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發展商聯同合作夥伴在將軍澳新界東南堆填區內,興建首個位於堆填區的太陽能發電系統。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出席有關動土儀式致辭時表示,政府於2018年推出「上網電價」計劃,私營界別可向兩間電力公司售賣再生能源電力;直至今年,兩間電力公司共收到超過27000宗申請,當中約26000宗獲批。他估計,因此每年可產生約4億1400萬度電,足夠香港12萬6千個家庭的電力需求。
謝展寰。資料圖片
謝展寰期望私營界別繼續推展更多大型可再生能源系統,以協助深度減碳。他重申,力爭2035年前將香港的碳排放減半,並於2050年前達致碳中和。
資料圖片
他表示,政府亦有協助私營界別在室外停車場,安裝太陽能發電系統;亦適度放寬新界豁免天台安裝太陽能發電系統的限制,以支持發展可再生能源。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表示,在實施第二階段即棄塑膠產品管制之前,政府會充分考慮相關非塑膠替代品的成熟度、普及性和可負擔性,務求在環保與業界持續發展之間取得平衡,並會按實際情況考慮,現時未有實施時間表。政府會繼續向各界宣傳「走塑、走即棄」,與社會各界聯手推動香港的綠色低碳生活文化。
政府新聞處資料圖片
謝展寰書面回覆立法會議員質詢表示,自3月起,環保署已約見多個餐飲業商會,聽取他們就第二階段管制的意見和關注。雖然現時市場上已有若干的替代品選擇,售價亦持續下降,但餐飲業提供的食品種類多元,所需的食物容器各有不同要求,而第二階段管制會涵蓋食物湯品容器和膠蓋等,有業界反映對此類用於盛載餸汁、湯品、飲品等容器的安全性和密封性要求較高,並需要找到合適和實用的替代品。
FB圖片
政府會繼續積極與供應商探討改善容器質量,預計今年中,會與一些大型餐飲集團測試市場上不同替代品,並檢視測試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