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羅斯港口維護升級多年的同級艦「納希莫夫海軍上將」號,近日傳出成功啟動核反應堆的消息。如果進展順利,它將在今年晚些時候開始海試,從而讓俄海軍重新擁有一艘現代化作戰能力的主力艦艇。這艘能搭載174單元垂直發射系統的「海上殺器」,會不會是俄羅斯海軍最後的王牌?
滿載排水量高達2.8萬噸的「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是冷戰末期蘇聯海軍的巔峰之作,至今仍代表俄羅斯海軍的頂級戰力。
然而,俄烏衝突的慘痛經歷證明,這些冷戰遺留的巨獸,如果不對主戰裝備進行徹底翻新,將很難應對現代海戰威脅。
當前俄海軍現役的唯一一艘「基洛夫」級「彼得大帝」號從上世紀90年代服役以來,只進行過少量改進,早已經不堪重任。
這種讓俄海軍揪心的困境,最近終於有了緩解的希望。
據《環球時報》旗下軍事公眾號「樞密院十號」,美國「動力」網站4日報道稱,俄羅斯國防工業綜合體的匿名消息人士告訴俄塔社,在北德文斯克造船廠維護升級多年的「納希莫夫海軍上將」號的兩部核反應堆已先後啟動,並稱該艦將從今年夏天開始返回海上進行試驗。
美國「動力」網站報道。
根據俄海軍的公開記錄,「基洛夫」級的三號艦「納希莫夫海軍上將」號因為故障不斷,早在1999年就停在北德文斯克造船廠,由於資金短缺和維護乏力,這是大部分蘇聯時代主力水面戰艦的普遍遭遇,同級巡洋艦的前兩艘就是在無期限的碼頭停泊中最終等到退役的命令。
轉折來自於2014年,當時俄海軍公佈了雄心勃勃地改裝計劃,將為「納希莫夫海軍上將」號全面更換新一代防空和反艦武器系統,並配備先進的自動化指揮系統,從而成為「全球最致命的海上戰艦」。
但「納希莫夫海軍上將」號的建造計劃並不順利。根據最初俄海軍的規劃,該艦將於2018年完成改裝。但這個時間表被推遲到2019年、2020年、2021年……一直到最近的2025年夏季。
不過,該艦當前處於安裝和調試艦上裝備的碼頭舾裝階段,特別是考慮到核反應堆啟動後就不會輕易停堆,因此最新的時間表可信度還是比較高的。
從「納希莫夫海軍上將」號的改裝規劃看,如果一切按計劃推進,翻新後的該艦的確具備相當可觀的戰鬥力。
在此前的改裝過程中,「納希莫夫海軍上將」號幾乎拆除了所有艦載設備,將原先的艦載版S-300F防空系統更換為S-400防空系統的海軍型號,從而具備現代化的防空能力。
同時,該艦將共計搭載超過174單元的垂直發射系統,這個垂直發射單元的數量超過了美國「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和中國055型驅逐艦,其中80單元將用於發射各種巡航導彈,包括「口徑」亞音速巡航導彈、「縞瑪瑙」超音速反艦導彈和「鋯石」高超音速導彈。
這些導彈和配套的垂直發射系統已經在其他俄海軍水面艦艇上大量裝備,因此「納希莫夫海軍上將」號的改裝應該不存在技術問題。
「動力」網站稱,如果「納希莫夫海軍上將」號巡洋艦真的能夠如願完成現代化改裝,將為俄羅斯海軍提供其最強大的水面作戰艦艇,並作為俄羅斯海軍艦隊的新核心。
由於「庫茲涅佐夫」號航母重返服役的前景不明朗,因此這艘核動力巡洋艦重新服役的意義將更為重大。
俄海軍規劃的23560型「暴風」級核動力驅逐艦隻停留在模型階段。
但令人唏噓的是,即便「納希莫夫海軍上將」號重新服役,也只是曾經輝煌的蘇聯海軍艦隊的最後餘輝。
俄海軍已經有多年沒有重新設計和建造過大型水面作戰艦艇,開發新型「超級驅逐艦」的計劃也早已被擱置。目前俄海軍建造的新型水面艦艇,只有幾千噸級的護衛艦和「小船扛大炮」的導彈艦。
因此,在未來相當長時間內,「納希莫夫海軍上將」號很可能是俄海軍所擁有的最大也是唯一一艘重量級水面作戰艦艇。
止戈堂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印巴衝突進一步升級,巴基斯坦5月8日表示,巴方軍隊在克什米爾展開空襲印度軍事設施行動,有40至50名印度士兵死亡,印方目前未證實消息。但據路透社引述美國官員消息稱,在5月7日的印巴短暫空戰中,一架由中國製的巴基斯坦殲-10戰鬥機成功擊落了至少2架印度戰機,而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製造的F-16戰鬥機,未被巴基斯坦在是次行動中使用。今次印巴戰場,意外成為了中國與西方先進軍備較量的舞台,引起國際關注。
路透社引述2名美國官員稱,巴基斯坦使用的中國製殲-10戰鬥機至少擊落了印方2架戰機,而行動中未有用美製F-16。
據報道,一名匿名美國官員表示,美方高度確信,巴基斯坦使用的中國製殲-10戰鬥機向印度戰機發射了空對空導彈,至少擊落了印方2架戰機,其中至少有一架是法製「陣風」戰鬥機。
而兩名官員均表示,巴基斯坦由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製造的F-16戰機,沒有用於今次的擊落行動。惟印度政府尚未承認損失任何飛機,僅聲稱成功襲擊了巴基斯坦境內所謂的「恐怖主義」基礎設施,當被問及相關報道時,印度空軍發言人表示不予置評。
美製F-16戰鬥機。
路透社指,這是西方首次證實巴基斯坦使用中國製的戰機實施了軍事行動。報道更稱,華盛頓方面正密切關注中國先進戰機與西方戰機的對抗表現。
當地時間5月7日淩晨,印度空軍於發動「朱砂行動」(Operation Sindoor),對巴基斯坦境內的「恐怖主義設施」進行襲擊。巴方則指,出於「自衛」擊落了6架印度軍機,當中包括1架無人機。巴基斯坦國防部長阿西夫其後向路透社證實,巴方使用殲-10戰機,擊落了3架印度新採購的法製「陣風」戰機。
同日,巴基斯坦副總理兼外交部長伊沙克·達爾也在議會透露「我們的戰鬥機擊落了印度3架法製『陣風』戰機,我們出動的是殲-10C,這些都是在與中國合作下獲得的戰機。」消息已得到法國官員證實。
據路透社報道,「陣風」和殲-10C通常被視為「4.5代」戰鬥機,代表著當前戰鬥機領域的前沿水平。
殲-10C是殲-10的升級版本,配備更好發動機和更先進的AESA雷達,可發射霹靂-15導彈。
《南華早報》8日報道,殲-10是由成都飛機工業集團設計和製造的單發多用途戰鬥機,從2003年起在中國空軍服役,而殲-10C是該系列的升級版本,配備更好發動機和更先進的AESA雷達,可發射霹靂-15導彈。
巴基斯坦是目前除中國以外,唯一裝備殲-10C戰鬥機的國家,於2020年訂購了36架殲-10CE出口型戰機及250枚霹靂-15E導彈,首批6架於2022年交付,現役總數達20架。
殲-10C於2024年1月執行首次跨境實戰任務,為巴基斯坦空軍打擊伊朗境內俾路支分離主義組織的行動提供護航,但未參與空戰。換言之,今次是中國戰鬥機在實戰中首次取得空對空擊殺戰果
路透社報道指,那些可能在未來大國衝突中部署的先進武器,其實戰表現將受到審視,引述英國智庫國際戰略研究所軍事航空航天高級研究員道格拉斯·巴里(Douglas Barrie)表示,中國、美國和一些歐洲國家的空戰界非常感興趣,他們試圖盡可能了解戰術、技術、操作程序、以及使用何種裝備、哪些方法有效、哪些方法無效等真實情況。
另一方面,社交媒體上則熱議中國霹靂-15(PL-15E)導彈與歐洲導彈集團(MBDA)的 「流星」導彈之間的實戰情況。
據印度媒體指,在空戰後,印度旁遮普邦一個村莊發現了疑似霹靂-15(PL-15E)導彈的碎片,這可能表明巴方空軍從殲-10C發射了該型導彈。美國軍事新聞網站「戰區」(The WarZone,TWZ)也指,中國的霹靂-15空空導彈似乎首次用於實戰。不過,印度戰機是否攜帶「流星」導彈及具體部署,目前情況仍未明,目前尚待了解。
《南華早報》引述南亞學者庫格爾曼(Michael Kugelman)稱,巴方證實其使用中國製殲-10C戰鬥機對抗並擊落印度戰機,證明了中國武器的重要性,在這場危機中看到,巴基斯坦軍隊的作戰能力得到了中國武器的極大支持。
他指,巴基斯坦採購的美製F-16戰鬥機,只能用於反恐行動,不能用於對抗印度,限制了巴基斯坦使用美國武器的範圍,使中國武器變得更加重要。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研究院的高級副研究員巴希特(Abdul Basit)則表示,若巴方說法屬實,中國戰鬥機與法國最先進戰鬥機之間性能對比的討論或將塵埃落定。
美國喬治城大學沃爾什外交學院教授費爾(Christine Fair)也認為,這是中國空中裝備與歐洲戰鬥機的一次「對比測試」,中國武器得到了實戰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