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陳恒鑌促正視泊車位不足 謝偉俊盼公眾收費須留意市民感受

政事

陳恒鑌促正視泊車位不足 謝偉俊盼公眾收費須留意市民感受
政事

政事

陳恒鑌促正視泊車位不足 謝偉俊盼公眾收費須留意市民感受

2025年04月17日 16:00 最後更新:18:59

立法會下午休會,休會前繼續辯論涉及財政預算案的《2025年撥款條例草案》。

民建聯陳恒鑌說,違例泊車收費增至400元是可以接受,但指出當局要正視泊車位嚴重不足問題,要追上市場需要,建議晚間在非繁忙道路劃出停泊位予營運車。

陳恒鑌說,當局要正視泊車位嚴重不足問題。資料圖片

陳恒鑌說,當局要正視泊車位嚴重不足問題。資料圖片

工聯會郭偉强提出,當局建議削減公務員常額編制,是否能實際節省開支。他又提醒相關調整不能集中在前線公務員,否則會影響到公共服務。

郭偉强提出,削減公務員常額編制不能集中在前線公務員,否則會影響公共服務。資料圖片

郭偉强提出,削減公務員常額編制不能集中在前線公務員,否則會影響公共服務。資料圖片

選委會界別議員謝偉俊關注本港公共財政,他引述基本法第107條指出,本港財政預算亦要與本地生產總值的增長率相適應,但過去10年的支出增長遠高於經濟增長。他又說,在向公眾收費及公務員是否減薪凍薪等事宜,當局都要留意市民感受,以民為本。

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主席陳紹雄表示,違泊罰款多年未調整,今次加幅相對溫和,新加坡、倫敦等地的收費是香港的10倍。有的士業界代表指,政府財赤下要增加罰款是合理,但經濟環境差,期望加幅低一點。

《2024年保護海港(修訂)條例草案》在星期三(5月7日)的立法會會議上三讀獲得通過。修訂條例改變過去填海受“不可填海推定”一刀切的約束,訂明更清晰機制規管維港大型填海工程的同時,亦簡化為改善維港而進行的小規模填海工程機制,尤其是非永久填海工程,拆牆鬆綁,便利市民享用海濱和加強海港功能。

立法會現場,巴士的報記者攝

立法會現場,巴士的報記者攝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表示,原條例不利於以改善維港為目的的工程,相信公眾都希望在繼續保護維港的同時,享用兩岸更好的設施和體驗。她指出,若部分填海工程符合面積要求和公眾利益,是需要的且沒有替代方案,可申請或批予豁免,包括條文附表中的設施,即有助市民欣賞海港、發揮功能、和照顧海上作業者需要的設施。例如行人板道、防波提、支援海事作業的供水、供給燃料或電池充電設施等。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資料圖片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資料圖片

條例草案法案委員會主席謝偉銓表示,維港是所有市民共享的珍貴自然遺產。《保護海港條例》自1997年確立以來未有修訂,條文過於簡略,關鍵問題缺乏清晰指引,例如“凌駕性公眾需要”的定義,存在大幅度不確定性。目前部分海濱長廊、海濱公園均因受到條例和過去的土地用途限制難以接通。立法會議員(九龍中)李慧琼表示,該修訂條例對香港海濱發展有里程碑意義,旨在海濱的發展和保護之間取得平衡。她強調,市民不必擔心條例通過後,維港會被大幅填海。因條例草案亦有引入保護機制和監督機制,規管維港進行的填海工程。

謝偉銓。巴士的報資料圖片

謝偉銓。巴士的報資料圖片

不少議員以受大眾歡迎的東岸板道作類比,指若法例儘早拆牆鬆綁,東岸板道早於現時數年便可投入使用。立法會議員(九龍東)鄧家彪表示,相信此次修例對海濱單車徑和水上運動有所裨益。不過對於申請填海面積不超過0.8公頃的上限,雖然此寬度足以建防波堤,但不足以加上靈活浮橋通道等設施,對使用遊艇旅遊的人士一定困難,期待當局可以以善用海港的角度去看發展需求。他否認外界所傳修例收窄法院權力的說法,認為修例後更加制度化,在引入行政機關程序的同時,保留司法監督裁判功能,使法例具有更高透明度,有程序和法例可依。

鄧家彪。資料圖片

鄧家彪。資料圖片

而稱投棄權票的立法會議員(社會福利界) 狄志遠表示,決策過程中,公眾的參與空間有限,屬於當局自審自決。應提供更多渠道給市民發表意見,需要更多的制度平衡該機制。

狄志遠。資料圖片

狄志遠。資料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