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恐龍時代已存在!「極罕見螢火蟲」緬甸琥珀中保存近1億年

大視野

恐龍時代已存在!「極罕見螢火蟲」緬甸琥珀中保存近1億年
大視野

大視野

恐龍時代已存在!「極罕見螢火蟲」緬甸琥珀中保存近1億年

2024年11月01日 11:20 最後更新:11月04日 17:17

科學家在距今9900萬年的緬甸琥珀中首度發現了一種遠古螢火蟲物種,並命名為「火閃蟲」(Flammarionella hehaikuni)。

中生代以來螢火蟲生物發光特性幾乎未曾改變

這項發現的標本於2016年首次被挖掘出土,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教授蔡晨陽指,這具化石展示了類似現代螢火蟲的腹部發光器官,表明自中生代以來,螢火蟲的生物發光特性幾乎未曾改變。

1億年前中生代螢火蟲標本極為罕見

目前已知的螢火蟲物種超過2000種,但能追溯至1億年前中生代的標本極為罕見。研究團隊認為,火閃蟲屬於螢光亞科(Luciolinae),這個亞科現存約450個物種,具有發光腹部器官。然而,化石中的鋸齒狀觸角在現代物種中十分罕見,顯示當時螢火蟲種類豐富,形態多樣。

目前已知的第二例白堊紀螢火蟲化石

美國密歇根大學螢火蟲系統分類學家凱勒指出,這是目前已知的第二例白堊紀螢火蟲化石,對理解螢火蟲的演化具有重要意義。隨著更多化石被發現,科學家期待能夠更深入地研究螢火蟲的起源和多樣性。

南京地質與古生物學研究所圖片

南京地質與古生物學研究所圖片

新物種的命名是為了表彰法國天文學家法瑪里翁(Camille Flammarion)和業餘收藏家何海昆(Haikun He),何海昆曾捐贈多件琥珀標本以協助研究。

Tags:

美國

以色列3歲女童尼贊(Ziv Nitzan)與家人一同前往位於貝特謝梅什附近的阿西加(Tel Azeka)考古遺址旅行時,意外發現了一塊特殊的石頭,竟是有3800年歷史的「聖甲蟲護身符」。

以色列3歲女童遊遺址「撿到寶」

以色列3歲女童尼贊(Ziv Nitzan)與家人一同前往位於貝特謝梅什附近的阿西加(Tel Azeka)考古遺址旅行時,在步道上注意到一塊石頭的外觀異常,家人隨後通報以色列文物局。

經鑑定石頭是來自青銅器時代的護身符

《耶路撒冷郵報》報導,文物局的專家鑑定後表示,這塊石頭是來自青銅器時代的護身符,擁有約3800年的歷史。該護身符上印有聖甲蟲圖案,是古埃及文化中神聖象徵,代表新生和創造神的化身。聖甲蟲護身符通常出現在墳墓、公共建築和私人住所中,並代表著當時的宗教信仰或社會地位。

揭迦南埃及文化交流證據

此發現吸引考古學界的關注,尼贊的家人也因為及時報告這一重大發現而獲得以色列文物局頒發感謝狀。尼贊發現的護身符將與同一時期的其他考古發現一同在以色列國家考古學園區展出。 阿西加遺址除了擁有深厚的歷史背景,也與聖經中的大衛與哥利亞故事有關,是一個著名的考古地點。考古學家莉普希茨(Lipschits)表示,尼贊發現的聖甲蟲護身符是迦南與埃及文化交流的重要證據,顯示兩地在當時的緊密聯繫。 

Israel Antiquities Authority FB圖

Israel Antiquities Authority FB圖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