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落花滿天‧管弦光影之旅:帝女花跨界創意》兩場澳門演出圓滿完成 傳統戲曲結合西方管弦樂撞出新火花

娛圈事

《落花滿天‧管弦光影之旅:帝女花跨界創意》兩場澳門演出圓滿完成 傳統戲曲結合西方管弦樂撞出新火花
娛圈事

娛圈事

《落花滿天‧管弦光影之旅:帝女花跨界創意》兩場澳門演出圓滿完成 傳統戲曲結合西方管弦樂撞出新火花

2024年06月18日 21:30 最後更新:21:37

今次演出台前幕後盡精英!

由剛於香港藝術發展局主辦的「第十八屆香港藝術發展獎」頒獎禮中,獲取「 藝術推廣及教育獎」的「桃花源粵劇工作舍有限公司」負責創作和制作,澳門 樂團樂季演出之一《落花滿天•管弦光影之旅:帝女花跨界創意》,日前在澳 門文化中心綜合劇院一連兩晚演出圓滿完成,座上客包括澳門特首賀一誠胞姊 賀定一女士、澳門社會文化司司長辦公室主任何鈺珊女士和金沙中國有限公司 董事會總裁、首席營運總裁及香港電影發展局主席王英偉博士等,他們和全場 觀眾在欣賞完整個演出後均讚嘆不已,即時為台上演奏的澳門樂團大力鼓掌, 他們一致覺得任姐和仙姐在《帝女花》電影中的片段,和現場演奏的管弦樂撞 出新火花,意想不到的完全融合在一起,絕對要入場觀看才能領略到製作人的 那份心思;較為年長的觀眾感到彷如回到昔日在戲院欣賞《帝女花》電影時那 段美好時光;年青一代認為是溫故知新,透過現場演出去認識在演藝史上這麽 重要的「文化遺產」,他們希望這個絕對是百看不厭,結合東西音樂 crossover 的精彩演出可以在全球各地舞台上欣賞到,讓大家了解《帝女花》在粵劇藝術 中的重要地位!

更多相片
《落花滿天‧管弦光影之旅:帝女花跨界創意》兩場澳門演出圓滿完成。

《落花滿天‧管弦光影之旅:帝女花跨界創意》兩場澳門演出圓滿完成。

《落花滿天‧管弦光影之旅:帝女花跨界創意》兩場澳門演出圓滿完成。

《落花滿天‧管弦光影之旅:帝女花跨界創意》兩場澳門演出圓滿完成。

《落花滿天‧管弦光影之旅:帝女花跨界創意》兩場澳門演出圓滿完成。

《落花滿天‧管弦光影之旅:帝女花跨界創意》兩場澳門演出圓滿完成。

吳國亮、葉家寳、汪明荃、陳善之出席「第十八屆香港藝術發展獎」頒獎禮。

吳國亮、葉家寳、汪明荃、陳善之出席「第十八屆香港藝術發展獎」頒獎禮。

陳善之代表「桃花源粵劇工作舍」於「第十八屆香港藝術發展獎」頒獎禮領取「藝術推廣及教育獎」。

陳善之代表「桃花源粵劇工作舍」於「第十八屆香港藝術發展獎」頒獎禮領取「藝術推廣及教育獎」。

左起:《落花滿天‧管弦光影之旅:帝女花跨界創意》監製黎宇文、 《落花滿天‧管弦光影之旅:帝女花跨界創意》製作總監葉家寶、澳門特首賀一誠胞姊賀定一女士、澳門社會文化司司長辦公室主任何鈺珊女士、金沙中國有限公司董事會總裁、首席營運總裁及香港電影發展局主席王英偉博士、《落花滿天‧管弦光影之旅:帝女花跨界創意》製作總監陳善之、《落花滿天‧管弦光影之旅:帝女花跨界創意》導演吳國亮、澳門樂團有限公司代行政總監林玉

左起:《落花滿天‧管弦光影之旅:帝女花跨界創意》監製黎宇文、 《落花滿天‧管弦光影之旅:帝女花跨界創意》製作總監葉家寶、澳門特首賀一誠胞姊賀定一女士、澳門社會文化司司長辦公室主任何鈺珊女士、金沙中國有限公司董事會總裁、首席營運總裁及香港電影發展局主席王英偉博士、《落花滿天‧管弦光影之旅:帝女花跨界創意》製作總監陳善之、《落花滿天‧管弦光影之旅:帝女花跨界創意》導演吳國亮、澳門樂團有限公司代行政總監林玉

左起:黎宇文、 吳國亮、 李哲藝

左起:黎宇文、 吳國亮、 李哲藝

趙增熹

趙增熹

《落花滿天‧管弦光影之旅:帝女花跨界創意》兩場澳門演出圓滿完成。

《落花滿天‧管弦光影之旅:帝女花跨界創意》兩場澳門演出圓滿完成。

《落花滿天‧管弦光影之旅:帝女花跨界創意》兩場澳門演出圓滿完成。

《落花滿天‧管弦光影之旅:帝女花跨界創意》兩場澳門演出圓滿完成。

《落花滿天‧管弦光影之旅:帝女花跨界創意》兩場澳門演出圓滿完成。

《落花滿天‧管弦光影之旅:帝女花跨界創意》兩場澳門演出圓滿完成。

今次演出台前幕後盡精英,包括撰寫音樂會內全部管弦樂章的台灣作曲家,兼 豎琴演奏家、灣聲樂團音樂總監李哲藝譜寫;陳善之及葉家寶擔任製作總監; 負責導演、編寫及影音剪接一職為吳國亮;黎宇文擔任監製,還有香港著名音 樂人趙增熹負責現場音響顧問。今次《落花滿天 • 管弦光影之旅:帝女花跨界 創意》演出將粵劇和管弦樂跨界結合,在演奏期間,大螢幕上播放重新剪接, 由任劍暉及白雪仙主演的《帝女花》電影選段,讓觀眾以全新視野欣賞這個歴 久不衰的愛情故事。李哲藝為今次演出撰寫了7個樂章共29個樂節,他在接受訪 問時表示:「我大概14歲左右認識《帝女花》,那時我並不懂廣東話,所以不 知當中是什麼內容,後來知道它是粵劇中的經典作品,之後在工作上也遇過昆 劇、歌仔戲和京劇等傳統戲曲,所以當合作快十年的桃花源粵劇工作舍找我參 與今次演出,因和他們的相處是充滿默契和愉快的,所以我便即時答應。」「 我希望今次的創作可以在東方加西方上做出如何同框,卻表現平衡,不特別去 取悅任何一方。」

吳國亮、葉家寳、汪明荃、陳善之出席「第十八屆香港藝術發展獎」頒獎禮。

吳國亮、葉家寳、汪明荃、陳善之出席「第十八屆香港藝術發展獎」頒獎禮。

陳善之代表「桃花源粵劇工作舍」於「第十八屆香港藝術發展獎」頒獎禮領取「藝術推廣及教育獎」。

陳善之代表「桃花源粵劇工作舍」於「第十八屆香港藝術發展獎」頒獎禮領取「藝術推廣及教育獎」。

導演 Rex 吳國亮說:「很多人認識粵劇應是由《帝女花》開始,它也是我心目 中粵劇的第一位,當中一個大時代的突變以及人如何去面對這種環境,還有史 詩式的場面給我提供了很多思考空間。我參與粵劇製作快25年,起初不知道《 帝女花》加上管弦樂能否融合,也遇上不少阻力,但我覺得管弦樂的龐大演奏 陣容能令《帝女花》錦上添花,能把當中鋒迴路轉的感情世界表達得淋漓盡致 。我並非一個音樂人,對音樂的認識也很皮毛,唯有不停去問專家,起初也被 不少朋友潑冷水,因為我不單止須要作曲人去撰寫新樂章,但也要求在演奏這 些樂章的同時,配上電影《帝女花》電影內任白的經典場面和對白絕對不能有 違和感,那時有一個前輩和我說這樣結合很容易做到不倫不類,不過他又未至 於說是做不到,在我死纏爛打下他先接觸了香港管弦樂團,由此做了這個看似 從不可能,但原來最後是可能的演出,《帝女花》的豐富已超越任何粵劇的表 演形式。」監製黎宇文則說:「今次的製作既神奇又困難,幸好和哲藝也不是 第一次合作,默契也越來越好,他今次的創作令我非常感動。」趙增熹說:「 我認識《帝女花》是由旋律開始,今次我負責如何很順暢的展現整個創作,特別是電影中的片段或對話可以和管弦樂同步呈現。起初我也抱著懷疑心態去看待這次合作,因為粵曲音階和西方音樂非常不同,但作曲的哲藝很利害,他以電影配樂手法,把粵劇成功放在西方音樂上,他整體上把音樂做得很平均。如果一個從未看過粵劇的觀眾去看這個跨界演出,這將會是很好的入門推介。」

左起:《落花滿天‧管弦光影之旅:帝女花跨界創意》監製黎宇文、 《落花滿天‧管弦光影之旅:帝女花跨界創意》製作總監葉家寶、澳門特首賀一誠胞姊賀定一女士、澳門社會文化司司長辦公室主任何鈺珊女士、金沙中國有限公司董事會總裁、首席營運總裁及香港電影發展局主席王英偉博士、《落花滿天‧管弦光影之旅:帝女花跨界創意》製作總監陳善之、《落花滿天‧管弦光影之旅:帝女花跨界創意》導演吳國亮、澳門樂團有限公司代行政總監林玉

左起:《落花滿天‧管弦光影之旅:帝女花跨界創意》監製黎宇文、 《落花滿天‧管弦光影之旅:帝女花跨界創意》製作總監葉家寶、澳門特首賀一誠胞姊賀定一女士、澳門社會文化司司長辦公室主任何鈺珊女士、金沙中國有限公司董事會總裁、首席營運總裁及香港電影發展局主席王英偉博士、《落花滿天‧管弦光影之旅:帝女花跨界創意》製作總監陳善之、《落花滿天‧管弦光影之旅:帝女花跨界創意》導演吳國亮、澳門樂團有限公司代行政總監林玉

左起:黎宇文、 吳國亮、 李哲藝

左起:黎宇文、 吳國亮、 李哲藝

趙增熹

趙增熹

最後製作總監陳善之表示:「這是一次創新大胆的結合,桃花源粵劇工作舍一直不拘泥於舊有概念,希望令到更多新劇迷喜歡粵劇。」葉嘉寶說:「完場後看到觀眾表示很感動,彷如為我們打了一支強心針,我們希望能把這個節目推廣至其他地方。」

往下看更多文章

「第十八屆香港藝術發展獎」圓滿舉行 頒發31個獎項嘉許傑出藝術家及團體

2024年06月12日 17:00 最後更新:17:11

由香港藝術發展局(藝發局)主辦的「第十八屆香港藝術發展獎」頒獎禮,於昨日(6月11日)假香港大會堂圓滿舉行,共頒發31個獎項予本地藝術工作者、團體、學校及機構,表揚他們在各藝文領域的卓越表現及貢獻。

(左起)藝發局副主席楊偉誠博士、政務 司副司長卓永興先生、署理文化體育及旅 遊局局長劉震先生以及藝發局主席霍啟剛 先生主持開幕儀式。

(左起)藝發局副主席楊偉誠博士、政務 司副司長卓永興先生、署理文化體育及旅 遊局局長劉震先生以及藝發局主席霍啟剛 先生主持開幕儀式。

「第十八屆香港藝術發展獎」頒獎禮由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先生、藝發局主席霍啟剛先 生、署理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劉震先生及藝發局副主席楊偉誠博士擔任主禮嘉賓。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先生致辭時恭賀一眾對推動香港藝術發展卓有貢獻的得獎者,他表示:「在國家『十四五』規劃的支持下,香港正全速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特區政府一直全方位推動香港文藝產業發展,包括即將推出『重點演藝項目計劃』、『第四屆 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及支持藝發局舉辦首屆『香港演藝博覽』。」他特別欣賞藝發 局在促進本港與世界各地文藝機構合作交流的努力,並通過不同的資助和培訓計劃,為不同的文藝領域栽培優秀人才。

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先生致辭

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先生致辭

藝發局主席霍啟剛先生致辭時說:「踏入第十八屆,『香港藝術發展獎』依然秉承初衷, 向一眾為藝文界貢獻良多的藝術工作者致敬,亦鼓勵投身藝術界的新晉繼續發揮所長, 為本港藝壇注入創意新力量。」他表示藝發局一直重視對外聯繫及交流的工作,近期計劃如「內地灣區作品巡迴計劃」、「上海演藝市場研習團」及「澳亞藝術節實習計劃」等, 均有助鞏固香港作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地位。他又預告於今年十月舉辦的首屆 「香港演藝博覽」及第五屆「國際文化領袖圓桌交流會」,將匯聚大中華地區及世界各地 藝文領袖,促進各地演藝項目合作,共同商議交流全球藝文發展新趨勢。

藝發局主席霍啟剛先生致歡迎辭

藝發局主席霍啟剛先生致歡迎辭

「第十八屆香港藝術發展獎」頒獎禮共頒發七個獎項類別,包括「終身成就獎」、「傑出 藝術貢獻獎」、「藝術家年獎」、「藝術新秀獎」、「學校藝術教育獎」、「藝術推廣及教育獎」, 以及「藝術贊助獎」。

嘉賓及得獎者合照

嘉賓及得獎者合照

本年度最高榮譽大獎「終身成就獎」由從藝超過50年的著名演藝及戲曲界全才藝人汪明荃博士獲得。汪明荃博士多年來積極弘揚傳統粵劇,出任香港八和會館主席,推動戲 曲保育、承傳、培育及觀眾拓展,為業界默默耕耘逾20年,致力促進粵劇藝術發展,提 升本地粵劇藝術水平。汪博士對香港藝文發展卓有貢獻,藝術成就備受尊崇,獲獎無容 置疑。

由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先生頒發「終身成 就獎」予汪明荃博士

由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先生頒發「終身成 就獎」予汪明荃博士

「傑出藝術貢獻獎」的三位得主,分別為世界知名男高音歌唱家莫華倫博士、資深電影製作人吳思遠先生,以及蜚聲國際建築師嚴迅奇博士。莫華倫博士致力弘揚歌劇藝術,創立香港歌劇院,積極培養本地歌劇人才,嘉惠良多;吳思遠先生多年來熱心促進電影 業發展,憑創新的發行策略將香港電影推上國際舞台,向海外展示本港影視實力,堪稱 「影壇教父」;嚴迅奇博士的建築作品揉合中西文化,於海內外均享負盛名,近年積極推 動業界學術交流,致力培育未來建築界棟樑。三位得主均為業界翹楚,在海內外享負盛名,藝術成就備受尊崇,為香港藝術發展奠下穩健的基石,獲此殊榮,實至名歸。

「傑出藝術貢獻獎」得主莫華倫博士

「傑出藝術貢獻獎」得主莫華倫博士

「傑出藝術貢獻獎」得主吳思遠先生

「傑出藝術貢獻獎」得主吳思遠先生

「傑出藝術貢獻獎」得主嚴迅奇博士

「傑出藝術貢獻獎」得主嚴迅奇博士

而獲頒「藝術家年獎」的藝術工作者為桑吉加先生(舞蹈)、黃龍斌先生(戲劇)、邱禮濤博士(電影)、葛亮教授(文學藝術)、林欣傑先生(媒體藝術)、趙太生先生(音樂)、 黃孝逵先生(視覺藝術)及廖國森先生(戲曲)。

「藝術家年獎」(舞蹈) - 桑吉加先生

「藝術家年獎」(舞蹈) - 桑吉加先生

「藝術家年獎」(戲劇) - 黃龍斌先生

「藝術家年獎」(戲劇) - 黃龍斌先生

「藝術家年獎」(電影) - 邱禮濤博士

「藝術家年獎」(電影) - 邱禮濤博士

「藝術家年獎」(文學藝術) - 葛亮教授

「藝術家年獎」(文學藝術) - 葛亮教授

「藝術家年獎」(媒體藝術) - 林欣傑先生

「藝術家年獎」(媒體藝術) - 林欣傑先生

「藝術家年獎」(音樂) - 趙太生先生

「藝術家年獎」(音樂) - 趙太生先生

「藝術家年獎」(視覺藝術) - 黃孝逵先生

「藝術家年獎」(視覺藝術) - 黃孝逵先生

「藝術家年獎」(戲曲) - 廖國森先生

「藝術家年獎」(戲曲) - 廖國森先生

「藝術新秀獎」的得主分別為曾繁裕博士(藝術評論)、曾景輝先生(舞蹈)、林倩嬌女士(戲劇)、何爵天先生(電影)、董永康先生(媒體藝術)、李俊樂先生(音樂)、鄺鎮禧先生(視覺藝術)及梁非同女士(戲曲)。

「藝術新秀獎」得主:鄺鎮禧先生(視覺藝術)

「藝術新秀獎」得主:鄺鎮禧先生(視覺藝術)

由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 (香港分會 ) 主席
   5
   張秉權博士頒獎予「藝術新秀獎」得主:曾繁裕博士(藝術評論)

由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 (香港分會 ) 主席 5 張秉權博士頒獎予「藝術新秀獎」得主:曾繁裕博士(藝術評論)

「藝術新秀獎」得主:李俊樂先生(音樂)

「藝術新秀獎」得主:李俊樂先生(音樂)

「藝術新秀獎」得主:林倩嬌女士(戲劇)

「藝術新秀獎」得主:林倩嬌女士(戲劇)

「藝術新秀獎」得主:曾景輝先生(舞蹈)

「藝術新秀獎」得主:曾景輝先生(舞蹈)

「藝術新秀獎」得主:何爵天先生(電影)

「藝術新秀獎」得主:何爵天先生(電影)

「藝術新秀獎」得主:董永康先生(媒體藝術)

「藝術新秀獎」得主:董永康先生(媒體藝術)

「藝術新秀獎」得主:梁非同女士(戲曲)

「藝術新秀獎」得主:梁非同女士(戲曲)

「學校藝術教育獎」得主:景林天主教小學代表

「學校藝術教育獎」得主:景林天主教小學代表

「學校藝術教育獎」得主:閩僑小學代表

「學校藝術教育獎」得主:閩僑小學代表

「學校藝術教育獎」得主:聖公會聖馬利亞堂莫慶堯中學代表

「學校藝術教育獎」得主:聖公會聖馬利亞堂莫慶堯中學代表

「學校藝術教育獎」得主:東華三院特殊學校代表

「學校藝術教育獎」得主:東華三院特殊學校代表

「學校藝術教育獎」得主:元朗朗屏邨惠州學校代表

「學校藝術教育獎」得主:元朗朗屏邨惠州學校代表

「藝術推廣及教育獎」得主:創不同協作代表

「藝術推廣及教育獎」得主:創不同協作代表

「藝術推廣及教育獎」得主:大館文化藝術有限公司代表

「藝術推廣及教育獎」得主:大館文化藝術有限公司代表

「藝術推廣及教育獎」得主: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廣蔭頤養院(綜合安老服務)代表

「藝術推廣及教育獎」得主: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廣蔭頤養院(綜合安老服務)代表

「藝術推廣及教育獎」得主:香港文學館有限公司代表

「藝術推廣及教育獎」得主:香港文學館有限公司代表

「藝術推廣及教育獎」得主:桃花源粵劇工作舍有限公司代表

「藝術推廣及教育獎」得主:桃花源粵劇工作舍有限公司代表

「藝術贊助獎」得主:和記電訊(香港)有限公司代表

「藝術贊助獎」得主:和記電訊(香港)有限公司代表

大會今年特別採用沉浸式舞台設計,透過特製的發光裝置,配合螢幕特效及電腦程式, 製作出震攝人心的舞台效果,令觀眾置身於藝術科技的氣圍中。頒獎禮上,一眾表演嘉 賓紛紛向得獎者致敬,包括香港中樂團敲擊助理首席錢國偉先生的敲擊樂開幕表演、查篤撐兒童粵劇協會的粵劇表演、香港中樂團三弦首席趙太生先生聯同青年口琴家李俊樂先生的三絃口琴合奏,以及歌手馮允謙先生壓軸呈獻的歌唱表演。精彩的表演配合富有 科技感的舞台效果,展現年輕一代投身於多元化藝術,突顯香港藝術生態的蓬勃發展。藝術家及團體於台上的盡情演繹,為在場觀眾帶來獨特的藝術體驗,令今屆頒獎禮生色 不少。

錢國偉先生:敲擊樂演出

錢國偉先生:敲擊樂演出

查篤撐兒童粵劇協會:《花旦元帥續新苗》表演

查篤撐兒童粵劇協會:《花旦元帥續新苗》表演

趙太生先生、李俊樂先生:三絃口琴合奏

趙太生先生、李俊樂先生:三絃口琴合奏

歌手馮允謙先生:歌唱表演

歌手馮允謙先生:歌唱表演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