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前文提過,美國當局對外籍學生和教職員展開網上「大搜查」,並查看入境者的手機和電腦,如發現「反美」訊息,即拒入境。一位留學顧問同我講,原來香港學生赴美升學,入境程序亦比過往更複雜,並須通過嚴格「背景審查」,這令部分家長感到疑慮,甚至臨門卻步,反正英、澳、加等選擇多多,不一定要去美國。近期留學美國的氣氛確很詭異,多間大學紛呼籲外籍學生春假期間勿外遊,以免返美入境時遇到大麻煩,最壞情況是學生簽證被吊銷,學業突然中斷。
特朗普一聲令下,當局即收緊入境關卡,連帶赴美升學的香港學生也受影響,申請留學簽證過程變得更複雜,時間因而延長,之後還要通過嚴格的「背景審查」。
特朗普回朝後,厲言不再允許邊境變「無掩雞籠」,居美的非法移民則要趕盡驅絕,他的指令一下,有關部門隨即收緊入境關卡,不再讓一些人蒙混過關後頼着不走。此外,國土安全部亦同時加強政治審查,嚴防「反美分子」進入。
在這些辣招下,連帶赴美升學的香港學生也受到影響。一位從事留學顧問的朋友說,申請美國學生簽證的過程變得更複雜,必須提交額外文件及面試,辦理的時間也因而延長。成功過了這關後,獲得簽證的學生還要通過嚴格的背景審查。由於申請需時較長,與開學時間未必能銜接,令一些學生感到憂心忡忡。此外,目前中美關係緊張,政治氣氛不佳,也增加了他們的疑慮,部分人轉為選擇其他國家。
另一位從事留學諮詢的朋友同我講,其實近年詢問留美的港生,已下跌了2、3成,原因有幾個:1是持BNO簽證居英的家長,子女多在英國升學,而其他家長也可選擇澳洲和加拿大等;2是美國大學學費較高,加上擔心種族和治安問題,美國不再是首選;3是香港本地大學學額增加,留港升學划算得多。近期特朗普上台後,政治氣氛變壞,更令香港家長多了一重顧慮。在種種因素影響下,港生留美人數下跌的趨勢料會持續。
未赴美的學生猶疑不決,正在美國讀書的外籍學生,則人心惶惶,特別是去年曾參加過支持巴勒斯坦示威的師生,更加有得震、冇得瞓,擔心簽證隨時被撤銷。近日一些大學,包括布朗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康奈爾大學等,同時向持學生簽證或綠卡的師生發出電郵,建議他們在春假期間不要外遊,因為到返回美國時,入境政策可能有變,學生簽證或被撤銷,甚至持綠卡都會被禁入境。若出現這情況,他們的學業便會被迫突然中斷。
政府對曾參加去年反以色列示威的學生展開大搜查,一些大學近日警告外籍學生春假期間勿外遊,以免返美時被拒入境。
突然被拒入境的事例,最近的確發生過,布朗大學一名教職員由黎巴嫩返美時,就被關口人員指他疑與真主黨有聯繫,禁止他入境5年,頓時失去在美的學業和工作,十分慘情。
留學顧問朋友說,上面所講的政治陰影,對香港學生的影響不會很大,不過在美國目前氛圍下,很多事話變就變,入境審查亦是如此。反正其他選擇多的是,無謂一旦遇上阻礙,搞到兩頭唔到岸,到時麻煩就大了。
時人物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梵蒂岡今日開始舉行秘密會議,選舉新教宗,可能要進行數天,目前大熱門是教廷國務卿帕羅林,次熱是菲律賓樞機塔格萊,前者對中梵建交態度正面,若順利勝出,雙方關係可望突破。不過教廷內外都有人大唱反調,設法破壞這好事,英國「亂港政客」羅傑斯,今日就在英媒撰文,敦促新教宗當選後,須立即會見樞機陳日君,聽他的忠告修正對華關係。
陳日君在出席教宗方濟各喪禮期間,仍爭取在內部發言,圖影響教廷對華决策。「亂港政客」羅傑斯今日撰文,促新教宗當選後即會見陳日君,顯然想藉此向新教宗施壓。
大家都知,陳日君一直強烈反對中梵任命主教的協議,甚至斥之為「對天主教的背叛」,羅傑斯顯然想借助陳樞機的地位,影響教廷決策。朋友指,羅傑斯幾年前已與黎智英、陳日君組成反對中梵友好的「鐵三角」,在台前幕後埋堆搞破壞,雖然黎已入獄,兩人仍不會罷休,欲趁新教宗選舉興波作浪。
羅傑斯是亂港組織「香港監察」的創辦人,曾任保守黨人權委員會副主席,早就極度敵視中國,並公然支持藏獨、疆獨和香港「抗爭」,所以自2017年起,一直被香港當局拒入境。他的名字多次於黎智案審訊中出現,案情顯示,他長期在黎和英國「鷹派」政客之間搭綫,也安排他們與陳日君、李柱銘等接觸,結合成一個反中亂港網絡。
他曾以「香港監察」名義出過幾份有關香港宗教狀況的「調查報告」,指宗教人士受到壓迫,因與陳日君同聲同氣,彼此一直保持密切關係。正因為這淵源,他在新教宗進行選舉之際,高調發文抬陳日君到台前,明顯想藉此向新教宗施加壓力。
他在英刊物《Spectator》撰文說,獲選的新教宗有3件事須急做:1是會見勇敢的陳日君樞機,聽他的忠告,修正與中國的關係;2是祈求釋放屬天主教徒的「政治犯」黎智英;3是會見黎的兒子黎崇恩,以向世界發出有力的訊息。
這「鷹派」政客這時候放此訊息,明顯不單是他個人意見,背後還有一批「同道中人」,除了部分國會議員,還有末代港督彭定康。他與現時身處梵蒂岡的陳日君,也必然有默契,他在外面搖旗吶喊,幫陳樞機造勢,向新教宗施壓。
陳日君反對中梵友好,非自今日始,他早在多年前已是「強硬反對派」,對今次新教宗大熱人選、教廷國務卿帕羅林,一直充滿敵意。
朋友翻查資料,陳日君於7年前接受路透社訪問時,發言已十分火辣,直斥教廷與北京的任何協議,都是「對天主教的背叛」,乃「徹底投降」,並指帕羅林缺乏信仰,應該辭職,更不點名說「有人將羊送到狼的嘴裏」。其後他在另一次對談中,說「地下主教」才是「正權主教」,對中梵達成主教任命協議感到痛心。
陳日君於2020年5月上黎智英的直播節目,透露自己曾遠赴羅馬,爭取與教宗商討繼任人安排,希望對方不要受政治因素影響,並將一封親筆信交給教宗秘書,但等了4天仍沒回音,惟有無奈返港。當時黎智英對他所為大表欽佩。
由此可見,陳日君一直都想運用其地位,影響教廷決策,到最近教宗方濟各去世,他雖年過90,親赴教廷爭取發言,並繼續留在梵蒂岡。不過教廷已對他邊緣化,若他的「對頭人」帕羅林當選新教宗,更會當他冇到,單獨見他的機會極微。
話說回頭,陳日君與黎智英不單止對中梵建交同聲同氣,且獲對方長期「泵水」。據密件披露,黎智英給他的捐款達2千萬,教區對這秘密賬一無所知。到此事曝光後,他才承認這筆錢是用來資助內地「地下教會」。
這段秘聞顯示,陳日君與黎智英早就暗中串連,並大灑金錢支持內地「地下教會」,同時阻撓中梵就內地主教任命達成協議。而在他們背後,一直有西方政治勢力撐腰,代表人物之一正是羅傑斯,他們構成了一個「鐵三角」,在台前幕後破壞中梵建交。
由羅傑斯促新教宗會見陳日君,可見這「鐵三角」仍在運作。不過主張中梵友好的羅帕林,當選贏面較大,而已故教宗對此亦態度正面,陳日君即使不肯罷休,繼續裏應外合搞嘢,也影響不了大局。
新教宗大熱人選帕羅林,主張對華友好,是陳日君的「對頭人」。陳樞機曾屢次尖鋭抨擊他,更叫他應辭職。如他當選,會見陳日君的機會甚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