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世上最不幸?傳白化灰熊屢遭錯認「3年被送北極5次」堅強求生

Plastic

世上最不幸?傳白化灰熊屢遭錯認「3年被送北極5次」堅強求生
Plastic

Plastic

世上最不幸?傳白化灰熊屢遭錯認「3年被送北極5次」堅強求生

2024年07月12日 13:00 最後更新:14:07

世界上最不幸的熊!加拿大一隻白化灰熊一直被錯認為是北極熊,在3年內被送北極高達5次,堅強的牠靠意志在極地求生!

灰熊示意圖。設計圖片

灰熊示意圖。設計圖片

喬伊是一隻白化灰熊

據《印度時報》報導,一隻名為喬伊(Joey)的白化灰熊於2021年在加拿大的一處茂密森林中被科學家首次發現。由於喬伊擁有全身雪白的皮毛,被科學家誤以為牠是北極熊,因此隨後牠在被打麻醉後送往了寒冷的北極!

喬伊在北極堅強求生

可憐的牠一覺醒來發現置身於完全陌生的環境,而且極為寒冷,不僅沒有厚厚的皮毛過冬,還難以在寒冬的水域中捕魚、狩獵,而且還要經常遭受比自己體型龐大的北極熊追擊,然而,堅強的喬伊靠著驚人的意志力努力在北極生存。

3年內被送北極高達5次

不久後,當地的野生動物專家終於意識到喬伊不是北極熊,因為牠的行為和外表與北極熊完全不同。而且牠的皮毛仔細看呈現淡黃色,體型也比正常成年的北極熊小。經調查,發現喬伊求生是一隻來自加拿大的白化灰熊,隨後牠被當局用直升機送回了原本的棲息地。

豈料不幸接踵而至,喬伊在2022年被另一群保育人士誤認為北極熊,再次被送往北極。更誇張的是,在接下來的幾年裡,喬多次因同一個誤會被多次送返北極,在短短3年內先後被誤送到北極足足5次。萬幸的是,喬伊每次都能在艱難的環境中成功求生。

點擊觀看

世界上最不幸的熊

喬伊的故事逐漸被傳開,牠被戲稱為「世界上最不幸的熊」。直到2024年,喬伊的故事引起了全球關注,也顯示了保育人士和野生動物專家對白化灰熊的認識不足。因此,讓他們意識到在採取任何行動之前,都應準確識別野生動物品種。因此,喬伊的不幸為日後的動物保護行動也帶來了一點正面影響。

不過也有媒體報導,以上內容未經任何官方證實,類似謠言每幾年都會被拿出來翻炒。而將熊隻從北美到北極間不斷轉移,其實需要耗費巨大的資源和複雜的國際協調,但動物保護組織通常連在當地都缺乏捕獲和運輸動物所需的能力和資金,更何況是國際運輸。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美國一名男子20年來忍受逾200次被蛇咬以及700次自製蛇毒注射,如今血液中的抗體成為研製「萬用抗蛇毒血清」關鍵。

20年自己注射蛇毒 美漢血液抗體成科研突破關鍵

綜合外媒報導,美國一名男子費瑞德(Tim Friede)為了幫助全球被蛇咬過的受害者,過去20年來持續為自己注射蛇毒,挑戰人體免疫極限。如今,他血液中的抗體成為生物科技界突破性研究的關鍵,有望推動科學家研發「萬用抗蛇毒血清」的發展。

據悉,科學家從費瑞德的血液中發現廣效中和抗體(broadly neutralising antibodies),在動物實驗中證實能對抗多達19種全球最致命的眼鏡蛇科毒蛇,其中13種達到完全保護,6種也有部分防禦效果。

FB圖@Tim Friede

FB圖@Tim Friede

男子血液中的抗體有望打破血清地域與蛇種限制

生物科技公司 Centivax執行長格蘭維爾(Dr Jacob Glanville)指出這項抗體或可涵蓋市面上根本沒有對應血清的多種蛇類毒素,形容「這是前所未見的保護範圍!」

目前,市面上的抗蛇毒血清多為針對單一蛇種研發,應用範圍受限。但費瑞德體內的抗體可針對神經毒素的共有部位發揮作用,有望打破地域與蛇種的限制。研究團隊期望未來進一步加入其他成分,實現針對所有眼鏡蛇科毒素的全面防護。

FB圖@Tim Friede

FB圖@Tim Friede

男子經歷200次蛇咬及注射蛇毒700次

報道指出,費瑞德至今已忍受逾200次蛇咬、逾700次自製蛇毒注射,所接觸的毒蛇包括黑曼巴蛇(mamba)、眼鏡蛇(cobra)、太攀蛇(taipan)及環蛇(krait)等全球最具致命性的品種。

費瑞德坦言,當初只是想透過自我免疫避免在處理蛇時受傷,甚至將挑戰過程上傳至YouTube。挑戰開始初期,他曾險些喪命,因為他在短時間內遭2條眼鏡蛇咬傷陷入昏迷,「我當時不想死,也不想失去手指,更不想因為住院而耽誤工作」。

FB圖@Tim Friede

FB圖@Tim Friede

盼為全球開發更有效的蛇咬治療方案

隨著實驗持續,費瑞德挑戰的初衷也逐漸轉變。他表示現時最大動力已不再是自身安危,而是希望能透過研究開發出可拯救他人生命的治療方案,「這變成一種生活方式,我不斷挑戰極限,只為了那些距離我8000英里(約12874公里)、因蛇咬而死亡的人」。

FB圖@Tim Friede

FB圖@Tim Friede

蛇咬治療或迎新希望

專家強調,有關技術仍處於早期階段,距離應用於人類仍需經過大量測試。不過,利物浦熱帶醫學學院蛇咬研究中心主任凱斯威爾教授(Prof Nick Casewell)對此項發現表示肯定,「這證明這個方向是可行的,為全球蛇咬治療帶來令人振奮的希望」。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