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香港新聞工作者聯會主辦的「金庸與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研討會7月26日成功舉辦,吸引了眾多文化學者、媒體代表及金庸作品愛好者齊聚一堂,共同探討金庸的文學成就及其對中華文化傳播的深遠影響。與會嘉賓及學者倡議成立永久性的金庸紀念館,令香港成為中華優秀文化走向世界的窗口和平台。
香港新聞工作者聯會主席李大宏主持研討會並致開幕詞,強調了金庸作品在全球華人社會中的廣泛影響力和文化價值。他指出,金庸小說以及衍生的影視劇和音樂等,是全球華人共同的語言,作品中所蘊含的中華文化的精髓,跨越國界,成為連接不同文化、不同民族的橋梁,推動中國文化走向世界。通過深入的交流與探討,我們不僅能更好地理解金庸先生的創作思想,還能為中華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貢獻更多的智慧與力量。
新聞聯會長張國良在研討上致辭時表達了香港建設金庸紀念館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他指出要提高对金庸文化在香港、全國乃至世界影響的认識,以及金庸文化對香港的愛國主義教育和中國文化從香港走向世界的重要現實意義。他表示,金庸文化是香港一張十分亮麗的文化名片,也是愛國主義的生動教材。因此建設成立永久性的金庸紀念館,亦有助於擦亮香港文化「金字招牌」、推動愛國教育、搭建世界各地了解中華文化的重要橋樑。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各界文化促進會主席涂輝龍,全國政協委員、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寬運法師,香港中華出入口商會會長、中國香港足球總會會長貝鈞奇,大灣區航空有限公司主席黃楚標,金庸公子查傳倜,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議員嚴剛,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議員何俊賢,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體育及旅遊局首席助理秘書長陳紫欣,香港聯合出版集團董事長傅偉中,全國政協委員、英皇集團副主席楊政龍,大公報前主筆葉中敏,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亞太總站站長曹毅,沙田區區議員郭宣彤,香港作家聯會會長、香港文學館館長潘耀明,知名作家、金庸前秘書楊興安,《亞洲周刊》總編輯邱立本,灼見名家專欄作家黃紹成等嘉賓出席研討會。
研討會上,來自特區政府、文化界、媒體界及學術界的多位重量級嘉賓相繼上台發表演講,分享了他們對金庸先生及其作品的獨到見解。
立法會議員何俊賢表示,金庸作品的文字語言有詩經的風采,蘊含豐富的歷史底蘊,對話民族文化,這是根植在讀者血液中的DNA,讓年輕讀者尋根中華文化的精神,構築民族價值觀。
立法會議員嚴剛以《讓金庸成為香港國際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金字招牌》為題,闡述了金庸文化在香港及國際間交流的重要性,他指出,香港成立永久性金庸文化館,可結合中國歷史古近代文化素材,讓市民及遊客在置身博大精深的中國歷史文化中,增強民族自豪感,增強國民認同感,並建議通過組織國際研討論壇、動漫和遊戲等多元化手段推廣金庸文化,以年輕人喜愛的方式傳遞中華文化和愛國教育,進一步提升香港的文化軟實力。
金庸公子查傳倜談到,父親金庸對自己作品的影視劇改編常說讓讀者評價。查傳倜說,父親的作品,在人生的不同時期閱讀品味,總會有不同的體會,他建議在大公報開設專欄,讓讀者投稿討論金庸的作品。
聯合出版集團董事長傅偉中從金庸作品與中國文化的關聯出發,深入剖析了金庸小說中武俠精神所蘊含的中華傳統文化精髓,他十分讚同建立金庸紀念館,以金庸文化為支點,讓武俠文化走向全球。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各界文化促進會主席涂輝龍圍繞「金庸文化影響世界」展開論述,指出香港作為中外文化的交匯點,建立金庸紀念館,可以吸引全球「金庸書迷」來港,加深感受、弘揚中華文化。
全國政協委員、英皇集團副主席楊政龍以《傳承金庸武俠精髓,讓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為題,建議充分挖掘金庸小說IP的價值和武俠宇宙,配合香港國際化影視製作能力,培養新一代金庸迷;舉辦金庸武俠文化國際交流節,集展覽、表演、研討會等多樣化形式促進交流;建設武俠主題樂園,構建文旅新地標。
大公報前主筆葉中敏以《金庸文化館應有「武」又有「俠」》回顧了金庸與大公報的不解之緣,講述了金庸的家國情懷、重情重義、尊重科學、好學不倦的「俠之大者」風範,特別就金庸紀念館的建設提出了獨到見解,她認為紀念館應兼顧「武」與「俠」的元素,全面展現金庸文化的魅力,彰顯「俠之大者」的家國民族感情和氣概。
沙田區區議員郭宣彤以《金庸與當代青年》為題,討論金庸武俠文化對青少年塑造愛國價值觀、傳承中華文化的重要意義。她建議積極參與國際文化交流,以金庸文化為載體,以開放的心態傳播中國文化和價值觀;利用新媒體,以科技和技術相結合,立體展示金庸筆下的中國文化特色;在金庸文化館中,亦可利用AI等技術手段,豐富文化呈現的形式。
香港作家聯會會長、香港文學館館長潘耀明表示,金庸讀者超過兩億,金庸文化更是香港的文化符號和品牌,香港建立金庸文化館、主題公園有很廣泛和強大的基礎,可以集納全球金庸迷相聚,共同研究、發揚金庸文化。
香港中華出入口商會會長、中國香港足球總會會長貝鈞奇談了金庸的「江湖」軼事,他自稱為標準的「金庸迷」,講述了自己兒時讀金庸的故事,和金庸武俠文化、江湖文化對他人生的影響。他表示金庸的武俠文化、民族精神團結不同光譜的中華兒女,有廣泛的社會影響力。
《亞洲周刊》總編輯邱立本以「金庸百年與文化中華魅力」為題,他以自己兒時的經驗,指出金庸文化補足了殖民年代香港對中國文化教育的缺失,補充了香港年輕人乃至精英階層對中華文化、中國歷史和地理的營養;在台灣,金庸的作品更是在兩岸隔絕期間撫慰了台灣人民對大陸的鄉愁;在內地,金庸的作品亦連接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他建議在香港設立金庸文學獎,匯集全球不同國籍、不同背景的中文作家繼承和弘揚金庸精神。
知名作家、金庸前秘書楊興安以《保持金庸小說文化和精神》為題,對拯救新時代金庸小說沒落的危機、傳播中華文化提出三點建議,一是選取金庸小說編入課文,最好中學每年都有一篇,每篇附加題解和賞析,激發學生思考;二是籌辦金庸小說金獎及金剛鑽獎,前者為香港永久性居民設置的短篇小說獎,後者為全球華裔作家設置的中篇小說創作比賽;三是報章每日連載金庸作品,增加讀者接觸文字金庸機會。
灼見名家專欄作家黃紹成講述了《射雕英雄傳》中的梁家故事,以及金庸筆下虛構世界背後的真實近代人物及他們的事跡,展現了金庸的家國情懷在當時和當下的現實意義。
全國人大代表鄺美雲在以《以武俠小說 傳承中華優秀文化》為題的書面演講中表示,金庸的武俠小說融合了傳統文化與現代思想,這種獨特的文學魅力吸引了無數海內外讀者的關注,使得香港文學在全球範圍內獲得了更多的認可和讚譽,不僅極大地豐富了香港文學的內涵,也提升了其國際影響力。她建議建立恆常展覽、文學館等方式,讓更多人了解中華優秀文化。
香港大灣區圍棋促進會會長、女子圍棋世界冠軍徐瑩的書面演講中討論了金庸文化推動圍棋走向世界,她以《天龍八部》的「珍瓏棋局」、《碧血劍》的「棋癡」木桑道長、《笑傲江湖》的黑白子為例,講述金庸本人對圍棋的癡愛和他的作品對推廣中國圍棋和傳統文化的作用。徐瑩亦對建立金庸紀念館表示強烈讚成,還提議在館內組織圍棋文化活動,吸引圍棋愛好者與金庸迷。
多家海外華文媒體包括歐洲《中希時報》、泰國《京華日報》、韓國《亞洲日報》、菲律賓《商報》、馬來西亞檳城《光華日報》等向研討會發來賀信,各媒體紛紛表示,金庸作品在海外華人社會中擁有極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藝術魅力,跨越語言和文化的界限,成為連接世界各地華人讀者的文化橋樑。此次研討會集結來自文學、歷史、文化等多領域的專家學者,共同探索金庸先生創造的廣闊武俠宇宙,傳承與發揚中華武俠文化的精髓,為中華文化在全球的傳播和理解注入新的活力與動力。
與會嘉賓表示,此次研討會的成功舉辦不僅為金庸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為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啟示。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金庸文化將繼續在全球範圍內發揚光大,成為連接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之間的堅實橋樑。