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金庸家族屬浙江名門 先祖捲入政治旋渦幾乎抄家

歷史長河

金庸家族屬浙江名門 先祖捲入政治旋渦幾乎抄家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金庸家族屬浙江名門 先祖捲入政治旋渦幾乎抄家

2018年11月12日 10:00

香港武俠小說泰斗金庸,於2018年10月30日離世。金庸一生成就甚豐,在新聞、企業、社會活動上均有建樹。原名為查良鏞的金庸,出身浙江名門海寧查氏,據文獻記載,這個家族在明清時期顯赫一時,還曾得到康熙帝的褒獎。不過,在雍正年間,查氏家族卻遭遇一場大禍,金庸的先祖差點被雍正滿門抄斬。

筆名金庸的著名武俠小説作家查良鏞離世,享年94歲 (資料圖片)

筆名金庸的著名武俠小説作家查良鏞離世,享年94歲 (資料圖片)

海寧查家世代以耕讀為業,文化氛圍非常濃厚,歷代以來科甲鼎盛。在明朝查家出過狀元,到了清朝更加興盛,查氏家譜中顯示,單單在康熙一朝,就出現「一門十進士,叔侄五翰林」的現象。比如康熙四十五年的進士查嗣庭,很快做到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的高官(他的哥哥查慎行,是清代詩人,在金庸小說《鹿鼎記》中,也有一回目用了查慎行詩中的對句)。

更多相片
筆名金庸的著名武俠小説作家查良鏞離世,享年94歲 (資料圖片)

筆名金庸的著名武俠小説作家查良鏞離世,享年94歲 (資料圖片)

民國《清代學者像傳》中的查慎行畫像 (網上圖片)

民國《清代學者像傳》中的查慎行畫像 (網上圖片)

雍正帝朝服像( 網上圖片)

雍正帝朝服像( 網上圖片)

《雍正上諭內閣卷四十八》局部 (網上圖片)

《雍正上諭內閣卷四十八》局部 (網上圖片)

雍正帝讀書像 (網上圖片)

雍正帝讀書像 (網上圖片)

民國《清代學者像傳》中的查慎行畫像 (網上圖片)

民國《清代學者像傳》中的查慎行畫像 (網上圖片)

查嗣庭中了進士後,仕途開始也不俗,先後受到重臣隆科多及蔡珽的舉薦。他學問淵博,才識過人,但不免有些恃才傲物、目空一切的名士風度,喜歡玩弄文字,嘲諷時事,且生性疏狂,言語尖刻。最終在雍正四年陷入文字獄中。

查嗣庭的案發生在雍正四年,這時雍正趁時機成熟,對付知道自己太多秘密,又因優寵過分而日益囂張跋扈的隆科多,這時被視為同伙的查家就被牽連了。這年,查嗣庭被任命為江西鄉試正主考,到南昌主持江西省鄉試。考試結束,查嗣庭剛回到北京,就被人告發指他出的考題乖張。雍正帝得到奏報,立即下令抄查查嗣庭在北京的寓所。據《清稗類鈔》載:那天晚上,查嗣庭方醉臥家中,全家十三口,統被抓去。三天後,雍正直接諭旨,公佈查嗣庭「罪狀」,將查氏「革職拿問,交三法司嚴審」。

雍正帝朝服像( 網上圖片)

雍正帝朝服像( 網上圖片)

事實上,這道諭旨文字冗長,內容雜亂無章。清史資料中抄錄記載較多,版本各不相同,內容大同小異,而基調是:「以命題譏訕,逮江西正主考、禮部左侍郎查嗣庭,交三法司治大逆不道罪。」上諭:「查嗣庭向來趨附隆科多,在朕前薦舉,令其內廷行走,授為內閣學士,後見其語言虛詐,兼有狼顧之相,料其心術不端,從未信任。隆科多又復薦舉,遂用為禮部侍郎。」

《雍正上諭內閣卷四十八》局部 (網上圖片)

《雍正上諭內閣卷四十八》局部 (網上圖片)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至於他本身的「罪狀」,雍正命心腹、時任浙江巡撫的李衛速經過一番調查取證,認為查嗣庭在江西出的試題內容,屬於「心懷怨望」、「肆行譏謗」。比如第四題內容為「百室盈止,婦子寧止」,第二題內有為「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見矣」。在雍正帝將之放在一起看來,「今查嗣庭所出經題,前用正字,後有止字,是在暗諷雍正帝『正字有一止之象』」。

雍正及後又在查嗣庭的日記中,找出了一些罪名,包括:「記錄風雨天氣不對」、「對康熙朝的工作『大肆汕謗』」、「又有塗抹一處,乃痛詆滿洲之文,大逆不道之語」。總之,查嗣庭這些罪名大多為羅織成罪,屬於典型的文字獄。

雍正帝讀書像 (網上圖片)

雍正帝讀書像 (網上圖片)

查嗣庭案表面上為文字獄,但他與重臣隆科多連結在一起,查嗣庭的案就多了一重政治性質。雍正早在公佈查嗣庭的罪狀時,已沒有避諱這一點:「查嗣庭向來趨附隆科多......」有學者認為,雍正帝處置查嗣庭,是在「投石問路」,為對付隆科多「試水溫」。

最終,雍正帝對於查嗣庭案的定性為「大逆不道」,本應凌遲處死,但此時查嗣庭已經死在獄中,但雍正還將他梟首戮屍,其子侄被流放三千里,家產抄沒。不幸中的萬幸,雍正並沒有將查家滿門抄斬、誅滅九族。

查嗣庭案後,查家一度陷入衰落。隨著清朝滅亡,又湧現出了一批著名人物,比如著名詩人兼翻譯家穆旦(查良錚),還有就是我們最為熟悉的金庸。

今年適逢一代武俠小說泰斗查良鏞(筆名金庸)百周年誕辰,無綫推出特備節目《百年一金庸》。

《百年一金庸》節錄了多部金庸武俠劇的製作特輯、多位才子才女點評金庸作品、及金庸昔日受訪片段,與觀眾一起追憶這位武俠小說的一代宗師。《百年一金庸》將於今晚(10月12日)9點半翡翠台播映,並由林溥來(Patrick Sir)擔任節目導航。

今年是金庸先生百周年誕辰。

今年是金庸先生百周年誕辰。

林溥來為節目導航。

林溥來為節目導航。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十四字對聯囊括金庸十四部經典作品。節目重點提及了金庸成名作《書劍恩仇錄》的創作過程,金庸曾親揭創作念頭來自家鄉傳說:「我係浙江海寧人,我哋故鄉有個傳說,話乾隆皇帝其實係海寧人,所以最初我就寫咗呢個故事。」曾是金庸包租公的專欄作家簡而清,則大爆金庸創作《書劍》時的小趣事:「佢好多時返到屋企就唔出聲,但突然間會聽到佢唱幾聲歌、彈幾吓琴,我就知佢鍾意音樂。而佢都了解到自己冇咩音樂天份,但點解佢要咁做呢?後尾先知原來佢係創作緊《書劍恩仇錄》。」

金庸的成名作是《書劍恩仇錄》。

金庸的成名作是《書劍恩仇錄》。

劇集《書劍恩仇錄》圖片

劇集《書劍恩仇錄》圖片

劇集《書劍恩仇錄》圖片

劇集《書劍恩仇錄》圖片

簡而清原來是金庸的包租公。

簡而清原來是金庸的包租公。

而金庸已故好友倪匡,則曾指《書劍》雖並非金庸最好的一部小說,但書中人物角色性格和錯綜複雜的故事情節相當引人入勝,直指非常適合改拍成長篇電視劇,倪匡更貫徹幽默作風力踩自己為金庸喪笠高帽謂:「個個都話我擦金庸鞋,咁佢小說係好吖嘛,又唔見我啲小說有人拍?」

黃霑和林燕妮都是《書劍恩仇錄》的書迷。

黃霑和林燕妮都是《書劍恩仇錄》的書迷。

黃霑和林燕妮都是《書劍恩仇錄》的書迷。

黃霑和林燕妮都是《書劍恩仇錄》的書迷。

節目又探討了金庸事業高峰期的作品《射鵰英雄傳》,原來當年TVB拍攝1983年版的《射鵰》時,特意做了市場調查,證實武俠小說甚受觀眾歡迎,故當時監製王天林對於重拍甚有信心。至於主角人選,男主角郭靖早已定案由黃日華飾演,惟女主角黃蓉遲遲未找到合適人選,後來爽性舉辦「理想黃蓉形象」選舉,最終由聰明靈動的翁美玲脫穎而出,造就了一代經典角色,翁美玲飾演的黃蓉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

劇集《射鵰英雄傳》圖片

劇集《射鵰英雄傳》圖片

劇集《射鵰英雄傳》圖片

劇集《射鵰英雄傳》圖片

翁美玲在「理想黃蓉形象」選舉中脫穎而出。

翁美玲在「理想黃蓉形象」選舉中脫穎而出。

翁美玲在「理想黃蓉形象」選舉中脫穎而出。

翁美玲在「理想黃蓉形象」選舉中脫穎而出。

翁美玲在「理想黃蓉形象」選舉中脫穎而出。

翁美玲在「理想黃蓉形象」選舉中脫穎而出。

金庸接受黃霑訪問大談創作《天龍八部》的經過。

金庸接受黃霑訪問大談創作《天龍八部》的經過。

金庸接受黃霑訪問大談創作《天龍八部》的經過。

金庸接受黃霑訪問大談創作《天龍八部》的經過。

金庸與倪匡、蔡瀾及黃霑曾被封為「香港四大才子」,但原來蔡瀾很不喜歡這個稱號,蔡瀾曾說:「我一聽就覺得好醜,查生已經超越咗才子啦,我覺得唔可以同我哋相提並論。」倪匡則以16個字形容金庸的小說:「『金庸小說,天下第一,古今中外,無出其右』!」兩人又大爆金庸有「過目不忘」的特異功能,蔡瀾說:「佢睇完所有嘢都記得,佢有時用跑步機跑步時睇無綫連續劇,佢睇咗一次之後,任何小明星叫咩名都記得。」倪匡則說:「我好懶,有時要用到啲典故又懶得查字典,我就會打電話問佢,有時就當面問佢,佢即刻答到你,咁就唔使自己查囉,當佢電腦咁用。」節目尾聲還有金庸先生親自談到創作點滴的珍貴片段,想知道金庸創作的心路歷程?以及他如何點評作品中的經典人物,密切留意今晚播出的《百年一金庸》。

金庸

金庸

蔡瀾自認比不上金庸,更大爆他「過目不忘」的特異功能。

蔡瀾自認比不上金庸,更大爆他「過目不忘」的特異功能。

倪匡以16字形容金庸小說:「金庸小說,天下第一,古今中外,無出其右。」

倪匡以16字形容金庸小說:「金庸小說,天下第一,古今中外,無出其右。」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