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日本終嚐緊跟美國的苦果

博客文章

日本終嚐緊跟美國的苦果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日本終嚐緊跟美國的苦果

2024年10月28日 21:00 最後更新:22:24

日本選舉結束,執政自民黨慘敗。自民黨只獲得191個議席,不但較選舉前的256席大幅減少65席,亦較預期減50席多。自民黨的得票,即使加上聯合執政的公明黨24席,仍然未夠過半數的233席,意味著自民黨首相石破茂要再尋求盟友,例如和擁有28席的國民民主黨結盟,才有機會組織成一個少數派政府。

其實今年9月自民黨首相岸田文雄下台,就是自民黨的救亡行動,希望選出新黨魁石破茂出任新首相,改頭換面,解散國會重新大選,期望挽回頹勢。但結果天不從人願,自民黨仍然慘敗。

自民黨大敗有兩個原因,黑金加通脹。

第一,黑金。自民黨自2012年獲得超過半數國會議席上台之後,至今已12年,民眾對自民黨一度寄予厚望,希望能帶來改革,重振日本經濟。而當時的自民黨黨魁安倍晉三亦裝腔作勢,提出所謂「三支箭」經濟改革,包括大規模量化寬鬆、大量擴大財政支出和催谷民間投資,一度亦造成一個虛假繁榮的局面。

不過,自民黨的派閥政治黑幕,在這種虛假成功的亢奮狀態之下完全發作,連番爆出黑金的醜聞,最嚴重的是2023年披露出來的「吃回扣」事件。自民黨最大派閥「安倍派」向所屬議員下達銷售指標,要求他們出售政治籌款派對門券。如果超過銷售指標,多出的資金就會返還給議員,成為他們的額外收入。包括前內閣官房長官松野博一在內的多名議員5年間領取「回扣黑金」超過1000萬日元。最近5年,「安倍派」收取秘密返還的黑金超過10億日元。消息一出,民眾對自民黨大失所望,即使「安倍派」被逼解散,仍然未能夠挽回自民黨的頹勢。

第二,通脹。近年美國大力吹噓日本經濟,這是自2018年美國對中國發動貿易戰以來,一個「抬日本、踩中國」的策略。美國經常鼓吹中國經濟崩潰,指中國會走上日本經濟衰退30多年的舊路;反過來就唱好日本,指日本已從30多年的衰退中復蘇過來。

但日本的復甦只是假象,通脹重臨卻是真相。說安倍經濟學令日本經濟復甦,但自2012年安倍上台後到如今,日本經濟除了在2020年疫情期間暴跌狂彈之外,其餘日子較好時也只是有百分之一點多的GDP增長,到2022年開始GDP更時正時負,以今年為例,日本政府已經調低2024財年的GDP增長預測,由一月時候預計增長1.3%,下調為增長0.9%。日本在大力放水之下,經濟增長被通脹大幅蠶食。

而美國說到中國的經濟很壞,但中國今年頭三季仍有4.8%的增長,全年仍朝向增長5%的方向努力。

日本經濟的真正問題是物價快速上漲,安倍經濟學有意催谷通脹,但通脹巨獸易請難送。

日本的通脹第一波由安倍「三支箭」觸發,但到2016年通脹又很快變回負數。第二波通脹由2022年的俄烏戰爭引發,日本在七大工業國陣營內,跟隨美國制裁俄羅斯能源。美國對俄制裁令到全球能源價格飆升,美國自己作為一個石油淨出口國,都要遭受通脹之苦,在2022年6月通脹升到9.1%的高峰,美國聯儲局早在同年3月已開始加息對抗通脹。日本作為一個無能源的島國,大量依賴進口化石能源,單是能源一項已經大幅推升通脹。日本通脹在2023年1月升上4.3%的高位,雖然高位遠比美國低,但日本的通脹十分頑固,回落得很慢。

美國之後兩年多暴力加息超過5厘,令通脹急回至今年9月的2.4%。而日本今年9月的通脹比美國還要高,有2.5%。受慣通脹的美國人如今都覺得高物價難捱,30多年未捱過通脹的日本人,怎樣頂得順高通脹?加上美元匯價大升,日圓匯價暴跌,入口貨價格更貴,日本老百姓的生活很難捱。

早前已經傳出消息,由於出外用餐的費用不斷上升,不少的日本打工仔已經開始一星期有兩日中午不吃飯,直接省上兩餐的開支,減少負擔。物價上升令到人民深受其苦,而所謂經濟繁榮,只是在股票上升方面上表現出來,不買股票的打工仔,只會受苦不會受益。這和美國的情況相當類似,經濟增長的收益,只是掌握在少數大財團和有投資股票的人手上,大多數市民眼白白看著經濟增長,但自己的收入增長追不上物價,生活苦不堪言。

美國人以投票給民粹總統作為出路,日本暫時未出現特朗普那樣的民粹政客,但選民仍然以投票給對手來懲罰自民黨政客。

簡單總結,日本緊跟美國的路線,在經濟上印鈔放水,在政治上制裁俄羅斯、對抗中國,換來經濟繁榮的假象。結果自民黨竹籃打水一場空,緊跟美國,看來沒有什麼好下場。

盧永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美國極限制裁  逼出中國AI黑天鵝

2025年01月28日 20:19 最後更新:21:11

1月27日,炒美股的投資者遇上一隻黑天鵝。美股「七巨頭」王中之王的AI芯片公司英偉達,單日暴跌17%,令這隻本來市值3.5萬億美元的巨股,單日蒸發了5580億美元(4.3萬億港元)的市值,而觸發這場風暴的,是一間中國初創公司的Deep Seek(深度求索)人工智能大模型。

深度求索可以投下這一枚重磅炸彈,是因為它顛覆了世人對AI發展的想像。自從美國的ChatGPT人工智能大模型推出之後,美國穩站AI的領導地位,不止是擁有最先進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拜登政府還透過限制向中國出口高端的人工智能芯片,打茅波卡壓中國的AI發展。

人工智能芯片巨頭英偉達的A100和H100芯片,先在2022年9月被禁止出口至中國,後來英偉達特別為中國客戶推出閹割版的A800和H800芯片,算力大幅下壓,以符合美國限制出口中國的算力要求,但拜登政府意猶未盡,在2023年10月再推出新禁令,連A800和H800都不能出口至中國。在禁令實施之前,英偉達在中國的人工智能芯片市場市佔率高達90%,換言之,美國就是要全面扼殺中國的人工智能發展。

不過,深度求索大模型推出之後,完全顛覆了美國的想像。這個大模型在多項測試方面都追上甚至超越ChatGPT等美國大模型的最新版本,但更令人震驚的是,它只是用了560萬美元,訓練模型的時候只是用了2048張之前買下來的H800芯片,這個價錢是美國訓練大模型零頭的零頭,美國人想像不到,竟然可以用那麼少的錢,做出超越美國的AI大模型。

深度求索大模型之所以能做到如此高效,當中有幾個特點,內地自媒體茶狐看世界做了很好的總結:

首先,Deep Seek(深度求索)重新思發展AI的方式,傳統AI就好像將每個數字都寫到有32個位的小數,但深度求索就想,如果只是寫到8個位小數會如何呢?結果發現這樣仍然足夠準確,但是就節省了75%的內存。

第二,它用一個多標記的系統。傳統人工智能的閱讀方式,就好像小學生一樣逐字去閱讀,但深度求索就是一次過讀完整段說話,速度快兩倍、準確度高90%。大家可以想像同時要處理數十億個單詞的時候,這種速度是快了多少。

第三,它有一個專家系統。傳統人工智能大模型是一個同時運作起來包括醫生、律師、工程師等等的專家系統,但是深度求索平時只是用一般智能處理,有需要的時候才激活專家。

第四,減少激活參數。傳統的人工智能模型有1.8萬億的參數同時處於活躍狀態,深度求索總共亦只有6710億個參數,但每次只需激活370億個參數。這亦都等於是,它有一個類近的龐大隊伍,但每次只需激活少量相關任務的專家。

第五,完全免費。深度求索最恐怖的地方是它是開源的,是完全免費的。現在網上有一個笑話,指OpenAI其實是ClosedAI(閉源AI),因為它的收費是相當貴,只有深度求索才是OpenAI(開源AI)。

深度求索大模型用如此高效的運作,完全顛覆整個AI行業的想像,科技巨頭開始探索使用深度求索同樣的方式,這就不用大量採購英偉達的芯片,而數據中心的業務也會受挫,因為AI開發者不需要租用他們那麼多的英偉達芯片,這固然最後的衝擊都會完全落在英偉達身上。當大家突然發覺原來皇帝是沒有穿新衣的時候,就會一哄而散。

英偉達即使股價下跌了,市盈率仍高達接近47倍, 如果他的盈利沒有增長,甚至下跌,又怎樣值47倍的市盈率呢?

深度求索大模型成為一隻美國AI甚至是美國股市的黑天鵝,主要有三個啟示。

第一,美國財太大、氣太粗。美國科技公司和基金界由於太有錢,發展AI的時候亦是用一個放量採購芯片的豪華方式研發,從無想過用高效的方式,這個就是有錢的毛病,錢太多,就沒有窮人的想像力。

第二,極限制裁搞不死中國。美國自2018年之後,要扼殺中國的科技發展,對中國展開一輪又一輪的制裁,但是事實已經證明,制裁打不死中國的科技公司,美國當日制裁華為,但華為就發展了自己的芯片,在2023年9月就重新推出自己的手機,去年第四季在國內的手機市場重回第一。

今次深度求索展現了另一個神話,美國卡壓人工智能芯片輸往中國,打不死中國的AI公司,反而益了華為開發的AI芯片。

第三,刺穿了美國的科技泡沫。現在美國華爾街真正擔心的是,他們7隻市值最大的科技公司,帶動整個美股近年狂升不已,恐怕這只是一個泡沫,他們只希望這次深度求索並未擊倒英偉達,否則這只是泡沫爆破的開始。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