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銀行公會:數字銀行使用率增 公眾信任度亦提升

社會事

銀行公會:數字銀行使用率增 公眾信任度亦提升
社會事

社會事

銀行公會:數字銀行使用率增 公眾信任度亦提升

2024年10月22日 20:21 最後更新:21:31

銀行公會調查顯示,無論是個人及中小企受訪者,對數字銀行的信任度都顯著提升,滿意保安措施的個人及中小企受訪者比例分別逾97%及逾99%;用戶對數字銀行認識顯著加強。

銀行公會圖片

銀行公會圖片

逾8成個人及92%中小企認為,對數字銀行有一定認識,亦不再局限於使用存款等基本服務,用於發票融資、企業分期貸款及環球匯款的中小企佔比,按年均增加十多個百分點。

調查於今年7月底至8月8日以統上問卷形式進行,訪問約1000名個人受訪者及約200間中小企。調查顯示,個人及中小企開戶意欲高,較年長人士亦有一定普及程度,有約45%受訪的55歲以上個人受訪者持有數字銀行戶口。

銀行公會圖片

銀行公會圖片

銀行公會認為,近日虛擬銀行易名為「數字銀行」,以及包括數字銀行在內的銀行存款保障額提高至80萬元,將推動數字銀行加快普及。

銀行公會

銀行公會

金管局與警方及香港銀行公會聯手推出五項新措施,包括向銀行公開警方防騙伺服器紀錄內的可疑電話號碼及電郵地址等,以打擊傀儡戶口網絡。

金管局聯同警方及銀行公會公布5項新措施,聯手打擊傀儡戶口網絡。

金管局聯同警方及銀行公會公布5項新措施,聯手打擊傀儡戶口網絡。

金管局助理總裁陳景宏表示,將有5項新措施,包括向主要銀行公開防騙伺服器紀錄內的可疑電話號碼及電郵地址,如果有客戶要求轉錢入這些戶口,銀行可以考慮是否作進一步審查。新措施亦包括當銀行發現客戶可能是壞份子,又或潛在受害人轉帳給壞份子,銀行可以要求「下手」的銀行分享戶口資料,「下手」的銀行亦要作出回應,令原本的銀行評估相關客戶是否壞份子或正面對被詐騙風險。如立法進度順利,會爭取年底前落實措施。

金管局。資料圖片

金管局。資料圖片

警務處總警司林焯豪表示,去年有超過4萬4千宗詐騙案,較前年升一成二,但升幅已較之前兩年、每年有超過四成的升幅有明顯放緩,損失總金額91.5億元,較前一年減少4.2億港元,示警方與不同持份者包括金管局及銀行業界的防騙措施已經開始獲得實際成效。在攔截騙款及執法方面,去年警方成功就約1400宗騙案攔截了14.8億港元的騙款,較2023年增加一成半。

金管局聯同警方及銀行公會公布5項新措施,聯手打擊傀儡戶口網絡。

金管局聯同警方及銀行公會公布5項新措施,聯手打擊傀儡戶口網絡。

總警司鄭麗琪說,隨著騙案上升,洗黑錢案件亦會上升,去年就各類型騙案及洗黑錢罪行共拘捕10496人,比2023年的9239人增加約一成四。警方留意到很多犯罪集團在社交平台用金錢誘騙市民,申請銀行戶口,給予集團作為洗黑錢,包括失業人士、學生、外傭等。警方呼籲市民不要輕易租借或售賣戶口給他人。

警方又表示,2023年2月出推手機版「防騙視伏App」,於去年2月升級,加入自動偵測可疑來電、可疑網址及公眾舉報平台的功能。截至今年3月底,「防騙視伏App」的下載量已超過94萬,與2024年同期對比增長超過1.4倍,而累計搜尋次數更己超過800萬次,比2024年同期上升超過1.6倍。

防騙視伏APP

防騙視伏APP

為更有效利用「防騙視伏器」的資料庫,警方於2023年11月聯同金管局及銀行業界推出「可疑帳號警示」機制,又稱為「高危警示」。如果市民進行轉帳交易時,收款帳號與警務處「防騙視伏器」中標記為高風險的資料匹配時,便會收到警示,在2024年第三及第四季,系統共發出超過5萬1千次「高危警示」,以每次交易$200000港元推算,已經就超過$10億港元的高危交易發出警示。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