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太空牛扒不是夢!歐洲太空總署發射實驗培養太空食物 2年內供太空人嘗鮮

大視野

太空牛扒不是夢!歐洲太空總署發射實驗培養太空食物 2年內供太空人嘗鮮
大視野

大視野

太空牛扒不是夢!歐洲太空總署發射實驗培養太空食物 2年內供太空人嘗鮮

2025年04月26日 12:20 最後更新:12:55

歐洲太空總署(ESA)近日發射了一項具有突破性的實驗至太空,旨在成功在太空環境中培養「實驗室培養食品」,大幅降低目前每名太空人每日高達2萬英鎊的膳食成本。

建造國際太空站上小型食品工廠的第一步

據BBC報導,這項由ESA資助的研究旨在評估在太空中低重力和高輻射條件下製造實驗室食品的可行性。參與該計劃的邊境太空公司(Frontier Space)的創辦人兼執行長沙姆蘇爾(Aqeel Shamsul)表示,這是建造國際太空站(ISS)上小型食品工廠的第一步,並計劃在未來2年內投入實際應用。未來,這一技術還將擴展至月球基地的食品製造設施,因為「如果人類要在太空中長期生活與工作,就必須在地球以外建立完整的製造基礎。」

採用精確發酵技術

這種實驗室培養食品採用精確發酵技術,類似於釀酒過程,在生物反應器中培育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然後組合和加工成口感和外觀類似傳統食品的菜餚。這項技術在地球上已取得進展,例如實驗室培育的雞肉已在美國和新加坡上市,實驗室培育的牛扒正在英國和以色列等地等待批准。

具有環保和成本優勢

在太空中,這種技術除了具有環保優勢外,更重要的原因是成本。美國NASA和其他國際太空機構,甚至私營企業都積極計劃在軌道、月球和火星上建立長期據點,未來將需要供應數十甚至上百名太空人的日常膳食。如果持續依賴火箭運輸,高昂的成本將難以負擔。

這次實驗已經通過SpaceX的獵鷹9號火箭將一套縮小版的生物反應器送入太空。這個裝置內裝有酵母混合物,由歐洲首艘可返回商業太空船「鳳凰號」搭載進入軌道,預計繞地球飛行3小時後,將在葡萄牙外海回收,然後返回倫敦實驗室進行分析。

未來可以生產多種食物成分  並根據需求組合成各種菜餚

帝國理工學院可持續蛋白質中心主任阿馬羅(Rodrigo Ledesma-Amaro)表示,這些實驗數據將為明年預定升空、規模更大的生物反應器提供關鍵指引。他指出,這項技術未來可以生產多種食物成分,並根據需求組合成各種菜餚。

儘管目前由酵母乾燥而成的紅褐色粉末外觀並不吸引人,但負責將化學成分轉化為美味菜餚的主廚拉齊科夫斯基(Jakub Radzikowski)已開始研發美味食譜,目標是為來自世界各地的太空人提供熟悉且令人滿意的食物。目前,他正在進行實驗,使用天然真菌來源的蛋白質和澱粉,等待正式食材獲得合法使用許可。

圖片來源:Frontier Space

圖片來源:Frontier Space

可能成為太空人補充營養的新途徑

英國首位太空人、同時擁有化學博士學位的夏曼(Helen Sharman)品嚐了該團隊研發的辣餃子和蘸醬後,直呼「美味且令人回味」,並指出這種食品除了口感更好外,還可能成為太空人補充營養的新途徑。她強調,過去太空人主要食用罐裝、冷凍乾燥或管裝食品,味道單一,不利於長期任務下維持食慾和體重。

夏曼指出,太空人在太空中長時間生活可能會出現骨鈣流失、激素和鐵水平失衡等問題,目前他們需要依賴營養補充品來應對,但未來實驗室培養食品有望根據個人需求,直接調配成分,實現「吃得飽,也吃得對」的理想目標。

最新發表於《神經學雜誌》(Neurology)的一項研究指出,每天攝取12份超加工食品可能會使罹患柏金遜症的風險增加一倍。

研究:超加工飲食讓柏金遜症早期風險激增250%

這項研究中將一份超加工食品定義為約240毫升代糖或含糖汽水、一根熱狗、一片盒裝蛋糕、一大匙番茄醬或一安士的薯片。

研究分析了美國「護士健康研究」(Nurses’ Health Study)和「醫療專業人員追蹤研究」(Health Professionals Follow-Up Study)中近4萬3000名參與者的多年健康和飲食資料,主要關注柏金遜症的早期症狀,包括身體疼痛、便秘、憂鬱、嗅覺或顏色覺能力改變等。

上海復旦大學營養與食品衛生教授高翔表示:「研究表明,過度攝取加工食品,如含糖汽水和包裝零食,可能會促使柏金遜症早期症狀的出現。」

麵包和穀類食品例外

研究發現,柏金遜症的早期症狀與所有類型的超加工食品都存在關聯,唯獨麵包和穀類食品例外。每天攝取約11份超加工食品的人,相較於每天僅攝取3份的人,出現3項以上柏金遜症早期徵兆的可能性增加2.5倍。

普遍超加工食品可能干擾腸道菌群的平衡

研究指出,普遍超加工食品的膳食纖維、蛋白質和微量營養素含量較低,但富含添加糖、鹽分以及飽和或反式脂肪。此外,這種食品可能干擾腸道菌群的平衡,其中的添加物可能促進發炎反應、自由基生成以及神經細胞死亡。

研究還指出,攝取更多超加工食品與幾乎所有柏金遜症早期症狀的風險上升都有關聯,唯獨便秘除外。即使在納入年齡、身體活動量和吸煙等可能影響因素後,這一發現仍然成立。

少吃加工食品助於維持大腦健康

高翔表示:「柏金遜症是一種無法治癒的疾病。我們先前基於相同人群進行的研究發現,健康的飲食模式和規律運動可延緩疾病進展。」他補充說:「少吃加工食品,多攝取完整且富含營養的食物,可能是維持大腦健康的方法。」

示意圖

示意圖

倫敦國王學院神經科學臨床高級講師瓦梅倫(Daniel van Wamelen)指出,儘管研究發現攝取更多超加工食品的人更容易回報更多柏金遜症的早期症狀,但並未發現直接升高罹患柏金遜症本身的風險。但他說:「儘管如此,早期症狀愈多,仍可能意味著長期風險較高。」

這項研究的參與者平均年齡為48歲,且在研究開始時皆未罹患柏金遜症。所有人每隔幾年會自行回報飲食內容,但參與者可能無法準確回憶實際攝取食物,這是該研究的限制。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