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身是舊灣仔郵政局的識「碳」館周日(22日)正式開幕,為人熟悉的「大嘥鬼」化身減碳特工隊隊長,教導市民如何從衣、食、住、行實踐低碳生活。
識「碳」館仍保留舊灣仔郵政局的郵箱擺設。巴士的報記者攝
以碳中和為主題 設4大展區
點擊看圖輯
識「碳」館仍保留舊灣仔郵政局的郵箱擺設。巴士的報記者攝
識「碳」小花園設有綠化牆身及由本地廢棄木材升級再造而成的座椅。(圖片來源:識「碳」館)
左起:環境及生態局氣候變化專員黃傳輝、環境運動委員會副主席及宣傳工作小組召集人李進秋、環境運動委員會主席黃傑龍、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委員會主席鄭錦鐘、識「碳」館營運及管理機構新生創意有限公司顧問吳衛霞、環境及生態局社區關係總監黃耀光及大嘥鬼。巴士的報記者攝
識「碳」館是以「碳中和」為主題的展館,館內保留舊灣仔郵政局的原有建築風格及部份富歷史價值的擺設,新設的四大展區則注入了互動體驗元素,分別是大嘥鬼禮賓室、識「碳」探索室、大嘥鬼辦公室及識「碳」小花園。
大嘥鬼禮賓室。巴士的報記者攝
識「碳」探索室。巴士的報記者攝
大嘥鬼禮賓室設有互動螢幕,讓市民了解如何在日常生活養成低碳習慣;識「碳」探索室則介紹四大減碳策略:淨零發電、節能綠建、全民減廢及綠色運輸;大嘥鬼辦公室可讓市民參與多元主題活動及工作坊等;識「碳」小花園設有綠化牆身及由本地廢棄木材升級再造而成的座椅,能讓市民體驗回收重用,升級再造的環保概念。
大嘥鬼辦公室會舉辦多元主題工作坊。巴士的報記者攝
識「碳」小花園設有綠化牆身及由本地廢棄木材升級再造而成的座椅。(圖片來源:識「碳」館)
黃傑龍:可同時減碳及想嘆
左起:環境及生態局氣候變化專員黃傳輝、環境運動委員會副主席及宣傳工作小組召集人李進秋、環境運動委員會主席黃傑龍、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委員會主席鄭錦鐘、識「碳」館營運及管理機構新生創意有限公司顧問吳衛霞、環境及生態局社區關係總監黃耀光及大嘥鬼。巴士的報記者攝
環境運動委員會主席黃傑龍致辭時表示,市民注重環保其實是為了人類的生存及幸福,「你可以做到嘅嘢盡量做,唔一定係要高溫之下唔開冷氣,辛苦自己。反而係可以嘆住做,可以舒服啲去做到減碳,最緊要係負責任地用(資源)。」黃傑龍又指出,市民在衣食住行四方面可以做到減碳效果,假如在飲食方面較難,可以在其他方面做得好一點。
可透過網頁預約導賞團
識「碳」館現時接受個人及團體預約導賞團,市民可透過識「碳」館網頁登記預約。
識「碳」館
地址:灣仔皇后大道東221號
開放時間:星期二至星期日 - 早上10時至下午6時(除農曆新年初一、二外);農曆年除夕、冬至、平安夜 - 早上10時至下午4時;星期一、農曆新年初一、二 - 休館
查詢電話:9100 9590
個人及團體預約:https://www.knowcarbonhouse.hk/tc/visit
近年常說「碳中和」,公司講ESG亦與「碳排放」有關,如何有效了解以及量度碳足跡?
香港理工大學最近發表了2024《施政報告》建議書,就「碳中和」城市、香港及大灣區科創發展、「一帶一路」合作以及生命科技健康與醫療四大主題提交建議。理大期望政府制定「碳中和」政策和發展藍圖時,更重要制定「碳審計」,才能計算能否達至目標。另外,理工大學亦計劃成立「低空經濟研究中心」,並與香港及內地頂尖大學合作,在政策配套、商業運作模式等等去研究如何發展低空經濟,促進創科發展。
理大副校長(研究與創新)兼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趙汝恒教授(左) (巴士的報記者攝)
可利用「綠氫」 達至本港「碳中和」目標
理大副校長(研究與創新)兼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趙汝恒教授接受《巴士的報》石榴台訪問時表示,香港致力於2050 年前實現「碳中和」,2035年減少一半碳排放,要實現目標關鍵在於香港的發電模式:「發電佔了碳排放的比重很高,如果電力公司供電的方式改變不了,就很難達至減碳目標。」
香港致力於2050 年前實現「碳中和」,2035年減少一半碳排放,要實現目標關鍵在於香港的發電模式 (資料圖片)(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趙教授認為,政府已經有制定氫氣政策,而購買「氫氣」是其中一個方法。《巴士的報》社長盧永雄同意要達至「碳中和」一定要使用「綠氫」。趙教授補充:「製氫有不同的方法,用化石燃燒電解水分製氫,本身就有碳排放,而『綠氫』就是使用可再生能源。」趙教授進一步解釋:「在中學讀化學,製氫就是『水解』,H2O就變成H2。『綠氫』就是以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做『水解』過程。但這種做法成本太高,所需的空間亦很多。現在新疆有很大的地方及氣候條件,才可以做到。」
趙教授認為香港政府必定要盡快制定能源政策以及釐定定位發展的問題 (資料圖片)
趙教授說,香港可以考慮購買「綠氫」,但運輸能源等也有一系列的問題要解決:「所以香港政府是時候要想想一些政策,可以『再行快少少』主導整件究。香港科研實力不弱,內地的技術轉化落地是優勢,如果香港與內地給合,事實上可以引領世界。」趙教授認為香港政府必定要盡快制定能源政策以及釐定定位發展的問題,另外基建配套的配合以及市民負擔等,都是政府要周全考慮的問題:「所以,政府必須要有全盤計劃。」
設計圖片
引入「碳審計」制度助中小企迎接未來發展
趙教授又表示,要達至「碳中和」的目標,除了發電廠,也需要全民參與:「每一個機構、單位都要了解自己碳排放的水平,這就需要『碳審計』。現時上市公司要申報ESG,其中一項是報告碳排放的數據,事實上香港除了大公司,有更多的是中小型企業,他們現時沒有政策及支持。」盧永雄同意:「他們如果要實行時,要請會計師行幫助計算,必然令他們營運百上加斤。」趙教授表示,政府需要推行政策,鼓勵每一個企業關注碳排放及收集數據,讓整個城市計算到碳排放量,才能因應數據制定不同措施及方案。」
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系主任兼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聯席主任崔永康教授 (右)
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系主任兼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聯席主任崔永康教授就補充:「數據不是自動產生出來,是需要上報,以及分析,這時就需要『碳審計』。政府裡有專家,亦可以與香港及內地高等院校團體合作。在我們的建議書當中也提及了『碳審計』全面實施如何去做,可以讓商業製造KPI,也讓市民知道自己碳排放,這樣才能鼓勵全民減碳。」
理大計劃設「低空經濟研究中心」倡大推低空經濟
《巴士的報》總編輯李彤,在專訪提及在理大的2024《施政報告》建議書中提及「低空經濟」,這是一種創新的方法去產生新的經濟產業的同時,也能達至「碳中和」。趙教授表示,香港發展低空經濟的步伐比內地城市慢:「小型飛行工具不只是送貨,內地已有很多城市已將低空經濟結合旅遊業,坐上去體驗及觀光。我們想吸引多點旅客,香港也有很多島嶼,都很適合低空經濟旅遊。事實上,飛行載具交通網絡的問題相對複雜,所以『河套區』港深及深港部分,是相當適合作『低空經濟』試驗區,這時政府一定要牽頭去做。」
理大的2024《施政報告》建議書中倡議積極發展「低空經濟」 (資料圖片)
理大計劃成立「低空經濟研究中心」,並與香港及內地頂尖大學合作去研究如何發展「低空經濟」(巴士的報記者攝)
趙教授還透露,理大亦將會計劃成立「低空經濟研究中心」,並與香港及內地頂尖大學合作去研究如何發展「低空經濟」,促進創科發展:「低空經濟不只有無人機,亦蘊含政策研究、商業運作模式等。」「內地城市已經陸續去做了,香港不能再慢下去。」
理大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建議書全文:https://www.polyu.edu.hk/precit/research/publications/
收看石榴台專訪完整版:https://www.bp-links.com/p/7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