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27年前500萬塊LEGO掉落海釀塑料污染 藝術家砌特別造型喚民眾環保意識

大視野

27年前500萬塊LEGO掉落海釀塑料污染 藝術家砌特別造型喚民眾環保意識
大視野

大視野

27年前500萬塊LEGO掉落海釀塑料污染 藝術家砌特別造型喚民眾環保意識

2024年10月03日 14:20 最後更新:17:29

27年前的一場風暴將500萬塊樂高積木打入海中,如今仍能在多個國家的海灘上找到,環保人士對此進行收集以及製作藝術品,以此喚醒人們環保意識。

27年前的一場風暴將500萬塊樂高積木打入海中

據外媒報道,1997年2月13日,一艘名為「東京快車」 (Tokio Express) 的貨輪在英吉利海峽遭遇28米高的巨浪,差點翻船。雖然船隻最終倖免於難,但62個集裝箱卻墜入海中,其中一個集裝箱裡裝著500萬塊樂高積木。從那天起,英國康沃爾郡的海灘就成了一個巨大的「尋寶遊戲場」,人們在漫步海灘時,除了貝殼和鵝卵石,還能撿到各種顏色和形狀的樂高積木。

觀看影片

環保人士收集樂高以此提醒人們當心塑料污染

有環保人士為樂高造成的塑膠污染而憂心忡忡,因為這些塑膠可能會被魚類誤食,進而被人類食用。1997年,環保人士特蕾西(Tracey Williams)到德文郡探親時在海灘上發現樂高積木,直到2010年,她搬到康沃爾郡後,發現樂高積木仍在不斷被沖上岸。於是她萌生了一個想法:建立一個社區,將所有發現樂高的人聯繫起來,記錄他們找到的積木類型和地點。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Rob Arnold(@rob.arnold.art)分享的貼文

積木塑料可能要1300年才能完全分解

有研究顯示,這些樂高積木可能需要1300年才能完全分解。除了英國,威爾士、法國、比利時、愛爾蘭和荷蘭的海灘上也發現了這些流浪的樂高積木。樂高公司曾試圖打撈這些積木,但由於難度太大,只能換一個方法,他們制定了可持續發展戰略,承諾到2026年,一半的樂高積木將使用可再生或回收材料製造。

Instagram@Rob Arnold

Instagram@Rob Arnold

Instagram@Rob Arnold

Instagram@Rob Arnold

有藝術家收集積木設計藝術品 喚醒人們環保意識

這場「樂高災難」也帶來了一些意想不到的積極影響。有人開始用海灘上撿到的塑膠垃圾創作藝術品,藝術家羅布(Rob Arnold)用近千對迷你潛水蛙鞋排列成獨特的圖案,用打火機制作了一個迷你版的巨石陣,還用小塑膠碎片製作了一個沙漏,「我更希望這些垃圾不存在,但既然它們在這裡,我們不如把它們變成美好的東西,喚醒人們的環保意識。」 

Instagram@Rob Arnold

Instagram@Rob Arnold

往下看更多文章

香港發展綠色產業 樊熙泰:要大灣區思考模式 為社會供經濟誘因

2024年11月04日 13:07 最後更新:11月05日 08:30

2024《施政報告》繼續推動一系列環保措施,透過持續推動減廢回收、加速生產綠色轉型、推展生態保育、擴大電動車充電網絡及推動漁農業可持續發展等,並推動綠色低碳生活。香港環境保護協會主席樊熙泰教授認為,環保政策要「長期」及「持續」,新的措施推動時,必須為社會提供經濟誘因,才能事半功倍。

特首李家超公布施政報告 (圖片來源:政府新聞網)

特首李家超公布施政報告 (圖片來源:政府新聞網)

利用香港優勢推環保政策措施

在香港推動環保超過30年的樊熙泰教授表示,今屆《施政報告》有關環保方面的著墨比以往豐富,希望能夠將環保與香港優勢結合,提升環保措施效率:「以往有些措施是零散,沒有全盤計劃,令市民無所適從。」「減廢和循環再造經濟,是大灣區重點發展一部分,香港亦可積極參與大灣區發展,推進大灣區環保產業領域互利合作。」

香港環境保護協會主席樊熙泰教授 (巴士的報記者攝)

香港環境保護協會主席樊熙泰教授 (巴士的報記者攝)

樊教授表示,中央政府支持推動環保,新一份《施政報告》亦提出打造香港為綠色航運中心,還會大力推行綠色運輸,在推動政策措施的同時,香港亦需要認真去思考發展定位,如何將之「長期」及「持續」:「例如電動車產業,內地甚有優勢,技術的應用遙遙領先,香港可以發揮自已優勢,例如電動車電池以及充電樁等產品,因應減碳的需要全球增加了需求,香港可以做中間人的角色,將內地產品經過香港推銷到海外。」

設計圖片

設計圖片

綠色產業發展需大灣區思考模式「1+1=3」

粵港澳大灣區城市配合中央政策,努力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樊教授表示,香港只要發揮中央給予的優勢,做環保又「搵到錢」幫助經濟發展,搞環保的效率就高得多,樊教授又認為香港地方太小,發展需要背靠祖國及大灣區,政策出台前,可先讓中央、大灣區及深圳,了解清楚香港定位,強調不要「搶人飯碗」:「環保產業如綠色航運,香港有物流及金融優勢,比如可提供綠色燃油、加油服務,至於需人工密集的船運維修則就由深圳負責。大家只要在同一產業有清晰分工,產生協同效應,大家一起賺全球生意,才能『一加一大於三』。」他又形容如果大家一窩鋒去做螺絲,最終鬥爭人才,價錢又鬥平,最終沒錢賺,就沒意思了。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全城環保:《回收基金》加碼;完善出台政策

2024《施政報告》以大篇幅著墨「推動綠色低碳生活」,包括持續推動減廢回收以及加速生產綠色轉型等。在香港目標在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下,社會上重視「環境、社會、公司治理」(ESG)的企業亦越來越多,臨近聖誕佳節,亦有不少企業推行計劃營造綠色聖誕。

推動綠色低碳生活需要全民上下共同努力,如何令社會各階層響應環保?累積不少推動環保措施經驗的樊教授認為,要全民環保,經濟誘因相當重要。被問及是否如「綠在區區」鼓勵市民廢物分類?樊教授認為是有效的,但投放更多資源予環保署的『回收基金』補貼計劃予廢物回收商及紙皮婆婆,成效可能更高:「我會感到做到環保的同時,讓回收婆婆受惠,感覺直接幫到人,會鼓勵到我去將廢品分類,再給予婆婆。」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樊教授補充,廢物分類回收可以「兩條腿跑」,一邊推行「綠在區區」,另一邊加大「回收基金」額度及簡化申請程序,基金的計劃也可以直接向廢品提供者(即紙皮婆婆)提供獎勵制度或增加物品的回收款:「他們的回收價錢現在很多都被壓低,政府可把回收物品『定價』回收,更能保障『紙皮婆婆』的收入。」

長遠利用經濟誘因推動環保

樊教授認為,要讓市民改變習慣支持環保,也需有些強制措施,慢慢將一些環保措施成為「責任」,「膠袋徵費」就是一個成功例子,推行後市面塑膠袋派發量估計減少達90%。樊教授亦建議政府以更豐富的誘因,鼓勵環保方面的創科發展,如提供獎金或資助,鼓勵更多創科人才研究不同環保項目:「如研發可廉價取代塑膠的物料,那麼政府要『走塑』就能更順利了。」「獎金可以豐厚一點,能夠吸引支持本地科創,推動環保教育;研究項目一旦成功,亦可推銷世界,『省靚』香港招牌。」

多年來內地推環保組織 「0+1」冀環保遍地開花

樊教授自小喜愛自然,讀商業出身一直不忘環保。他從事環保工作多年,除了在香港,還致力到內地推廣。他早年透過協會推動「「0+1」計劃,在內地各大院校,鼓勵大專生在校內設立環保組織,並提供兩年資金實報實銷舉辦活動,協會亦分享辦活動的經驗,將環保理念融入校園。計劃目標是設立100個組織,最終在首兩年已有超過130個,所推行的全國旗艦活動有「水果賀卡」以及「漂流瓶計劃」,當中「水果賀卡」-在佳節以贈水果取代紙本賀卡—活動更覆蓋至兩岸四地。另外協會還選出組織當中的精英,為他們舉辦領袖營培訓,樊教授說這項計劃的投入相當值得:「大學生是國家的未來,他們舉辦的活動,所用的資金不會很多,約數百至1500元;成立了的組織也繼續運作;而當年的環保學生領袖,各修不同專業,有部分畢業後在不同省市身居要職要務,也繼續去做環保。」

樊熙泰教授 (巴士的報記者攝)

樊熙泰教授 (巴士的報記者攝)

積極協助港人融入共建大灣區

近期除了環保領域,樊熙泰教授還以深圳羅湖政協常委及香港慈善援助基金會主席的身份,先後在羅湖及福田口岸成立「港人服務中心」,協助港人在深圳處理多項事務,上至商務、民生、交流等,下至微信支付及支付寶的應用、問路及派發優惠等,協助港人融入共建大灣區。最近,羅湖及福田口岸的服務中心共同組織了內地共融單車活動,超過50名香港視障、肢體殘障人士等參與,最終在口岸多個部門協助下,順利讓有需要人士經過綠色通道。樊教授表示這次經驗除了展現深圳各部門間高效協調能力,還能汲取經驗,為日後一些措施鋪路:「當內地方面嘗試過、而原則上是可行,說不定可以恆常化,成為了口岸利民的措施。」

羅湖口岸港人服務中心 (網上圖片)

羅湖口岸港人服務中心 (網上圖片)

無論在鼓勵環保,甚至到建立「港人服務中心」等社會服務,樊熙泰表示都有同一個「雙向奔赴」共建大灣區的願景:「我經常聽到『香港所需,深圳所能』,深圳如何去幫香港;香港也要想一想,如何『深圳所需,香港所能』,不論講環保措施還是社區利民措施,也應該要互相合作,達至雙贏。」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