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都試圖在下一代半導體技術領域佔據領先地位。雖然美國不斷加強對華芯片的出口限制,試圖遏制中國取得先進半導體,以阻礙中國半導體發展,惟美國可能無法透過出口管制來維持其競爭優勢。據美國最新研究顯示,中國研究人員已進行了大量基礎研究,目前在芯片設計和製造研究領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正進行大量可能影響下一代半導體技術的基礎研究。
據《南華早報》4月22日報道,美國喬治城大學安全與新興技術中心(CSET)今年3月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從2018年到2023年,10大英文芯片研究產出機構中有9個是中國機構。其中,中國有8間大學進入被引用次數最多的論文前10名,即每年被引用次數最多的前10%。
中國研究人員目前在芯片設計和製造研究領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從國家來看,據論文數目,在芯片設計和製造研究領域的領先國家,前5名依次為中國、美國、印度、日本和韓國;高引用率論文數量排名前5名的國家,則分別為中國、美國、韓國、德國和印度。
從機構來看,在芯片設計和製造研究領域的領先組織,中國前10佔9,除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外,其他依次為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學院大學、電子科技大學、清華大學、南京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浙江大學和北京大學。
在高引用率論文數量方面,中國亦佔主導地位,前10佔8,分別為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學院大學、清華大學、南京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北京大學;第9名為新加坡國立大學,第10名為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
CSET報告作者、首席分析師阿諾德 (Zachary Arnold) 表示,美國可能無法透過出口管制來維持其優勢,如在受神經元啟發的計算架構或使用光而不是電子來承載資訊的光學計算,中國在發表論文數量方面處於領先地位。
中國科學院2018年至2023年發表的論文總數,或被引用次數最多的論文,均在芯片設計和製造研究領域重量級人物中位列榜首。
報道分析各間名列十大的中國科研機構。其中,總部位於北京的中國科學院,2018年至2023年發表的論文總數,或被引用次數最多的論文,均在芯片設計和製造研究領域重量級人物中,位列榜首。
中科院同期共發表芯片相關論文14,300多篇,其中被引次數最多的論文超過3,400篇。該領域最熱門的領域之一是神經形態運算,其旨在模仿人類大腦,並透過創造更具適應性和更有效率的處理方式徹底改變芯片設計。中科院在神經形態計算等領域的已發表研究方面位居榜首。在另一領域,報告稱,他們開發了世界上第一個可運行人工智慧任務的碳基微芯片。
另隸屬於中科院的中國科學院大學,其芯片設計與製造領域發表的論文總數排名第2,近 7,850 篇;該期刊被引用次數最多的論文數量也排名第2,約 1,750 篇。該大學也在神經形態計算和設備等研究領域位列前10名。
2018年,由中科院和科學院大學研究人員組成的團隊在同行評審期刊《化學學會評論》上發表了一篇關於應用於石墨烯材料的結構分析技術的論文,該論文在歐洲技術組織的芯片文章引用率排行榜上名列第4。中國科學院大學材料與光電技術學院譚平恆教授是該論文的首席研究員,其研究領域是半導體物理學,被分析平台和學術出版商評為「高被引科學家」。
清華大學發表了近 4,650 篇論文,在芯片研究發表中位居第5位,被引用次數最多的文章中位居第3。
在全球排名前20名的清華大學,發表了近 4,650 篇論文,在芯片研究發表中位居第5位,在被引用次數最多的文章中位居第3,發表了近 1,280 篇論文。半導體專家孫楠在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工作了10多年後,於2020年加入清華,參與研發了50多款尖端芯片,應用於高速列車、電動車和電網等領域。
2023年,由吳華強和高斌領導的清華大學團隊推出了世界上首個完全系統整合的憶阻器芯片。這種芯片能進行基於改進的學習,無需外部儲存源即可在芯片上進行學習,從而有助於減少訓練人工神經網路所需的能量。
位於四川成都的電子科技大學,發表了近5,240 篇論文,排行第4。去年,由電子科技大學和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共同設立的實驗室團隊表示,他們開發出了一種可減少電子戰接收機時間延遲的設備,從而使雷達信號檢測速度更快。該大學科學研究人員在量子芯片研發上也取得進展,首次利用一般半導體製造出量子光源。
南京大學研究人員組成的團隊,在2018至2023年間發表的關於芯片設計和製造的被引用次數最多的論文,並於 2018 年發表在期刊《自然》上,關於鐵磁性,一種某些材料(如鐵)強烈相互吸引的物理現象,對開發自旋電子裝置具有重要意義。這些設備利用電子自旋而不是電荷來儲存數據,可作為傳統花片的更有效的替代品。南京大學也名列歐洲貿易組織在量子運算和量子處理器領域發表研究成果排名前10的大學之列。
位於武漢的華中科技大學,在發表論文數量中排名第8,同期共發表論文 3,660 多篇,被引用次數第5多,約有 890 篇論文。曾在2021年在蘋果美國總部擔任中央處理器實施工程師的王煥宇,曾助蘋果開發了 Mac 電腦和 iPad 中使用的一些最新的系統單芯片處理器,2023年回母校華中科技大學積體電路學院擔任教授。
另浙江大學已發表研究論文數量中位居第9,共發表論文約3,580篇,被引用次數最多的論文數量榜中位居第6位,共發表論文近 870 篇。該大學在涉及光子學的兩個研究領域名列前茅,光子學是光學的一個分支,利用光子的能量用於各種應用。光子芯片使用光或光子而不是電子來處理和傳輸訊息,其傳播速度更快,因此可以實現更高的資料傳輸速度。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美國總統特朗普當地時間周日在其社交丕台Truth Social發文批評其他國家不斷提供各種優惠吸引電影製片人和片廠到當地發展,導致荷里活電影業面臨「迅速滅亡」,宣布向所有非美國製作的電影徵收100%關稅,強調希望電影可在美國製作。消息一出,不少人都大呼美方簡直是「自殘」行為,因目前荷里活大片都在全球多地取景並完成拍攝,如Marvel影業的《復仇者聯盟5:毀滅日》 已經在倫敦開拍,故相信特朗普此舉才是加速美國電影「滅亡」。
央視旗下微博公眾號「玉淵譚天」星期二(5月6日)亦發文稱,事實上,一直是美國電影更需要世界,不是其他國家的電影更需要美國,分析特朗普濫施電影關稅將為美國帶來8種惡果,包括引發其「迴力鏢效應」,全球對美國電影進行反制,並意味美國主動將自身的服務貿易產業拉入貿易戰。
「玉淵譚天」認為,特朗普濫施電影關稅將引發「迴力鏢效應」,加速荷里活衰退。
惡果1:加劇美國電影產業恐慌與混亂
特朗普先前對全球施加所謂「對等關稅」,已令荷里活電影公司股價下跌,又是不斷推高美國電影製作成本,已讓荷里活魂不守捨,現在又要直接對非美國製作的電影加徵關稅,無疑是「火上加油」,加速扼殺荷里活的未來。
專業人士分析,所謂非美國製作的電影,言辭模糊,不知道是進口到美國的電影還是有海外製作流程的美國電影。因現時幾乎所有美國電影都涉及海外外包、取景,如果涉及海外製作就加稅,美國電影人的日子沒法過了。
更離譜的是,電影屬於服務貿易,服務貿易是無形的,一般認為服務貿易沒有關稅。專業人士分析,如果非要徵稅,操作複雜,涉及州政府與聯邦稅制協調,有技術和法律障礙,到最後反而亂上加亂,一筆爛帳,難怪美國商務部前官員威廉·賴因施(William Reinsch)說,對外國製作電影加徵關稅將「殺死我們(美國電影)產業」。
惡果2:中小成本外國電影放棄美國上映
特朗普對外國電影加徵關稅無非是希望保護美國本土電影。但熟悉電影業的影評人龐宏波指,近3年北美票房前20名均來自美國電影,而且都包涵美國同其他國家合拍電影的。所以,如果是對所有進入美國的外國電影徵收100%關稅,就不會對其他國家電影造成太大影響。
龐宏波分析,增加100%關稅意味著許多中小成本的外國藝術電影可能會放棄在美國實體院線發行。結果是美國本土觀眾對電影的選擇愈來愈少。
惡果3:加速外電影透過串流平台入美國 荷里活更惡性競爭
對電影徵收100%關稅,帶來最直接的影響可能是這些外國電影透過串流媒體的方式進入美國。對傳統荷里活電影公司而言,可能會造成非常大的打擊。因像Netflix、亞馬遜等新興串流平台經過長達十多年的努力,大有和荷里活傳統大製片公司分庭抗禮之勢。據統計,有73%的美國成年人表示,串流媒體已成為他們觀看電影的「預設管道」。
若外國電影在美國進一步以串流電影形式出現,將進一步增加串流平台的話語權,也讓美國觀眾更接受串流觀影的方式,荷里活面臨更殘酷的競爭。
惡果4:奧斯卡影響力將被快速削弱
新關稅政策下,奧斯卡的生命力將被快速削弱。龐宏波指,去年奧斯卡就已更重視影片實體院線發行,電影只能透過在洛杉磯縣、紐約市、灣區、芝加哥、亞特蘭大或新增的大都會區——達拉斯-沃斯堡的實體電影院放映一周來獲得資格。如未來對所有進入美國的外國電影徵收100%關稅,必然更增加對奧斯卡入選影片實體院線發行的困難。
近年,奧斯卡一直加強國際化,在評選規則中明確要求,一部電影必須在角色、演員或主線敘述上體現出身份多元性,否則便不具備入圍最佳影片的資格。但從長遠看,關稅很大機率對奧斯卡影響力產生嚴重削弱作用。
惡果5:或引發全球對美國電影反制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貿學院教授崔凡 ,一旦美國針對電影服務徵收關稅,就有可能引發其他國家的反制。比方說一些出口影片到美國的國家和地區如歐盟、加拿大、日本等,可能推出本土電影優先政策,限制美片配額;或在放映環節徵稅,直接削弱荷里活在全球的票房表現。事實上,紐西蘭、澳洲等已對此做出明確回應:一定會反制。
荷里活的電影是極度依賴海外市場的,今年全球票房排名前10的電影中,一些荷里活影片幾乎一半以上的票房是靠海外觀眾撐起,故關稅最直接的後果是讓美國電影加速墜落。
即將上映由湯告魯斯(Tom Cruise)主演的《職業特工隊8:最終清算》,其拍攝地點就在世界各地。
惡果6: 繼續漠視美國產業衰落根源
特朗普加關稅的理由陳腔濫調,把美國電影的衰落歸咎於是別國造成的。但根據相關調查,荷里活高層最喜歡的拍攝地點,美國本土並沒進入前5名,反而,多倫多、溫哥華和澳洲等名列前茅。荷里活最近製作的主要影片幾乎都是在美國境外拍攝,如即將上映由湯告魯斯(Tom Cruise)主演的《職業特工隊8:最終清算》,其拍攝地點就在世界各地。原因很簡單,美國的各種成本都太高,最近荷里活電影產業就正討論,荷里活會不會成為下一個「底特律」,因為配樂與後製等製作鏈大都已經遷移到其他國家了。
製片管理平台ProdPro的CEO指,全美影視製作量自2022年以來已下降26%,而澳洲等的製作量則增長14%;洛杉磯影視配樂錄音室預訂量從2022年高峰的127天降至今年的兩位數;在奧地利維也納完成配樂成本比洛杉磯低三分之二。因此加州正研究如何採取激勵和補貼措施推動產業回歸,這才是恢復電影產業的良策。
加州州長紐森第一個就關稅問題起訴特朗普政府。
惡果7:美國內部衝突加劇
荷里活電影在內的娛樂業是加州的支柱產業,為加州創造逾60萬個就業職位,以及每年300億美元的經濟收益。還進一步拉動加州旅遊業的發展,令這行業的經濟規模高達1000億美元。
但「對等關稅」推高荷里活電影成本,已遭加州強烈反對。根據加州電影協會的報告,今年加州電影的總產量比去年年減22.4%,難怪加州州長第一個就關稅問題起訴特朗普政府。現在,特朗普到底是為了打擊加州,還是真的保護?美國內部矛盾,恐怕剛揭開序幕。
惡果8: 美國服務貿易被美國政府主動拉入關稅戰
對電影加稅,意味著美國主動將自身的服務貿易產業拉進貿易戰。2023年,美國服務貿易出口額突破1萬億美元,佔全球服貿總額的13%;美國服務貿易與大多數主要經濟體都存在貿易順差,2024年順差總額接近3,000億美元。2022年,美國的服務貿易出口支撐起410萬個高薪職位空缺。若一旦遭到反制,美國本身受到的打擊就更劇烈;據分析,在極端情況下,全美非農就業人數中的84%都會面臨失業風險。
這涉及美國的零售商、大小餐廳、酒店、軟體行業、電信及互聯網服務商、航空公司及卡車貨運的物流業、媒體、學校、醫療保健行業、法律服務以及會計師事務所等。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服務貿易研究所所長李俊認為,對一個以服務貿易順差為主要經濟優勢的國家來說,美國的做法無異於「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損害的是整個美國服務業的國際形象和長遠利益。
很多美國電影人本身就厭惡特朗普政府,這當然有政治光譜的原因,但還有很多現實因素。無怪乎美國電影人稱特朗普今次出招是對美國軟實力的重創。也有美國業內人士稱,特朗普此舉是受中國電影《哪吒2》的刺激,既不理智也不明智,是典型的「一時衝動」。然而,一旦真的實施起來,對美國電影業的傷害恐怕是很現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