衞生署表示,「1+」審批機制將於下月1日起擴展至所有新藥申請。
衞生署在網頁公布新安排。資料圖片
根據機制,新藥在符合本地臨床數據支持等要求,並經本地專家認可適用範圍後,加上提交一個參考藥物監管機構的註冊許可,便可以在香港申請註冊。署方認為,擴展「1+」機制,可吸引更多來自世界各地的新藥來港註冊,讓病人有更多選擇,並強化本地的藥物審核能力和促進相關軟硬件和人才發展,進一步邁向「第一層審批」。
衞生署已在網頁公布新安排,並主動向持份者介紹相關細節。
自「1+」機制生效以來,衞生署已收到80多間藥廠超過260個查詢,當中包括海外及內地藥廠。共有5款新藥按機制獲批准註冊,包括治療轉移性結直腸癌及副甲狀腺癌等疾病。
「1+」審批機制將於下月1日起擴展至所有新藥申請。示意圖
衞生署最新調查報告發現,公眾對抗菌素抗藥性的了解增加,例如了解抗生素不能用以醫治傷風感冒的受訪者,由2016/17年調查的37%,升至去年調查的84%。不過,仍然只有少於40%的受訪者知道具有抗生素抗藥性的細菌,可在人與人之間傳播。
衞生署
衞生署呼籲市民慎用抗生素,應遵照醫生的建議使用抗生素,完成整個抗生素療程,並不要在沒有處方的情況下到社區藥房購買抗生素。
資料圖片
署方說,抗菌素耐藥性仍然是全球公共衞生的重大威脅。根據一項海外研究估算,2021年全球約有471萬人的死亡與抗菌素耐藥性細菌有關,其中114萬人的死亡由抗菌素耐藥性細菌引致,並預測在2025年,全球將有191萬人因抗菌素耐藥性而死亡和822萬人的死亡與抗菌素耐藥性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