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英大學勁加學費 BNO移英要計過數 屋租創新高難捱兩面夾擊

博客文章

英大學勁加學費  BNO移英要計過數 屋租創新高難捱兩面夾擊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英大學勁加學費 BNO移英要計過數 屋租創新高難捱兩面夾擊

2024年10月14日 20:08 最後更新:20:34

英國政客為贏選舉,說得天花亂墜,承諾多多,但上台後滿手難題,即改囗講另一套。最近英媒報道指,由於通脹猛於虎,4成大學將陷財赤,校方在乾塘危機下,惟有打學生荷包,大幅提高學費,而政府因無力增加資助,只能反囗開綠燈。政圈朋友心水夠清,說工黨過往曾提出「大學學費應全免」政綱,逗得選民不知幾開心,到7月工黨上台之初,仍有內閣官員誓神斬願說不會加學費,但3個月未到,承諾就煙消雲散。BNO港人移英本來已難題多多,如今又遇到大學學費勁升,要重新計過條數;如論「性價比」,子女在港升學平、靚、正,為何要自尋煩惱?

英國大學紛紛喊窮,工黨政府上台後不顧承諾,擬批准大學勁加學費,BNO港人子女交國際生學費,將水漲船高,令移英港人苦上加苦。

英國大學紛紛喊窮,工黨政府上台後不顧承諾,擬批准大學勁加學費,BNO港人子女交國際生學費,將水漲船高,令移英港人苦上加苦。

英國大學的本地生學費,目前上限是每年9250英鎊(約9.3萬港元),乃2017年設定,英媒收到消息指,政府打算分5年調高至1.05萬英鎊(約10.6萬港元)。至於BNO港人子女繳交的國際生學費,自然亦水漲水高,加幅可能更大。

加學費對家長是苦事,但大學校方也無可奈何,正如教育大臣方佩芝所說,學費收入被通脹大囗蠶食,越來越不足以支持開支。大學組織就大呻,目前用在每名學生的教研開支,每年達1.2萬英鎊,但政府補助有限,即使加學費至每年1.05萬鎊,仍然捉襟見肘。它列出這條數留下一伏筆,就是日後還可能再加,並會加力向國際留學生(包括港生)開刀。

教育界朋友同我講,英國政府給大學資助向來不多,校方向來要「食自己」,這與香港情況並不一樣,其取得的資助只及香港三分一,但學費卻比港大學貴一倍。按此計算,香港的大學因獲資源較多,教研質素自然比英國大學高(頂尖名校除外),這從本港大學在THE的排名大升可見一斑,「性價比」顯然勝一籌。香港家長考慮子女升學時,應計清楚這條數。

教育界朋友說,崇尚英國教育的家會,純粹想送子女去留學,估計多數不會因大學加學費而卻步。但假若是持BNO全家移英,情況就大不相同,因英國各種生活開支近年勁升,收入則比不上香港,許多人捱得苦不堪言,如今中學和大學學費再加一筆,就更難頂,未動身者不能不重新計過條數。

朋友指,目前BNO港人子女入大學,要付更貴的國際學生學費,大概每年2萬鎊,如讀醫科就更高,日後隨着本地生學費調高,勢必水漲船高,起碼加1成以上。而一些大學校方已講明,視國際學生為運財童子,意即會從他們身上掠到盡。

最慘是,加風有頭有路,除了學費,近期住宅租金亦呈急升之勢,剛移英的BNO港人如想搵屋租,將會十分之煩,因據最新資料,英國住宅租金近月創新高,英格蘭東南部的沃爾頓,平均叫價月租1960英鎊,按年升近3成。倫敦地區平均月租2661英鎊,比1年前高4% ,而曼徹斯特則高7.8%。

有報道指,由於租金越升越有,一些租客負擔不來,惟有與其他租客夾租一單位,或租住幾戶共住的變相「劏房」。

港人移英還面對住宅租金創新高的壓力,受到雙重夾擊。

港人移英還面對住宅租金創新高的壓力,受到雙重夾擊。

由學費到租屋,再到燈油火臘開支,以至冇外傭姐姐之苦,BNO港人移英真係越來越唔易捱。但我都係嗰句:路係自己揀,辛苦唔好喊!




時人物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英格蘭

長和擬「打包」出售海外43個港口,由美資公司牽頭的財團接手,因這些港口多位於戰略要地,對中國極之不利,故連日來內地與本港對「大刁」惡評不絕,在巨大壓力下,傳聞長和本周三將暫緩簽約。即使長和不顧嚴重後果,最後硬要簽約,仍須面對重重變數,行會召集人葉劉就指,除了國家市場監督管理局可以審查這次交易,由於多個港口位於歐洲,不排除歐盟會用「反壟斷法」加以干預。我翻查資料,歐盟去年11月就曾針對Facebook 母公司Meta 壟斷網上平台廣告,重手判處罰款65億港元,若日後它以同一手段對待長和這交易,都咪話唔攞命。

葉劉指長和出售大批港口給美資牽頭的財團後,將出現壟斷,除了中國當局可依法審查這「大刁」外,也不排除交易可能觸犯歐洲的反壟斷法,導致歐盟出手干預。

葉劉指長和出售大批港口給美資牽頭的財團後,將出現壟斷,除了中國當局可依法審查這「大刁」外,也不排除交易可能觸犯歐洲的反壟斷法,導致歐盟出手干預。

葉劉昨日在fb發文指,香港冇壟斷法,而《競爭條例》沒提及併購,意思是,港府欠缺法律手段,去對付發生在境外的商業壟斷,例如今次長和多個港口被收購。但是,內地的《反壟斷法》寫明,「中國境外的壟斷行為,對境內市場競爭產生排除、限制影響的,適用本法」,即是說,當局有權依法規管涉及境外資產的交易,包括長和這項「大刁」。

這種反壟斷措施非中國獨有,美國和歐盟等,都有類似法律。葉劉說,美國早於1890年就通過《休曼反壟斷法案》,並有其他法例禁止妨礙競爭商業行為。至於歐盟,數十年前已實施《歐洲共同體競爭法》,亦即「反壟斷法」,主要是防止大企業弱肉強食,扼殺公平競爭。

今次長和擬出售的港口中,部分位於歐洲,包括比利時、德國、波蘭、西班牙、荷蘭、瑞典等的戰略重地,而買家財團成員之一TiL的控股公司「地中海航運」(MSC),是航運超级巨企,本來已透過TiL 營運全球70多個港口,如果把長和的大批港口也「呑下」,將形成絕對壟斷。

葉劉同我講,歐盟有全面法律管制區內的商業競爭,而長和擬出售的港口中,多個位於歐洲,若營運被「高度壟斷」,不排除交易可能觸犯競爭法例,導致歐盟出手介入。

去年11月,歐盟委員會就曾裁定Facebook 母公司Meta壟斷社媒平台廣告,違反競爭法,嚴厲判罰款8億歐元(約65億港元),出手相當狠辣。

除了反壟斷法外,歐盟也有其他法例處理長和大批港口易手,其一是《歐盟外資審查框架條例》,成員國可基於國安等理由,阻止及限制外資公司收購關鍵基礎設施,包括港口。所以歐盟如真的干預,也不奇怪。

說回阿爺對這宗交易的反應,葉劉指,長和今次賣掉的多個港口,對國家而言,是重要戰略資產,但事先卻不打招呼,「又怎說得過去?」她說,若此事發生在美國,美企擬賣掉在國外的關鍵礦產,卻沒與白宮磋商,相信白宫不會坐視不理,大有可能立即啟動反壟斷法,伸出「長臂」阻止。

長和營運的大批港口若然易手,戰略上對中國肯定有重大影響,故當局若出手干預,亦合法合理。

長和營運的大批港口若然易手,戰略上對中國肯定有重大影響,故當局若出手干預,亦合法合理。

葉劉所說十分對,根據一本爆美國「長臂管轄」的書《隱秘戰爭》披露,美國政府有個「外國投資委員會」,負責監管外資對美企的投資,若有外國公司想收購美國企業,特別是涉及國防、交通、能源、電子等業務,必須先取得該委員會同意。例如2017年時,中企想投資於美國萊迪斯半導體公司,就被委員會「封殺」。

按同樣邏輯,中國當局出手監管長和這宗「大刁」,又有何不可呢?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