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美軍高超音速部隊花4年練「空箱子」 「暗鷹」導彈遲到得讓士兵等到退役

博客文章

美軍高超音速部隊花4年練「空箱子」 「暗鷹」導彈遲到得讓士兵等到退役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美軍高超音速部隊花4年練「空箱子」 「暗鷹」導彈遲到得讓士兵等到退役

2025年02月28日 14:07 最後更新:14:15

一場始於2021年的尷尬等待,讓美軍把「紙上談兵」玩出了新境界。「寧可人等裝備,不能裝備等人」,美國陸軍「暗鷹」高超音速導彈就面臨這樣的麻煩。

美國《防務新聞》27日稱,「暗鷹」導彈的服役時間再度推遲到2025財年年底。但諷刺的是,早在2021年10月美國陸軍就宣佈交付了除了導彈本身以外的全套設備,並吹噓要利用這些設備練兵,以確保導彈服役後能盡快形成戰鬥力。

結果,美軍高超音速部隊拿這些空箱子練兵,一練就是4年。有可能士兵都退役了,「暗鷹」導彈還沒有交付。

2021年10月,美國陸軍完成對首支高超音速能力部隊的設備安裝,只是少了導彈本身。

2021年10月,美國陸軍完成對首支高超音速能力部隊的設備安裝,只是少了導彈本身。

《防務新聞》稱,五角大樓原計劃在2023年讓美國陸軍第1軍第17野戰炮兵旅第3野戰炮兵團第5營,也就是2021年率先接受「暗鷹」發射裝置的那支部隊進行實彈發射測試,但因為種種原因,2023年計劃的三次試射都取消了。

2019年,美國海軍和陸軍聯合推進「通用型高超音速滑翔體」項目,美國陸軍在其基礎上發展的就是「暗鷹」導彈,而美國海軍配備的同型導彈被稱為「中程常規快速打擊」導彈。該導彈屬於典型的助推-滑翔類高超音速導彈,由火箭助推器和無動力的助推-滑翔高超音速飛行器組成。美國陸軍吹噓,「暗鷹」的最高速度可達17馬赫,最大射程為2775公里,它結合了極高的速度和機動性,可以在衝向目標時機動變軌,由此會給防禦方帶來嚴峻挑戰。

高超音速導彈的威力不用美國陸軍多費口舌,但是,這種被五角大樓用來「反制中國」的撒手鐧武器,到底什麼時候能用?美軍不是吹噓,「暗鷹」導彈可以「從關島發射後數分鐘內打擊中國大陸」嗎?

原先2019年啓動該項目時,五角大樓認為助推-滑翔類高超音速導彈技術相對較低,再加上又是集結了美國海軍和陸軍的技術力量聯合研制,因此計劃是在2023年開始部署。在此之前的2021年10月,「暗鷹」高超音速導彈第一批硬件設備就在華盛頓州劉易斯·麥科德聯合基地交付,包括一個操作中心、4個發射裝置以及運輸它們的卡車和重型拖車。當時《防務新聞》嘲笑稱,「美國陸軍完成對首支高超音速能力部隊的設備安裝,只是少了導彈本身。」

結果沒有想到的是,2023年「暗鷹」導彈多次試射推遲後,美國陸軍將其服役時間改到了當年年底,隨後又改到了2024年。但儘管2024年5月和12月,該導彈成功進行了兩次測試,但美國陸軍如今宣佈,「暗鷹」導彈的服役時間又推遲到2025財年年末(2025年10月之前),至於未來還會不會繼續推遲,美國媒體也不敢打包票。

在美國政府效率部的強大威懾下,美國陸軍得給「暗鷹」高超音速導彈項目的屢次推遲找個說法。報道稱,接受採訪的美國陸軍官員表示,通常高超音速導彈的開發需要10年時間,而「暗鷹」導彈的服役時間雖然已比原計劃推遲了兩年,但研制總共不過才用了5年多,言下之意就是其實再拖個兩三年也是有理由的。

美軍其他高超音速導彈項目進展也不順。

美軍其他高超音速導彈項目進展也不順。

當然了,從料敵從寬的角度出發,還是需要正視美國高超音速導彈的威脅。

如前所說,就性能上看,無論是美國陸軍的「暗鷹」導彈還是美國海軍的「中程常規快速打擊」導彈,它們都屬於技術相對較低的助推-滑翔類高超音速導彈,但考慮到「暗鷹」導彈超過2000公里的實際射程,一旦它們正式服役,五角大樓將獲得一種性能可觀的全新中程打擊武器,可以填補美軍當前中程打擊力量的空白。就現有的資料看,該導彈採用機動部署,可以利用運輸機或船隻快速運輸,作戰模式與美國部署在菲律賓的「堤豐」中程導彈系統類似,但威力要強大得多。

因此,研制對付高超音速導彈的攔截手段,正在變成越來越現實的考慮。




止戈堂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部署在紅海的美軍航空母艦「杜魯門號」,再有戰機墮海。據美媒引述知情人士透露,涉事的為一架F-18戰機,周二在航母著陸後未能成功剎停,最終滑出甲板墮海,機上2名飛行員在戰機墮落前彈射逃生,被救援直升機救起,一人受輕傷。美軍暫時沒有回應。這是一周內,第二架F-18戰機墮海,也是半年內第三架。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當地時間6日晚上報道,「杜魯門號」航母又一架F/A-18「超級大黃蜂」戰機近日在紅海墜落,目前事故原因尚未查明,調查仍在進行中。

一周內,有二架F-18戰機從「杜魯門號」墮海,也是半年內第三架。

一周內,有二架F-18戰機從「杜魯門號」墮海,也是半年內第三架。

但據知情人士透露,戰機在嘗試降落時出現某種「攔阻系統故障」,機上前座飛行員和後座武器操作員彈射逃生,隨後被救起,但戰機墜入海中尚未被打撈上來。另據消息人士稱,就在戰機墜毀當天,胡塞武裝曾向該航母進行攻擊,目前尚不清楚這兩起事件是否有關聯。

美國防部長辦公室將針對事件的查詢轉交給美國海軍和美國中央司令部方面,惟相關部門暫未發表評論。

巧合的是,就在同一天,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與胡塞武裝達成表面停火協議,特朗普表示,胡塞武裝向美方表明他們不想戰鬥,亦不會再攻擊船隻,因此美國尊重對方承諾,停止轟炸對方。惟知情人士透露,胡塞仍向「杜魯門號」發射攻擊,目前尚不清楚這兩宗事件是否有關聯。

F/A-18「超級大黃蜂」戰機。

F/A-18「超級大黃蜂」戰機。

但無論如何,這是一周內美國第二架戰機從「杜魯門號」上墜落,4月28日一架「超級大黃蜂」F/A-18E戰機,因航母躲避一枚胡塞武裝發射的導彈而進行急轉彎而出現側傾時,導致一架正在舷側升降機上調運的「超級大黃蜂」連同拖車一起落入海中,事故造成了1人輕傷。這款戰鬥機每架造價約7000萬美元。

而自2023年11月以來,美國海軍在紅海的軍事行動,引發了也門胡塞武裝對美海軍艦機的持續反擊以來,當中已頻頻發生多次相當危險的事故,令人質疑美海軍的戰鬥力。如去年初,一艘美國海軍驅逐艦曾使用20毫米「密集陣」近防武器系統上擊落一枚導彈,當時導彈距離軍艦只約1.6千米,這距離擊中軍艦「只需要幾秒鐘」。

在糽海的美國「杜魯門號」航母事故頻仍。

在糽海的美國「杜魯門號」航母事故頻仍。

另去年12月21日晚上,一架「杜魯門號」的F/A-18F「超級大黃蜂」在紅海上空飛行時,被航母打擊大隊中的「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CG-64「葛底斯堡號」(USS Gettysburg)上誤射的「標準」SM-2艦空導彈擊中,機組兩人彈射逃生,飛機則墜入紅海。更離譜的是,「葛底斯堡號」當天還向另一架「超級大黃蜂」發射了導彈,但飛行員緊急進行機動動作,幸運地在約30米的距離上與導彈擦肩而過。

今年2月,「杜魯門號」又在靠近埃及的地中海上與一艘貨輪相撞,航母右舷後部和艦尾部分受不同程度的損傷,隨即前往希臘進行緊急維修,這次事故導致時任艦長的斯諾登(Dave Snowden)上校被撤職,由希爾(Christopher Hill)接手指揮。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