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聯會指本港就業形勢不樂觀,工資受壓情況嚴重,建議訂立煞停及減少外勞機制。
工聯會調查發現,零售、飲食和建造業等就業情況不樂觀,就業市場工資受壓的情況日趨嚴重。約3成受訪者表示收入減少,在輸入外勞及人才的情況下,近5成受訪者對前景表示擔憂。
工聯會調查發現,零售、飲食和建造業等就業情況不樂觀。資料圖片
工聯會權益委員會在7月以問卷訪問了3200多名會員,了解他們就業情況及擴大輸入外勞的影響。結果顯示從事零售、飲食和建造業的受訪者,處於失業狀態的比例較高,大約由一成六至兩成不等。調查亦發現,6成受訪者表示不認同或十分不認同政府透過擴大輸入外勞來補充勞動力,認為會減少本地工人就業機會和外勞壓低本地工資薪酬。
工聯會調查發現,零售、飲食和建造業等就業情況不樂觀。資料圖片
工聯會促請政府因應不同行業的就業情況,及時檢討和調整輸入外勞及人才計劃政策,包括訂立煞停及減少外勞機制,定期公開輸入外勞的企業資料以便監察等;又呼籲政府在新一份《施政報告》推出更多就業政策,推動人手短缺的行業優先改善薪酬福利待遇,增加職位的吸引力等措施。
工聯會權益委員會發布「關心會員就業情況問卷」調查結果。工聯會FB圖片
海皇粥店星期三晚(5月7日)向員工發出信件宣布終止全部業務。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郭偉强和梁子穎今日(5月8日)會見傳媒,譴責企業將破產欠薪保障基金(破欠基金)申請疑問推諉至勞工處,強調僱主有責任妥善處理員工權益。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郭偉强和梁子穎譴責企業卸責,促保障員工權益。
工聯會指出,海皇粥店在結業聲明中未主動承擔員工權益保障義務,反將責任轉嫁政府與勞工自身。根據《僱傭條例》,僱主須在終止僱傭合約時給予不少於7天通知期或代通知金,並處理薪金結算、強積金供款及假期折算等事宜。工聯會批評該連鎖企業作為大型僱主,理應具備健全財務管理能力,而非倉促結業令員工陷入困境。
工聯會重申破欠基金並非企業「提款機」,其資金主要來源為中小企業供款,應優先保障中小企員工權益。隨着「取消強積金對沖」政策實施,工聯會強調須防範企業濫用破欠基金轉嫁營運成本。勞工處早前表明,若企業濫用機制,申請恐難獲批致僱員得不到應有賠償。
《公司條例》(第622章)列明,企業清盤後若發現董事涉及破產前夕欺詐或不當轉移資產,相關人士須負民事或刑事責任。工聯會呼籲企業勿視破欠基金為「免責金牌」,損害勞工權益與社會公義。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郭偉强和梁子穎譴責企業卸責,促保障員工權益。
飲食業職工總會目前已接獲約30名會員工友求助。工聯會促請受影響員工保存僱傭合約、糧單、強積金累算權益表及更表等文件,並提供以下求助途徑:
飲食業職工總會:電話2394-8261/WhatsApp9532-9376
酒店及餐飲從業員協會:電話2384-1128/WhatsApp9876-5534
工聯會勞工服務中心:電話3652-5888/WhatsApp5282-4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