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曾揚言讓台灣海峽變「地獄」 美印太司令從現實中清醒:「無人機對付不了中國」

博客文章

曾揚言讓台灣海峽變「地獄」 美印太司令從現實中清醒:「無人機對付不了中國」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曾揚言讓台灣海峽變「地獄」 美印太司令從現實中清醒:「無人機對付不了中國」

2024年11月21日 11:51 最後更新:17:23

今年6月,當時剛上任的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帕帕羅(Sam Paparo),曾狂言要用無人機、無人艇和無人潜航器讓台灣海峽變成「地獄景觀」。半年過去,大概是更多認識到中美在無人裝備方面的差距,尤其是珠海航展上中國展示的海陸空系統化的無人作戰體系,帕帕羅改口說:「僅靠無人機無法解决太平洋地區的軍事挑戰」。

美國海軍學會網站19日稱,帕帕羅上將當天在布魯金斯學會發表講話時表示,較小的無人駕駛平台無法在印度洋-太平洋的廣闊海洋中完成任務。

報道提到,過去三年裏,西方觀察家試圖將未來的台海衝突與正在進行俄烏衝突進行比較,部分人認為,烏克蘭使用無人機和其他新技術來挫敗規模更大的俄羅斯軍隊,可能適用於未來的台海衝突。很多人甚至鼓吹,美國應該鼓勵台灣大力發展類似的廉價無人作戰平台,用於「摧毀解放軍登陸船隊」。帕帕羅今年6月剛就任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就公開宣稱,針對解放軍對台行動,美軍將依托「複製器」計劃,在台灣海峽部署數千艘無人潜艇、無人艇和無人機,把台灣海峽變為「地獄景觀」。同月,27家美國防承包商組成的代表團抵台,與台軍工企業交流合作生産無人艇等武器裝備事宜。

但如今帕帕羅的態度發生了重大轉變。他表示:「俄烏衝突中的確有很多東西要學,但如果你認為這就是全部,我們可以放弃太平洋的其他一切,那就錯了。你知道,如果我們完全放弃在太平洋的空中和海上優勢,我們將如何維持其他一切?」對於那些主張無人機「包打一切」的主張,帕帕羅諷刺地說,「好吧,中國有2100架戰鬥機,他們有3艘航母,他們有200艘驅逐艦組成的戰鬥力量。好的,我們有什麽?一些無人機。沒有問題。你知道,我們已經解决了烏克蘭問題。」

由於現有無人機和無人艇的自主作戰能力有限,必須依靠後方指揮人員的遠程遙控。在帕帕羅看來,烏克蘭無人機、無人艇在黑海行動時基本不受任何阻礙,它們能够在北約的情報支持下,大搖大擺抵抵近俄黑海艦隊基地,後方的指揮人員可以放心遙控。

而在台海方向,情况截然不同。

帕帕羅解釋了為什麽不能照搬烏克蘭的經驗:如果美軍在台灣海峽等相對封閉的區域部署無人機,以阻止解放軍的行動,那麽美軍仍需要從沖繩遠程控制這些無人平台。「台灣海峽和沖繩之間的距離約為436海裏,這片水域需要海空資産的保護來確保海上通信綫路通暢」。

因此如果沒有足够的海空力量提供保護,一旦美軍失去了對這些區域的控制權,那麽失控的無人機根本就不可能對解放軍構成威脅——當然我們很清楚的是,如今在解放軍遠程打擊火力面前,沖繩的美軍基地自身難保,更不要說以此為基地指揮無人機作戰,甚至連這些美軍無人機和無人艇恐怕都出發的機會都沒有,就有可能被摧毀在倉庫裏。

至於說解放軍爭奪台海附近控制權的作戰能力,帕帕羅在採訪中承認,今年他目睹了中國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聯合演習:「今年夏天,我看到了我所見過的中國最大規模的聯合演習,以及我作為觀察員,在整個職業生涯中所見過的最廣泛的空中、導彈與海上力量的聯合行動。我看到中國在海上出動了152艘艦艇,其中包括四分之三的兩栖部隊。我還看到了中國出動了43個旅執行包括突破障礙,在城市地形上進行軍事行動等演練。」

在剛剛結束的珠海航展上,中國各大防務企業展示了海陸空全套的無人裝備,從空中的大型隱形無人機、智能化蜂群無人機,到地面的機器狼群和履帶式無人作戰車輛,再到水上的「虎鯨」隱形無人作戰艦艇與無人艇「鯊群」,其種類之齊全、智能化水平之高、配套戰法之成熟,就連西方媒體也為之驚嘆。

內地軍事博主「憤怒熊貓」分析認為,除了帕帕羅提到無人系統的控制能力受限外,如果未來美國有意與中國展開大規模無人裝備的競賽,那麽更是「鶏蛋撞石頭」——無人作戰的對抗結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於工業化大規模生産能力。美國引以為豪的「複製器」計劃,其實也不過是企圖在18到24個月內快速製造數千個低成本、可消耗的無人系統,實現面向對手的飽和攻擊。從「複製器」計劃中,區區「數千個無人系統」的規模就可以看出,美國想與全球頭號工業强國比無人裝備的製造能力,實在是打錯了算盤。

11月10日,人民空軍還在其官微發布《極低成本無人機競優比測活動通知公告》,這背後的意圖,美國讀懂了嗎?




止戈堂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部署在紅海的美軍航空母艦「杜魯門號」,再有戰機墮海。據美媒引述知情人士透露,涉事的為一架F-18戰機,周二在航母著陸後未能成功剎停,最終滑出甲板墮海,機上2名飛行員在戰機墮落前彈射逃生,被救援直升機救起,一人受輕傷。美軍暫時沒有回應。這是一周內,第二架F-18戰機墮海,也是半年內第三架。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當地時間6日晚上報道,「杜魯門號」航母又一架F/A-18「超級大黃蜂」戰機近日在紅海墜落,目前事故原因尚未查明,調查仍在進行中。

一周內,有二架F-18戰機從「杜魯門號」墮海,也是半年內第三架。

一周內,有二架F-18戰機從「杜魯門號」墮海,也是半年內第三架。

但據知情人士透露,戰機在嘗試降落時出現某種「攔阻系統故障」,機上前座飛行員和後座武器操作員彈射逃生,隨後被救起,但戰機墜入海中尚未被打撈上來。另據消息人士稱,就在戰機墜毀當天,胡塞武裝曾向該航母進行攻擊,目前尚不清楚這兩起事件是否有關聯。

美國防部長辦公室將針對事件的查詢轉交給美國海軍和美國中央司令部方面,惟相關部門暫未發表評論。

巧合的是,就在同一天,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與胡塞武裝達成表面停火協議,特朗普表示,胡塞武裝向美方表明他們不想戰鬥,亦不會再攻擊船隻,因此美國尊重對方承諾,停止轟炸對方。惟知情人士透露,胡塞仍向「杜魯門號」發射攻擊,目前尚不清楚這兩宗事件是否有關聯。

F/A-18「超級大黃蜂」戰機。

F/A-18「超級大黃蜂」戰機。

但無論如何,這是一周內美國第二架戰機從「杜魯門號」上墜落,4月28日一架「超級大黃蜂」F/A-18E戰機,因航母躲避一枚胡塞武裝發射的導彈而進行急轉彎而出現側傾時,導致一架正在舷側升降機上調運的「超級大黃蜂」連同拖車一起落入海中,事故造成了1人輕傷。這款戰鬥機每架造價約7000萬美元。

而自2023年11月以來,美國海軍在紅海的軍事行動,引發了也門胡塞武裝對美海軍艦機的持續反擊以來,當中已頻頻發生多次相當危險的事故,令人質疑美海軍的戰鬥力。如去年初,一艘美國海軍驅逐艦曾使用20毫米「密集陣」近防武器系統上擊落一枚導彈,當時導彈距離軍艦只約1.6千米,這距離擊中軍艦「只需要幾秒鐘」。

在糽海的美國「杜魯門號」航母事故頻仍。

在糽海的美國「杜魯門號」航母事故頻仍。

另去年12月21日晚上,一架「杜魯門號」的F/A-18F「超級大黃蜂」在紅海上空飛行時,被航母打擊大隊中的「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CG-64「葛底斯堡號」(USS Gettysburg)上誤射的「標準」SM-2艦空導彈擊中,機組兩人彈射逃生,飛機則墜入紅海。更離譜的是,「葛底斯堡號」當天還向另一架「超級大黃蜂」發射了導彈,但飛行員緊急進行機動動作,幸運地在約30米的距離上與導彈擦肩而過。

今年2月,「杜魯門號」又在靠近埃及的地中海上與一艘貨輪相撞,航母右舷後部和艦尾部分受不同程度的損傷,隨即前往希臘進行緊急維修,這次事故導致時任艦長的斯諾登(Dave Snowden)上校被撤職,由希爾(Christopher Hill)接手指揮。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