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35+顛覆案|戴耀廷「首要分子」走唔甩 高人:顛覆大計清晰指向推翻政權

博客文章

35+顛覆案|戴耀廷「首要分子」走唔甩 高人:顛覆大計清晰指向推翻政權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35+顛覆案|戴耀廷「首要分子」走唔甩 高人:顛覆大計清晰指向推翻政權

2024年11月17日 19:22 最後更新:21:05

「35+顛覆案」45名被告「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成,將於11月19日判刑。「大旗手」戴耀廷最終會否被重判,透過庭上披露案情和法官裁決理據,可見端倪。

高人話,所謂「35+初選」實質就是一個顛覆陰謀,法庭頒下裁決理由就指出,戴耀廷構想的「35+計劃」終極目的和用意非常清晰,就是要利用該圖謀破壞、摧毀或推翻現行的政治制度,以及香港特區根據《基本法》和「一國兩制」方針所建立的體制。

這個圖謀用戴耀廷自己的話來說就係「大殺傷力憲制武器」,法庭認為,戴耀廷推想的「攬炒十步」,直至行政長官下台的一步,並非如辯方所説是空想,如整個顛覆圖謀得以落實,將嚴重癱瘓政府運作,並無可避免地造成香港政治局勢不穩,導致香港特區出現憲制危機。

「35+顛覆案」將於11月19日判刑。

「35+顛覆案」將於11月19日判刑。

案中從犯證人區諾軒供稱,戴耀廷先於2019年底在《蘋果日報》撰文,提出只要反對派能奪取立法會過半議席,就能阻撓政府提出的財政預算案,然後逼使政府解散立法會,癱瘓政府,逼特首落台。當時反對派內亦開始蘊釀相關討論。

2020年初的一場飯局之後,相關圖謀開始具體落實。

戴耀廷、區諾軒、李卓人、李永達等人參與了這場飯局,他們商討謀劃一個機制,操盤黃營內不同黨派合謀定出所謂初選機制,篩選參選人出選立法會,讓同意攬炒十步曲的候選人,奪取最多議席,無差別否決財政預算案。

戴耀廷在飯局上揚言,若反對派取得立法會過半議席,將會是「大殺傷力憲制武器」,屆時在立法會可行使否決權反對政府議案及財政預算案,大大增大反對派的政治議價能力。

其後,戴更分別在《蘋果日報》為主的報章撰文及與其核心組織成員進行的首個記者會上,進一步公開闡述「大殺傷力憲制武器」的概念及作用,包括透過否決財政預算案及政府向立會提出的一切撥款申請、癱瘓政府運作、最終逼使特首下台。

初次飯局後,戴耀廷及區諾軒等主要組織者,自2020年2月起,分別接觸「黃營」不同黨派人士,推廣以合謀操盤出選奪取立會主導權的目的及計劃,並拉攏他們參與。

2020年3月起,戴耀廷及區諾軒等與各地方選區和「超級區議會」有意參與合謀操盤出選的人士,舉行所謂「協調會議」,商討計劃的形式機制、議席目標、替補機制(Plan B)及「共同綱領」等,「共同綱領」的內容更包括參選人承諾當選立會後,要利用權力無差別否決財政預算案,從而觸發特首下台。

戴耀廷出席各選區「協調會議」時,均再三推銷要透過奪取立會過半議席,並「積極運用權力,否決財政預算案」的想法,進而逼迫政府。即使在部份「協調會議」上,有個別與會者曾對戴的倡議提出疑問,惟於會後向與會者傳閱的會議總結文件中,亦包括「參選人認同會積極運用立法會權力,包括否決財政預算案、迫使特首回應五大訴求」等重點,而各區參與者均未有對相關內容提出反對。

戴耀廷亦曾公開指整個合謀操盤出選計劃,是「符合這階段抗爭的大策略,就是令現有制度出現極度不穩」,配合國際社會向中國施壓,逼使中央就涉港議題就範。

庭上證人供詞顯示,隨著合謀操盤出選籌劃的推展,戴耀廷顛覆政權的意圖越趨明顯。戴曾在個人社交媒體及報章刊登文章,宣揚其「攬炒」概念,最觸目的是於2020年4月,提出「攬炒十步曲」的時間路線圖,進一步說明「大殺傷力憲制武器」的應用,倡議反對派奪取立會過半議席後,「無差別」否決政府財政預算案,逼使特首解散立法會並引致特首下台,令政府停擺。最終目的,是要令香港進入緊急狀態, 觸發街頭抗爭加劇、造成血腥場面,從而促使西方國家對內地及香港特區實施政治及經濟制裁,不計後果,甚至不惜令市民蒙受重大犧牲的「攬炒」。

此外,戴亦先後在《蘋果日報》刊登兩篇名為「攬炒的定義和時間」和「攬炒的時代意義」的文章,闡述如何「攬炒」、 「攬炒」的關鍵時機及「攬炒」成為實踐顛覆的策略,鼓吹市民必須要「準備來一次真正的攬炒,決心要死而後生」。

及至2020年6月初,戴耀廷等核心組織者,再次召開記者 會公布計劃詳情,並表示各區經過多次「協調會議」後,參選人已達成「共識」。戴表示不需要參選人簽任何共識文件,以免為當局提供DQ候選人的理據。

根據戴耀廷於6月記者會舉行前夕,在組織者通訊群組內發出有關各區「協調會議」達成共識的文件,內容均顯示共識包括「運用基本法權力否決財政預算案」,以迫使特首回應「五大訴求」。

即使在《香港國安法》實施後,戴耀廷仍然多次以法律學者身份向公眾宣稱,合謀操盤出選並不違法,企圖安撫市民繼續支持計劃。

不過,同年7月14日,戴耀廷向各參選人發佈訊息,提醒他們不要再公開提及「否決每一個議案」及「癱瘓政府」等字眼,明顯「心中有鬼」,意圖規避法律風險。

由此可見,成個圖謀係戴耀廷提出,他的角色亦貫穿始終,正如法官當庭反問,如果戴耀廷都不屬本案「首要分子」,那誰才是?

高人話,戴耀廷明知證據確鑿選擇及早認罪,但為求減輕判刑,竟不敢認頭,從「大旗手」搖身一變,試圖推卸責任,狡辯聲稱自己只是「程度較低的參與者」,食相難看。

預料顛覆圖謀的大佬,最後難逃法網。




Ariel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政府星期三(4月30日)向立法會提交控煙修訂條例草案,將分階段推行「控煙十招」,預計2027年第二季起禁售薄荷味以外的加味煙,酒吧亦不能出售加味水煙。香港酒吧業協會主席錢雋永星期五(5月2日)在電台節目表示,雖然控煙政策對酒吧業有一定衝擊,但感謝當局聽取意見,提供約2年的緩衝期讓業界適應,強調對本港營商環境有信心。

錢雋永指,香港是國際城市,只要酒吧是走中高端路線,仍能夠吸引內地客,仍有很大發展空間。

錢雋永表示,感謝當局聽取意見,提供約2年的緩衝期讓業界適應管制加味水煙,強調對本港營商環境有信心。(網上圖片)

錢雋永表示,感謝當局聽取意見,提供約2年的緩衝期讓業界適應管制加味水煙,強調對本港營商環境有信心。(網上圖片)

他指出,酒吧生意額在通關後下跌了3成,但現已逐步回復至疫情前的8成,因政府推出高才通計劃,令市面增加不少「高才」客,加上內地旅客光顧,相關客群的生意佔比增至1成半,足以彌補到流失了的港人生意。

他又說,現時來港的內地旅客主要是20多至30多歲的年青人,他們願意到酒吧消費,但其消費模式亦有所轉變,期望獲得另類文化體驗,若酒吧能夠有不同的打卡位,又推出特色產品,將有助提升吸引力。

個別酒吧業界反對當局限制出售加味水煙,認為趕絕水煙客,影響生意額,因現時估計有6至7成酒吧露天客人吸食水煙。醫務衞生局早前指出,水煙和其他傳統吸煙產品的管控措施,一直以來都是一致,水煙的規管向來並無特別豁免。

根據《吸煙(公眾衞生)條例》,任何人士均不可在法定禁煙區,如酒吧或食肆的室內區域吸煙,當中就包括水煙,不論該地方的用途或是否領有任何牌照;而售賣吸煙產品包括水煙,都有法定條文需遵守,包括對推廣和銷售吸煙產品的嚴格限制。

醫衞局指,在室內吸食水煙尤其危險,除水煙本身所含的有害物質外,其所用的助燃物在燃燒時會產生一氧化碳,令吸煙人士、其他顧客和員工曝露於高濃度一氧化碳,於室內禁煙區提供水煙形同「集體燒炭」。

局方指,過去衞生署的巡察發現,在提供水煙的酒吧中,逾半涉違法提供水煙給顧客在禁煙區內吸食,違規情況嚴重。由2023年1月至2025年3月期間,衞生署就違例在室內禁煙區吸食水煙共發出305張定額罰款通知書,另也向協助及教唆在室內禁煙區吸煙的酒吧職員發出170張傳票。

衞生署過去巡察發現,在提供水煙的酒吧中,逾半涉違法提供水煙給顧客在禁煙區內吸食。

衞生署過去巡察發現,在提供水煙的酒吧中,逾半涉違法提供水煙給顧客在禁煙區內吸食。

當局強調,水煙是吸煙產品,不應視為一般商品或服務。呼籲業界不應違法推廣或銷售吸煙產品,甚至以吸煙產品作為生意招徠手段,推動其它業務。

當局又指,煙草商一直在傳統吸煙產品中添加不同種類的味道來掩蓋煙草煙霧的刺喉性,令非吸煙者更容易開始吸煙,並以為加味產品的危害較小,惟數據顯示,近7成人首次吸煙時吸食的便是加味煙。

醫衞局在2023年7月就控煙策略展開公眾諮詢時已提出,可考慮規管煙草產品所含的添加劑成分,調查顯示接近9成受訪者均贊成此方向。

近年加入味道的水煙漸見普遍,為防止水煙成為煙草商另一個引誘市民特別是年輕人吸食的手段,禁止於傳統吸煙產品中加入味道的建議亦適用於水煙,以貫徹政策的一致性,以保障公眾健康。

高人話,政府計劃待完稅標籤制度全面實施後、即2027年第2季左右才分階段禁止加味的傳統吸煙產品,而在首階段先禁含有除薄荷味外的指明添加劑的傳統吸煙產品,對市民和業界來說,都已有充足時間適應和作出配合。現在看到業界協會更聚焦吸引內地年輕人的消費模式,特別是走中高端路線,相信香港營商環境優勢仍在,外國的經驗也是能在保障市民健康和爭取更好營商機會之間,取得平衡。

由於水煙的產品特性、銷售及使用模式都與一般捲煙不同,容易引起誤會,以為水煙的禍害比其他吸煙產品低、或規管較其他吸煙產品寬鬆。但事實不然,水煙同樣會導致多種癌症、心血管疾病及呼吸系統疾病,甚至吸食者體内的一氧化碳水平會急增,且因吸食時間更長,暴露在高水平有害物質的時間亦更久。

年青人切忌被部分商家蒙蔽真相,以為水煙沒有尼古丁及焦油成分,有水作過濾,且不易上癮,對健康無關痛癢,其實只是墮入了慢性中毒的圈套。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