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英大學勁加學費 BNO移英要計過數 屋租創新高難捱兩面夾擊

博客文章

英大學勁加學費  BNO移英要計過數 屋租創新高難捱兩面夾擊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英大學勁加學費 BNO移英要計過數 屋租創新高難捱兩面夾擊

2024年10月14日 20:08 最後更新:20:34

英國政客為贏選舉,說得天花亂墜,承諾多多,但上台後滿手難題,即改囗講另一套。最近英媒報道指,由於通脹猛於虎,4成大學將陷財赤,校方在乾塘危機下,惟有打學生荷包,大幅提高學費,而政府因無力增加資助,只能反囗開綠燈。政圈朋友心水夠清,說工黨過往曾提出「大學學費應全免」政綱,逗得選民不知幾開心,到7月工黨上台之初,仍有內閣官員誓神斬願說不會加學費,但3個月未到,承諾就煙消雲散。BNO港人移英本來已難題多多,如今又遇到大學學費勁升,要重新計過條數;如論「性價比」,子女在港升學平、靚、正,為何要自尋煩惱?

英國大學紛紛喊窮,工黨政府上台後不顧承諾,擬批准大學勁加學費,BNO港人子女交國際生學費,將水漲船高,令移英港人苦上加苦。

英國大學紛紛喊窮,工黨政府上台後不顧承諾,擬批准大學勁加學費,BNO港人子女交國際生學費,將水漲船高,令移英港人苦上加苦。

英國大學的本地生學費,目前上限是每年9250英鎊(約9.3萬港元),乃2017年設定,英媒收到消息指,政府打算分5年調高至1.05萬英鎊(約10.6萬港元)。至於BNO港人子女繳交的國際生學費,自然亦水漲水高,加幅可能更大。

加學費對家長是苦事,但大學校方也無可奈何,正如教育大臣方佩芝所說,學費收入被通脹大囗蠶食,越來越不足以支持開支。大學組織就大呻,目前用在每名學生的教研開支,每年達1.2萬英鎊,但政府補助有限,即使加學費至每年1.05萬鎊,仍然捉襟見肘。它列出這條數留下一伏筆,就是日後還可能再加,並會加力向國際留學生(包括港生)開刀。

教育界朋友同我講,英國政府給大學資助向來不多,校方向來要「食自己」,這與香港情況並不一樣,其取得的資助只及香港三分一,但學費卻比港大學貴一倍。按此計算,香港的大學因獲資源較多,教研質素自然比英國大學高(頂尖名校除外),這從本港大學在THE的排名大升可見一斑,「性價比」顯然勝一籌。香港家長考慮子女升學時,應計清楚這條數。

教育界朋友說,崇尚英國教育的家會,純粹想送子女去留學,估計多數不會因大學加學費而卻步。但假若是持BNO全家移英,情況就大不相同,因英國各種生活開支近年勁升,收入則比不上香港,許多人捱得苦不堪言,如今中學和大學學費再加一筆,就更難頂,未動身者不能不重新計過條數。

朋友指,目前BNO港人子女入大學,要付更貴的國際學生學費,大概每年2萬鎊,如讀醫科就更高,日後隨着本地生學費調高,勢必水漲船高,起碼加1成以上。而一些大學校方已講明,視國際學生為運財童子,意即會從他們身上掠到盡。

最慘是,加風有頭有路,除了學費,近期住宅租金亦呈急升之勢,剛移英的BNO港人如想搵屋租,將會十分之煩,因據最新資料,英國住宅租金近月創新高,英格蘭東南部的沃爾頓,平均叫價月租1960英鎊,按年升近3成。倫敦地區平均月租2661英鎊,比1年前高4% ,而曼徹斯特則高7.8%。

有報道指,由於租金越升越有,一些租客負擔不來,惟有與其他租客夾租一單位,或租住幾戶共住的變相「劏房」。

港人移英還面對住宅租金創新高的壓力,受到雙重夾擊。

港人移英還面對住宅租金創新高的壓力,受到雙重夾擊。

由學費到租屋,再到燈油火臘開支,以至冇外傭姐姐之苦,BNO港人移英真係越來越唔易捱。但我都係嗰句:路係自己揀,辛苦唔好喊!




時人物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英格蘭

新聞中經常見到各式各樣的「世界排名」,有些經過嚴謹評審,受到各方重視,但不少只是閉門亂點鴛鴦譜,分數高低沒有客觀標準,卻扮晒權威,博沒有人看穿背後把戲,便可暪天過海。「無國界記者組織」(RSF)每年公布的世界新聞自由指數,便屬這類,而最新排名榜,香港竟跌至140位,列入「最差」等級,比剛果、利比亞和索馬里等軍閥橫行的國家更低,實在荒謬透頂。離奇的是,傳媒正處於政治壓力煲、隨時被拉人封舖的台灣,新聞自由竟高居全球第24位,比5年前彈升19級,在亞洲排第一,實在令人十分疑惑。

「無國界記者組織」與台灣獨派政府早已緊密串連,除了亞洲總部設於台北,更受其資助,故把台灣的世界新聞自由排名捧到天咁高,對香港則越踩越低。圖為其執行長柏儒廷(左)去年獲頼清德熱情接見。

「無國界記者組織」與台灣獨派政府早已緊密串連,除了亞洲總部設於台北,更受其資助,故把台灣的世界新聞自由排名捧到天咁高,對香港則越踩越低。圖為其執行長柏儒廷(左)去年獲頼清德熱情接見。

政圈朋友翻閱資料,解開了這個謎團,原來「無國界記者組織」與獨派主導的台灣政府聯繫緊密,它除了把亞洲總部設於台北,獲泵水的一條水喉也來自台府,其代表去年更獲領導人頼清德熱情接見,拍晒膊頭。由此可見,它捧台踩港與「受人錢財」有一定關係。

由「佔中」到2019年香港黑暴,一直在背後「搞亂檔」的外部勢力之一,正是台灣獨派,它早就想香港越亂越好,以強化其台獨理據。就在這段時間,「無國界記者組織」與台灣當權派亦越行越埋,更於2017年正式將亞洲總部遷到台北。當時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喜形於色,對RSF為台灣政府貼金,大表讚賞。

「無國界記者組織」把檔口設於台北,不僅有地立足,更重要的,是獲得台灣政府「泵水」。這種金錢關係,早於2007年就開始,當年其負責人訪問台灣,獲得時任總統陳水扁接見,對方更透過官方的「民主基金會」,給它捐贈10萬美元。這只是枱面的數目,更多秘而不宣的財政支持,從來沒有公開交代。

這金援關係一直維持下去,2020年時,台灣政府代表吳志中專程到「無國界記者組織」總部,給它設立的「烏克蘭媒體自由中心」捐贈50萬美元,當時台湾是泵水的唯一國家或地區,可見台灣政府给它的資助從沒間斷。

到了獨派大佬頼清德上台,台灣政府與「無國界記者」的關係就更加着跡。去年10月,其執行長柏儒廷親自赴台拜會領導人,賴清德親自熱情接見,奉為上賓。台灣政府既給足面子,又捐献錢財,「無國界記者」在世界新聞自由排名中,把台灣捧到天咁高,完全在意料中。

「無國界記者組織」另一條水喉,來自「反共大鱷」索羅斯的基金,其不斷反華顯然與此有關。

「無國界記者組織」另一條水喉,來自「反共大鱷」索羅斯的基金,其不斷反華顯然與此有關。

RSF狂踩香港,更大目的是反華,這可從其贊助人中找到脈絡。它除了獲台灣民主基金會捐款,另一金主是「反共大鱷」索羅斯旗下的「索羅斯基金」。至於它有沒有像過往接受「第二中情局」NED資助那樣,間接收美國官方的錢,就沒在公開資料顯露。

特朗普上台後,揮刀砍斷「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的對外水喉,可能「無國界記者組織」也身受其害,面對斷水之憂,對台灣獨派的依靠料會更大。可以預見,未來台灣排名將高處未算高,而香港則繼續下跌。

倘若世界新聞自由排名是一宗金錢和政治交易,那還有什麼公信力可言?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