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時候貪污成風,但當時位高權重的于謙,並沒有利用職權貪污營私,非常清廉。
于謙 (網上圖片)
當時朝中宦官弄權,尤其是以王振為首的團體,更驕橫跋扈,貪贓納賄。地方官員進京或中央官員從外回京,都須向他獻納金銀珠寶等貢品禮物,如若不然,就會遭到非難、打擊和排擠。
于謙 (網上圖片)
時任兵部侍郎的一次巡撫河南回京之時,其下屬便勸他帶些絹帕、蘑茹、線香等當地的土產,送給王振,以表心意。對王振深惡痛絕的于謙聽後甚感不屑,並賦詩《入京》一首:
「絹帕蘑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
意思是:絹帕、蘑菇和線香等土特產,本應供人民享用,只因貪官污吏搜刮,現在反而給百姓帶來災難。我只帶兩袖清風去朝見天子,免得百姓們說長道短。
後來明英宗率軍迎戰北方瓦刺,結果英宗被俘。于謙等人擁立英宗的弟弟為帝。次年,英宗獲釋,回京發動政變,奪回了帝位,于謙被處死。在查抄于謙的家時,發現連一件值錢的東西也沒有。
于謙備受後人景仰。(網上圖片)
成語兩袖清風,便是出自于謙的詩,意思是衣袖中除清風外,別無所有。現在多用來比喻為官清廉,又或者形容一個人很窮困。
成語「雞犬升天」全稱「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出自漢•王充《論衡•道虛》:「王遂得道,舉家昇天,畜產皆仙,犬吠於天上,雞鳴於雲中。」
劉安 (網上圖片)
傳説劉邦的孫子淮南王劉安對於煉丹修道非常熱衷,總是夢想得道成仙。有一天,有八位老人前來淮南王府前,要求劉安前來接見。門吏看到他們一個個老態龍鍾,於是説道:「你們八位老得連走路都困難,對我們王爺有何用處呢?」
一個老人説:「既然他不歡喜老人,我們就變年輕一些吧!」話剛説完,八個老人居然轉眼間都變成了十四五歲的少年,滿頭黑髮,臉如滿月。門吏看後非常震驚,慌忙奔進堂去報告劉安。劉安聽完,知道來者不是凡人,連忙出門隆重迎接。
自此以後,劉安把他們稱為八公,將他們安排在思仙台中居住,待若上賓。那八公果然有通天的本領,騰雲駕霧,呼風喚雨,點石成金,無所不能。他們得知劉安一心想得道成仙,於是向他傳授丹經,並願意為他煉製仙丹靈藥。
網上圖片
不料就在劉安專心致志等待仙丹煉成,吞服昇天之際,發生了一件事。原來,劉安有個兒子叫劉遷。他平日尤其喜歡舞槍弄棒,自以為劍術超羣。他聽説郎中雷被劍術非凡,非要拉住他和自己比武。雷被無可奈何,不得不奉陪,不曾想利劍無情,誤傷了劉遷。劉遷怒不可遏,由此不歡而散。雷被擔心劉遷對他報復,便向淮南王劉安提出請求,指派他去抗擊匈奴,指望以此避開劉遷。劉安不知道事情的原委,並未答應。雷被更加恐懼,於是來了個先發制人,上書朝廷,控告劉安不允許他去抗擊匈奴。這在當時可是個大罪名,還好劉安是當時皇上漢武帝的堂叔,才只被削除兩個縣的封地而已。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示意圖。(網上圖片)
這回,劉安真的對雷被懷恨在心了。雷被心想,與其整日擔驚受怕,倒不如一不做二不休,和人聯名誣告劉安謀反。這回,漢武帝只好派人前去把劉安捉拿歸案。劉安得知此事,很快叫來八公商量對策。八公笑着對劉安説道:「這是王爺功德圓滿,上天要召喚王爺去了。」之後就讓劉安服下早已煉製好的靈丹仙藥。頓時,劉安只感覺身子飄飄忽忽,身輕如燕,跟着八公升天去了。王府庭院內,八公煉丹的藥爐還遺留在那裏,四周地上還散着幾顆靈丹仙藥,雞犬們圍攏着又啄又舔,結果也全部跟着升了天。
淮南王劉安的「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僅僅只是神話傳説,真實的情況卻是淮南王劉安因謀反敗露不得已而自殺。但後世以「雞犬升天」比喻一人得勢,跟他有關係的人也由此得到好處,含貶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