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珠海航展驚現「空中航母」 比美軍設想更進一步?  

博客文章

珠海航展驚現「空中航母」  比美軍設想更進一步?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珠海航展驚現「空中航母」 比美軍設想更進一步?  

2024年11月08日 11:04 最後更新:11:15

本屆珠海航展現場出現了中航工業的10噸級「九天」察打一體無人機,原以為為其強勁在於機翼下的8個武器掛架和10噸級的起飛重量,沒想到「內有玄機」,其機腹設有一個體積極大的模組化任務艙,具備從空中大量發射蜂群無人機的能力,從而化身為「空中航母」的航空母機。內地軍事博主「大霧攔江」認為,比美軍設想還要更進一步。

珠海航展現場出現中航工業的「九天」察打一體無人機。央視圖片

珠海航展現場出現中航工業的「九天」察打一體無人機。央視圖片

美國「動力」(The Drive)網站6日指,「九天」無人機由中央機身頂部的噴射發動機提供動力,在長長的機翼下有8個掛架,這些特徵使其在外觀上看起來像是美國A-10攻擊機和OV-10「野馬」輕型攻擊偵察機的混合體,其最大起飛重量約為10噸,相比之下,此前在珠海亮相的「彩虹-6」大型噴氣動力無人機的最大起飛重量為7.8噸,「翼龍-3」無人機的最大起飛重量為6噸,而美國MQ-9「死神」無人機的最新增程改良型,最大起飛重量略低於6噸。故如此強大的載重能力為「九天」無人機提供了成為「航空母機」的先天優勢。

《戰區》網站曾報道「九天」察打一體無人機為「空中航母」。

《戰區》網站曾報道「九天」察打一體無人機為「空中航母」。

2017年和2018年間,中美相繼刷新無人機蜂群集群飛行的世界紀錄,最終是中國電科創造的200架固定翼無人機蜂群發射與協同作戰紀錄保持至今。

2022年12月,中國電科智能院發布了「大規模無人機蜂群任務全流程測試」影片。在短短22秒的影片中,曾在上屆珠海航展上公開亮相的「蜂群1號陸戰車」高速駛過,不斷有固定翼無人機從其中彈射起飛。隨後的指揮中心介面顯示,大群無人機根據指令迅速組成各種隊形,沿著不同的路徑飛行。不要小看了這樣「亂糟糟」的動作,其背後代表的是未來無人機作戰的全新概念。

「九天」最大起飛重量約為10噸。 (X平台圖片)

「九天」最大起飛重量約為10噸。 (X平台圖片)

俄烏戰爭上的小型無人機已經成為頭號戰場殺手,但它們缺乏協同作戰能力,完全依靠操作者遠程遙控。而蜂群無人機是具備自主協同能力、可以攜帶不同載重執行複雜的作戰行動。整個過程中,人類指揮官只需提供攻擊目標資訊並下達指令,無人機蜂群就可以自行規劃行動路線並分配任務,例如哪幾架作為誘餌欺騙對手防空系統,哪幾架提供電子壓制掩護,哪幾架才是真正的致命殺手。

正如「動力」網站描述,現代無人機蜂群具許多優勢,包括能在廣闊區域快速展開,根據配置方式執行各種任務,包括情報、監視和偵察(ISR)、電子戰和打擊等。蜂群中的每架無人機還可以配備不同的有效載荷執行各自任務,使整個無人機蜂群可執行多樣化能力。

長長的機翼下有8個掛架。(X平台圖片)

長長的機翼下有8個掛架。(X平台圖片)

但代表未來作戰趨勢的蜂群無人機,目前卻有非常重要的缺點,就是受小體積和低成本的限制,其作戰半徑非常有限,故必須依靠其他平台攜帶到作戰區域附近才能參戰,可以攜帶蜂群無人機的「航空母機」就成為各國研發的重點。

美國先前曾測試過用「超級大黃蜂」戰鬥機投放約30架「山銻」微型無人機,也提出用P-8反潛巡邏機作為「航空母機」的構想。但這些設計都有缺陷,戰鬥機的外掛能力有限,不可能攜帶體積更大的大量無人機執行遠距離投放任務,而P-8反潛巡邏機的載重能力和航程都夠了,但其自衛能力很弱。由於蜂群無人機優勢在於執行高風險任務時的成功率高,P-8在這樣高風險環境中一旦被擊落,損失就太大了。

「超級大黃蜂」戰鬥機投放微型無人機。

「超級大黃蜂」戰鬥機投放微型無人機。

中國的「九天」大型無人機在此方面的優勢就非常明顯,它採用噴射動力,遠比採用螺旋槳動力的常規無人機飛得快;起飛重量大、有效載荷能力強,意味著可以攜帶體積相對較大、數量更多的蜂群無人機,完成任務的能力更強;採用無人機為「航空母機」的投送平台,不但免去了遠距離飛行的疲憊,而且即便在執行高風險任務時被擊落,也沒有人員傷亡的擔憂。

除充當無人機的母機外,「九天」無人機的機腹任務箱也可攜帶其他載重執行空氣採樣或運輸等使命,機翼下的8個掛架和機頭感測器表明,還具有典型的機載情報監視和打擊能力。




止戈堂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印巴衝突只用了一天時間從升級到結束,這場軍事對抗不單是二戰之後最大規模的空戰,還是中西方空空軍力量首次正面交鋒。因此,誰贏誰輸,極具研究價值。

從整體消息來看,印度在這場對抗中處於下風。巴方持續放出擊落印軍戰鬥機和無人機的消息,不僅引發了對印度空軍實力的熱議,更凸顯出中西方航空裝備體系的首次實戰對抗特徵。有專家分析認為,印巴空軍對比,印度不止輸了一點。

從歷史交鋒來看,巴基斯坦空軍為何能保持優勢?

印度空軍被擊落的法國「陣風」戰機。

印度空軍被擊落的法國「陣風」戰機。

據內地媒體《直新聞》,時事評論員秦蓁表示,本次印巴雙方的衝突主要集中在空中,包括導彈、無人機的攻防。巴方呈現了一邊倒的優勢。

歷史上,印巴空軍可謂老對手,雙方的大規模空戰主要集中在上世紀60至70年的第二次和第三次印巴戰爭中,但那個時代的空戰還沒有體系一說,沒有預警機進行指揮,主要是地面的通信指揮,而且雙方的戰鬥機型號都較為複雜。

但這次就完全不一樣,雙方之所以形成這麼懸殊的戰績,區別就在於空戰體系是否完善。尤其是巴基斯坦方面,首先是性能非常突出的戰鬥機和導彈兩者的完美結合,再結合空中預警體系和地面雷達引導,甚至還可能存在有效的電磁壓制等手段,從而達到我們目前所看到的結果。

《直新聞》特約評論員石宏認為,很明顯巴基斯坦空軍的表現堪稱亮眼,而印度空軍的表現則可以用「翻車」形容。實際上,5月7日凌晨的第一次空戰,巴基斯坦空軍就把印度空軍打蒙圈了。印度空軍不但損失了多架先進的戰鬥機,而且鬥志也被巴基斯坦空軍打沒了,不敢再和巴基斯坦空軍進行空戰。」

2020年2月27日,巴基斯坦空軍在卡拉奇舉辦飛行表演。新華社圖片

2020年2月27日,巴基斯坦空軍在卡拉奇舉辦飛行表演。新華社圖片

按照「全球火力」網站的排名,印度空軍居全球第四,超過英法等西方軍事強國。數據顯示,印度空軍現役和預備役人員超23萬,擁有約2000架各型飛機。而巴基斯坦空軍擁有1434架軍用飛機和大約7萬名現役軍人,比印度空軍規模要小。

在「紙面數據」不佔優的情況下,巴方這次為何能夠壓印度一頭呢?石宏表示,從巴軍方介紹的空戰細節來看,巴空軍出動的戰機數量為42架,只有印度空軍出動戰機數量的差不多一半。這說明現代空戰中,戰機的數量優勢不是空戰勝負的決定因素,完善而先進的空戰體系才是關鍵,這當中既包括先進的戰機和導彈等武器,也包括探測、預警、指揮等裝備。

石宏認為,印度空軍的飛機有俄製、法製、美製的以及自製的,所帶來的影響包括以下三點。

一,不同來源的戰機彼此之間的技術標準、設計要求等相差極大,迫使印軍不得不建立起多套維護保養系統,花錢多不說,由於無法通用還會影響戰機的妥善率。所謂妥善率,就是在某一款戰機中,隨時能用的佔到裝備總數的百分比。印度空軍裝備數量最多的主力戰機蘇-30MKI戰鬥機妥善率常年只有55%,也就是隨時能出動的僅佔裝備總數的一半出頭。

二,機載武器無法通用,比如印度空軍法製戰機的空空導彈就無法由俄製戰機使用,反過來俄製戰機的空空導彈也無法由法製戰機使用,這就顯著降低了作戰靈活性。

三,由於戰機型號來源多,導致印度空軍難以建立起體系化的作戰力量。印度空軍雖然有預警機,但是數量只有6架,而且其中3架是以色列製造的EMB-145I「天空之眼」預警機,缺乏全向探測能力,最大探測距離也才200多公里,機艙內戰術顯控台數量很少,所以無法靠前部署;另外3架俄製的A-50EI預警機,雖然機艙內有較多的戰術顯控台,卻沒有通用的數字化加密數據鏈,在空中無法有效指揮法製「陣風」、幻影2000戰鬥機作戰,只能靠落後且容易暴露的語音方式實施指揮,這就導致印度空軍戰機在空中基本是一盤散沙。

石宏表示,巴基斯坦空軍預警機和戰鬥機以及地面的遠程防空導彈系統都是同樣的技術來源,能夠通過數字化加密數據鏈快速傳輸空情信息。這種渾然一體、空中態勢感知能力強大的現代化空戰體系,是巴基斯坦空軍獲勝的關鍵。

此外,巴基斯坦空軍的其他優勢還包括戰鬥機掛載的中遠程空空導彈性能出色,飛行員素質高、作風強悍。印度空軍目前沒有裝備射程超過150公里的中遠程空空導彈,之前一些媒體報道的「流星」中程空空導彈並未見印度空軍的「陣風」戰鬥機裝備。在實際的空戰中,「陣風」戰鬥機掛載的還是最大射程60公里的「米卡」,俄製蘇-30MKI、米格-29戰鬥機掛載的R-77空空導彈最大射程也才達到110公里。而巴基斯坦空軍戰機所使用的中遠程空空導彈最大射程明顯超過了印度空軍的米卡和R-77,按照巴基斯坦軍方介紹的空戰情況,最大交戰距離超過了160公里。可想而知,巴基斯坦空軍戰鬥機憑借中遠程空空導彈卓越的射程擁有極大的空戰優勢。

還有,巴基斯坦空軍的訓練體系是按照北約標準建立的,其飛行員每年飛行時長可達240小時,比印度空軍飛行員高出100小時,且訓練標準嚴苛,經常設置實彈模擬、複雜氣象等高難科目,訓練強度遠超印度空軍飛行員。此外,北約的空戰訓練重視飛行員的主觀能動性,因此巴基斯坦飛行員不光個人素質強,在空中的求戰心也很強。

石宏認為,在未來相當長時期內,巴基斯坦空軍都將對印度空軍保持技術優勢、人員優勢。空軍的建設需要久久為功,印度就算現在下單採購先進戰鬥機,後續的接收、形成戰鬥力也需要數年甚至十年以上時間。至於空戰體系、訓練體系的轉變,更是需要漫長的時間。這就決定了在數年之內,印度空軍與巴基斯坦空軍進行空中對抗,很難討到便宜。如果巴基斯坦空軍未來裝備更先進的戰鬥機,那麼對印度空軍的技術優勢還將進一步擴大。

石宏認為,經過這次空戰,印度空軍在未來相當長時期內可能都會盡量避免和巴基斯坦空軍進行空中對抗。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