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冷氣房」評論警員開槍脫離現實 警隊朋友指現場3危機足可攞命

博客文章

「冷氣房」評論警員開槍脫離現實 警隊朋友指現場3危機足可攞命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冷氣房」評論警員開槍脫離現實 警隊朋友指現場3危機足可攞命

2024年09月24日 21:22 最後更新:12月31日 15:32

警員開槍擊斃持刀的失常男子,城中議論熱度未減,一如既往,某些「冷氣房」評論者就此高談闊論,一時之間「專家」意見紛陳,多數認為警員應有更好方法處理精神病患者,包括「用耐心慢慢溝通」,無需開槍攞命。我與一位警隊朋友談起此事,他滿肚是火,說這些大發議論的人士,都對警員面對的真實情況一知半解,脫離現實,事實上當時現場存在3個危機,少少差池都可致命,如果依他們的意見去做,警員受傷害的機率甚高,「唔通警員條命唔係命咩」。

警隊朋友向我指出,警員開槍事件現場有3個危機,絕不可能與持刀者「耐心溝通」,也沒法只用盾牌警棍可制服對方。這令人想起去年荷里活廣場斬死兩人事件(圖),假如當時有警員在場,亦會開槍射擊持刀者,以阻止殺戮。

警隊朋友向我指出,警員開槍事件現場有3個危機,絕不可能與持刀者「耐心溝通」,也沒法只用盾牌警棍可制服對方。這令人想起去年荷里活廣場斬死兩人事件(圖),假如當時有警員在場,亦會開槍射擊持刀者,以阻止殺戮。

對於警員今次應否開槍,討論仍在發酵,比較討好的論點,是精神病人是弱者,須予「同情」,而不是奪他們的命,這種慈悲為懷,往往較易攞到分。例如立法會議員江玉歡就認為,警隊對精神上冇行為能力的人,做法有指標,包括耐心溝通、避免大聲說話,要以尊重的心對待這群人,因為「佢哋嘅溝通能力冇咁強」。她又關注事發時,是否有談判專家和精神科專家在埸,「總不能說情勢危急,便用過度武力」。

另外,大學學者葉兆輝亦指,警方預先知道要處理精神病患者,可穿上保護衣、持盾牌等,應避免使用致命方法。又有專欄作者認為,警員當時持有盾牌、警棍,應足以制服對方,開槍是用了過度武力。

警隊朋友聽完這些「冷氣房」評論,頂氣頂到上心囗,說他們都不明白當時實況,對警員的處境一知半解,事實上現場存在3個危機,秒秒鐘攞命,完全不可能「耐心溝通、慢慢處理」,以他們提出的方法處理。

第1個危機是,那名精神病患者在警員到達前,已向家人使用暴力,一個老人家被打到頭破面腫,他太太要躲入房間逃避施暴,暴力程序隨時迅速升級。在十萬火急情況下,警員必須極速去救人,避免慘劇發生,所以行動一定要快,只能帶基本裝配趕去,怎等得切叫談判專家去幫手,不要說精神科醫生了。

第2個危機是,現場是一個劏房,環境極為窄小,活動空間有限,而當時那失常男子手持菜刀和鉸剪,都有殺傷力,警員只與他相距1,5米,比一般守則的約7米安全距離短得多,而且他正欲衝前,攻擊警員一觸即發。在如此危急的處境,警員根本沒可能「耐心與他溝通」,也不會因對方是精神病患者,而有不同處理。

警隊朋友說,面對這樣的危機,除了開槍制止施襲者,很難有其他選擇。去年荷里活廣場發生失常者斬殺兩女子慘劇,假如當時有警員在場,他們也很可能向持刀者開槍,阻止他繼續殺人,以救遇襲者的命。

第3個危機是,當時持刀者已極為暴戾,狂躁程度高過正常人,警隊朋友根據多次處理類似案件的經驗,當那人向警員瘋狂揮刀,盾牌和警棍都難以抵擋,受嚴重傷害的風險甚高。通常而言,就算有3、4個警員,都未必可容易制服一個發狂的人,何況對方還持有利器。

警隊朋友所說並沒有誇大,我記得3年前台北車站列車上,一名鐵路警員欲徒手制服失常的持刀者,緊握對方持刀的手,同時有乘務員趨前把這人按住,但警員腹部仍被對方捅了幾刀,肚破血流,最後失血過多殉職,可以制服一個發狂的人,並非評論者所講咁簡單。

台北列車上3年前有失常者持刀發狂,一名警員欲徒手奪刀,又有乘務員在旁協助,但仍沒法把對方制服,結果被捅幾刀,肚破血流身亡。

台北列車上3年前有失常者持刀發狂,一名警員欲徒手奪刀,又有乘務員在旁協助,但仍沒法把對方制服,結果被捅幾刀,肚破血流身亡。

警員面對這幾個實實在在的危機,外界「吹吹水」說的方法,包括找談判專家與持刀者溝通、耐心地陰聲細氣勸服、用盾牌警棍控制等等,都完全脫離現實,而且只顧及他們所同情的「弱者」,很少想過警員的生死。

警隊朋友說「警員的命也是命」,外界評論今次開槍是對是錯時,不要忘記這點。




時人物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梵蒂岡今日開始舉行秘密會議,選舉新教宗,可能要進行數天,目前大熱門是教廷國務卿帕羅林,次熱是菲律賓樞機塔格萊,前者對中梵建交態度正面,若順利勝出,雙方關係可望突破。不過教廷內外都有人大唱反調,設法破壞這好事,英國「亂港政客」羅傑斯,今日就在英媒撰文,敦促新教宗當選後,須立即會見樞機陳日君,聽他的忠告修正對華關係。

陳日君在出席教宗方濟各喪禮期間,仍爭取在內部發言,圖影響教廷對華决策。「亂港政客」羅傑斯今日撰文,促新教宗當選後即會見陳日君,顯然想藉此向新教宗施壓。

陳日君在出席教宗方濟各喪禮期間,仍爭取在內部發言,圖影響教廷對華决策。「亂港政客」羅傑斯今日撰文,促新教宗當選後即會見陳日君,顯然想藉此向新教宗施壓。

大家都知,陳日君一直強烈反對中梵任命主教的協議,甚至斥之為「對天主教的背叛」,羅傑斯顯然想借助陳樞機的地位,影響教廷決策。朋友指,羅傑斯幾年前已與黎智英、陳日君組成反對中梵友好的「鐵三角」,在台前幕後埋堆搞破壞,雖然黎已入獄,兩人仍不會罷休,欲趁新教宗選舉興波作浪。

羅傑斯是亂港組織「香港監察」的創辦人,曾任保守黨人權委員會副主席,早就極度敵視中國,並公然支持藏獨、疆獨和香港「抗爭」,所以自2017年起,一直被香港當局拒入境。他的名字多次於黎智案審訊中出現,案情顯示,他長期在黎和英國「鷹派」政客之間搭綫,也安排他們與陳日君、李柱銘等接觸,結合成一個反中亂港網絡。

他曾以「香港監察」名義出過幾份有關香港宗教狀況的「調查報告」,指宗教人士受到壓迫,因與陳日君同聲同氣,彼此一直保持密切關係。正因為這淵源,他在新教宗進行選舉之際,高調發文抬陳日君到台前,明顯想藉此向新教宗施加壓力。

他在英刊物《Spectator》撰文說,獲選的新教宗有3件事須急做:1是會見勇敢的陳日君樞機,聽他的忠告,修正與中國的關係;2是祈求釋放屬天主教徒的「政治犯」黎智英;3是會見黎的兒子黎崇恩,以向世界發出有力的訊息。

這「鷹派」政客這時候放此訊息,明顯不單是他個人意見,背後還有一批「同道中人」,除了部分國會議員,還有末代港督彭定康。他與現時身處梵蒂岡的陳日君,也必然有默契,他在外面搖旗吶喊,幫陳樞機造勢,向新教宗施壓。

陳日君反對中梵友好,非自今日始,他早在多年前已是「強硬反對派」,對今次新教宗大熱人選、教廷國務卿帕羅林,一直充滿敵意。

朋友翻查資料,陳日君於7年前接受路透社訪問時,發言已十分火辣,直斥教廷與北京的任何協議,都是「對天主教的背叛」,乃「徹底投降」,並指帕羅林缺乏信仰,應該辭職,更不點名說「有人將羊送到狼的嘴裏」。其後他在另一次對談中,說「地下主教」才是「正權主教」,對中梵達成主教任命協議感到痛心。

陳日君於2020年5月上黎智英的直播節目,透露自己曾遠赴羅馬,爭取與教宗商討繼任人安排,希望對方不要受政治因素影響,並將一封親筆信交給教宗秘書,但等了4天仍沒回音,惟有無奈返港。當時黎智英對他所為大表欽佩。

由此可見,陳日君一直都想運用其地位,影響教廷決策,到最近教宗方濟各去世,他雖年過90,親赴教廷爭取發言,並繼續留在梵蒂岡。不過教廷已對他邊緣化,若他的「對頭人」帕羅林當選新教宗,更會當他冇到,單獨見他的機會極微。

話說回頭,陳日君與黎智英不單止對中梵建交同聲同氣,且獲對方長期「泵水」。據密件披露,黎智英給他的捐款達2千萬,教區對這秘密賬一無所知。到此事曝光後,他才承認這筆錢是用來資助內地「地下教會」。

這段秘聞顯示,陳日君與黎智英早就暗中串連,並大灑金錢支持內地「地下教會」,同時阻撓中梵就內地主教任命達成協議。而在他們背後,一直有西方政治勢力撐腰,代表人物之一正是羅傑斯,他們構成了一個「鐵三角」,在台前幕後破壞中梵建交。

由羅傑斯促新教宗會見陳日君,可見這「鐵三角」仍在運作。不過主張中梵友好的羅帕林,當選贏面較大,而已故教宗對此亦態度正面,陳日君即使不肯罷休,繼續裏應外合搞嘢,也影響不了大局。

新教宗大熱人選帕羅林,主張對華友好,是陳日君的「對頭人」。陳樞機曾屢次尖鋭抨擊他,更叫他應辭職。如他當選,會見陳日君的機會甚微。

新教宗大熱人選帕羅林,主張對華友好,是陳日君的「對頭人」。陳樞機曾屢次尖鋭抨擊他,更叫他應辭職。如他當選,會見陳日君的機會甚微。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