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生產力促進局首度參展 2025 年德國漢諾威工業博覽會(漢諾威工業博覽會),展出一系列香港科技應用,備受國際企業及投資者青睞,成功展示香港科技應用的輝煌成果,為香港及內地企業「出海」打下強心針。
作為代表香港唯一參展的公營機構,生產力局於2025年德國漢諾威工業博覽會首次設立展館,成功展示香港科技應用的輝煌成果,並與國際業界人士深入交流。
香港科技應用獲垂青 聯通國際商機
作為代表香港唯一參展的公營機構,生產力局在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展示多項包括人工智能科技的場景,贏得國際廣泛讚譽。作為海內外科技應用交流合作的推動者,生產力局在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與超過200間來自德國、歐洲與全球的企業及研發機構會面對接,介紹如何通過人工智能、機器人以及智能微工廠等科技應用將業務升級,提升生產效率及產業價值鏈,展示香港科技應用的輝煌成果,提升香港科技在國際上的知名度,進一步強化香港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競爭力。
作為代表香港唯一參展的公營機構,生產力局於2025年德國漢諾威工業博覽會首次設立展館,成功展示香港科技應用的輝煌成果,並與國際業界人士深入交流。
生產力局更舉辦了多場前沿科技專題講座,每場座無虛席。眾多業界人士與生產力局的團隊交流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領域的發展經驗和方向,來自世界各地的與會者對香港科研的成就有更深入的了解。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主席陳祖恆表示:「生產力局積極與國際接軌,助力香港及內地企業「出海」,成就有目共睹。在漢諾威工業博覽會,我們向全球展示多項前沿香港科技應用技術,並與國際業界深入交流,彰顯香港在創新科技領域的獨特優勢,並成功開創合作商機。當前,人工智能作為推動產業發展的核心技術,已成為全球趨勢,我們將進一步加強與國際伙伴的協作,彙聚全球智慧,助力香港經濟持續繁榮。」
生產力局舉辦多場前沿科技研討講座,分享粵港澳大灣區在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領域的發展經驗,深化國際對香港創科的了解。
人工智能趨勢 開拓工業無限可能
在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生產力局通過展品及專題講座探索人工智能的廣泛應用如何能革新制造流程,並提升效率的力量。人工智能發展一日千裡,國家也大力支持「人工智能+」的發展,以科技驅動產業創新。生產力局早於人工智能領域上深耕細作,其建立的香港工業人工智能及機器人研發中心(FLAIR)通過人工智能及機器人科技研發平台 AIR@InnoHK,整合先進的算法、數據分析和運算能力,推出「天工開物:工業人工智能應用平台」。該人工智能數據管理平台集數據管理、模型訓練、推理與模型雲端部署於一身,有效協助不同行業的中小企開發人工智能技術,更彰顯香港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創新實力,展示人工智能賦能工業的可能性。
生產力局於2025年德國漢諾威工業博覽會展示多項前沿香港科技應用技術,並與多方專家交流寶貴見解。
助力業界積極「出海」
作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工業盛會,今年漢諾威工業博覽會彙聚4000間來自數字產業及能源領域等企業參展,展示未來生產與能源供應等解決方案。期間,生產力局聯同香港總商會組織了歐洲科技考察團,讓香港企業更深入掌握全球前沿科技發展趨勢,拓闊國際視野;並攜手香港金屬制造業協會,向多個重要市場成功推廣香港金屬制品的技術優勢和卓越成就。
與此同時,生產力局將聯同國家級科研機構於本月在香港推出一站式服務平台支持企業「出海」,結合豐富的科研經驗以及與世界級伙伴的緊密關系,協助企業克服國際市場上的各種挑戰,以更充分利用香港優勢,實現全球化布局,提升競爭力。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歡迎財政司司長在最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中落實增撥發展創科資源,在國家的堅實支持和特區政府的領導下,生產力局對香港的經濟前景充滿信心,會繼續配合特區政府以變革回應挑戰。
2025至26年度財政預算案封面顏色是湖水藍。陳茂波網誌圖片
生產力局主席陳祖恒對預算案表示支持,強調必須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全力加速發展經濟,尤其是強化經濟新動能、加快提升傳統產業的競爭力。他指出生產力局全力配合特區政府落實對創科的政策,主動出擊吸引更多創企落戶香港,以香港的國際化應用場景,協助內地高端科企走向國際,透過本港科研優勢,加速推動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綠色科技、生命健康科技、微電子、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的發展。另一方面支援中小企升級轉型,繼續善用政府資助計劃,包括一億元的「製造及生產線『升』級支援先導計劃」等,從而吸引流動資金和規模較小的中小企,透過資助建立智能生產線。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表2025至26年度財政預算案。 (政府新聞處圖片)
善用特區政府多個政府資助計劃 助力香港發展新型工業化
生產力局對於今年內推出一億元、為期兩年的「製造及生產線『升』級支援先導計劃」,為現有生產線引進先進技術感到鼓舞。去年九月推出的「新型工業加速計劃」最近亦由雅各臣集團(Jacobson Group)旗下正美藥品有限公司獲「新型工業評審委員會」支持的首宗項目。生產力局自 2022 年起為雅各臣集團旗下各大藥業公司提供技術研發支持,於香港度身訂造多個智能微工廠項目。
開拓新型製造模式 以 AI 賦能新產業發展
生產力局支持特區政府推動香港成為人工智能(AI)產業國際交流協作的匯聚地,通過前沿研究及將科技成果落地應用,全力發展 AI 為關鍵產業,賦能傳統產業升級轉型。生產力局的科技團隊著重以解決行業痛點為目標,為各行業度身訂造合適的新質生產力方案,單是過去三年已合共贏取超過 270 個獎項並屢獲國際研發大獎,如與人工智能技術落地有關的「攀影蜘蛛」和「地空協同隧道自動檢測系統」,彰顯整體科研表現達到國際最高水平。
支持本地中小企 併船出海 共創商機
香港目前有 36 萬家中小企,佔香港整體的九成八。 作為全港重點的資助計劃執行機構,生產力局歡迎預算案向「發展品牌、升級轉型及拓展內銷市場的專項基金」(「BUD 專項基金」)再度注資,並優化申請安排,協助中小企業開拓內地及海外市場。
生產力局主席陳祖恒
為強化香港中小企的活力及競爭力。生產力局支持特區政府吸引海內外的企業在香港設立總部或分部,推動產業多元化。香港應繼續以「雙向跳板」優勢,把海內外中小企「引進來」,形成強而有力的中小企產業集群。生產力局會積極以香港的國際應用場景,協助內地高端科企走到國際,支援民營經濟發展、鼓勵企業自主創新。自 2017 年起,生產力局已經成功推動近 80 個支援企業發展東盟市場的項目,覆蓋地域包括越南、泰國、印尼、新加坡及馬來西亞等,積極支援本港中小企業「走出去」,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
加速綠色發展 實現產業可持續發展
「發展綠色產業是國際大趨勢,也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一大關鍵」,生產力局對特區政府在財政預算案提出多項有關建設綠色未來的建議感到鼓舞。生產力局歡迎政府繼續投放資源,將聯同轄下汽車科技研發中心與政府緊密合作,發展綠色運輸、綠色甲醇及氫能等綠色科技,鼓勵實際應用,鼓勵公共運輸系統邁向綠色轉型,成就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
一如既往,生產力局將以先進技術、未來人才培訓和政府資助計劃,全方位支持產業升級轉型,發展「智能微工廠」,強化「香港製造」品牌價值,未來將繼續作爲推動新型工業化的核心引擎,積極與内地及國際知名夥伴合作,説好香港創新故事;支持加速「北部都會區」建設,投資未來,妥善靈活運用資金為未來作投資,為社會創造價值,為國家高質量發展貢獻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