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1+」機制下兩款新藥獲批 治療非小細胞肺癌

社會事

「1+」機制下兩款新藥獲批 治療非小細胞肺癌
社會事

社會事

「1+」機制下兩款新藥獲批 治療非小細胞肺癌

2025年02月19日 17:40 最後更新:19:26

政府發言人表示,再有兩款新藥在「1+」藥物審批機制下獲批准在港註冊。這兩款不同劑量的藥物用於治療局部晚期或轉移性的非小細胞肺癌,能為病患者帶來更多醫治選擇,進一步體現「好藥港用」。

政總

政總

發言人說,上述用於治療局部晚期或轉移性的非小細胞肺癌新藥已獲內地藥物監管機構批核,並在「1+」機制下提交註冊申請。香港藥劑業及毒藥管理局轄下的註冊委員會在對申請人提交的臨床數據及相關資料作出審評,並經徵詢本地專家的意見後,認為新藥符合相關安全、效能及素質標準,批准在香港註冊。衞生署已通知申請人有關審批結果。

衞生署。 政府新聞處圖片

衞生署。 政府新聞處圖片

發言人又說,自「1+」機制生效以來,共有11款新藥按此機制獲批准註冊。衞生署一直積極透過不同渠道宣傳「1+」機制,至今已收到100多間藥廠超個370個查詢,當中包括海外及內地藥廠。不少公司已表示有興趣在擴展的「1+」機制下為包括先進療法製品的藥物提交註冊申請。

一名患有椎間盤突出症但無其他長期病患的47歲男子,感染甲類鏈球菌併發壞死性筋膜炎,他發病前曾經先後到上環及銅鑼灣接受兩名註冊中醫師的中醫針灸治療。上環的診所今早復業,衞生署人員星期二(5月6日)派員到診所詳細檢視診所針灸及感染控制的程序,並已收集環境樣本進行檢測,暫時沒有發現感染控制有明顯不當情況。

衞生署。 政府新聞處圖片

衞生署。 政府新聞處圖片

衞生署沒有接獲有關兩間涉事處所有其他病人接受針灸治療後,出現不良反應的報告,署方會繼續跟進事件及採取適當行動。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衞生署上星期在銅鑼灣註冊中醫處所採集並檢測出含有甲類鏈球菌的一個環境樣本,經基因分析後,證實與病人的細菌基因相同,顯示在該診所環境發現的甲類鏈球菌與病人感染的細菌有關連及同源。此外,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正跟進事件,衞生署會全力配合,提供所需資料和協助。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