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美英治安兩大笑話 港「0機會」發生 「9小時」vs「9分鐘」港警贏9條街

博客文章

美英治安兩大笑話 港「0機會」發生 「9小時」vs「9分鐘」港警贏9條街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美英治安兩大笑話 港「0機會」發生 「9小時」vs「9分鐘」港警贏9條街

2024年07月14日 20:33 最後更新:20:43

西方政客沉溺於權力遊戲,為搶選票,動聽囗號喊得響亮,但對眼前的民生難題就得過且過,久而久之,積成「頑症」,神醫都難救。法律界朋友同我講,近日美英兩國都鬧出治安笑話,1是加州奧克蘭市便利店遭近百名匪徒洗劫40分鐘,9小時之後,才有首名警員到場;2是英國新任司法大臣告急,說監獄快要爆煲,為免被定罪的犯人無監可坐,將會提早釋放數千囚犯。這兩件事的確荒謬透頂,我詢問警隊朋友和懲教署前高層,類似情況會否在港發生?兩人異囗同聲說機會是「0」,警隊要求警員於報案後9分鐘到達現場,懲教處則留有一定數量「吉位」,任何情況下都「有監可坐」。

位於三藩市灣區奧克蘭(當地華人叫「屋崙」),向來治安惡劣,盜賊橫行,日前就有近百名劫匪闖入一間雜貨店,肆意搶掠,店內貨品一掃而空,連收銀機和提款機內的現金也一併拿走,為時足足40分鐘,然後施施然離去。

最離譜的,不是劫匪如此猖狂,而是店員打911報警後,對方竟說警員暫無暇處理,要店員在網上報案。老闆嬲到爆火,立即將現場 cctv錄得的瘋狂畫面傳給警方,那時警方知道事態嚴重,才將案件升為第1級,但首名警員仍姍姍來遲,於案發後9小時,才到店鋪調查,劫匪早已鳥獸散多時,人與贓物全都不知下落了。

加州奧克蘭市便利店遭百匪洗劫40分鐘,店員報警後,警員9小時後才到場,情況十分離譜,引發民眾極大不滿。

加州奧克蘭市便利店遭百匪洗劫40分鐘,店員報警後,警員9小時後才到場,情況十分離譜,引發民眾極大不滿。

警方事後的解釋十分滑稽,說因賊人己經離開,警員到場也沒用,而附近剛有另一案件發生,警方未能抽調人手,才叫店員先在網上報案。當知道劫案規模不小,即將案件升級,並派警員到現場與店主聯絡。但警方始終沒解釋,由收到報案,到警員到達調查,為何竟要9小時之久。

其實奧克蘭警方也有難言之隱,該市今年以來搶劫案上升了40%,警隊人手卻持續減少,10個樽只得6個蓋,如非極重大案件,便都側側膊懶理。朋友說,美國多個城市都同病相憐,例如紐約警員離職便比疫情前大升43%,小市民只能好自為之。

我問一位警隊朋友,如香港警方收到類似報案,警員用多少時間到達現場?他說警隊定下了服務承諾,要求警員在既定時間內,回應所有真正的999緊急求助電話,港島和九龍區平均「回應時間」為9分鐘,而新界區則為15分鐘。

香港警方定出時限,如案件發生於港島或九龍,警員被要求於9分鐘內到現場。

香港警方定出時限,如案件發生於港島或九龍,警員被要求於9分鐘內到現場。

所謂「回應時間」,一般是指警員到達現場處理案件的時間。當然所用時間會受一些因素影響,如交通情況,但管理層力求警員做到,會根據上述標準,進行內部監察,不容偏離時限太多。

香港警員「9分鐘」到達現場,與奧克蘭警員「9小時」相比,怎止贏9條街。而且警方破案速度亦奇高,例如年前尖沙嘴一宗表行劫案,重案組於10多小時內拉人並找回贓物,美英許多城市警隊都望塵莫及。

至於發生於英國的「監獄爆棚」荒謬劇,更令人笑爆嘴。剛上台的工黨司法大臣馬曼婷早兩日拉響警報,說英格蘭與威爾士監獄的8萬8千幾個收容額,正瀕臨爆瀉,只餘下約1400個空位,料瞬即填滿,如不採取緊急措施應對,被法庭判罪的犯人將「無監可坐」。

她決定出一奇招,就是由9月起,將數千名在囚監犯提早釋放,以空出位置容納新犯。至於這批囚犯出獄後會否造成治安問題,她沒有什麼保證,民眾只能自求多福了。

我詢問一位懲教署前高官,香港監倉會否逼爆?若如此,會疏散囚犯嗎。他斬釘截鐵說「不會」。他說香港監獄一般都留一定數量「吉位」,有個緩衝空間,現時狀況並不擠迫,仍有空位可用。

他說,制度上說,懲教署不可以不接受法庭判了刑的犯人,也不能提早放人,所以20多年前情況最惡劣的時候(因要囚禁大批非法入境者),監獄也要照收,惟有採取彈性措施,如將部分飯堂地方改為囚室等,終克服了困難。

美英治安的荒謬現象,非一朝兩日形成,只是到今天才「發病」,但深層問題太多太複雜,真係神醫難救。香港紀律部隊經多年努力,如今贏它們9條術,我對此衷心讚許。




時人物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英格蘭

長和擬「打包」出售海外43個港口,由美資公司牽頭的財團接手,因這些港口多位於戰略要地,對中國極之不利,故連日來內地與本港對「大刁」惡評不絕,在巨大壓力下,傳聞長和本周三將暫緩簽約。即使長和不顧嚴重後果,最後硬要簽約,仍須面對重重變數,行會召集人葉劉就指,除了國家市場監督管理局可以審查這次交易,由於多個港口位於歐洲,不排除歐盟會用「反壟斷法」加以干預。我翻查資料,歐盟去年11月就曾針對Facebook 母公司Meta 壟斷網上平台廣告,重手判處罰款65億港元,若日後它以同一手段對待長和這交易,都咪話唔攞命。

葉劉指長和出售大批港口給美資牽頭的財團後,將出現壟斷,除了中國當局可依法審查這「大刁」外,也不排除交易可能觸犯歐洲的反壟斷法,導致歐盟出手干預。

葉劉指長和出售大批港口給美資牽頭的財團後,將出現壟斷,除了中國當局可依法審查這「大刁」外,也不排除交易可能觸犯歐洲的反壟斷法,導致歐盟出手干預。

葉劉昨日在fb發文指,香港冇壟斷法,而《競爭條例》沒提及併購,意思是,港府欠缺法律手段,去對付發生在境外的商業壟斷,例如今次長和多個港口被收購。但是,內地的《反壟斷法》寫明,「中國境外的壟斷行為,對境內市場競爭產生排除、限制影響的,適用本法」,即是說,當局有權依法規管涉及境外資產的交易,包括長和這項「大刁」。

這種反壟斷措施非中國獨有,美國和歐盟等,都有類似法律。葉劉說,美國早於1890年就通過《休曼反壟斷法案》,並有其他法例禁止妨礙競爭商業行為。至於歐盟,數十年前已實施《歐洲共同體競爭法》,亦即「反壟斷法」,主要是防止大企業弱肉強食,扼殺公平競爭。

今次長和擬出售的港口中,部分位於歐洲,包括比利時、德國、波蘭、西班牙、荷蘭、瑞典等的戰略重地,而買家財團成員之一TiL的控股公司「地中海航運」(MSC),是航運超级巨企,本來已透過TiL 營運全球70多個港口,如果把長和的大批港口也「呑下」,將形成絕對壟斷。

葉劉同我講,歐盟有全面法律管制區內的商業競爭,而長和擬出售的港口中,多個位於歐洲,若營運被「高度壟斷」,不排除交易可能觸犯競爭法例,導致歐盟出手介入。

去年11月,歐盟委員會就曾裁定Facebook 母公司Meta壟斷社媒平台廣告,違反競爭法,嚴厲判罰款8億歐元(約65億港元),出手相當狠辣。

除了反壟斷法外,歐盟也有其他法例處理長和大批港口易手,其一是《歐盟外資審查框架條例》,成員國可基於國安等理由,阻止及限制外資公司收購關鍵基礎設施,包括港口。所以歐盟如真的干預,也不奇怪。

說回阿爺對這宗交易的反應,葉劉指,長和今次賣掉的多個港口,對國家而言,是重要戰略資產,但事先卻不打招呼,「又怎說得過去?」她說,若此事發生在美國,美企擬賣掉在國外的關鍵礦產,卻沒與白宮磋商,相信白宫不會坐視不理,大有可能立即啟動反壟斷法,伸出「長臂」阻止。

長和營運的大批港口若然易手,戰略上對中國肯定有重大影響,故當局若出手干預,亦合法合理。

長和營運的大批港口若然易手,戰略上對中國肯定有重大影響,故當局若出手干預,亦合法合理。

葉劉所說十分對,根據一本爆美國「長臂管轄」的書《隱秘戰爭》披露,美國政府有個「外國投資委員會」,負責監管外資對美企的投資,若有外國公司想收購美國企業,特別是涉及國防、交通、能源、電子等業務,必須先取得該委員會同意。例如2017年時,中企想投資於美國萊迪斯半導體公司,就被委員會「封殺」。

按同樣邏輯,中國當局出手監管長和這宗「大刁」,又有何不可呢?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