謂的「恐怖主義」基礎設施,當被問及相關報道時,印度空軍發言人表示不予置評。

美製F-16戰鬥機。

美製F-16戰鬥機。

路透社指,這是西方首次證實巴基斯坦使用中國製的戰機實施了軍事行動。報道更稱,華盛頓方面正密切關注中國先進戰機與西方戰機的對抗表現。

當地時間5月7日淩晨,印度空軍於發動「朱砂行動」(Operation Sindoor),對巴基斯坦境內的「恐怖主義設施」進行襲擊。巴方則指,出於「自衛」擊落了6架印度軍機,當中包括1架無人機。巴基斯坦國防部長阿西夫其後向路透社證實,巴方使用殲-10戰機,擊落了3架印度新採購的法製「陣風」戰機。

同日,巴基斯坦副總理兼外交部長伊沙克·達爾也在議會透露「我們的戰鬥機擊落了印度3架法製『陣風』戰機,我們出動的是殲-10C,這些都是在與中國合作下獲得的戰機。」消息已得到法國官員證實。

據路透社報道,「陣風」和殲-10C通常被視為「4.5代」戰鬥機,代表著當前戰鬥機領域的前沿水平。

殲-10C是殲-10的升級版本,配備更好發動機和更先進的AESA雷達,可發射霹靂-15導彈。

殲-10C是殲-10的升級版本,配備更好發動機和更先進的AESA雷達,可發射霹靂-15導彈。

《南華早報》8日報道,殲-10是由成都飛機工業集團設計和製造的單發多用途戰鬥機,從2003年起在中國空軍服役,而殲-10C是該系列的升級版本,配備更好發動機和更先進的AESA雷達,可發射霹靂-15導彈。

巴基斯坦是目前除中國以外,唯一裝備殲-10C戰鬥機的國家,於2020年訂購了36架殲-10CE出口型戰機及250枚霹靂-15E導彈,首批6架於2022年交付,現役總數達20架。

殲-10C於2024年1月執行首次跨境實戰任務,為巴基斯坦空軍打擊伊朗境內俾路支分離主義組織的行動提供護航,但未參與空戰。換言之,今次是中國戰鬥機在實戰中首次取得空對空擊殺戰果

路透社報道指,那些可能在未來大國衝突中部署的先進武器,其實戰表現將受到審視,引述英國智庫國際戰略研究所軍事航空航天高級研究員道格拉斯·巴里(Douglas Barrie)表示,中國、美國和一些歐洲國家的空戰界非常感興趣,他們試圖盡可能了解戰術、技術、操作程序、以及使用何種裝備、哪些方法有效、哪些方法無效等真實情況。

另一方面,社交媒體上則熱議中國霹靂-15(PL-15E)導彈與歐洲導彈集團(MBDA)的 「流星」導彈之間的實戰情況。

據印度媒體指,在空戰後,印度旁遮普邦一個村莊發現了疑似霹靂-15(PL-15E)導彈的碎片,這可能表明巴方空軍從殲-10C發射了該型導彈。美國軍事新聞網站「戰區」(The WarZone,TWZ)也指,中國的霹靂-15空空導彈似乎首次用於實戰。不過,印度戰機是否攜帶「流星」導彈及具體部署,目前情況仍未明,目前尚待了解。

《南華早報》引述南亞學者庫格爾曼(Michael Kugelman)稱,巴方證實其使用中國製殲-10C戰鬥機對抗並擊落印度戰機,證明了中國武器的重要性,在這場危機中看到,巴基斯坦軍隊的作戰能力得到了中國武器的極大支持。

他指,巴基斯坦採購的美製F-16戰鬥機,只能用於反恐行動,不能用於對抗印度,限制了巴基斯坦使用美國武器的範圍,使中國武器變得更加重要。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研究院的高級副研究員巴希特(Abdul Basit)則表示,若巴方說法屬實,中國戰鬥機與法國最先進戰鬥機之間性能對比的討論或將塵埃落定。

美國喬治城大學沃爾什外交學院教授費爾(Christine Fair)也認為,這是中國空中裝備與歐洲戰鬥機的一次「對比測試」,中國武器得到了實戰檢驗。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