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香港樓價持續調整,市場交投氣氛亦反覆不定。傳媒報道普遍較為悲觀,令公眾對樓市前景感到憂慮。不過,市場真相是否如外界所描繪般一片灰暗?筆者希望從不同角度剖析現況,為讀者提供更全面的參考。
不能否認的是,市場壓力仍然存在。中美博弈持續,為全球經濟帶來高度不穩定性,並影響金融市場走向,房地產市場亦無法獨善其身。更值得注意的是,過去樓市好景時,各大發展商競相以高價投地,積極擴充土地儲備,伴隨而來的則是龐大的債務。近年受疫情衝擊,加上俄烏戰爭等國際事件令環球經濟逆轉,美國聯儲局加息週期更令市場進一步承壓,發展商面臨雙重壓力,利息支出大幅增加之際,樓價卻持續回落,銷售遇阻。在資金回籠的迫切需求下,各大發展商紛紛調低售價,導致樓價一浪低於一浪,市場信心受挫,買家只能進一步觀望。
另一方面,部分在過去幾年購入物業的業主,亦面臨高息環境下的財務壓力。一方面樓價下滑造成資產貶值,另一方面供樓成本急升,使部分業主陷入資金緊張局面,甚至不得不割價出售,以求流動資金周轉。這些業主與發展商的困境,正是近年樓市走勢的縮影,構成樓價向下調整的重要因素。

然而,樓市並非單單存在負面因素。今年初《財政預算案》調高100元印花稅適用樓價上限至400萬元,此舉迅速激活市場交投,吸引上車客積極入市,部分長期隱身的投資者亦重返市場,尋找具潛力的低價物業。由於政策已完全撤銷「辣招」限制,市場氛圍轉暖,加上內地買家蜂擁進場,目前內地客戶入市比例已約佔整體成交量的兩成,顯示市場正逐步回穩。
另一方面,房委會日前通過收緊公屋戶政策,涉及潛在「公屋富戶」約八萬人。這部分群體具備置業的能力及需要,隨着政策推動,有機會轉向私樓市場,成為新的購買力來源。此舉為本港房地產市場帶來額外的需求動力,為市場注入活力。
筆者相信,目前樓市並非單向下行,而是利好與不利因素並存。只要市場資金仍然充裕,剛性需求持續存在,交投活動可望保持穩健。對於精明的投資者而言,當市場處於回穩階段,正是尋找低價優質物業的良機,或許可在寒冬過後迎來意想不到的收穫。

利嘉閣地產總裁廖偉強
廖偉強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