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本地科企新項目:專利除濕防青馬大橋鏽蝕 IoT監測減高空工作風險

社會事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0:00
Â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captions off, selected
      社會事

      社會事

      本地科企新項目:專利除濕防青馬大橋鏽蝕 IoT監測減高空工作風險

      2024年10月09日 07:30 最後更新:11:45

      為有效控制青馬大橋鞍座的鏽蝕問題,科技園園區公司恒澤節能有限公司(SustainE)與交通基建管理有限公司合作,為青馬大橋頂點提供除濕方案,以創新科技降低主纜鏽蝕及維修人員高空工作的風險。

      青馬大橋。(資料圖片)

      更多相片

      紅圈為大橋最高點,被稱為鞍座。(資料圖片)

      紅圈為大橋最高點,被稱為鞍座。(資料圖片)

      恒澤節能有限公司總監董少樂博士工程師。巴士的報記者攝

      恒澤節能有限公司總監董少樂博士工程師。巴士的報記者攝

      中間長形的是風管,而在其下方的便是除濕機組。機組透過風管把乾風泵進鞍座,再把當中的濕空氣抽出來,達至調整濕度的功能。(SustainE)

      中間長形的是風管,而在其下方的便是除濕機組。機組透過風管把乾風泵進鞍座,再把當中的濕空氣抽出來,達至調整濕度的功能。(SustainE)

      鞍座間的過道。(SustainE)

      鞍座間的過道。(SustainE)

      除濕系統的安裝工程為4-5個月,距今已使用了3年,期間沒有大型維修。機器配合 IoT 技術可預測機器潛在故障。(SustainE)

      除濕系統的安裝工程為4-5個月,距今已使用了3年,期間沒有大型維修。機器配合 IoT 技術可預測機器潛在故障。(SustainE)

      交通基建管理合約有限公司董事及總經理張富枝。巴士的報記者攝

      交通基建管理合約有限公司董事及總經理張富枝。巴士的報記者攝

      青馬大橋。(旅發局)

      青馬大橋。(旅發局)

      除濕機器能收集如溫度、濕度、機器運行時間及用電量等數據,再通過IoT物聯網系統傳輸到控制室。(SustainE)

      除濕機器能收集如溫度、濕度、機器運行時間及用電量等數據,再通過IoT物聯網系統傳輸到控制室。(SustainE)

      SustainE在「熱泵」和「HVAC」領域受香港政府創新科技處(ITC)授予指定本地研究機構(DLRI)的地位。(SustainE)

      SustainE在「熱泵」和「HVAC」領域受香港政府創新科技處(ITC)授予指定本地研究機構(DLRI)的地位。(SustainE)

      SustainE的熱泵可應用於游泳池,該產品榮獲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銀獎。(SustainE)

      SustainE的熱泵可應用於游泳池,該產品榮獲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銀獎。(SustainE)

      恒澤節能有限公司總監董少樂(左)及交通基建管理合約有限公司董事及總經理張富枝(右)。巴士的報記者攝

      恒澤節能有限公司總監董少樂(左)及交通基建管理合約有限公司董事及總經理張富枝(右)。巴士的報記者攝

      主纜易生鏽引安全憂慮

      大橋最高點又被稱為鞍座,距離地面近200多米。SustainE總監董少樂博士工程師(Dennis)指,鞍座位置已入雲,又熱又濕的環境對金屬來說十分惡劣。加上,;晝夜温差大,主纜表面十分容易生鏽。如果主纜生鏽,則會損失部份體積,其受力程度便相應降低。鏽蝕問題嚴重,更會像外國一樣出現「斷纜」情況,影響行車安全。

      紅圈為大橋最高點,被稱為鞍座。(資料圖片)

      紅圈為大橋最高點,被稱為鞍座。(資料圖片)

      恒澤節能有限公司總監董少樂博士工程師。巴士的報記者攝

      恒澤節能有限公司總監董少樂博士工程師。巴士的報記者攝

      除濕系統減慢鏽蝕速度

      為確保大橋結構穩定性,大橋上4個鞍座都裝有除濕系統。系統除了把鞍座空氣濕度維持在合適水平外,亦有助四周空氣形成對流,從而減慢主纜外層鏽蝕速度。

      中間長形的是風管,而在其下方的便是除濕機組。機組透過風管把乾風泵進鞍座,再把當中的濕空氣抽出來,達至調整濕度的功能。(SustainE)

      中間長形的是風管,而在其下方的便是除濕機組。機組透過風管把乾風泵進鞍座,再把當中的濕空氣抽出來,達至調整濕度的功能。(SustainE)

      機器體型細小 配搭IoT物聯網系統

      鞍座維修工作困難,除了因高空工作有風險外,亦因鞍座間的過道相當狹窄,大型機組根本難以通過。加上,青馬大橋車流密集,不能為升降機器而隨意停橋,所以機組的安裝工作相當有難度。

      鞍座間的過道。(SustainE)

      鞍座間的過道。(SustainE)

      SustainE防濕系統的大小與家用小雪櫃相若,能輕鬆通過所有維修通道,並能收集如溫度、濕度、機器運行時間及用電量等數據,再通過IoT物聯網系統傳輸到控制室。因此,維修人員可遙距監測及控制鞍座的空氣濕度。若濕度低於30%,抽濕機將停止運作;直到濕度高於60%,抽濕機才回復運行。由於能長期精準監測到鞍座濕度,維修確定性亦有所提高。

      除濕系統的安裝工程為4-5個月,距今已使用了3年,期間沒有大型維修。機器配合 IoT 技術可預測機器潛在故障。(SustainE)

      除濕系統的安裝工程為4-5個月,距今已使用了3年,期間沒有大型維修。機器配合 IoT 技術可預測機器潛在故障。(SustainE)

      抽濕機從根源解決問題 縮短檢查時間

      交通基建管理合約有限公司董事及總經理張富枝(Patrick)補充,因鞍座是橋塔最受力的地方,所以不像橋的其它位置,能透過在外層包纏一層鋼絲作保護,否則鞍座就會壓在橋塔上:「雖然有防鏽塗層作保護,但青馬大橋是鋼絲一條搭一條織出來,所以很難去補裡面的防銹層。最穩定還是控制空氣濕度,只要濕度夠低就不會有鏽蝕現象出現,比間接塗層更有效。」

      交通基建管理合約有限公司董事及總經理張富枝。巴士的報記者攝

      交通基建管理合約有限公司董事及總經理張富枝。巴士的報記者攝

      青馬大橋。(旅發局)

      青馬大橋。(旅發局)

      在安裝了除濕系統前,工人只能為鞍座披上帆布,以減低鋼絲被鏽蝕的機率。每當進行檢查時,工人又需再掀起帆布,才可繼續進行防鏽工作。Patrick表示,現在有了除濕系統,檢查時間縮短了10%至20%,也因不再需要依賴人手檢查濕度,整體維護開支得以下降。不過他說為確保大橋安全運作,就算有機器也會定期派人到鞍座檢查,不會因此而減少巡查次數。

      優化技術擴大應用範圍

      因青馬大橋的成功,Dennis期望可以能優化技術,並應用在更多項目上:「我們有些智能化的決定,但需要先收集數據,要有足夠的數據。因為大數據需要長時間。通過大數據,我們不排除之後有人工智能的方案。最重要我們要有天氣變化、機組運作的pattern(模式),從而組成最優化、最節能的方法。」

      除濕機器能收集如溫度、濕度、機器運行時間及用電量等數據,再通過IoT物聯網系統傳輸到控制室。(SustainE)

      除濕機器能收集如溫度、濕度、機器運行時間及用電量等數據,再通過IoT物聯網系統傳輸到控制室。(SustainE)

      期待與更多本地科企合作

      SustainE成立於2009年,主要業務圍繞節能及減排,其熱泵和HVAC(暖通空調)產品在建築、商業,甚至在本地大學實驗室中得到廣泛應用。科研工作多在科學園園區總部進行,而設備則在佛山的全資廠進行生產。

      SustainE在「熱泵」和「HVAC」領域受香港政府創新科技處(ITC)授予指定本地研究機構(DLRI)的地位。(SustainE)

      SustainE在「熱泵」和「HVAC」領域受香港政府創新科技處(ITC)授予指定本地研究機構(DLRI)的地位。(SustainE)

      SustainE的熱泵可應用於游泳池,該產品榮獲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銀獎。(SustainE)

      SustainE的熱泵可應用於游泳池,該產品榮獲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銀獎。(SustainE)

      以往一直專注在傳統除濕工作,青馬大橋是SustainE入園後首個新技術項目,Patrick亦期望日後能有更多機會與本地公司合作:「外國公司始終在合作上、溝通上需要更多時間;本地公司對我們的支持更好、更快,所以我們可以多點與本地公司合作。」

      恒澤節能有限公司總監董少樂(左)及交通基建管理合約有限公司董事及總經理張富枝(右)。巴士的報記者攝

      恒澤節能有限公司總監董少樂(左)及交通基建管理合約有限公司董事及總經理張富枝(右)。巴士的報記者攝

      日本政府為因應持續增加的國際旅客流量,羽田、成田與關西三大國際機場將率先導入「共同自助通關機」,透過數碼化整合讓旅客一次性完成入境審查與海關申報手續。

      新系統將採分階段實施方式

      這套創新系統將改變傳統的入境流程,旅客只需在出發前透過「Visit Japan Web」官方平台完成資料登記並取得專屬QR Code,抵達日本後即可在自助通關機掃碼辦理手續。

      新系統將採分階段實施方式,首先於4月1日在關西國際機場和羽田機場第2航廈啟用,接著4月7日擴展至成田機場第3航廈,最後於4月11日在羽田機場第3航廈全面運行。

      因世博會關西機場配置最完善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政府在這三大機場投入了近200台新型自助通關設備,其中以即將舉辦2025年大阪世博會的關西國際機場配置最為完善,共設置109台設備,成為全日本規模最大的自助通關機場。羽田機場則在第2和第3航廈共安裝69台設備,成田機場第3航廈也配備了10台新機。

      日本頂尖科技支持 大幅縮短過關時間

      這項革新措施背後有日本頂尖科技支持,系統整合了科技巨頭NEC研發的「Bio-Idiom」生物辨識技術。這套先進的臉部識別系統能讓旅客在閘口前快速完成身份驗證,NEC表示該技術已成功應用於新型「臉部辨識自動通關閘口」,可大幅縮短傳統通關所需的等候時間。

      未來擴展至其他機場

      日本政府透露,這套系統未來還將擴展至福岡機場等其他國際機場。此舉不僅是為應對當前旅客增長,更是為2025年大阪世博會及未來日本觀光發展做準備。隨著全球旅遊市場持續復甦,日本正透過科技創新重塑旅客體驗,展現其作為頂級旅遊目的地的競爭力與接待決心。

      MOJchannel影片截圖

      MOJchannel影片截圖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