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非常任英法官被群「鷹」圍啄內幕 亂港團夥誓要拆台 廖柏嘉硬淨

博客文章

非常任英法官被群「鷹」圍啄內幕 亂港團夥誓要拆台 廖柏嘉硬淨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非常任英法官被群「鷹」圍啄內幕 亂港團夥誓要拆台 廖柏嘉硬淨

2024年08月16日 20:19 最後更新:12月30日 15:17

心水清的法律界朋友早就同我講,一些擔任終審庭非常任法官的英國法官,本來做得「好好吔」,卻忽然劈砲,更有人反囗覆舌,立場180度轉變,十分之詭異,背後其實有外界不知的政治操作。最近這情況又再出現,黎智英等被裁定未經批准集結罪成,上訴至終院,5位法官一致駁回上訴,其中包括非常任法官廖柏嘉,他隨即被明槍暗箭猛射,率先發難的是「亂港老手」彭定康,傳媒亦紛紛發砲,一時間群「鷹」亂啄,廖法官所受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法律界朋友拆解事件的前因後果,說這股政治勢力早己想拆「非常任法官」的台,幾年來不斷施壓逼迫英籍法官辭職,部分人頂唔順黯然離開,今次廖柏嘉沒有動搖,表現硬淨,很值得讚許。

黎智英等非法集結案上訴被終院駁回,有份裁決的非常任法官廖柏嘉受到英國政客和傳媒猛烈攻擊,背後有一個拆「外籍法官」台的政治陰謀。

黎智英等非法集結案上訴被終院駁回,有份裁決的非常任法官廖柏嘉受到英國政客和傳媒猛烈攻擊,背後有一個拆「外籍法官」台的政治陰謀。

律政司前刑事檢控專員江樂士翻查資料發現,反對英國法官加入香港終審庭的政客,多是反中亂港「政治聯盟」的核心成員,個「底」甚花。

其1是下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董勤達,他於2020年就曾提出,要審視香港終審庭的英籍法官,是否仍適合任這職位。此君是出晒名的「鷹派」,在國會推動成立「中國研究小組」,誇大中企(如華為)在英投資會帶來國安威脅,所以他於2021年3月被北京列入制裁名單。

其2是前保守黨黨魁施志安,他同樣大聲疾呼指,香港法官受政治控制,不能自主作出公正裁判,當中亦包括終審庭的非常任外籍法官。施志安亦「鷹」味十足,他任聯席主席的「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一直敵視中國,成為了黎智英當年打「國際綫」的重要夥伴。他也是亂港組織「香港監察」的幕後大佬。

其3是曾任外相和首相的卓慧思,她一直都向香港終審庭的英籍法官施壓,認為他們應離職,如繼續留任,會令香港當局可名正言順「打壓異見人士」。

英國法官韋彥德與賀知義於2022年3月辭職,不再做終審庭非常任法官,那時卓慧思仍任外相,她與首相約翰遜即大讚兩位法官的決定「明智」,由此可見保守黨最高層態度一致,都力促英籍法官「早走早著」。

這些「鷹派」有力人士並非提提意見咁簡單,而是有所行動,在背後出手向這些英籍法官施壓。有消息指,韋彥德與賀知義突然辭去非常任法官之職前,原來曾經與政府高層開過閉門會議,之後就突然宣布劈砲,期間發生過什麼事,不言而喻。只要代入兩位法官的處境想想,如果政府最高領導人「力勸」他們離職,還可以有什麼選擇?

前刑事檢控專員江樂士翻查資料發現,英國政圈一些重要人物,一直向終院的英籍法官施壓,包括在閉門會議力促他們「劈砲」。

前刑事檢控專員江樂士翻查資料發現,英國政圈一些重要人物,一直向終院的英籍法官施壓,包括在閉門會議力促他們「劈砲」。

除了英官員和政客的壓力,這些法官還要面對美國制裁的風險,以及媒體的無情攻擊。美國國會及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CECC),於今年5月底「35+」顛覆案判決時,兩位主席齊齊呼籲政府制裁相關的香港法官,對非常任的外籍法官而言,這猶如懸在頭頂一把刀,咪話唔擔心。這顯示美英「鷹派」一直合謀施壓,誓要把終審庭外籍法官迫走。

此外,英美媒體也砲聲隆隆,極不客氣。今次終審庭駁回黎智英等上訴後,英國《獨立報》、《衛報》和《金融時報》等,都猛烈抨擊有份裁決的廖柏嘉法官,甚至用到「可恥」的字眼,與反中亂港「鷹派」一唱一和,向他施加最大壓力。

拆「非命任法官」台的政治陰謀仍會繼續,法律界朋友和我都想像到非常任外籍法官的處境,難得廖柏嘉法官能夠頂住壓力,堅守原則,表示會留低「盡我所能支持香港的司法同事和法治」,大家應向他致以衷心敬意。




時人物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華為

特朗普惡鬥哈佛,戰情又再升級,其打手、教育部長麥馬洪今日向哈佛校長加伯發信,指哈佛違反聯邦法律,並「嘲弄」美國高等教育,因此凍結其數十億美元資助,直至它接受政府連串要求。這一辣招完全是特朗普的「暴君式」高壓策略,且還有更辣後着,誓要迫哈佛埋牆角「跪低」。美媒指,他還同時向其他不聽話的大學施壓,正發動一場大規模戰爭。然而美國大學界也不是好欺負的,近日逾150間大學已組成「聯合陣綫」,聯手「抗侵」,戰況發展煞是好看。

特朗普的打手、教育部長麥馬洪向哈佛加壓,發「攞命信」给校長加伯,說會停止所有新資助,迫對方「跪低」,令惡戰進一步升級。

特朗普的打手、教育部長麥馬洪向哈佛加壓,發「攞命信」给校長加伯,說會停止所有新資助,迫對方「跪低」,令惡戰進一步升級。

此外,法國總統馬克龍昨天趁美大學人心思走,搶閘宣布推出新計劃,積極招攬美科研學者,香港也應快手爭奪,切勿執輸。

特朗普一直對精英大學切齒痛恨,早就想伸出長臂嚴管,去年哈佛等名校爆發反以色列示威,被他扣上「反猶太主義」罪名,上台後即以此為由,向它們提出一大埋要求,欲直接介入校政管理、收生,並控制校內政治思想,如果校方被迫答應,學校的自主性將蕩然無存。

面對「暴政」,哈佛企硬誓不低頭,堅稱會反抗到底,特朗普隨即出重手,設跨部門小組審查給哈佛的90億美元資助,决定先凍結其中22億美元。哈佛並非省油的燈,立刻展開反擊,向法院提出訴訟,指控政府的做法違憲。

以特朗普的一貫策略,你越反抗,他就打得越狠,直至你頂不住求饒,教育部長麥馬洪昨日給哈佛校長發出「攞命信」,加辣停發任何新資助,正是其極限施壓的招數。若哈佛仍不肯認輸,他還有更辣一招可出,就是剝奪它的免税地位,即所有私人捐贈都要交税,哈佛的學生資助和科研經費將因而大減,校長加伯也不得不承認,「後果會極之嚴重」。

特朗普劍指的,並非只哈佛一間,他早前簽署一份行政命令,要求當局加強監管高等學府,包括認證大學的標準,以及收生程序等,校方亦須提供過去10年收取外國資金的紀錄,供有關部門審查。侵侵「魔掌」已在大學的上空盤旋,直接威脅學校的自主。

正如美聯社一篇評論所講,特朗普口口聲聲針對大學「反猶」,只是藉口,其真正意圖是向精英大學發動一場「大規模戰爭」,藉此鞏固其「反精英」民意支持。

大戰當前,大學界知道如不團結抵抗,只會任由特朗普魚肉,所以150間大學的校長日前奮起聯署,組成「聯合陣綫」,合力反對政府「無理入侵」校園。這次行動,開了大學齊心「抗侵」的先河,意義甚大。

特普朗同時向大專界開戰。大敵當前,逾150間大學的校長近日組成「聯合陣綫」抵抗,以它們的實力,特普朗不一定赢梗。

特普朗同時向大專界開戰。大敵當前,逾150間大學的校長近日組成「聯合陣綫」抵抗,以它們的實力,特普朗不一定赢梗。

這場仗並非一面倒,誰勝誰負還說不定,不過在這惡劣氛圍下,許多科研學者陷於恐慌,感到前景茫茫。法國總統馬克龍和歐盟主席馮德萊恩看準機會,昨天在「選擇歐洲科研」大會上,分別宣布「搶人」計劃。馬克龍說,法政府將額外提供1億歐元,用於聘請美國學者;馮德萊恩則表示,會推出5億歐元的計劃,設立「科學避風港」,吸納美國科研專家。

我問一位在美大學工作多年的朋友,歐盟此舉能否搶走美國的科學家?他說並不容易,因歐美薪酬相差太大,那5億歐元計劃,相比美國的龐大科研經費,小兒科之極,中國這方面的資金每年達4、5千億,也比歐盟強得多。

他說香港「搶人」的條件比歐洲好些,但亦比不去美國,而中國方面,對想爭取的學者,可以給予很好條件,例如哈佛的知名化學家Charles Lieber 最初本想來港,近日就被清華大學深圳校園截了胡。

我同意內地和香港搶科研學者的條件,仍與美國有差距,不過在目前「侵侵低氣壓」下,許多學者都萌生「外逃」心理,若內地和香港再加一把刀,仍有機會「執到寶」,但一定要快手咪執輸。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