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至26年度財政預算案就加強與大灣區城市聯動,在醫療、青年交流、運輸物流、金融、法律等多方面提出新構想和措施。
醫療合作
爭取在年底前成立「真實世界研究及應用中心」,結合「港澳藥械通」數據,加快新藥在香港、內地和國外審批上市,促進在香港進行先進生物醫藥技術研發、臨牀試驗及應用。

政府表示爭取成立「真實世界研究及應用中心」,結合「港澳藥械通」數據,加快新藥在香港、內地和國外審批上市。 資料圖片
醫管局通過多項人才交流計劃,引入包括內地尤其大灣區的醫護人員與本地醫護作專業和臨牀工作交流,促進相互專業提升,長遠建立區域醫護人才庫。

醫管局通過多項人才交流計劃,引入包括內地醫護人員,與本地醫護交流。 網上圖片
金融合作
金管局與中國人民銀行去年簽訂了《關於跨境徵信互通業務試點的諒解備忘錄》,在深圳與香港間先行先試,當局將逐步增加試點,進一步便利企業跨境融資。

「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向企業發放的津貼上限,將上調至每人每月12,000元。 資料圖片
青年交流
勞工處今年起將「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的參加資格放寬至29歲或以下持副學位或以上學歷的青年,而向企業發放的津貼上限,將上調至每人每月12,000元,為期最長18個月。
運輸物流合作
機管局與珠海交通控股集團於去年底簽署入股珠海機場股權合作協議,為雙方的客貨運互聯互通提供更堅實的基礎。此外,香港與東莞合作的「海空聯運模式」已有21家航空公司和125家物流公司參與。位於東莞物流園第一期首階段的永久設施,預計年內完成,而第二期前期研究亦即將開始。
建造業合作
去年成立的香港建築科技研究院正調適不同地域在測試及認證要求上的標準,以促進優質並具成本效益的建築物料在本地應用。此外,研究院將與廣東省相關機構於短期內開展灣區標準的策略性研究。
本港正與廣東省合作,積極推動大灣區「組裝合成」建築的優勢互補和產業發展,聚焦「組裝合成」建築的研發、品質認證和國際市場推廣。

香港建築科技研究院將與廣東省相關機構短期內開展灣區標準策略性研究。 巴士的報記者攝
本港與廣東省已成功建立香港首批工程專業人才的職稱評價機制,並會將其逐步擴展到其他具備條件的建造相關專業。另與廣東省及澳門特區合作,為建造業技術工人及技術人員擬定灣區技術標準,以及推展「一試多證」。當局即將公布首個試行工種的灣區標準。
法律合作
律政司正全力推動建立大灣區律師特定平台組織,更好支持律師發展業務及建立品牌。律政司亦會積極推動設立大灣區法律資訊平台,加強法律信息的互通。

前海。資料圖片
前海發展
在前海實踐「港資港法」成果的基礎上,律政司與內地相關部委合作,擴展「港資港法」和「港資港仲裁」至其他大灣區試點城市,為香港投資者營造更便利的營商環境。
香港會繼續支持前海先行先試,推動更多政策創新和突破,讓成功經驗輻射至整個大灣區以至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