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局提出修例建議,規定小杯裝果凍產品的高度或寬度為45毫米或以下,不得含有蒟蒻成分,有立法會議員表示支持。
陳家珮。巴士的報資料圖片
新民黨立法會議員陳家珮表示,原則上支持有關做法,但關注細節如何執行。她說不少家長都關注小朋友的食物安全風險,若禁售一些較細的小杯裝蒟蒻果凍產品,雖然未必能完全杜絕小朋友進食時硬噎的風險,但的確可以減少事故發生。她說,自己作為家長,不會買一些小杯裝蒟蒻果凍產品,只會買一些袋裝產品,以減低進食風險。
她又認為,在禁售小杯裝蒟蒻果凍時,不必再加入年齡限制,否則會令法例更複雜,另外她認為在實行時,必須要解說清楚,否則會對製造商帶來不便。
果凍
另外,食安中心已聯同教育局,向各學校發信,建議學校的小賣部及食堂等地方,停止出售或提供高度或寬度為45毫米或以下的小杯裝蒟蒻果凍。資助小學校長會名譽主席張勇邦贊成當局做法,因為在學校,老師要面對眾多學生,很難逐一照顧他們進食蒟蒻果凍的情況,又指如果由政府立例規管,不容許小賣部出售相關產品,將可減少爭拗。
食物安全中心。資料圖片(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食安中心檢視食用含蒟蒻成分果凍產品可能帶來的哽噎風險、以及主要經濟體對這類產品的規管做法後,提出修例建議,規定小杯裝果凍產品的高度或寬度為45毫米或以下,不得含有蒟蒻成分,並會要求所有預先包裝並含有蒟蒻成分的果凍產品,包裝須標示預防哽噎風險的警告字句。
政府提出修例建議,規定45毫米或以下高度或寬度的小杯裝果凍產品,不得含有蒟蒻成分,又建議學校小賣部及食堂停止出售或提供有關產品。
蒟蒻是不少小朋友喜愛的零食。網上圖片
修訂建議包括:
一、規定若小杯裝果凍產品的高度或寬度為45毫米或以下,不得含有蒟蒻成分;及
二、要求所有預先包裝並含蒟蒻成分的果凍產品的外包裝須以中英文標示預防哽噎風險的警告字句:「注意:勿一口吞食,長者及兒童需在監護下食用。」
食安中心發言人表示,雖然食品法典委員會認為蒟蒻是一種安全的食物添加劑,但由於小杯裝蒟蒻果凍的獨特產品設計及其結實質地,如食用方法不當可能增加哽噎風險,尤其是對兒童和長者而言。政府一直透過不同渠道推廣預防食物哽噎的健康教育信息,包括避免直接吸食小杯裝蒟蒻果凍。
食安中心已就修訂建議諮詢食物安全專家委員會,以及透過業界會議和論壇諮詢相關業界。政府初步建議有關禁止銷售高度或寬度為45毫米或以下含蒟蒻的小杯果凍產品的修訂,將在修訂規例通過6個月後生效;而所有含蒟蒻成分果凍產品的標籤要求則在修訂規例通過12個月後實施。
食安中心已聯同教育局向學校發信,建議學校的小賣部和食堂等停止出售或提供高度或寬度為45毫米或以下的小杯裝蒟蒻果凍。食安中心網站圖片
食安中心已聯同教育局向學校發信,建議學校的小賣部和食堂等停止出售或提供高度或寬度為45毫米或以下的小杯裝蒟蒻果凍。食安中心亦已設立專題網頁,並已上載相關規管建議,歡迎市民和業界於6月8日或之前提出意見。
蒟蒻是不少小朋友喜愛的零食。網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