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日本終嚐緊跟美國的苦果

博客文章

日本終嚐緊跟美國的苦果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日本終嚐緊跟美國的苦果

2024年10月28日 21:00 最後更新:22:24

日本選舉結束,執政自民黨慘敗。自民黨只獲得191個議席,不但較選舉前的256席大幅減少65席,亦較預期減50席多。自民黨的得票,即使加上聯合執政的公明黨24席,仍然未夠過半數的233席,意味著自民黨首相石破茂要再尋求盟友,例如和擁有28席的國民民主黨結盟,才有機會組織成一個少數派政府。

其實今年9月自民黨首相岸田文雄下台,就是自民黨的救亡行動,希望選出新黨魁石破茂出任新首相,改頭換面,解散國會重新大選,期望挽回頹勢。但結果天不從人願,自民黨仍然慘敗。

自民黨大敗有兩個原因,黑金加通脹。

第一,黑金。自民黨自2012年獲得超過半數國會議席上台之後,至今已12年,民眾對自民黨一度寄予厚望,希望能帶來改革,重振日本經濟。而當時的自民黨黨魁安倍晉三亦裝腔作勢,提出所謂「三支箭」經濟改革,包括大規模量化寬鬆、大量擴大財政支出和催谷民間投資,一度亦造成一個虛假繁榮的局面。

不過,自民黨的派閥政治黑幕,在這種虛假成功的亢奮狀態之下完全發作,連番爆出黑金的醜聞,最嚴重的是2023年披露出來的「吃回扣」事件。自民黨最大派閥「安倍派」向所屬議員下達銷售指標,要求他們出售政治籌款派對門券。如果超過銷售指標,多出的資金就會返還給議員,成為他們的額外收入。包括前內閣官房長官松野博一在內的多名議員5年間領取「回扣黑金」超過1000萬日元。最近5年,「安倍派」收取秘密返還的黑金超過10億日元。消息一出,民眾對自民黨大失所望,即使「安倍派」被逼解散,仍然未能夠挽回自民黨的頹勢。

第二,通脹。近年美國大力吹噓日本經濟,這是自2018年美國對中國發動貿易戰以來,一個「抬日本、踩中國」的策略。美國經常鼓吹中國經濟崩潰,指中國會走上日本經濟衰退30多年的舊路;反過來就唱好日本,指日本已從30多年的衰退中復蘇過來。

但日本的復甦只是假象,通脹重臨卻是真相。說安倍經濟學令日本經濟復甦,但自2012年安倍上台後到如今,日本經濟除了在2020年疫情期間暴跌狂彈之外,其餘日子較好時也只是有百分之一點多的GDP增長,到2022年開始GDP更時正時負,以今年為例,日本政府已經調低2024財年的GDP增長預測,由一月時候預計增長1.3%,下調為增長0.9%。日本在大力放水之下,經濟增長被通脹大幅蠶食。

而美國說到中國的經濟很壞,但中國今年頭三季仍有4.8%的增長,全年仍朝向增長5%的方向努力。

日本經濟的真正問題是物價快速上漲,安倍經濟學有意催谷通脹,但通脹巨獸易請難送。

日本的通脹第一波由安倍「三支箭」觸發,但到2016年通脹又很快變回負數。第二波通脹由2022年的俄烏戰爭引發,日本在七大工業國陣營內,跟隨美國制裁俄羅斯能源。美國對俄制裁令到全球能源價格飆升,美國自己作為一個石油淨出口國,都要遭受通脹之苦,在2022年6月通脹升到9.1%的高峰,美國聯儲局早在同年3月已開始加息對抗通脹。日本作為一個無能源的島國,大量依賴進口化石能源,單是能源一項已經大幅推升通脹。日本通脹在2023年1月升上4.3%的高位,雖然高位遠比美國低,但日本的通脹十分頑固,回落得很慢。

美國之後兩年多暴力加息超過5厘,令通脹急回至今年9月的2.4%。而日本今年9月的通脹比美國還要高,有2.5%。受慣通脹的美國人如今都覺得高物價難捱,30多年未捱過通脹的日本人,怎樣頂得順高通脹?加上美元匯價大升,日圓匯價暴跌,入口貨價格更貴,日本老百姓的生活很難捱。

早前已經傳出消息,由於出外用餐的費用不斷上升,不少的日本打工仔已經開始一星期有兩日中午不吃飯,直接省上兩餐的開支,減少負擔。物價上升令到人民深受其苦,而所謂經濟繁榮,只是在股票上升方面上表現出來,不買股票的打工仔,只會受苦不會受益。這和美國的情況相當類似,經濟增長的收益,只是掌握在少數大財團和有投資股票的人手上,大多數市民眼白白看著經濟增長,但自己的收入增長追不上物價,生活苦不堪言。

美國人以投票給民粹總統作為出路,日本暫時未出現特朗普那樣的民粹政客,但選民仍然以投票給對手來懲罰自民黨政客。

簡單總結,日本緊跟美國的路線,在經濟上印鈔放水,在政治上制裁俄羅斯、對抗中國,換來經濟繁榮的假象。結果自民黨竹籃打水一場空,緊跟美國,看來沒有什麼好下場。

盧永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香港非常任法官制度面臨轉變

2024年10月25日 19:03 最後更新:21:35

最近美國組織「世界正義工程」公布2024年全球法治指數排名,香港經歷3年下跌之後,在全球142個國家及地區之中續列第23位。睇這國組織的名稱都知它純以西方標準作法治排名,但香港的排名,仍比經常批評香港法治狀況的美國高,美國只排第26位,又出現一個美國這個中學生批評香港這個大學生的狀態。

不過,英美追擊抹黑香港法治制度的行為並未停止,特別是針對香港的海外非常任法官。最新行動是針對澳洲籍香港非常任法官祈顯義,他最近在悉尼最高法院演講後,被一大批示威者高舉標語糾纏,祈顯義由側門離開時,仍然被示威者追擊,逼得他最後不能參加酒會。

這個追擊香港海外法官的行動,由一個總部設在美國的組織「香港自由委員會基金會」發動,它在今年5月撰寫了一份針對香港非常任海外法官的報告,由英國反華議員甘文康提上英國國會討論,支持這個組織的還有香港末代港督彭定康。而這個組織前任主席是前美國駐港總領事郭明瀚,其組織的背景可想而之。

香港原來有15名海外非常任法官,現在僅有6人在任,其中4人是澳洲籍法官。所以反對組織就將焦點擴展至針對澳洲籍法官。

香港容許外籍法官參與終審法院審訊,是一個非常慷慨的做法。試想一下,法庭的審判經常涉及不同國家的利益,容許外國法官參與本地案件的終審,客觀上不單彰顯了香港法院跟足普通法系,特別是西方的標準,甚至是隱含保障了外國在港利益的味道。有一個新加坡司法界高官到訪香港時,就曾經對特區政府高層表示,香港認真慷慨,容許海外法官參與各種審訊,而新加坡其實只會容許外籍法官參與商業法庭的審訊。早前辭任香港海外法官職務的加拿大法官麥嘉琳,就是新加坡國際商業法庭的海外法官。

要說說如此慷慨的終審制度的由來。在回歸之前,香港被英國殖民統治,香港法院並無終審權力,香港的案件最後會交到英國的樞密院終審,等於香港的終審判決之權,完全操控在英國人之手。香港步向回歸,在起草《基本法》時,就香港如何設置終審法院曾有不同的議論,有建議設在北京,亦有建議設在香港,結果就採取了寬鬆做法,容許香港這個特別行政區擁有終審權。這還不止,還怕香港並無足夠的資深法官可以出任終審庭法官,就容許香港聘請海外非常任法官,讓香港可以多吸收終審的經驗。

在中美關係和好的日子,這種終審制度的問題並不明顯。但如今正經歷百年未有的巨變,美國接受不了中國崛起,要從各個方面打壓中國,針對香港是美國眾多反華的手段之一,香港的非常任法官制度,就變成了一個軟肋。

很多海外法官本來並不太政治化,但是追擊他們的勢力卻相當政治化。表面上走在前台的是一些流亡海外的香港人士,打著支持黎智英的旗號,但幕後有彭定康和郭明瀚這些美英政客在策動,其政治性可想而之。現在他們是透過政治手段干擾香港的司法,用各種下三濫的手段騷擾海外法官,逼令他們辭職。這些海外資深法官早已經過了退休年齡,有些甚至超過80歲,被示威者到處滋擾,正常活動不能參加,甚至到他們家門口搞事,連鄰居也受影響,不勝其擾,自然會辭職。

香港面對這個問題,有幾種處理方法。第一,按兵不動。這是一個被動的做法,任由海外法官「願意做就做,願意辭就辭」,能夠保留多少就保留多少。

第二,取消委任海外非常任法官制度。其實這個制度的原意,是讓香港熟習終審法院的審判,培養足夠可以參與終院審判的法官。現在香港已經回歸27年,有大量現職或退休的本地法官可以做終院法官,所以取消海外非常任法官制度亦無不可。

第三,吸納非五眼聯盟法官。由美國牽頭的盎格魯-撒克遜五眼聯盟,即是美國、英國、澳洲、新西蘭和加拿大,他們是一個情報聯盟,其政治性明白不過。若再邀請五眼聯盟的法官來香港出任海外法官,就等於將命運放在他人之手,並不明智。經過英國殖民統治、行普通法制度的國家多的是,不少已經發展得相當成熟。如果只是想吸收一些行普通法制度的海外法官來香港任職,大可以著力招攬新加坡、馬來西亞、南非等地的退休資深法官,他們經驗豐富,論法律水平,完全不會低於五眼聯盟地區的退休法官,所以主力聘請這些法官,亦是另一個出路。

無論如何,美西方對香港法治制度的攻擊,是主要針對香港《國安法》。但現實上以美英為首的西方國家,自己就有嚴苛的國安法律。即使按西方標準,美國法治亦都比香港差,她們對香港法治的批評,亦只是一百步笑五十步而已。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