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初有段消息也許未必引起太多注意,卻可能與市民性命息息相關,醫院管理局電子病歷應用模式獲國際機構第七級認證,是最高等級,醫管局近年積極推行醫療數碼化,並研究加入AI技術,醫療數碼化水平高,不但是提高營運效率,更關乎拯救生命。
頒發認證的是醫療信息管理系統協會(HIMSS),是享有聲譽非牟利機構,醫管局轄下43間公立醫院同時獲得認證,當局形容屬史無前例,臨床管理系統及精密數據分析系統已融入日常運作。
醫療數碼化除了令營運更有效率,對市民也有好處,現在普遍使用的醫健通,由2016年3月推出至今,登記使用人已達600萬人,佔全港人口八成,醫健通讓市民有更多選擇,平台記錄了市民一直以來的醫療、用藥、電子X光片等資訊,私家醫生和公立醫院,都可以透過平台了解病人的病歷。
有了這系統,有利於促進病人分流到私營醫療系統,減輕公營系統的負擔,站在市民角度,也可隨時由公立醫院轉看私家醫生,或由私家醫生轉到公營診所就診,只要上平台,病歷就一目了然,既節省時間也不會出錯,在一些爭分奪秒的手術,如心臟手術,按一個按鈕就相關的醫生都看到,可以準備,較以往人手訊息傳遞,節省很多寶貴時間,其他國家和地區,也未必做到公私營醫療體系間病歷提示互通。
醫管局發展智慧醫療,最近有朋友在公立醫院就診,就遇到有職員在候診室內,教導等候診症的病人下載醫管局程式,市民可於求診當日,透過程式報到及繳費,縮短輪候時間 ; 此外當局也研究利用資訊科技和自動化的技術,提升派藥效率及準確性;在病房以科技支援臨床工作,當局表示正研究發展第五代臨床醫療系統,希望用人工智能協助醫生處理臨床資料。
香港人手缺乏,醫療體系情況更嚴重,一直以來多興建一家醫院不是問題,問題是醫院建成後缺乏醫生護士,其他職員也不容易招聘。科技確實有助解決部份人手問題,例如智能機械人問診,可在診療初期協助分流病人。
公立醫院服務有時候會受抨擊,也有市民投訴,近期多聽了朋友談及熱門移國家的醫療服務,感到香港的公立醫療服務水平其實已不算太差,特別是這樣的收費水平,只是所有重病都集中到公營醫療體系,負擔實在太沉重,以致服務有時強差人意,也容易出醫療事故,部份工作若能以科技或人工智能代替,確實能減輕醫護人員的壓力。
不過,科技終究是輔助,人工智能不可能取代醫生的專業判斷,期望當局在提升醫療體系科技水平之餘,也設法增加醫護人手,加強公、私營醫療體系合作,以善用資源,改善醫護人員工作環境及提高服務水平。
香港太平紳士協會副會長陳香蓮
太平人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