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珠海航展現場出現了中航工業的10噸級「九天」察打一體無人機,原以為為其強勁在於機翼下的8個武器掛架和10噸級的起飛重量,沒想到「內有玄機」,其機腹設有一個體積極大的模組化任務艙,具備從空中大量發射蜂群無人機的能力,從而化身為「空中航母」的航空母機。內地軍事博主「大霧攔江」認為,比美軍設想還要更進一步。
珠海航展現場出現中航工業的「九天」察打一體無人機。央視圖片
美國「動力」(The Drive)網站6日指,「九天」無人機由中央機身頂部的噴射發動機提供動力,在長長的機翼下有8個掛架,這些特徵使其在外觀上看起來像是美國A-10攻擊機和OV-10「野馬」輕型攻擊偵察機的混合體,其最大起飛重量約為10噸,相比之下,此前在珠海亮相的「彩虹-6」大型噴氣動力無人機的最大起飛重量為7.8噸,「翼龍-3」無人機的最大起飛重量為6噸,而美國MQ-9「死神」無人機的最新增程改良型,最大起飛重量略低於6噸。故如此強大的載重能力為「九天」無人機提供了成為「航空母機」的先天優勢。
《戰區》網站曾報道「九天」察打一體無人機為「空中航母」。
2017年和2018年間,中美相繼刷新無人機蜂群集群飛行的世界紀錄,最終是中國電科創造的200架固定翼無人機蜂群發射與協同作戰紀錄保持至今。
2022年12月,中國電科智能院發布了「大規模無人機蜂群任務全流程測試」影片。在短短22秒的影片中,曾在上屆珠海航展上公開亮相的「蜂群1號陸戰車」高速駛過,不斷有固定翼無人機從其中彈射起飛。隨後的指揮中心介面顯示,大群無人機根據指令迅速組成各種隊形,沿著不同的路徑飛行。不要小看了這樣「亂糟糟」的動作,其背後代表的是未來無人機作戰的全新概念。
「九天」最大起飛重量約為10噸。 (X平台圖片)
俄烏戰爭上的小型無人機已經成為頭號戰場殺手,但它們缺乏協同作戰能力,完全依靠操作者遠程遙控。而蜂群無人機是具備自主協同能力、可以攜帶不同載重執行複雜的作戰行動。整個過程中,人類指揮官只需提供攻擊目標資訊並下達指令,無人機蜂群就可以自行規劃行動路線並分配任務,例如哪幾架作為誘餌欺騙對手防空系統,哪幾架提供電子壓制掩護,哪幾架才是真正的致命殺手。
正如「動力」網站描述,現代無人機蜂群具許多優勢,包括能在廣闊區域快速展開,根據配置方式執行各種任務,包括情報、監視和偵察(ISR)、電子戰和打擊等。蜂群中的每架無人機還可以配備不同的有效載荷執行各自任務,使整個無人機蜂群可執行多樣化能力。
長長的機翼下有8個掛架。(X平台圖片)
但代表未來作戰趨勢的蜂群無人機,目前卻有非常重要的缺點,就是受小體積和低成本的限制,其作戰半徑非常有限,故必須依靠其他平台攜帶到作戰區域附近才能參戰,可以攜帶蜂群無人機的「航空母機」就成為各國研發的重點。
美國先前曾測試過用「超級大黃蜂」戰鬥機投放約30架「山銻」微型無人機,也提出用P-8反潛巡邏機作為「航空母機」的構想。但這些設計都有缺陷,戰鬥機的外掛能力有限,不可能攜帶體積更大的大量無人機執行遠距離投放任務,而P-8反潛巡邏機的載重能力和航程都夠了,但其自衛能力很弱。由於蜂群無人機優勢在於執行高風險任務時的成功率高,P-8在這樣高風險環境中一旦被擊落,損失就太大了。
「超級大黃蜂」戰鬥機投放微型無人機。
中國的「九天」大型無人機在此方面的優勢就非常明顯,它採用噴射動力,遠比採用螺旋槳動力的常規無人機飛得快;起飛重量大、有效載荷能力強,意味著可以攜帶體積相對較大、數量更多的蜂群無人機,完成任務的能力更強;採用無人機為「航空母機」的投送平台,不但免去了遠距離飛行的疲憊,而且即便在執行高風險任務時被擊落,也沒有人員傷亡的擔憂。
除充當無人機的母機外,「九天」無人機的機腹任務箱也可攜帶其他載重執行空氣採樣或運輸等使命,機翼下的8個掛架和機頭感測器表明,還具有典型的機載情報監視和打擊能力。
止戈堂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北約國家接連派出航母前往西太平洋地區「展示軍力」,試圖填補美國航母不夠用帶來的戰力空白,目標當然是要「威懾中國」。首先是意大利的「加富爾」號輕型航母剛走,法國「戴高樂」號中型航母就準備出發了,據說明年英國還要再次出動「伊利沙伯女王」級航母前往印太。
在北約序列中,「伊利沙伯女王」級已經是除了美國航母之外的頭等戰力。
但諷刺到爆的是,英國國防部的最新戰爭模擬測試證明,這兩艘英國在「壓倒性武力」面前根本就不堪一擊。英國《泰晤士報》20日稱,「伊利沙伯女王號」號與「威爾士親王」號在模擬大規模衝突的軍事演習中的「在大多數情境中」均遭擊沉,特別容易受到導彈攻擊。
內地軍事博主「憤怒熊貓」認為,這個結果並不令人奇怪。「伊利沙伯女王號」級航母無法起降探測距離遠的固定翼預警機,只能依靠「鴉巢」預警直升機提供有限的空中預警能力。同時它搭載的約24架美制F-35B垂直起降戰鬥機並不適合執行攔截任務——在美國海軍中,F-35C就因為飛行速度慢而無法承擔航母的遠程攔截任務,只能靠「超級大黃蜂」勉強湊數,而F-35B是「肥電」家族中飛得最慢的型號,因此先天就決定了它不適合為航母提供遠程保護。
而在英國航母的護航艦艇中,目前僅有6艘45型防空驅逐艦具備中程攔截能力。且不論該級驅逐艦的故障百出,就算它能保證正常出航率,但其垂發單元數量有限(48單元),遠低於「東亞怪物房」新一代防空驅逐艦動輒近百的垂發數量。而且45型防空驅逐艦通常只搭載32枚紫菀-30中程防空導彈,應對飽和攻擊的能力實在薄弱。沒有辦法,整個歐洲海軍都不是為高強度海戰而準備的。
因此英國媒體承認,英國航母在「壓倒性對手」面前的生存能力不足問題引發擔憂,因為中國被北約看做是主要潛在對手之一,反艦導彈技術上更是領先全球,看看剛結束的珠海航展上琳琅滿目的反艦導彈就知道了。
以中國的反航母標準戰法,英國航母實在是差得太遠了。美國《國家利益》雜誌網站之前曾宣稱,未來中國反航母作戰時,靠近中國沿海地區的他國航母編隊可能會先後遭遇從中國腹地發射的反航母彈道導彈(目前英國航母對此毫無應對能力)、從中國海軍航空兵和艦艇發射上的鷹擊-21、鷹擊-12、鷹擊-18等多型超音速/高超音速反艦導彈的飽和攻擊(它們的射程通常在數百公里以上,遠在英國航母編隊的攔截範圍內),以及來自水下潛艇或無人潛航器的伏擊。至於說想要和中國航母進行正面對決,估計英國航母是沒有希望了。
從這個角度出發,英國航母千里迢迢跑到西太,如果膽敢惹事,那就實在是給解放軍「加餸」。
不但解放軍的反航母戰力超過英國預計,英國這兩艘航母的自身情況也遠比演習的設定更糟糕。《泰晤士報》承認,它們在演習中配齊了足夠數量的F-35B隱形戰機,但現實是英國的國防預算有限,無法負擔為兩艘航母配備足夠數量的F-35B,航母的高昂運行成本卻無法換來其完整效能,使其效用備受質疑。
此外,這兩艘航母還面臨可靠性挑戰。「伊利沙伯女王號」今年因推進軸意外故障,缺席北約聯合演習就夠讓英國海軍丟臉了,而「威爾士親王」號2023年還被曝光稱,因維修問題只能拆卸零件來支持「伊利沙伯女王號」的運作。至於這兩艘航母之前的黑歷史,那就更多了——什麼船艙淹水、戰鬥機墜毀等問題嚴重影響戰備能力。此外,英國海軍內部報告還透露,它們配備的人員訓練不足,更增加了日常運營的風險。
只能湊齊一艘航母的艦載機,才是兩艘英國航母的日常狀態。
英國媒體透露,在這樣的糟糕情況下,英國再次考慮退役其中一艘航母,也就是說,明年「伊利沙伯女王」級航母到底能不能來西太也成為未知數。至於說「威懾中國」,那就根本是笑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