衞生署表示,「1+」審批機制將於下月1日起擴展至所有新藥申請。
衞生署在網頁公布新安排。資料圖片
根據機制,新藥在符合本地臨床數據支持等要求,並經本地專家認可適用範圍後,加上提交一個參考藥物監管機構的註冊許可,便可以在香港申請註冊。署方認為,擴展「1+」機制,可吸引更多來自世界各地的新藥來港註冊,讓病人有更多選擇,並強化本地的藥物審核能力和促進相關軟硬件和人才發展,進一步邁向「第一層審批」。
衞生署已在網頁公布新安排,並主動向持份者介紹相關細節。
自「1+」機制生效以來,衞生署已收到80多間藥廠超過260個查詢,當中包括海外及內地藥廠。共有5款新藥按機制獲批准註冊,包括治療轉移性結直腸癌及副甲狀腺癌等疾病。
「1+」審批機制將於下月1日起擴展至所有新藥申請。示意圖
一名患有椎間盤突出症但無其他長期病患的47歲男子,感染甲類鏈球菌併發壞死性筋膜炎,他發病前曾經先後到上環及銅鑼灣接受兩名註冊中醫師的中醫針灸治療。上環的診所今早復業,衞生署人員星期二(5月6日)派員到診所詳細檢視診所針灸及感染控制的程序,並已收集環境樣本進行檢測,暫時沒有發現感染控制有明顯不當情況。
衞生署。 政府新聞處圖片
衞生署沒有接獲有關兩間涉事處所有其他病人接受針灸治療後,出現不良反應的報告,署方會繼續跟進事件及採取適當行動。
示意圖片
衞生署上星期在銅鑼灣註冊中醫處所採集並檢測出含有甲類鏈球菌的一個環境樣本,經基因分析後,證實與病人的細菌基因相同,顯示在該診所環境發現的甲類鏈球菌與病人感染的細菌有關連及同源。此外,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正跟進事件,衞生署會全力配合,提供所需資料和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