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建議修訂條例,規定小杯裝果凍產品的高度或寬度為45毫米或以下,不得含有蒟蒻成分;同時要求含蒟蒻成分的果凍產品,要在包裝標示預防哽噎風險的警告字句。
政府建議修訂條例,規定小杯裝果凍不得含有蒟蒻成分。網上圖片
立法會食物安全及環境衞生事務委員會委員陳凱欣在電台節目表示,支持當局的建議,因為小童、長者或吞嚥有困難的人士,吃含有蒟蒻成分的啫喱相對較易骾喉,當局有認真考慮這個問題,由於修例會以先修訂後審議的方式去做,換句話說,當局已決定了大方向,但相信仍有討論空間。
陳凱欣。資料圖片
陳凱欣指出,一名女童早年吃啫喱後骾喉窒息最終不治,死因裁判官建議當局禁售體積較小的啫喱或糖果,同時引述一名兒科醫生專家報告,提及歐盟與馬來西亞等地已有類似禁令,因此她會在本周四的會議上,了解當局下一步會否一併規管體積細小的糖果。她透露,自己亦曾試過食喉糖時不小心骾喉。
小杯果凍。網上圖片
家庭醫生林永和認為,當局的建議是好方向,監管預先包裝的蒟蒻食品可以減低一些悲劇,但他認為,最重要是家長教育,要避免子女急於食用時的潛在風險,同時亦要明白蒟蒻的營養價值很低。他又提到,一般食肆亦有提供含有蒟蒻成分的食物,下一步可以探討如何減低相關進食風險。
仁滙醫務集團懷疑結業事件,截至4日下午5時,海關及警方共接獲1356宗相關舉報,有關執法部門正安排已舉報的市民錄取口供,以助蒐證。消委會就接獲600宗相關投訴。
仁滙醫務
立法會衞生事務委員會主席林哲玄在電台節目說,關注現行《私營醫療機構條例》未有涵蓋對部分醫療機構或體檢中心的規管,希望政府釐清制度。他指出,如果有醫療集團聘用醫生應診,當然受條例規管,但如果只開一間中心,聘請護士或受過訓練的人為他人打針,是否受規管有一定爭議,同時打針在香港是否屬醫療行為亦沒有界定。
林哲玄
林哲玄又說,現時有醫療集團利用醫療產品去推廣預繳式消費的商業行為,質疑該類集團未必有醫生處方,建議市民對於有關預繳式消費「免得就免」。
立法會衞生事務委員會委員陳凱欣在同一節目表示,現時市面上仍有不少「集團式經營」銷售疫苗、檢測計劃等,促請政府盡快檢視現行法例上有無規管漏洞。
陳凱欣。FB資料圖片
另外,陳凱欣說,近日收到一宗涉及仁滙醫務集團的私家醫院求助個案,仁滙過去會將顧客接受體檢的樣本,送往該私家醫院化驗或檢測,而由年初至今醫院仍未收到仁滙的付款,涉及6位數。陳凱欣引述該醫院說,如果近期曾在仁滙做體檢,應盡快聯絡醫生及追查有關醫療報告,因為直至4月底仁滙仍有將體檢樣本交給醫院,部分人的指數有超標,希望相關人士跟進病情。
仁滙醫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