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嚴嵩明代奸臣榜上有名 卻從無逾越之舉

歷史長河

嚴嵩明代奸臣榜上有名 卻從無逾越之舉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嚴嵩明代奸臣榜上有名 卻從無逾越之舉

2019年06月28日 10:00 最後更新:06月29日 10:19

《海瑞鬥嚴嵩》,清官奸角大鬥法,史實中的嚴嵩是不是像我們所認為的「奸」?

明代嘉靖朝首輔嚴嵩,據載他擅專國政達20年。清人張廷玉修編《明史》中,嚴嵩被列為明代六大奸臣之一,稱他:「惟一意媚上,竊權罔利」。後代都以此作藍本,透過戲曲和文藝作品等,塑造出嚴嵩奸臣形象,當中一名角色-不畏強權、秉公執法的巡撫海瑞,這一名「清官」與「奸角」嚴嵩大鬥法,衍生了《嚴嵩鬥海瑞》、《海瑞罷官》等歌頌海瑞的劇本。不論是史書及歷史故事,也沒有為嚴嵩說好話。

更多相片
影視中的海瑞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海瑞 (網上圖片)

清《中國歷代名人畫像譜》中的嚴嵩 (網上圖片)

清《中國歷代名人畫像譜》中的嚴嵩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嚴嵩 (右)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嚴嵩 (右)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嚴嵩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嚴嵩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海瑞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海瑞 (網上圖片)

數百年來,嚴嵩形象都是大奸大惡。但當我們翻看記錄嘉靖朝事的正史、野史,嚴嵩的所作所為,其實還未到「上榜」成為奸臣。即使在修《明史》時,寫作班底對於嚴嵩是不是奸臣,過程就已有很大爭論。

據載,嚴嵩出生於寒門家庭。他少年聰慧,善於作對,年僅25歲就高中進士,列二甲二名,入翰林院。大太監劉瑾執政時,嚴嵩以病請歸,隱居讀書達十年。

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嚴嵩還朝復官。據《明史·嚴嵩》載,起初他多批評朝政,對於當朝皇帝明武宗很多做法,都持批評態度。關於運楠木北上,他寫道:「今湖南運殿材巨楠數千株,聯筏曳旗,蔽流而上。楠最硬者圍丈餘,長可五十尺,誠天地間奇聲。然此木一株,山伐陸挽水運至此,費數百金矣。」可見他想法合乎經濟效益,也見他一身正氣。

清《中國歷代名人畫像譜》中的嚴嵩 (網上圖片)

清《中國歷代名人畫像譜》中的嚴嵩 (網上圖片)

據記載,嘉靖初期,皇帝與大臣圍繞著「大禮議」展開了激烈政治鬥爭,嚴嵩在為官做人方面卻有明顯變化,將利祿看得重。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嚴嵩被派往外地,還朝後上了兩道奏疏,一道敘述河南災情,另一道則敘述途中所見的祥瑞。進獻祥瑞,是當時皇帝明世宗樂於接受的事,救災安民也是當年的世宗關注點。這一次公幹,嚴嵩獲世宗欣賞。

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有人上疏請獻皇帝廟號稱宗,以入太廟。朝中大臣,包括嚴嵩在內欲加阻止。世宗大怒,嚴厲質問群臣之下,嚴嵩卻盡改前說,且條劃禮儀甚備,博得世宗好感,成為世宗親信。在政治鬥爭中,首輔夏言革職閒住,嚴嵩結果加少保、太子太保、禮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入閣,仍掌禮部事。

影視中的嚴嵩 (右)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嚴嵩 (右) (網上圖片)

嚴嵩看來變得有點腐敗,但嚴嵩入閣不久就與世宗談論邊事,載曰:「臣以為虜寇不足患,惟中國久安,武備久弛,將領非人,兵力單弱,糧餉缺乏,邊圍空虛而民不見徵,法令不嚴而將帥不肯用命......」於疏論中,嚴嵩對「擇大將」、「募壯勇」、「足糧餉」、「嚴法令」、「信賞罰」等問題均有精彩論述。

到了嘉靖二十四年(公元1545年),分宜等縣旱荒,民眾乏食,嚴嵩還將世宗所賜銀二千餘兩買稻穀五千餘石陸續賑濟饑民。嚴嵩說這樣做是為了「以廣聖澤」,其實換句話說也是為了維護明朝穩定。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他還與世宗討論賑濟問題。對於倭寇問題,嚴嵩也發表過不少獨到見解:「倭寇之起,因閩浙人下海通番得利,聚徒眾盛,遂起狂謀。去歲只在沿海侵犯,今則各地深入。據報,真倭數不滿千,皆係漳溫近海賊徒結夥導引......」可見他已經看得清倭寇本身的癥結,也是當時相當一部分士大夫的看法。

影視中的嚴嵩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嚴嵩 (網上圖片)

嚴嵩針對平寇,提出擴大統帥權限,在起草的《給總督胡宗憲》的敕諭中宣布:「其在軍門及行軍之際不用命者,武職自參、遊、都指揮以下,許以軍法從事......」這對胡宗憲平定倭寇海盜起了不小作用。所以,嚴嵩的信賴和扶植,也許才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由於嚴嵩「樹大招風」,最終成為政敵主要打擊對象,被勒致仕,其子嚴世藩更以通倭罪被殺。

至於嚴嵩最被人詬病的就是「惟一意媚上,竊權罔利」,但他專權二十餘年,當時世宗二十七年不上朝,國家大事全都押在首輔大臣身上。然而,嚴嵩從無逾越之舉,世宗不上朝時,從沒發生篡權的事,也許是最好的證明。世宗一道罷官旨意,嚴嵩其實也絲毫不敢違抗。貪污腐敗為歷代官場弊病,但嚴嵩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從來不碰底線,也沒有私通敵國、賣國求榮。

往下看更多文章

曹操完勝袁紹後 年過半百但「老驥伏櫪」

2025年01月03日 20:00

不少成名人士經常以「老驥伏櫪」表示即使已到了一定的年紀,但「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依然有心有力。「老驥伏櫪」的出自三國•魏•曹操《步出夏門行•龜雖壽》︰「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曹操是東漢末年的梟雄,他文武雙全,不但會打仗,而且擅長詩文,留下不少傳世之作,因此有「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之稱。年輕的時候,曹操曾經做過低級軍官,隨後在鎮壓黃巾軍起義及反董卓戰爭中逐步擴大了自己的勢力,並在漢獻帝一朝「挾天子以令諸侯」,成為掌握實權的丞相。

曹操畫像 (網上圖片)

曹操畫像 (網上圖片)

通過一連串戰爭,曹操先後滅了呂布、袁術等地方軍閥,逐步控制了許昌附近的黃河以南的大部地區。在這些地區,他注意發展生產,限制土地兼併,為社會的安定和統一中原奠定了基礎。獻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軍與袁绍軍相持於官渡,爆發著名的官渡之戰,成為曹操統一北方的關鍵之戰。戰後曹操進軍袁紹的河北根據地,袁紹的兩個兒子在戰敗後,投靠當時位於東北邊境的烏桓族,想借機東山再起。

烏桓的首領也經常趁着中原混亂的機會侵擾漢朝。他們不僅掠奪大量的財物,而且抓走許多漢人去做奴隸。於是,曹操為了徹底消滅袁紹的殘餘勢力使東北地區的邊境安靜,在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親自統率大軍征討烏桓。

三國•魏•曹操《步出夏門行•龜雖壽》畫作 (網上圖片)

三國•魏•曹操《步出夏門行•龜雖壽》畫作 (網上圖片)

這一年曹操已經五十多歲了。古話有云︰「五十而知天命,人了五十歲就已經逐漸衰老了,距離死亡也就不太遠了。」曹操當時也認識到了這一點,但他並沒有因為年老體衰而意志消沉,而是以種豪邁的氣概面對自己要完成的事業,繼續努力實現自己建功立業的抱負。

烏桓之戰打來並不輕鬆,因為烏桓處於偏遠地區,曹操大軍補給不易,只能輕裝上陣,「兵貴神速」,以少數精銳部隊打敗了烏桓的頭領蹋頓。在帶領大軍凱旋的途中,曹操有感而發,寫出了一首氣勢豪邁的詩,這就是《步出夏門行》的第四篇《龜雖壽》,這首詩寫道:「神龜雖壽,猶有競時,螣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意思是:曾經馳騁戰場的駿馬,雖然年老體衰卧在馬槽旁,但它的心仍向一日千里的飛奔。胸懷遠大理的鬥士,雖然已到了生命中的垂老,只要生命不息,他那顆奮勇拼搏的心就一刻也不停止!通過這些詩句後人可以感受到他那豪邁的氣概和奮鬥的精神。

衰老的駿馬即使卧在馬槽旁,心也有往着一日千里的飛奔。網上圖片

衰老的駿馬即使卧在馬槽旁,心也有往着一日千里的飛奔。網上圖片

河北之戰後,曹操不久後即揮軍南下,攻下劉表的根據地荊州,並隨即後與孫權、劉備爆發歷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戰,時在建安十三年(208年)。此後直至建安二十五年(220年) 曹操以65歲之齡逝世,始終過著「戎馬半生」的日子,令人敬佩。

「老驥伏櫪」指衰老的駿馬即使卧在馬槽旁,心也有往着一日千里的飛奔,比喻人雖然年老,但仍然保持着雄心壯志、從不服輸的鬥志與精神。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