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地產代理商指劏房改善面積非容易 社協倡新劏房須按標準審批

社會事

地產代理商指劏房改善面積非容易 社協倡新劏房須按標準審批
社會事

社會事

地產代理商指劏房改善面積非容易 社協倡新劏房須按標準審批

2024年08月23日 10:23 最後更新:11:15

政府「解決劏房問題」工作組已向行政長官李家超提交報告,李家超表示,將最近在《施政報告》諮詢收到的意見及新元素,交予工作組考慮,並指示需於1個月內提交進一步研究結果。

香港地產代理商總會主席潘達恒在一個電台節目中表示,改善劏房面積並非如坊間所想般簡單,例如一個單位內有三間劏房,如果其中一間劏房面積不符合標準,可能需要整體去改裝。他認為,以劏房的舒適度去衡量會較好,包括先處理劏房內部情況,廚廁相連要先進行內部改善。

劏房環境不理想。資料圖片

劏房環境不理想。資料圖片

社區組織協會副主任施麗珊在同一節目說,認為日後的劏房需要登記,再有新劏房推出前亦需要經過審批,要按標準獲批才可以經營。她又說,如果現有劏房要改裝以達至標準,過程中安置配套很重要,例如過渡房屋等。

施麗珊又說,起始租金立法需要同時進行,否則屆時劏房租金有可能上升,亦有業主可能會把改裝費用轉嫁給租客。

民建聯的調查發現,近8成受訪劏房租戶認同透過設立劏房居住環境的最低標準,可以改善他們的居住環境,最多租戶關注是可以盡快上樓及提升居所防火安全,民建聯倡議以「早鳥計劃」吸引業主盡早為劏房認證。

民建聯

民建聯

民建聯在上月至本月初,透過網上及面對面的形式,收集劏房租戶的意見,成功訪問了477人。告別劏房行動召集人兼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鄭泳舜表示,政府落實簡樸房規管制度,是改善劏房環境的重要里程碑及轉捩點,但明白過程並不容易,認為政策有效執行仍取決於多方面努力,包括當局要制訂好租戶安置計劃,也要劏房業主或代理人配合。

2024施政報告_低收入_劏房

2024施政報告_低收入_劏房

民建聯提出倡議,包括政府可推出臨時安置計劃,在過渡性房屋加設新類別的申請資格,讓因實施登記期或寛限期期間,被迫離開居所的住戶可獲得安置;另外要持續營運過渡性房屋,以社會房屋模式運作,以支援有住屋困難的合資格住戶。

針對業主方面,民建聯提出「早鳥計劃」吸引業主盡早為其劏房登記及認證,建議登記期一年之內,在前半年內完成登記的業主,其後寛限期內的認證費,可獲減免。在寛限期三年內,前兩年半內完成認證者,也可獲減免認證費用。另外當局必須加強執法及巡查,並設立舉報機制,避免劣質劏房「地下化」。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