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政客為贏選舉,說得天花亂墜,承諾多多,但上台後滿手難題,即改囗講另一套。最近英媒報道指,由於通脹猛於虎,4成大學將陷財赤,校方在乾塘危機下,惟有打學生荷包,大幅提高學費,而政府因無力增加資助,只能反囗開綠燈。政圈朋友心水夠清,說工黨過往曾提出「大學學費應全免」政綱,逗得選民不知幾開心,到7月工黨上台之初,仍有內閣官員誓神斬願說不會加學費,但3個月未到,承諾就煙消雲散。BNO港人移英本來已難題多多,如今又遇到大學學費勁升,要重新計過條數;如論「性價比」,子女在港升學平、靚、正,為何要自尋煩惱?
英國大學紛紛喊窮,工黨政府上台後不顧承諾,擬批准大學勁加學費,BNO港人子女交國際生學費,將水漲船高,令移英港人苦上加苦。
英國大學的本地生學費,目前上限是每年9250英鎊(約9.3萬港元),乃2017年設定,英媒收到消息指,政府打算分5年調高至1.05萬英鎊(約10.6萬港元)。至於BNO港人子女繳交的國際生學費,自然亦水漲水高,加幅可能更大。
加學費對家長是苦事,但大學校方也無可奈何,正如教育大臣方佩芝所說,學費收入被通脹大囗蠶食,越來越不足以支持開支。大學組織就大呻,目前用在每名學生的教研開支,每年達1.2萬英鎊,但政府補助有限,即使加學費至每年1.05萬鎊,仍然捉襟見肘。它列出這條數留下一伏筆,就是日後還可能再加,並會加力向國際留學生(包括港生)開刀。
教育界朋友同我講,英國政府給大學資助向來不多,校方向來要「食自己」,這與香港情況並不一樣,其取得的資助只及香港三分一,但學費卻比港大學貴一倍。按此計算,香港的大學因獲資源較多,教研質素自然比英國大學高(頂尖名校除外),這從本港大學在THE的排名大升可見一斑,「性價比」顯然勝一籌。香港家長考慮子女升學時,應計清楚這條數。
教育界朋友說,崇尚英國教育的家會,純粹想送子女去留學,估計多數不會因大學加學費而卻步。但假若是持BNO全家移英,情況就大不相同,因英國各種生活開支近年勁升,收入則比不上香港,許多人捱得苦不堪言,如今中學和大學學費再加一筆,就更難頂,未動身者不能不重新計過條數。
朋友指,目前BNO港人子女入大學,要付更貴的國際學生學費,大概每年2萬鎊,如讀醫科就更高,日後隨着本地生學費調高,勢必水漲船高,起碼加1成以上。而一些大學校方已講明,視國際學生為運財童子,意即會從他們身上掠到盡。
最慘是,加風有頭有路,除了學費,近期住宅租金亦呈急升之勢,剛移英的BNO港人如想搵屋租,將會十分之煩,因據最新資料,英國住宅租金近月創新高,英格蘭東南部的沃爾頓,平均叫價月租1960英鎊,按年升近3成。倫敦地區平均月租2661英鎊,比1年前高4% ,而曼徹斯特則高7.8%。
有報道指,由於租金越升越有,一些租客負擔不來,惟有與其他租客夾租一單位,或租住幾戶共住的變相「劏房」。
港人移英還面對住宅租金創新高的壓力,受到雙重夾擊。
由學費到租屋,再到燈油火臘開支,以至冇外傭姐姐之苦,BNO港人移英真係越來越唔易捱。但我都係嗰句:路係自己揀,辛苦唔好喊!
時人物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近日移英的「亂港派」心情極 down,皆因「35+顛覆案」判刑「一鑊熟」後,他們原以為英國政府做吓樣都會譴責兩句,不料情況比預期更差,正在巴西出席G20峰會的首相施紀賢,兩度被英媒問到該案時,竟拒不置評,遑論譴責,擺明避開這議題,而正訪港的外交部政務次官衛倩婷同樣輕輕帶過,敷衍了事。「亂港派」當然嬲到紮紮跳,大駡工黨政府無腰骨,但施紀賢救經濟要緊,和風將繼續吹。一般BNO港人亦反應冷淡,擔心參與激進行動會影響將來申請入籍。
英國首相施紀賢對「35+」顛覆案拒不置評,三緘其囗,皆因要改善與中國關係以救經濟,這表現令在英「亂港派」嬲到紮紮跳。
工黨政府上台後,被前朝留下的經濟爛攤子嚇儍,所以要急急「救亡」,但美國不可靠,歐盟又已「脫鈎」,惟有爭取打通對華財路。所以首相施紀賢不能不面對現實,以和為貴,在巴西G20峰會期間與習主席會面之後,先後被《金融時報》和《BBC》記者問及「35+顛覆案」判刑時,都三緘其囗,沒作正面回應,只遊一輪花園了事,並強調「我們需要中國這個緊密的經濟夥伴」,顯然不想影響對華關係。
對這反應,在英「亂港派」當然十分唔 likey,一直不停搞風搞雨的「香港自由委員會基金會」(CFHK)立即撲出來,其英國及歐盟總監薩巴赫砲轟施紀賢的表現「令人失望」,指「貿易及投資比爭取釋放香港政治犯更重要」。加入了工黨的BNO港人Rex ,也怒斥施紀賢「非常非常不強硬」,不過他亦無奈認為,這是大勢所趨,難以扭轉。
由一批通緝犯組成的「香港民主委員會」( HKDC)也接力開砲,其高級國際倡議主任劉珈汶(本身也是通緝犯)說,英國有近年最大的海外港人社群,政府談論中國政策時,應將人權放先於經濟,更加不應該依靠中國。
她還指,對施紀賢這表現,不只她失望,居英的港人都非常失望,而且因新政府上場後主要官員的言行,令他們感到心寒。意思是,英政府是否仍「撐港人」大成疑問,英國已非安全的「救生艇」。
了解英國情況的朋友同我講,用「心寒」來形容一般BNO港人,未必貼切,但如果說他們「心淡」和「心憂」,則較符合事實。從近年參與「亂港派」行動的港人人數看,明顯一年不如一年,今次「35+顛覆案」判刑,反應料亦不會強烈,只有一小撮「勇武手足」出來撐撐場,成不了氣候。
他分析,「抗爭」氣氛之所以每況愈下,除了因為激情已被生活問題消磨得七七八八,也有人擔心,如參加針對中國和香港特區的激烈行動,會與英政府現時的立場衝突,分分鐘被列入觀察名單,可能影響日後申請入籍。
一般移英BNO港人對激烈行動愈來愈心淡,亦有人擔心會影響日後申請入籍,故預料對「35+」顛覆案不會有強烈反應。
英政府對華對港友善,的確相當明顯,近日英國外交部政務次官衛倩婷訪港,先後會晤政務司司長陳國基,以及財爺陳茂波,表現得十分客氣,其後她通過外交部就「35+案」發聲明,也只是提一提港府將異見聲音刑事化,措詞溫和,冇乜火氣。她曾經是亂港組織「香港監察」的贊助人,但新政府上場後,她明顯跟隨總路綫,與「大老闆」施紀賢同聲同氣。
看來英政府態度與2020年時比,已大不相同,對「35+顛覆案」料將不了了之。移英BNO港人還是收心養性,平安過活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